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接触网液压自动张力补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5575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铁道接触网液压自动张力补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承力索和接触线自动张力补偿装置,属电气化铁道供电技术领域。
目前,电气化铁道接触网张力补偿是利用坠砣来完成的,该办法重量大,不美观,尤其在既有隧道等低矮狭窄净空条件下进行电气化改造,安装坠砣时,需扩挖隧道断面,大幅度增加工程量和对行车的干扰,延长工期,增加工程费用,对于地质条件复杂地段,甚至难以实现。另一种为碟簧式补偿器,这种装置虽克服了原补偿装置的一些不足,但是补偿精度较差,补偿范围小,安装复杂,重量与体积均较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补偿器存在的不足之处,设计出一种新型的液压张力自动补偿器,即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按照规定的补偿精度要求实现电气化接触网张力的自动补偿,又做到装置体积小,重量轻,能适用于低矮狭窄净空条件下(如隧道内等)的安装和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液压补偿器由气囊式蓄能器,单作用油缸,油管,截止阀,压力表等主要部件组成。在无外界能源的情况下,由蓄能器和一个单作用的油缸通过一根油管相连接组成的一个独立封闭的液压系统,蓄能器为气囊式,油缸和蓄能器分别注入一定量的液压油和一定量的氮气。油缸活塞杆伸出端与接触导线或承力索相连接,选用适宜容量的蓄能器和适宜行程的油缸,确定恰当的气体液体比例关系。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图。
在附
图1和附图2中,1为活塞杆,2为油缸,3为油管,4为底板,5为销轴,6为开口销,7为截止阀,8为油压表,9为蓄能器,10为压环,11为螺栓,12为螺栓孔,13为充气阀,14为承力索或导线,15为空气过滤器。
现以结合附图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细叙述如下本实用新型是由气囊式蓄能器9,单作用油缸2,油管3,截止阀7,油压表8等主要部件组成。其中蓄能器9在与这些部件组装之前,通过充气阀13,先充入少量氮气,然后根据计算的注油量,充注液压油,充完油后关闭截止阀7,再充入氮气,达到与接触导线或承力索的额定张力相对应的压力值,装置的连接结构为气囊式蓄能器9,通过两个压环10用螺栓11固定在底板4上,油缸2尾端通过销轴5,开口销6与底板4连接,该油缸中部通过压环和螺栓与底板4连接。油缸2和蓄能器9通过油管3相连通,截止阀7安装在蓄能器9的尾部,用于调节液压油流量,油压表8装在油管3靠近蓄能器9的一端,用以显示该装置的油压力,活塞杆1与导线或承力索13连接。空气过滤器14装在油缸的尾部是在活塞杆1往复运动中,对油缸2后部进出的空气进行过滤。该补偿器通过底板4上的螺栓孔12用螺栓固定在隧道顶部或接触网塔杆事先设定好的架子上。
本实用新型利用蓄能器9中气体的可压缩和释放特性来释放和储存能量,进而对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接触导线或承力索13的伸或缩自动进行张力补偿,当温度降低引起导线或承力索13缩短时,活塞杆1被拉出,液压油排向蓄能器9,这时蓄能器9存储能量;当温度升高引起导线或承力索13伸长时,蓄能器9中的液压油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排向油缸2,推动活塞杆1收缩来补偿接触线或承力索13的伸长,这时,蓄能器9释放能量。活塞杆1往复动作的过程中,调整接线的张力变化,只要选择适宜的设计参数,就可以满足补偿精度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张力补偿器相比较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额定张力值和补偿范围调整简单,补偿精度高,在隧道等低矮狭窄净空条件下,能安全,可靠地完成接触网张力的自动补偿,避免隧道扩挖,节省工程造价,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对行车的干扰,保障运输生产的安全。
权利要求1.一种铁道接触网液压自动张力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气囊式蓄能器通过两个压环用螺栓固定在底板上,油缸尾端用销轴和开口销与底板连接,油缸中部用压环和螺栓连接在底板上,油缸和蓄能器以油管相连通,截止阀安装在蓄能器的尾部,油压表装在油管靠近蓄能器的一端,空气过滤器装在油缸的尾部,活塞杆顶端与导线或承力索相连接。
专利摘要电气化铁道接触网导线和承力索的液压自动张力补偿器,用油管把气囊式蓄能器与油缸接通,截止阀装在蓄能器的尾部,油压表装在油管靠近蓄能器的一端,空气过滤器装在油缸的尾部,活塞杆顶端与导线或承力索相连接,蓄能器和油缸用压环和螺栓固定在底板上,油缸尾端通过销轴及开口销与底板连接,组成一个补偿器整体。
文档编号B60M1/00GK2205328SQ9424333
公开日1995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1994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1994年10月26日
发明者吴宝麟, 董世光 申请人:郑州铁路局西安科学技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