两端型闪光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433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端型闪光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动车辆转向灯光控制装置。
在已有技术中,控制机动车辆的转向指示灯闪光的闪光继电器(俗称闪光器)按其工作原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电热金属型”闪光器,以金属被加热(直热或傍热)后的形变来控制电路的通断,使指示灯周期性闪光。其优点是两端不分极性地接线,串联接入电路即可工作,使用简便,应用较广。缺点是闪光频率易受负载功率和电源电压变化的影响。因此,不便通用和互换,生产工艺及材料的要求严格。第二类是“电子型”闪光器,它能克服第一类闪光器所存在的大部份缺点,不足之处是它有三端甚至四端引线与外电路连接,线与线之间往往不能互换和接错,给使用带来不便,且不能与广泛应用的第一类闪光器互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已有闪光继电器在性能及使用简便方面二者无法兼得的缺陷,设计出一种既有较高的性能指标,又方便使用的闪光继电器。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技术特征。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两端型闪光继电器”的电原理示意图。
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两端型闪光继电器”的隔离电路B的两种类型。
图4A、图4B为本实用新型之“两端型闪光继电器”的时间继电器部份A的另一种类型的电路示意图。
图5为具有稳压电路的“两端型闪光继电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6表示按本实用新型制成的一种“两端型闪光继电器”的电路原理图。
根据图1,本实用新型之“两端型闪光继电器”的基本电路包括时间继电器部份A和隔离电路部份B。时间继电器部份A由电磁继电器(1)及其常开触点(2)、电阻器(3)、电容器(4)组成,隔离电路部份B可以是一只电阻器(5)。M、N为该闪光继电器的两个引线端。
本实用新型“两端型闪光继电器”工作原理如下接通电源后,常开触点(2)处于断开位置,由于M.N间的内阻远大于指示灯(L)的内阻,故M.N间的电压降接近电源电压。指示灯(L)上的电压降甚微,不能被点燃。M.N间的电压通过电阻器(5)对电容器(4)充电,当电磁继电器(1)两端的电压逐渐升高至吸合电压时,电磁继电器(1)吸合,触点(2)闭合,M.N被短路,指示灯(L)点燃。此时,电容器(4)通过电阻器(3)和电磁继电器(1)放电,也通过电阻器(5)放电。放电过程中,电磁继电器(1)保持吸合,当电磁继电器(1)两端的电压降至释放电压时,电磁继电器(1)释放,触点(2)断开,指示灯(L)熄灭,一切恢复起始状态。如此周而复始,达到使指示灯闪光之目的。改变电阻器(3)的阻值,可以改变放电时间,因此,用可变电阻器代替电阻器(3)即可作为本装置的闪光频率调整器。
隔离电路部份B的作用是当触点(2)接通时,电容器(4)不至被短路,以达延时目的。这部份可以是一个二极管(20),其连接关系如图2。这样可改善隔离效果和防止电源极性接反。隔离电路部份B也可以是由四个二极管(21)、(22)、(23)、(24)组成的桥式全波整流器,其连接关系如图3。这时无论电源极性如何均可正常工作。
上述各图的电容器(4)两端的充电电压不能超过电磁继电器(1)的吸合电压,为提高充电电压以改善电磁继电器(1)的控制精度,如图4所示,可改由可控硅触发。在时间继电器部份A增加由可控硅(7)、电容器(8)、(9)、可变电阻器(10)所组成的触发电路,其连接关系如图4A。这时,可控硅(7)的触发受到可变电阻器(10)和电容器(8)的延时,在电容器(4)充电过程中,避免电容器(4)两端的电压过早地加在电磁继电器(1)上,影响控制精度。电容器(9)用于关断可控硅(7),可变电阻器(10)也可用作闪光频率调整器。同理,可将电磁继电器(1)和可控硅(7)的连接位置交换,其连接关系如图4B所示。
为提高本实用新型在不同电源电压时的频率稳定性,可按图5所示连接方式,加入由稳压二极管(13)和电阻器(12)组成的稳压电路。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1.闪光频率稳定,能适应不同的电源电压和负载功率。2.寿命较长。由于无发热元件,故不易损耗和老化,可稳定的连续长时间工作。3.使用简便。仅两端接线,接线反不工作,并不损坏元件,再反接即可,能与现有闪光器互换兼容。4.可方便地调整闪光频率。本实用新型有专门的调整器用以精细地校准闪光频率。5.容易生产。对生产工艺及材料要求不高,元、器件为通用标准件,配套简单,外壳可用热溶性塑料。6.能耗小。
下面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两端型闪光继电器”如图6所示,其元、器件如下表(1)电磁继电器(工作电压6V)(2)电磁继电器(1)的触点(触点电流≥5A)(4)电容器(1000μF10V)(7)可控硅整流器(1A、100V)(8)电容器(4.7μF)(9)电容器(0.022μF)(10)可变电阻器(20KΩ)(11)电阻器(100KΩ)(12)电阻器(100Ω)(13)稳压二极管(8V)(20)整流二极管(1A 100V)M.N 引线端接插件S 机动车辆已有转向开关L 机动车辆已有转向指示灯(5~42烛光)工作原理如前所述。其中,电阻器(11)可改善触发电路的性能。本实用新型在电源电压为12~24伏、负载为5~42烛光之变化范围内闪光频率稳定在70次/分(±7次/分),可性能稳定地连续工作四小时以上。
权利要求
1.一种两端型闪光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电磁继电器(1)及其常开触点(2)、电阻器(3)、电容器(4)所组成的延时继电器部份A和隔离电路部份B。
2.如权利要求
1所示的“两端型闪光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它的隔离电路部份B可以是一个二极管(20)。
3.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两端型闪光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它的隔离电路部份B也可以是由四个二极管(21)、(22)、(23)、(24)所组成的全波桥式整流器。
4.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两端型闪光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它的延时继电器部份A还包括有可控硅整流器(7)、电容器(8)、(9),电阻器(10)。
5.如权利要求
1、2、3、4所述的“两端型闪光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在它的延时继电器部份A和隔离电路部份B之间有一个由电阻器(10)、称压二极管(13)组成的稳压电路。
专利摘要
一种两端型闪光继电器,属于机动车辆转向灯控制装置。由电磁继电器(1)及其常开触点(2)、电容器(4)及可控硅(7)所组成的延时电路,能周期性向转向指示灯供电,达到闪光的目的。电阻器(12)、稳压管(13)组成的并联稳压电路,使本装置不受电源电压变化的影响。本装置工作频率稳定,不受负载及电流电压的影响,可调整性好,寿命长,仅两条引线,使用简便,能与常用的“电热金属型”闪光继电器互换。
文档编号B60Q1/34GK85200359SQ85200359
公开日1985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1985年4月1日
发明者陶增蜀 申请人:陶增蜀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