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客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8779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客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椅类家具。特别是一种汽车客座,舒适型多功能客车座椅。
经常外出乘飞机、火车、长途汽车的旅客,都体会到由于坐椅的靠背都是固定的。旅客坐在略垂直的靠背上睡觉,由于长时间头部、腰部不能得到舒适放松,而腰酸腿痛,疲倦不堪。目前,国内外部分飞机、火车、汽车虽改用高靠背支撑头部,以减轻承客的旅途疲倦,但一旦困乏入睡,一般头部均会向前、后、左、右偏倒,甚至不自主地垫睡至别的旅客肩部。不能睡得安稳。
由于这个现象长期未能引起设计人员的重视,所以一直得不到改进。1987年期刊和1988年期刊的《现代生活用品》杂志中介绍的美国专利4560201号皮带式“旅行用头靠”。4565408号支架配带式“坐睡头架”。主要为改进上述不良状态而设计,虽有一定的改善特点。但作为旅行用品附带,一旦外出时忘记携带就不能使用。而且不可能每个旅客都有条件备有它。或使用时缚扎头、颈也有不舒适之感。所以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从根本上改进上述现象,设计具有调节功能的“舒适型长途汽车客运椅,它既能作为正常性坐椅,又能调节成各种角度的躺睡椅,从而满足旅途睡眠休息的使用功能,减轻旅客旅途疲劳。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原理是这样的在汽车客运椅上,把原来一排一排座椅的头枕分为单个头枕,每个头枕轴向上按坐,睡躺不同状态分为,坐躺时头靠是带平面枕底板的半办圆柱形头枕,睡躺时是带槽式枕低板的槽型枕。头枕可绕轴心转动。高低调节则是在背板上安装调节套管,用弹簧调节钉锁紧。在高低调节下面与座体连接处由原来固定式改为转动式,靠背可任意在105°~130°之间随意调节。在扶手靠上加装手动式弹簧压力插销调节角度后锁紧。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构成是这样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带扶手双杆调节坐睡客运椅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靠背与支架连接式滑动轴套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带扶手双调节坐睡角度调节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双杆调节坐睡头枕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双杆调节坐睡枕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头枕扇形调节限位板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睡枕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头枕与靠背连接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头枕与靠背组装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头枕侧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头枕结构剖视图。
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
图10、
图11中。座体[1]、座垫[2]、背垫[3]、扶手调节支架套管[4]、扶手调节芯管[5]、扶手靠垫[6]、手动式弹簧插销[7]、背靠调节套管[8]、调节螺钉[9]、坐睡头枕[10]、头枕转轴[11]、躺睡角度调节件[12]、调节杆[13]、固定螺钉[14、18]、内主轴[15]、转套管[16]、连接套[17]、调节限位板[19]、槽式枕底板[20]、旋转中心螺栓[21]、平面枕底板[22]、软材料(外包人造革)[23]、头部自摆调节槽[24]、装配连接螺栓[25]、靠背底板[26]、颈角度自摆限位钉[27]、连接软垫底板螺栓[28]、丫字形高度调节杆[30]、支撑架[31]、本实用新型在客车定型时其座椅按带扶手双杆调节高低坐睡角度调节结构,和在原旧车座体上不带扶手单杆调节高低坐睡角度调节结构实施。
实施例1参照
图1、图2、图3、图4、。座体[1]、底座垫[2]、背靠垫[3]为原旧车装配。扶手调节支架套管[4]用金属管,下面部分与座体[1]连接是直管,扶手部分是扇形,扶手调节芯管[5]也是扇形,用铁管或圆铁套管[4]和芯管[5]是套管式扇形结构。其扇形一端外径略小于套管[4]内径为滑动配合,另一端在调节套管[8]相应高度处配钻安装孔后用螺钉固紧。芯管[5]扇形部分插进调节支架套管[4]扇形部分后配钻若干个调节安装孔,手动式弹簧压力插销[7]安装在这些孔上。调节套管[8]固定在背靠底板[27]上,底板[27]外面即为软材料[23],它们之间用装配连接螺拴[26]相互连接牢固。插销[7]用外购件,底板[27]是原车靠背底板,软材料[23]用海绵外包人造革,调节套管[8]用铁管或槽钢。调节套管[8]下面外弯出成躺睡角度调节件[12],调节件[12]是滑动式配合。新车安装时是左右两条套管[8]下端的转动轴各向外弯,绕轴承座套转动。原旧车上是一条套管[8],套管[8]下端为转动套,套进一长轴且绕长轴转动。套管[8]用螺钉固定在靠背底板[26]上,调节杆[13]相应于套管[8]用铁管式扁铁,下面插进套管[8]部分中间也开长槽,还配钻装调节螺钉[9]的高低调节孔,调节螺钉[9]穿过调节孔或长槽后其尾端六角螺帽焊接在这孔(槽)的里面,蝶形螺帽则在外向螺钉头处拧上作为调节,调节杆[13]调高低时锁紧,螺钉[9]用外购件。调节杆[13]上部向内弯成一角度,顶端打成扁平后和内主轴[15]配钻螺孔,内外用垫片相隔后用螺钉[14]联接在内主轴[15]端面。内主轴[15]用45#圆钢,外圆有转套管[16],转套管[16]用铜质材料。转套管[16]外面中间是头枕[10],两头是连接套[17]。连接套[17]底面紧贴头枕[10]端面,圆台与头枕[10]端面按圆等分钻孔3个,用螺钉[18]固紧。头枕[10]整个外形为圆柱形,用软材料[23]包裹外包人造革,软材料为海绵,但头枕[10]圆柱形的轴向上分为坐、睡两不同头靠状态的两部分,当旅客坐躺时其头靠所对的头枕部分是半边圆柱形;当旅客需睡躺是则是槽型枕,头靠所对人头枕部分为上半是后凹弧,下半近颈部分是向上凸弧。头枕中间心内有两片底板[20、21],底板用木质材料,平面枕底板[22]钻孔安装旋转中心螺拴[21],槽式枕底板[20]与平面枕底板[22]相向处有调节限位极[19],和连接软垫底板螺拴[29]。调节限位板为扇形,扇形圆心处有安装旋转中心螺拴[21]的圆孔,径向上有头部自摆调节槽[24],两边径向上还有安装连接孔4个,用螺拴[29]将调节限位[19]固接在槽式枕底板[20]上,限位板[19]用木质材料。颈角度自摆限位钉[27]一头有螺帽,固紧在底板[20]上,光身部分插进槽[24]后焊接在转套管[16]外径上。旋转中心螺拴[21]头部是台阶圆柱,限位板[19]旋转中心套进这圆柱后固定在槽型枕底板[20]上。
实施例2在原旧车客座位上改装。原座位不改动,只在座位背板[26]上钻安装螺钉孔,用调节螺钉[9]把高度调节杆[30]连接固定在背板[26]上,调节杆[30]上端与支撑架[31]焊接,调节杆[30]用扁铁其结构形式与实施例1双杆的类同,只差异于由原来双杆改为单杆支撑架[31]用扁铁或铁管,两端支承头枕[10],调节杆[30]与支撑架[31]焊接牢固后成丫字形。
操作使用时,手动弹簧压力插销[7]掀起,背垫[3]向后转动,调节套管[8]转动角度可在105~130°之间调节,调到合适角度即按下插销[7]卡到扶手调节芯管[5]的卡牙孔上锁紧,同时把头枕[10]转到所需的半圆柱形或槽型部分,以达到坐或睡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客运座椅,由座体[1]、座垫[2]、背垫[3]、靠背底板[26]等所组成,其特征在于A、头枕[10]、坐垫与靠背调节套管[8]从105°~130°之间调节,B、头枕[10]按坐睡不同状态时绕内主轴[15]转动调节,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客运座椅,其特征在于头枕[10]接触头部的靠垫是一边为半圆柱形,另一边为槽型,而半圆柱形里面有平面枕底板[22],槽型面是里面有底板[20],平面枕底板[22]与槽型枕底板[20]之间有阶梯圆柱形旋转中心螺栓[21]连接,限位板[19]圆心装于这阶梯圆柱,并随之绕轴心转动,调节限位板[19]经向上有自摆调节槽[24],槽[24]里面有限位钉[27],限位钉[27]螺帽固定在槽型枕底板[20]上,光身部分穿过槽[24]后其端部焊接在转套管[16]经向上。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客运座椅,其特征在于调节套管[8]为槽钢或铁管,调节杆[13]用扁铁,中间插进套管[8],下面部分插进套管[8]和背垫底板[26]之间,在原旧车座上改装时用一条丫字型高度调节杆[30],丫字型调节杆[30]两叉耳支承内主轴[15]两端,新车时头枕[10]两边支承是为两条调节杆[13],调节杆[13、30]和套管[8]之间有长槽,长槽上安装调节螺钉[9],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运座椅,其特征在于新车安装扶手靠时是套管[4]和芯管[5]左右各一套,套管[4]和芯管[5]是套筒式扇形结构。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运座椅,其特征在于调节件[12]是滑动式配合,新车安装使用时套管[8]下端两头向外弯成转动轴,用垫片隔开外面是轴承座,原旧车上改装时则靠背底板[26]与座体[1]之间连接是一条长转动轴加套筒,套筒连接底板[26],后套进长轴,绕轴转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椅类家具。有座椅、靠背、多用枕三大部分。坐椅由型材管支架、套筒双管式角度调节器及软座构成。靠背由调节型支架,软座构成。多用枕由平枕,槽型枕及头部自摆调节器和轴向调节装置等构成。通过金属调节器作轴向旋转调节,从而得到不同的使用状态,达到一物多用的目的。
文档编号B60N2/02GK2081355SQ8921413
公开日1991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1989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1989年7月13日
发明者周龙喜 申请人:周龙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