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926328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脊部形成,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位于轮胎 的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且在轮胎使用时可能与路缘石头等接触的第三装饰部13的磨损。 在这方面,位于轮胎的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且几乎不会与路缘石头等接触的第四装饰部14 将不易磨损。
[0051] 还进一步,即使在均通过打印形成的第二装饰部和第四装饰部已经磨损的情况 下,均由脊部形成的第一装饰部11的第一标记Ila和第三装饰部13的第二标记13a仍然 长期残留而不会被磨损,因此能够继续长期表示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
[0052] 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中,如图2所示,均通过打印形成的第二装饰部12和第四装 饰部14设置在轮胎最大宽度位置Pw的轮胎径向内侧。通过打印形成的装饰部一般由于应 变而容易剥离和龟裂。然而,例如通过将装饰部布置在轮胎最大宽度位置Pw的轮胎径向内 侧的区域,该区域在轮胎转动时经受相对小的应变,能够有效地抑制被打印的装饰部中的 这种剥离和龟裂。
[0053] 连接第一装饰部11的第一标记Ila的外表面的第一标记外轮廓线L、即构成第一 装饰部11的假想最外表面的且与胎侧部2的外基面平行地延伸的线可以比连接第二装饰 部12的第二标记12a的外表面的第二标记外轮廓线L'、即构成第二装饰部12的假想最外 表面且与胎侧部2的外基面平行地延伸的线向轮胎的外侧突出。由于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标 记Ila保护第二标记12a不与外部物体接触,因此提高了第二标记12a的耐久性。
[0054] 在这方面,通过形成使得连接第三装饰部13的第二标记13a的外表面的外轮廓线 比连接第四装饰部14的第一标记14a的外表面的外轮廓线向轮胎的外侧突出,使第三装饰 部13的第二标记13a能够发挥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0055]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可以通过打印、密封贴附(seal pasting)等在第二 装饰部12和/或第四装饰部14的轮胎周向的两侧形成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图2 中为2个)彩线15a、15b。由于彩线看起来好像是轮辋的一部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与轮胎 装配的轮辋的外观上看的轮辋直径看起来比实际尺寸大。
[0056]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第二装饰部12的第二标记12a和/或第四装饰部14 的第一标记14a的亮度提高到比彩线15a、15b的亮度高,能够使第二标记12a和/或第一 标记14a明显。在这方面,通过将第二装饰部12的第二标记12a和/或第四装饰部14的第 一标记14a的亮度设定为80%或更高,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二标记12a和/或第一标记14a 的可视性。
[0057] 在第二装饰部12和/或第四装饰部14是通过打印形成的情况下,优选使用UV可 固化墨。由于通过紫外线照射在UV可固化墨上时使墨瞬间固化,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使用UV 可固化墨能够提高作业性,由此能够抑制装饰部的剥离和形成装饰部时墨的滴落。
[0058]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中,胎体帘布层6的轮胎外表面侧设置有不含抗 老化剂的污染防止橡胶层7。第二装饰部12和第四装饰部14分别与污染防止橡胶层7邻 接。这种结构能够有效地抑制第二装饰部12和第四装饰部14被抗老化剂污染。
[0059] 污染防止层7的橡胶成分的示例包括天然橡胶(NR)、丁基橡胶(IIR)、卤化丁基橡 胶、异戊二烯橡胶(IR)、丁二烯橡胶(BR)、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氯丁二烯橡胶(CR)、 丁腈橡胶(NBR)、三元乙丙橡胶(EPDM)等。这些橡胶可以单独用作橡胶成分,或者以两种或 更多种的组合用作橡胶成分。在三元乙丙橡胶被混入污染防止橡胶层的情况下,污染防止 橡胶层中的三元乙丙橡胶的含量优选为: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污染防止橡胶的橡胶成分, 有至少80重量份的三元乙丙橡胶。
[0060] 就这一点,在污染防止橡胶层7的至少一部分中存在丁基系橡胶抑制了抗老化剂 的透过污染防止橡胶层7,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其它橡胶层中包含的抗老化剂污染装饰部。
[0061] 此外,在污染防止橡胶层7包含无机粘土矿物的情况下,无机粘土矿物进一步抑 制了抗老化剂的透过污染防止橡胶层,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由污染防止橡胶层所发挥的防止 其它橡胶层污染装饰部的效果。
[0062] 实施例
[0063] 分别制备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轮胎1至实施例轮胎3和比较例轮胎1至比较例 轮胎3作为试验轮胎。
[0064] 实施例轮胎1的轮胎尺寸为205/55R16且其胎侧部设置有第一装饰部、第二装饰 部、第三装饰部和第四装饰部,其中第一装饰部表示第一标记,第二装饰部表示第二标记并 以使得第二装饰部的轮胎周向上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装饰部沿轮胎径向重叠的方式设置 在第一装饰部的轮胎径向内侧(以下,前述的两个装饰部的配置有时可称为"装饰部沿轮 胎径向并列配置");第三装饰部表示第二标记并在轮胎周向上设置在与第一装饰部和第二 装饰部的位置不同的位置;第四装饰部表示第一标记并以使得第四装饰部的轮胎周向上的 至少一部分与第三装饰部沿轮胎径向重叠的方式设置在第三装饰部的轮胎径向内侧。
[0065] 第一装饰部的第一标记与第三装饰部的第二标记均具有亮度L2S 10%、饱和度为 0%和色相为0°的颜色。第二装饰部的第二标记与第四装饰部的第一标记均具有亮度L1为100%、饱和度为0%和色相为0°的颜色。
[0066] 第二装饰部的第二标记/第四装饰部的第一标记的面积S1比第一装饰部的第一 标记/第三装饰部的第二标记的面积S2小。
[0067] 第一装饰部和第三装饰部由脊部形成,第二装饰部和第四装饰部通过打印形成。
[0068] 实施例轮胎2除了第二装饰部和第四装饰部通过由脊部形成之外具有与实施例 轮胎1相同的结构。
[0069] 实施例轮胎3除了第一装饰部和第三装饰部通过打印形成之外具有与实施例轮 胎1相同的结构。
[0070] 比较例轮胎1除了第一装饰部和第二装饰部在轮胎周向上并列配置以及第三装 饰部和第四装饰部沿轮胎周向并列配置之外具有与实施例轮胎1相同的结构。
[0071] 比较例轮胎2除了第二装饰部的第二标记/第四装饰部的第一标记的面积51等 于第一装饰部的第一标记/第三装饰部的第二标记的面积$之外具有与实施例轮胎1相 同的结构。
[0072] 比较例轮胎3除了第二装饰部的第二标记/第四装饰部的第一标记的面积S1K 第一装饰部的第一标记/第三装饰部的第二标记的面积S2小之外具有与实施例轮胎1相 同的结构。
[0073] 〈标记的可视性〉
[0074] 将各试验轮胎与适用轮辋装配并调查其标记的可视性。具体地,20个观看者在多 云天气条件下和晴朗天气条件下分别观察如此制备的各试验轮胎,并对这些观看者进行关 于是否能够识别轮胎的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两者的问卷调查。"多云天气"和"晴朗天气" 的定义基于日本气象厅的相关定义。
[0075] 表1中示出了结果。关于可视性的评价标准,记录回答顺利识别第一标记和第二 标记两者的观看者的数量,等级A表示数量多18,等级B表示10 <数量< 17,等级C表示 数量< 9。
[0076] [表 1]
[0077]
[0078] 附图标记说明
[0079] 1 :胎圈部
[0080] 2 :胎侧部
[0081] 3:胎面部
[0082] 4 :胎圈芯
[0083] 6 :胎体帘布层
[0084] 7 :污染防止橡胶层
[0085] 11 :第一装饰部
[0086] Ila :第一标记
[0087] 12 :第二装饰部
[0088] 12a :第二标记
[0089] 13 :第三装饰部
[0090] 13a :第二标记
[0091] 14:第四装饰部
[0092] 14a :第一标记
[0093] 15a、15b:彩线
[0094] Pw :轮胎最大宽度位置
【主权项】
1. 一种充气轮胎,其包括均埋设有胎圈芯的一对胎圈部、从胎圈部向轮胎径向外侧延 伸的一对胎侧部和在两个胎侧部之间延伸的胎面部, 所述胎侧部包括: 第一装饰部,所述第一装饰部表示第一标记;以及 第二装饰部,所述第二装饰部表示第二标记并以使得所述第二装饰部的轮胎周向上的 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装饰部沿轮胎径向重叠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第一装饰部的轮胎径向 内侧, 其中所述第二装饰部的第二标记的亮度比所述第一装饰部的第一标记的亮度高,并且 所述第二装饰部的第二标记的面积比所述第一装饰部的第一标记的面积小。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饰部由脊部形成,所述第 二装饰部通过打印形成。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侧部还包括: 第三装饰部,所述第三装饰部表示所述第二标记并在轮胎周向上设置在与所述第一装 饰部和所述第二装饰部的位置不同的位置;以及 第四装饰部,所述第四装饰部表示第一标记并以使得所述第四装饰部的轮胎周向上的 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三装饰部沿轮胎径向重叠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第三装饰部的轮胎径向 内侧, 其中所述第四装饰部的第一标记的亮度比所述第三装饰部的第二标记的亮度高,并且 所述第四装饰部的第一标记的面积比所述第三装饰部的第二标记的面积小。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饰部和所述第四装饰部 配置在轮胎最大宽度位置的轮胎径向内侧。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连接所述第一标记的外表面的第一 标记外轮廓线比连接所述第二标记的外表面的第二标记外轮廓线向轮胎的外侧突出。
【专利摘要】充气轮胎包括:埋设有胎圈芯的一对胎圈部、从胎圈部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的一对胎侧部和在两个胎侧部之间延伸的胎面部。在胎侧部中形成:第一装饰部,该第一装饰部表示第一标记;以及第二装饰部,该第二装饰部表示第二标记并以使得第二装饰部的轮胎周向上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装饰部沿轮胎径向重叠的方式配置在第一装饰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第二装饰部的第二标记的亮度比第一装饰部的第一标记的亮度高,并且第二装饰部的第二标记的面积比第一装饰部的第一标记的面积小。
【IPC分类】B60C13/04, B60C13/02, B60C13/00
【公开号】CN104903124
【申请号】CN201480004385
【发明人】岩渕聪太郎, 宫坂淳
【申请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4年1月9日
【公告号】EP2944481A1, WO2014109292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