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87943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安全轮胎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安全轮胎,包括轮彀,安装在轮彀上的外胎,所述外胎内沿径向设有隔断将外胎的内腔均匀分隔成多个扇形空间,所述扇形空间的下部连接有半气囊,使半气囊与隔断及外胎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充气腔,且半气囊的内端装有单向充气阀;所述轮彀内暗藏有环形气道,且轮彀的内圈上装有充气嘴,并使单向充气阀、充气嘴与环形气道联通。本实用新型巧妙将外胎与内胎相结合,使轮胎内具有径向均匀排列的多个气腔,通过多个气腔平均承受轮胎的载荷。如果单个气腔被利器扎破漏气后,其他气腔还可以支持轮胎工作,保证车辆正常行驶。特别是在高速行驶的时候,不会造成爆胎事故,保障车上人员的生命安全。
【专利说明】
安全轮胎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轮胎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安全轮胎。【背景技术】
[0002]已有的轮胎主要分为不带内胎的真空轮胎和带内胎的普通轮胎,但二者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只有一个整体气腔,一旦被利器扎破气腔就会漏气或者爆胎,造成整个轮胎失去作用,无法正常工作。在高速行驶的时候,爆胎危害更加严重,极易造成车祸导致车毁人亡的情况出现,因此提高轮胎的安全性是保证汽车行驶安全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发明内容】

[0003]为了提高轮胎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安全轮胎。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安全轮胎,包括轮彀,安装在轮彀上的外胎,所述外胎内沿径向设有隔断将外胎的内腔均匀分隔成多个扇形空间,所述扇形空间的下部连接有半气囊,使半气囊与隔断及外胎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充气腔,且半气囊的内端装有单向充气阀;所述轮彀内暗藏有环形气道,且轮彀的内圈上装有充气嘴,并使充气阀、充气嘴与环形气道联通。
[0005]所述隔断与外胎为一体式结构。
[0006]所述半气囊的外端粘接在隔断及外胎上。
[000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0008]1、具有多个气腔,即使一个气腔被利器扎破漏气不会导致其他气腔漏气,也不会造成整个轮胎无法正常工作,而且能够保证车辆正常行驶。在高速行驶的时候,更不会造成爆胎事故。
[0009]2、相邻气腔通过隔断分隔,不但能够提高轮胎的承载力,而且能够保证各个气腔气压稳定。特别是当一个气腔被利器扎破漏气后,不会影响其他气腔中气压的稳定性。【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13]—种安全轮胎,包括轮彀1,安装在轮彀上的外胎2,所述外胎2内沿径向设有隔断3 将外胎2的内腔均匀分隔成多个扇形空间,所述扇形空间的下部连接有半气囊5,使半气囊5 与隔断3及外胎2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充气腔4,且半气囊5的内端装有单向充气阀6;所述轮彀1内暗藏有环形气道7,且轮彀1的内圈上装有充气嘴8,并使单向充气阀6、充气嘴8与环形气道7联通。所述隔断3与外胎2为一体式结构且材质相同。所述半气囊5的外端粘接在隔断3及外胎2上,且半气囊5与一般内胎的材质相同。
[0014]本实用新型巧妙将外胎与内胎相结合,使轮胎内具有径向均匀排列的多个气腔, 通过多个气腔平均承受轮胎的载荷。如果单个气腔被利器扎破漏气后,其他气腔还可以支持轮胎工作,保证车辆正常行驶。特别是在高速行驶的时候,不会造成爆胎事故,保障车上人员的生命安全。
[0015]本实用新型相邻气腔之间通过隔断分隔,通过隔断不但能够提高轮胎的承载力, 而且能够保证各个气腔中的气压稳定。特别是当一个气腔被利器扎破漏气后,不会影响其他气腔中气压的稳定性。
[0016]本实用新型的装卸及充气均与已有轮胎相同,使用方便。
[0017]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般实施案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安全轮胎,包括轮彀(1),安装在轮彀上的外胎(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胎(2)内 沿径向设有隔断(3)将外胎(2)的内腔均匀分隔成多个扇形空间,所述扇形空间的下部连接 有半气囊(5),使半气囊(5)与隔断(3)及外胎(2)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充气腔(4),且半气囊 (5)的内端装有单向充气阀(6);所述轮彀(1)内暗藏有环形气道(7),且轮彀(1)的内圈上装 有充气嘴(8),并使充气阀(6)、充气嘴(8)与环形气道(7)联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3)与外胎(2)为一体式结 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气囊(5)的外端粘接在隔断 (3)及外胎(2)上。
【文档编号】B60C5/20GK205573499SQ201620211295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8日
【发明人】崔宝林, 庞明远, 崔鑫, 蒋思思
【申请人】崔宝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