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紧急制动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05187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汽车紧急制动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所属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在制动失灵或需紧急制动时的紧急制动装置,能够在汽车制动完全失灵时所必要的一种保护措施。
【背景技术】
[0002]在中国的国情,是道路复杂,车辆的质量参差不一。尤其是货车普遍严重超载,还有一些零部件保养不足。如果车辆一但出现刹车失灵,车会横冲直撞,杀伤力惊人,往往会车毁人亡,后果非常可怕。网上查阅震惊全国的11.24事故,连北京市长都被惊动,亲临现场指挥。原因就是后面的大货车刹车失灵,撞上前面的大客车后起火,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我也是一名货车司机,同样经历过那样的生死时速。当时也是刹车失灵,车速越来越快,我想这一次死定了,外面是万丈悬崖。幸亏前面有一条“刹车失灵避险车道”,才逃过一劫。听当地村民说,以前这里经常发生重大事故,单单这一段路就已经死了二十几个人,后来才设计的这条避险车道,每隔两三天就会有因刹车失灵的车辆开进来。试问一下,谁能保证每一次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救命车道出现呢?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弥补汽车没有应急制动系统的这一设计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紧急使用的紧急制动板。在汽车完全没有制动或需紧急制动的情况下,能使汽车平稳、快速地停下来。
[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制造比原车车轮接触地面面积大几倍的轮胎花纹胶板,增大与地面摩擦力。把胶板用特定长的钢丝绳与汽车大梁连接,安装支撑胶板支架,使胶板在支架上往前滑动时掉下,车轮往前滚动压在胶板上,利用汽车自身的重量,胶板与地面发生摩擦而达到制动的目的。为了防止胶板非正常工作时意外掉落,支架上装有吸盘控制的自锁钩,马达控制的推拉锁止钩,还装有胶板意外掉落后使紧急制动不起作用的连锁装置。
[000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汽车完全没有制动能力的情况下,使汽车可以控制方向,平稳、快速地停下来。起到安全保护自身和他人,防止事故发生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0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08]图1是紧急制动板的总体构造图。
[0009]图2是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
[0010]图3是紧急制动板的底面图。
[0011]图4是紧急制动板的实施效果图。
[0012]图中1、吸盘,2、自锁钩,3、滑轮,4、马达,5、推拉滑板,6、互锁钩,7、制动板,8、钢丝绳,9、连锁钩,10、支架,11、手刹连动开关,12、按钮指示灯,13、按钮开关,14、吸盘继电器,15、汽车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在图1、图2中,先接起手刹,手刹连动开关(11)合上,按钮指示灯(12)亮,按下按钮开关(13),接通吸盘继电器(14)电源,吸盘继电器(14)工作接通吸盘(I)线圈电源,吸盘(I)把自锁钩(2)拉起来,再接通马达(4)电源,马达(4)带动推拉滑板(5)往前推动,推拉滑板(5)先把连锁钩(9)打开,使钢丝绳(8)掉下,再把制动板(7)往前推下。如图示3所示,制动板是轮胎花纹胶板,是车轮接触地面面积的几倍,增大了与地面的摩擦。图4中,当车轮滚上制动板(7)时,因制动定长的钢丝绳(8)把制动板(7)与汽车大梁拖住,制动板
(7)利用汽车自身的重量与地面发生摩擦,而摩擦力只作用在后轮上,汽车方向得以很好的把控,使汽车快速、平稳地停下来。
【主权项】
1.一种汽车紧急制动板,底下是轮胎花纹的轮胎胶,用钢丝绳以特定长度与汽车大梁连接。其特征是:以汽车自身的重量为作用力,制动板是车轮接触地面面积的几倍,从而增大摩擦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急制动板,其特征是:以制动板尺寸制造支撑支架,支架上留有空缺,当紧急制动板往前滑行到特定位置时掉落地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急制动板,其特征是:锁止钩用吸盘控制,防止紧急制动板意外往前滑行掉落。互锁钩由马达带动推拉滑板,把紧急制动板紧紧钩住和工作时把紧急制动板往前推出。连锁钩把钢丝绳锁住,紧急制动板在意外掉落时,钢丝绳因不够特定长度,使紧急制动板不被车轮压在下面,紧急制动不起效。
【专利摘要】紧急制动板,一种能够在汽车完全没有制动能力或汽车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制动装置。轮胎花纹胶板,是原车车轮接触地面面积的几倍,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把胶板用特定长的钢丝绳与汽车大梁连接,安装支撑胶板支架。支架上装有自锁、互锁、连锁装置。当需要紧急制动时,只有先拉起手刹才能接通按钮电源,再按下按钮,吸盘通电打开自锁装置后,再接通推拉滑板马达电源,滑板往前先把锁环放开,再把紧急制动板往前推出掉落地面。紧急制动板因特定长的钢丝绳与汽车大梁连接而拉住,被车轮压在下面,由于汽车往前的惯性作用,紧急制动板与地面发生摩擦,达到制动目的。
【IPC分类】B60T1-14, B60T7-10
【公开号】CN104724085
【申请号】CN201310697733
【发明人】李胜群
【申请人】李胜群
【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