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62584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车用座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抑制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座椅大型化的同时,对于来自座椅宽度方向的冲击,适宜地进行乘客保护的车用座椅。车用座椅配备安装的支撑部件(4)为从侧方支持乘客的部件,具备安装于侧边框架(32)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内侧板(40)、安装于侧边框架(32)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外侧板(42)及在座椅前方侧连结内侧板(40)及外侧板(42)的连结板(41)。在与内侧板(40)安装于侧边框架(32)的安装位置在座椅宽度方向上不重合的位置,外侧板(42)安装于侧边框架(32)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
【专利说明】
车用座椅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车用座椅,特别是涉及具备安装于座椅靠背框架的侧边框架且从侧方支持乘客的支撑部件的车用座椅。
【背景技术】
[0002]作为保护乘客不受来自车辆侧方的冲击的技术,一直以来具备车门安装型的安全气囊的车辆众所周知,这种安全气囊在座椅的侧方,例如在侧门的内部配置安全气囊模块。
[0003]另外,同样出于侧面碰撞时的冲击缓和的目的,进一步地,作为在正常驾驶时从侧方适宜地支持乘客的技术,在专利文献I公开了在座椅靠背框架的侧部设置内部具有用于缓和冲击的空间部且具有柔韧性的侧边支撑的技术。
[0004]具体而言,专利文献I的发明在侧面碰撞时乘客横向移动,通过按压侧边支撑而使其空间部被压碎,能够通过允许乘客的横向移动而吸收冲击。
[0005]专利文献1:特开2009 — 0955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如专利文献I的发明那样,为了在正常驾驶时也能够从侧方支持乘客,通过侧边支撑内的空间部使座椅侧方的冲击缓解的情况下,为了吸收冲击需要设置很大的空间部。因此,侧边支撑向座椅侧方的空间的伸出量必然变大,会缩小车辆的内部空间。
[0007]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得到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座椅大型化的同时,对于来自座椅宽度方向的冲击,适宜地进行乘客保护的车用座椅。
[0008]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在正常驾驶时,相对于从乘客施加的荷重支持刚性高且能够适宜地支持乘客的车用座椅。
[0009]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在侧面碰撞时,缓和施加于乘客的荷重,且能够适宜地支持乘客的车用座椅。
[0010]所述课题通过下述方式解决。根据本发明涉及的车用座椅,具备安装于座椅靠背框架的侧边框架且从侧方支持乘客的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具备安装于所述侧边框架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内侧板、安装于所述侧边框架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外侧板以及在座椅前方侧连结所述内侧板及所述外侧板的连结部,在与该内侧板安装于所述侧边框架的安装位置在座椅宽度方向上不重合的位置,所述外侧板安装于所述侧边框架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
[0011]如果为上述构成,在与内侧板安装于支撑部件的安装位置在座椅宽度方向不重合的位置,支撑部件的外侧板安装于侧边框架,据此,能够降低在支撑部件中对施加于座椅宽度方向的荷重的刚性。
[0012]因此,通过支撑部件,在车辆正常状态时限制乘客在座椅宽度方向的移动,在车辆被侧面碰撞情况下,在比正常状态时更大的荷重从乘客施加于座椅宽度方向时,由于允许乘客向座椅宽度方向的移动,因此能够抑制从支撑部件向乘客施加反力。
[0013]因此,在正常驾驶时及侧面碰撞时来自座椅宽度方向的乘客的适宜的保护,能够通过使用具备支撑部件的车用座椅实现。该支撑部件配置有分别在侧边框架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及外侧安装的内侧板及外侧板,与仅在侧边框架的外侧配置支撑部件的车用座椅相比更加小型化。
[0014]进一步地,优选的是所述支撑部件将连结了所述内侧板、所述外侧板及所述连结部的后部连结部安装于所述连结部的所述侧边框架侧,该后部连结部以在向所述内侧板施加荷重时抵接于所述侧边框架的前面的方式形成。
[0015]在上述构成中,通过抵接于侧边框架的后部连结部被设置于支撑部件,能够提高相对于通过支撑部件从乘客施加于侧边框架的荷重的支撑部件的支持刚性,能够适宜地支持乘客。
[0016]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内侧板以位于所述乘客的胸部高度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侧边框架。
[0017]在上述构成中,通过将位于接触乘客一侧的内侧板配置于乘客的胸部高度,能够适宜地支持在侧面碰撞时需要保护的乘客胸部的旁边。
[0018]另外,优选的是所述侧边框架至少在相当于所述乘客的腰的高度部分具备向座椅前方隆出的前方隆出部,所述内侧板设置于比所述前方隆出部的最大隆出位置更靠上方。
[0019]在上述构成中,能够抑制由于来自乘客的按压导致的内侧板的变形对前方隆出部的干涉,能够确保支撑部件向座椅宽度方向的变形,缓和侧面碰撞时施加于乘客的荷重,能够适宜地支持乘客。
[0020]另外,优选的是所述支撑部件的所述内侧板的高度方向的长度比所述连结部的高度方向的长度更长。
[0021 ]如果为上述构成,由于相对于内侧板,连结部的面积相对变小,内侧板与乘客的接触面积变大,抑制局部产生从内侧板向乘客施加的力的同时,能够抑制由于支撑部件的刚性降低导致乘客产生的异物感。
[0022]进一步地,优选的是所述内侧板通过多个内侧安装部安装于所述侧边框架,所述连结部以与所述多个内侧安装部之间在座椅前后方向重合的方式形成。
[0023]这样,由于连结部以与多个所述内侧安装部之间在座椅前后方向重合的方式形成,能够提高在座椅前后方向支撑部件的刚性,特别是在乘客向支撑部件施加来自座椅前方侧的荷重的正常驾驶时,能够适宜地进行乘客支持。
[0024]另外,优选的是,所述支撑部件以打开被所述内侧板、所述外侧板及所述连结部一部分包围的空间的上方的方式形成。
[0025]这样,通过支撑部件以打开被内侧板、外侧板及连结部的空间一部分包围的上方的方式形成,能够从打开部分确认支撑部件向侧边框架的安装状态,维护性良好。
[0026]进一步地,在所述支撑部件的所述外侧板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配置有安全气囊及安全气囊用充气机,该充气机配置于比所述内侧板更靠下方。
[0027]这样,由于充气机配置于比内侧板更靠下方,通过充气机,能够抑制支撑部件弯曲度的降低。
[0028]根据本发明的车用座椅,抑制在座椅宽度方向上支撑部件向座椅靠背框架的突出量并抑制座椅在宽度方向的大型化的同时,相对于来自座椅宽度方向的冲击,能够适宜地进行乘客保护。
[0029]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车用座椅,能够提高在正常驾驶时相对于乘客施加的荷重的支持刚性,能够适宜地支持乘客。
[0030]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车用座椅,能够适宜地支持在侧面碰撞时需要保护的乘客胸部的旁边。
[0031]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车用座椅,能够抑制由于来自乘客的按压导致的内侧板的变形被前方隆出部阻碍,能够确保支撑部件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变形,缓和侧面碰撞时施加于乘客的荷重,能够适宜地支持乘客。
[0032]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车用座椅,抑制局部产生从内侧板向乘客施加的力的同时,能够抑制乘客产生的异物感。
[0033]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车用座椅,在乘客向支撑部件施加来自座椅前方侧的荷重的正常驾驶时,能够适宜地进行乘客支持
[0034]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车用座椅,由于能够从打开部分确认支撑部件向侧边框架的安装状态,能够使维护性良好。
[0035]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车用座椅,能够避免内侧板抵接于充气机阻碍支撑部件的弯曲。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涉及的车用座椅的外观图。
[0037]图2为表示安装了支撑部件的座椅靠背框架的模式化的侧面图。
[0038]图3为座椅靠背框架的平面图。
[0039]图4(a)为包括通过螺丝固定于侧边框架的部分的支撑部件的截面,表示正常驾驶时侧边框架的截面的图2或图3的A-A截面记号图,(b)为同截面,表示侧面碰撞时侧边框架32的截面的图2或图3中A-A截面记号图。
[0040]图5为支撑部件的外侧板侧立体图。
[0041]图6为支撑部件的内侧板侧立体图。
[0042]图7为支撑部件的后方侧立体图。
[0043]图8为安装于侧边框架的状态下支撑部件及安全气囊模块的模式化的正面图。
[0044]图9为表示安装于座椅靠背框架的侧边框架外侧的状态下支撑部件及安全气囊模块的图1的B-B截面记号图。
[0045]图10为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支撑部件的后方侧立体图。
[0046]图11为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支撑部件中,包括通过螺丝固定于侧边框架的部分的截面及侧边框架的截面,包括图10的C-C截面的截面立体图。
[0047]图12为表示具有前方隆出部的侧边框架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车用座椅S进行说明。
[0049]此外,以下说明中,前后方向是指从就座于车用座椅的就座者来看时的前后方向,宽度方向是指车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横向宽度方向),高度方向是指座椅靠背的高度方向,严格地说,是从正面看座椅靠背时的座椅靠背的上下方向。
[0050]首先,关于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涉及的车用座椅S的构成,参照图1-图3的同时进行说明。
[0051 ]在此,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涉及的车用座椅S的外观图,图2为表示安装了支撑部件4的座椅靠背框架3的模式化的侧面图,图3为座椅靠背框架3的平面图。
[0052]车用座椅S,如图1所示,具备作为乘客靠背的座椅靠背S1、乘客就座的座椅衬垫S2o
[0053]座椅靠背SI主要由作为骨架的座椅靠背框架3、安装于此座椅靠背框架3的支撑部件4、为了覆盖这些而设置的缓冲垫la、及覆盖此缓冲垫Ia的表皮Ib构成。
[0054]座椅靠背框架3通过在座椅靠背框架3的宽度方向间隔配置且向上下方向延伸的侧边框架32、一部分构成侧边框架32且配置于座椅靠背框架3的上部并向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管状的上部框架30、以及连接下端部的下部框架33构成为框架状。
[0055]侧边框架32由上部框架30中向座椅高度方向延伸的侧部30a及以覆盖左右侧部30a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的侧边框架主体31a构成。
[0056]侧边框架主体31a为通过将板金冲压加工形成的截面大致C字形状的部件,为相比于上侧,以下侧的前后宽度变宽的方式弯曲形成的板体。另外,侧边框架主体31a以在座椅内侧配置打开侧的方式设置于座椅靠背SI。
[0057]支撑部件4为了在座椅宽度方向上从施加于车辆的外力支持乘客而设置,以TPO(Thermo Polyolefin)、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等高弹性树脂形成。支撑部件4安装于左右侧边框架32的至少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于座椅附近的车门侧。
[0058]另外,如图2及图3所示,支撑部件4主要由固定于侧边框架32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内侧板40、固定于侧边框架32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外侧板42、及连结内侧板40与外侧板42的前侧的连结板41构成。
[0059]此外,关于支撑部件4的详细形状在后面进行描述。
[0060]接下来,关于支撑部件4的功能,参照图3及图4进行说明。
[0061]在此,图4(a)为包括通过螺丝30b固定于侧边框架32的部分的支撑部件4的截面,表示正常驾驶时侧边框架32的截面的图2或图3的A-A截面记号图,图4(b)为同截面,表示侧面碰撞时侧边框架32的截面的图2或图3中A-A截面记号图。
[0062]在车辆正常驾驶的状态下,如曲线行驶时那样,乘客的上身向座椅宽度方向摆动的情况下,向如图3及图4(a)中空心箭头所示的在斜后方向外的方向,来自乘客的荷重施加于支撑部件4。
[0063]在此状态下,支撑部件4由于后述的肋拱41a抵接于侧边框架32的前面及自身的弹性,通过产生相对于来自乘客的荷重的反力来支持乘客。
[0064]另一方面,在车辆侧面碰撞时的状态下,由于来自车辆侧方的瞬间荷重施加于车辆,与正常驾驶状态相比,乘客的上身大幅地向座椅宽度方向摆动。这种情况下,由于乘客的上身大幅地摆动,向如图3及图4(b)中带阴影的箭头所示的座椅宽度方向,来自乘客的巨大的荷重施加于支撑部件4。
[0065]在此侧面碰撞时,在如图4(b)中,如以虚线表示支撑部件4这样,由于支撑部件4变形且允许乘客在座椅宽度方向的移动,因此抑制从支撑部件4向乘客施加巨大的反力。
[0066]接下来,关于引导上述作用的支撑部件4的详细形状及其功能,参照图5-图7进行说明。
[0067]在此,图5为支撑部件4的外侧板侧立体图,图6为支撑部件4的内侧板侧立体图,图7为支撑部件4的后方侧立体图。
[0068]支撑部件4,如上所述,主要由内侧板40、外侧板42、及分别连结内侧板40及外侧板42的前侧的连结板41构成。
[0069]内侧板40由上下方向延伸的矩形部40a及在座椅宽度方向连接此矩形部40a且连接连结板41的梯形部40b构成。特别地,内侧板40在比侧边框架32的前方隆出部31b更靠上方的乘客胸部的高度,安装于上部框架30的侧部30a。此外,乘客胸部的高度,例如,是以SAE规格为基准的假人的胸部高度制定的。
[0070]这样,内侧板40通过以乘客的胸部的高度安装于上部框架30的侧部30a,由于内侧板40的支持,能够适宜地保护位于乘客胸部旁边的肋骨。进一步地,由于内侧板40配置于比前方隆出部31b更靠上方,在侧面碰撞乘客碰上内侧板40时,内侧板40的变形不会被前方隆出部31b干涉,支撑部件4的变形被允许。
[0071]矩形部40a为固定于构成侧边框架32的上部框架30的侧部30a的部位。支撑部件4在后述的内侧安装孔40c穿过螺丝30b固定于侧部30a。
[0072]在矩形部40a安装于侧边框架32的状态下,与后述的外侧板42相对的矩形部40a的内面抵接于构成侧边框架32的上部框架30的侧部30a的侧面侧。在矩形部40a中,在座椅宽度方向抵接于上部框架30的侧部30a的部位,上下形成有2个贯穿厚度方向的内侧安装孔40co
[0073]此外,关于通过螺丝30b向上部框架30的侧部30a的安装状态,在支撑部件4的上方,如图7所示,一部分包围内侧板40、外侧板42及连结板41的空间的上方被打开,由于容易确认,因此维护性良好。
[0074]梯形部40b长边侧连接于矩形部40a而形成,短边侧连接于后述的连结板41。为了从内侧板40的上边连接,梯形部40b的上边形成在大致同一高度,梯形部40b的下边以从内侧板40的下边的连结部向上方倾斜的方式形成。
[0075]连结板41相当于连结部,形成截面大致U字形状且在高度方向延伸的形状,连接于内侧板40的梯形部40b及后述的外侧板42而形成。连结板41高度方向的长度以与在矩形部40a形成的2个内侧安装孔40c在座椅前后方向重合的方式形成。这样,由于形成连结板41,在正常驾驶时,提高相对于乘客从座椅前方及座椅内侧向座椅后方及座椅外侧向连结板41施加的的荷重的连结板41的刚性,能够提高乘客的保持性。
[0076]另外,内侧板40与连结板41的高度方向的长度相比,其高度方向的长度较长地形成。通过这样形成支撑部件4,内侧板40与乘客的接触面积变大,能够抑制局部产生从内侧板40向乘客施加的力。进一步地,通过使连结板41的面积比内侧板40相对变小来使其刚性降低,乘客通过表皮Ib及缓冲垫Ia触碰时,能够抑制乘客产生的异物感。
[0077]此外,为了能够避免应力集中,连结板41优选为截面大致U字形状,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连结板41也可以为在上下延伸的平板状。
[0078]外侧板42与内侧板40的矩形部40a大致平行地形成,比内侧板40座椅前后方向的长度更长,比内侧板40更向下方较长地延伸。外侧板42从下方开始按顺序形成有用于将外侧板42安装于侧边框架32的外侧安装孔42a、用于安装安全气囊模块6的模块安装孔42b、及为了不干涉在侧边框架32形成的焊接焊道而形成的焊道避开孔42c。
[0079]外侧安装孔42a同时通过在侧边框架主体31a形成的图12所示的贯穿孔31c及未图示的螺栓,通过未图示的螺母被缔结,是用于安装侧边框架主体31a及外侧板42的安装孔。
[0080]外侧安装孔42a形成于在座椅宽度方向与内侧安装孔40c不重合的位置。具体而言,内侧安装孔40c形成于支撑部件4的上部,外侧安装孔42a形成于支撑部件4的下部,它们形成于在座椅宽度方向上不重合的位置。
[0081]这样,由于形成外侧安装孔42a及内侧安装孔40c,通过分别插入于它们的缔结工具,向侧边框架32的安装位置在座椅宽度方向上不重合。因此,能够降低侧面碰撞时相对于乘客施加的支撑部件4的座椅宽度方向的荷重的刚性,如参照图4 (b)进行的说明,允许支撑部件4变形及乘客在座椅宽度方向的移动,抑制从支撑部件4向乘客施加巨大的反力。
[0082]进一步地,如上所述,支撑部件4跨越侧边框架32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及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安装于内侧板40及外侧板42。因此,与仅在侧边框架32的外侧使用座椅宽度方向的空间来安装相比,支撑部件4更加小型化地配置。
[0083]焊道避开孔42c是在从侧边框架主体31a向座椅宽度方向向外隆起的焊接焊道上,为了避免支撑框架4的干涉而形成的。具体而言焊接焊道是通过将固定部焊接于侧边框架主体31a等而产生的,该固定部固定构成座椅靠背框架3的未图示的缓冲弹簧。
[0084]另外,关于模块安装孔42b的详细情况在后面进行描述。
[0085]另外,如图7所示,在连结板41的侧边框架32侧,即后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5片相当于后部连结部的板状肋拱41a。肋拱41a连结内侧板40的外侧、外侧板42的内侧,且分别垂直形成于连结板41、内侧板40、外侧板42。
[0086]肋拱41a通过抵接于上部框架30的侧部30a的前侧,如图3及图4(a)的空心箭头所示,在正常驾驶时,乘客向座椅后方及座椅宽度方向外侧施加的荷重中,能够产生相对于后侧方向成分的荷重的反力,能够提高乘客的保持性。
[0087]根据具备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支撑部件4的车用座椅S,在正常驾驶时,能够提高乘客的保持性,并且,在侧面碰撞时,通过允许乘客的移动,能够防止来自支撑部件4的巨大的反力施加于乘客。
[0088]也就是说,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车用座椅S,提高安全气囊不发挥作用的正常驾驶时乘客的保持性的同时,即使是不具备安全气囊的车辆也能够缓和侧面碰撞时的冲击。
[0089]进一步地,为了保护乘客不受侧面碰撞时的冲击,也可以在支撑部件4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安装安全气囊模块6。接下来,关于具备这样的安全气囊模块6的实施方式,参照图8及图9进行说明。
[0090]在此,图8为安装于侧边框架32的状态下的支撑部件4、及安全气囊模块6的模式化的正面图,图9为表示安装于座椅靠背框架3的侧边框架32的外侧的状态下的支撑部件4、及安全气囊模块6的图1的B-B截面记号图。
[0091]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安全气囊模块6由不具有模块外壳的无壳安全气囊模块构成。安全气囊模块6,如图9所示,具备充气机6a、折叠的安全气囊6b、包裹安全气囊6b的包裹材料6d。
[0092]安全气囊模块6通过与后述的充气机6a及向车用座椅S内侧立设的螺栓18穿过模块安装孔42b缔结而固定于支撑部件4及侧边框架32。也就是说,形成于支撑部件4的模块安装孔42b为了固定安全气囊模块6而形成。
[0093]另外,安全气囊模块6被在表皮Ib的端部的缝合部60将一端一起缝合的2片织物6c覆盖。一方的织物6c的另一端通过安装部件50安装于侧边框架主体31a,另一方的织物6c的另一端通过卡止钩6e卡止于侧边框架主体31a的后侧的缘。
[0094]并且,由于从充气机6a喷出的气体的压力导致2片织物6c被一起缝合的缝合部60断裂,安全气囊6b向车用座椅S前方展开变得可能。
[0095]安全气囊6b通过由布袋等构成的包裹材料6d保持为折叠状态,此包裹材料6d在安全气囊6b展开的情况下,容易破裂。
[0096]充气机6a在安全气囊6b内配置于比内侧板40更靠下方,安全气囊6b通过从充气机6a喷出的气体向车用座椅S前方展开。这样,由于充气机6a配置于比内侧板40更靠下方,能够避免在侧面碰撞时由于乘客的抵接导致的内侧板40的变形。
[0097]充气机6a的外周部,如前所述,通过向车用座椅S内侧立设的螺栓18固定于支撑部件4及侧边框架32。此外,充气机6a也可以通过螺栓之外的安装部件固定于侧边框架32。
[0098]支撑部件4,如图9所示,以外侧板42配置于安装部件50的后方的方式,安装于侧边框架主体31a。这样,通过支撑部件4被安装于侧边框架主体31a,能够防止支撑部件4干涉安全气囊模块6向侧边框架主体31a的安装。
[0099]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支撑部件4,如图4所示进行的说明,通过插入内侧安装孔40c的螺丝30b,在座椅宽度方向固定于上部框架30的侧部30a。
[0100]然而,本申请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包括具备在座椅前后方向固定于上部框架30的侧部30a的支撑部件7的座椅。
[0101]关于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支撑部件7,参照图10及图11进行说明。此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内容用相同的符号表示,省略说明,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详细说明。
[0102]在此,图10为支撑部件7的后方侧立体图,图11为支撑部件7中包括通过螺丝30b固定于侧边框架32的部分的截面及侧边框架32的截面,包括图10的C-C截面的截面立体图
[0103]支撑部件7主要由固定于侧边框架32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内侧板70、固定于侧边框架32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外侧板42、连结内侧板70及外侧板42的前侧的连结部71构成。
[0104]内侧板70在上下方向延伸,具备矩形形状的侧面承受部70b、及与侧面承受部70b连接且形成于内侧板70的端部侧并相对于侧面承受部70b以大约90度-120度的角度形成的法兰部70a。
[0105]法兰部70a为固定于构成侧边框架32的上部框架30的侧部30a的部位。在法兰部70a形成有后述的内侧安装孔70c。螺丝30b穿过此内侧安装孔70c,包括法兰部70a的支撑部件7固定于侧部30a。
[0106]在法兰部70a安装于侧边框架32的状态下,法兰部70a的内面抵接于构成侧边框架32的上部框架30的侧部30a的前面侧。
[0107]在法兰部70a,在座椅前后方向抵接于上部框架30的侧部30a的部位,上下形成有2个在前后方向,即厚度方向贯穿的内侧安装孔70c。内侧安装孔70c中法兰部70a的侧部30a侦U,即内侧的周边向侧部30a隆起而形成。
[0108]这样,由于内侧安装孔70c的周边隆起而形成,如图11所示,通过覆盖一部分侧部30a的侧边框架主体31a,能够防止法兰部70a与侧部30a间隔。因此,能够通过内侧安装孔70c的周边抑制螺丝30b的摇晃,其固定比较稳定。
[0109]侧面承受部70b为承受乘客的座椅宽度方向的荷重的部位,在连接于法兰部70a的一侧的相反侧与后述的连结部71相连接而形成。
[0110]连结部71形成弯曲为截面大致U字形状且在高度方向延伸的形状,与内侧板70的侧面承受部70b及外侧板42相连接而形成。连结部71的高度方向的长度,以与在法兰部70a形成的2个内侧安装孔70c在前后方向重合的方式而形成。
[0111]特别是,由于连结部71与连结板41相比曲率更大地形成,侧面承受部70b与外侧板42的相对的面的距离较短。由于连结部71以这样的方式形成,侧面承受部70b配置于比侧边框架主体31a更靠座椅外侧。因此,从侧面承受部70b向座椅内侧弯曲并延伸的法兰部70a向座椅内侧的突出量被抑制,法兰部70a配置于与固定于侧边框架主体31a的侧部30a的前侧面相对的位置。
[0112]由于法兰部70a以这样的方式配置,通过螺丝30b在前后方向将法兰部70a固定于侧部30a变得可能。
[0113]这样,由于通过螺丝30b不是在座椅宽度方向,而是在座椅前后方向将法兰部70a固定于侧部30a,能够防止在座椅宽度方向垂直的面螺丝30b的头部广阔地延伸,能够抑制在座椅宽度方向通过缓冲垫Ia及表皮Ib触碰支撑部件7的乘客的不协调感。
[0114]另外,在车用座椅S中左右一对的上部框架30之间,由于各种各样的配件被安装等,其空间被限制,该配件等的安装作业性变低。这一点根据图11所示形状的支撑部件7,能够通过螺丝30b在座椅前后方向安装于上部框架30的侧部30a,与支撑部件4相比,能够扩大支撑部件7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空间。因此,与在座椅宽度方向安装于侧部30a的支撑部件4相比,上述配件及支撑部件7的安装作业性提高。
[0115]进一步地,由于螺丝30b的轴方向没有向座椅宽度方向延伸,能够抑制向螺丝30b的螺丝部施加轴方向的重复荷重,能够延长螺丝30b的寿命,进而延长支撑部件7的寿命。
[0116]在本实施方式,主要对本发明涉及的车用座椅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实施方式上只是为了使本发明的理解更容易的的一个例子,并非限定本发明。本发明不脱离其主旨,更改、改善的同时,本发明包括其等价物是理所当然的事。
[0117]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支撑部件为仅安装于左右侧边框架的一方侧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是为了提高座椅两侧乘客的保持性,也可以在侧边框架的两侧安装左右对称形成的支撑部件。
[011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将安装于支撑部件的安全气囊模块作为安装由无壳的安全气囊模块构成的模块的部件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具备模块外壳。
[0119]符号说明
[0120]Ia缓冲垫
[0121]Ib 表皮
[0122]16安装孔
[0123]18 螺栓
[0124]3 座椅靠背框架
[0125]30上部框架
[0126]30a 侧部
[0127]30b 螺丝
[0128]31a侧边框架主体
[0129]31b前方隆出部
[0130]31c贯穿孔
[0131]32侧边框架
[0132]33下部框架
[0133]4 支撑部件
[0134]40内侧板
[0135]40a矩形部
[0136]40b梯形部
[0137]40c内侧安装孔(内侧安装部)
[0138]41连结板(连结部)
[0139]41a肋拱(后部连结部)
[0140]42外侧板
[0141]42a外侧安装孔(外侧安装部)
[0142]42b模块安装孔(安全气囊安装部)
[0143]42c焊道避开孔
[0144]50安装部件
[0145]6 安全气囊模块
[0146]6a充气机
[0147]6b安全气囊
[0148]6c 织物
[0149]6d包裹材料
[0150]6e卡止钩
[0151]60缝合部
[0152]7 支撑部件
[0153]70内侧板
[0154]70a法兰部
[0155]70b侧面承受部
[0156]70c内侧安装孔(内侧安装部)
[0157]71连结部
[0158]S 车用座椅
[0159]SI座椅靠背
[0160]S2座椅衬垫
【主权项】
1.一种车用座椅,具备安装于座椅靠背框架的侧边框架且从侧方支持乘客的支撑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件具备安装于所述侧边框架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内侧板; 安装于所述侧边框架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外侧板; 以及在座椅前方侧连结所述内侧板及所述外侧板的连结部; 在与该内侧板安装于所述侧边框架的安装位置在座椅宽度方向上不重合的位置, 所述外侧板安装于所述侧边框架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件将连结了所述内侧板、所述外侧板及所述连结部的后部连结部安装于所述连结部的所述侧边框架侧; 该后部连结部以在向所述内侧板施加荷重时抵接于所述侧边框架的前面的方式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板以位于所述乘客的胸部高度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侧边框架。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边框架至少在相当于所述乘客的腰的高度部分具备向座椅前方隆出的前方隆出部; 所述内侧板设置于比所述前方隆出部的最大隆出位置更靠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件的所述内侧板的高度方向的长度比所述连结部的高度方向的长度更长。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板通过多个内侧安装部安装于所述侧边框架; 所述连结部以与所述多个内侧安装部之间在座椅前后方向重合的方式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件以打开被所述内侧板、所述外侧板及所述连结部一部分包围的空间的上方的方式形成。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撑部件的所述外侧板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配置有安全气囊及安全气囊用充气机; 该充气机配置于比所述内侧板更靠下方。
【文档编号】B60N2/68GK106029441SQ201580009264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2月26日
【发明人】田边仁, 田边仁一, 栗原彬光
【申请人】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