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陆空两用无人飞行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817633阅读:来源:国知局
行器与普通四轴飞行器相比具有更大的升力,动作更迅速。此外,在螺旋桨安装架上还装有螺旋桨保护架,该螺旋桨保护架呈半圆形结构设置在螺旋桨外侧,保护螺旋桨不会受到直接撞击。
[0029]本实施例中的飞行器本体I与无人车3通过减震器2相连接;所述无人车3上装有电源4,该电源4为飞行器本体I和无人车3提供电能。
[0030]如图3所示,上述的无人车3包括车架301、驱动机构和转向机构,驱动机构主要由驱动轮302和驱动电机303组成,驱动轮302通过转轴连接到车架301 —端,并在车架301该端固定驱动电机303。驱动电机303上装有带轮,驱动电机303与驱动轮302之间通过带传动为无人车3提供驱动力。
[0031]所述转向机构控制车架301行驶方向,该转向机构包括固定横梁304、转向横梁305、转向舵机306、轮盘307和前车轮308。固定横梁304固连在车架301另一端,固定横梁304两端设有轴孔,活动轮盘307 —侧的销轴穿过该轴孔使轮盘307可与固定横梁304相对转动,即两者活动连接。所述前车轮308安装在轮盘307另一侧的中心轴上并与该中心轴转动连接。为了能够达到转向可控的目的,在固定横梁304中部安装转向舵机306,并在两个轮盘307之间活动连接转向横梁305,转向舵机306的终端连杆连接到转向横梁305的中部,转向舵机306驱动转向横梁305摆动,带动轮盘307绕销轴转动,进而实现控制车架301行驶方向的目的。
[0032]本实施例中的述减震器2包括底部连接套201、减震内管202、减震外套管203和连接座204,减震内管202套装在减震外套管203中,并在减震内管202与减震外套管203之间设置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内管202通过底部连接套201与车架301相连,减震外套管203通过连接座204与飞行器本体I相连。当无人飞行器由飞行模式转变为陆地行驶模式,或者是无人飞行器在凹凸不平路面行驶时,该减震器2能够减小对飞行器本体I的冲击,减震效果好,延长了飞行器本体I的使用寿命。
[0033]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飞行器本体I上装有观测云台101和GPS定位装置102,其中,观测云台101由多个舵机相连而成,且在观测云台101中装有摄像机,通过控制舵机转动可调整摄像机的拍摄角度。为了适应不同的监测环境,本实施例中的摄像机选用红外摄像机。上述GPS定位装置102可获得无人飞行器的实时位置信息,通过无线信号发射装置将该位置信息传递到远程控制端,有助于跟踪定位。
[0034]具体操作时,通过远程控制端遥控无人飞行器飞行作业,同时利用观测云台101进行监测拍摄,并将拍摄画面传输到远程控制端;需要陆地行驶时,控制无人飞行器缓慢降落,减震器2对飞行器本体I起缓冲作用,停止飞行器本体I的飞行作业,启动无人车3 ;驱动电机303带动驱动轮302转动,无人飞行器在地面行驶,驱动转向横梁305向左或向右摆动摆动,相应的无人飞行器向左或向右行驶;提高或降低驱动电机303转速,相应地实现无人飞行器加速或减速行驶动作。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空中和陆地执行监测侦查任务,而且设备体型小,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灵活,适于在各行业中推广使用。
[0035]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陆空两用无人飞行器,包括飞行器本体(I)和无人车(3),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器本体(I)与无人车(3)通过减震器(2)相连接;飞行器本体(I)上装有观测云台(101)和GPS定位装置(102);所述无人车(3)上装有电源(4),该电源(4)为飞行器本体⑴和无人车⑶提供电能; 所述无人车(3)包括车架(301)、驱动机构和转向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主要由驱动轮(302)和驱动电机(303)组成,驱动轮(302)通过转轴连接到车架(301)上,并在车架(301)上固定驱动电机(303),驱动电机(303)与驱动轮(302)之间带传动;所述转向机构控制车架(301)行驶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陆空两用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机构包括固定横梁(304)、转向横梁(305)、转向舵机(306)、轮盘(307)和前车轮(308),所述固定横梁(304)与车架(301)固连,固定横梁(304)中部装有转向舵机(306),固定横梁(304)两端活动连接有轮盘(307),前车轮(308)安装在轮盘(307)中心轴上;所述转向横梁(305)两端与轮盘(307)活动连接,转向舵机(306)驱动转向横梁(305)摆动以控制车架(301)行驶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陆空两用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2)包括底部连接套(201)、减震内管(202)、减震外套管(203)和连接座(204),减震内管(202)套装在减震外套管(203)中,并在减震内管(202)与减震外套管(203)之间设置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内管(202)通过底部连接套(201)与车架(301)相连,减震外套管(203)通过连接座(204)与飞行器本体(I)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陆空两用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云台(101)中装有可见光摄像机或红外摄像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陆空两用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器本体(I)为上下双螺旋桨结构,并在飞行器本体(I)上安装螺旋桨保护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陆空两用无人飞行器,属于飞行器应用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飞行器本体和无人车,飞行器本体与无人车通过减震器相连接;飞行器本体上装有观测云台和GPS定位装置;无人车上装有电源,该电源为飞行器本体和无人车提供电能;无人车包括车架、驱动机构和转向机构,驱动机构主要由驱动轮和驱动电机组成,驱动电机与驱动轮之间带传动;所述转向机构控制车架行驶方向。本实用新型的无人飞行器将飞行器本体与无人车相组合,单独驱动,并在飞行器本体上搭载观测云台,使其能够在空中和陆地执行监测侦查任务,而且设备体型小,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灵活,适于在各行业中推广使用。
【IPC分类】B60F5-02
【公开号】CN204526692
【申请号】CN201520253128
【发明人】杜绍林, 徐浩, 方挺
【申请人】马鞍山市赛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