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桥气囊组合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62386阅读:7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升桥气囊组合支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升桥气囊组合支架,包括气囊底支座主体、第一悬臂、第二悬臂及减振器下支架;第一悬臂的一端与气囊底支座主体固定连接,第一悬臂的另一端与减振器下支架固定连接;减振器下支架上设置有销孔;第二悬臂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气囊底支座主体与第一悬臂相对的一侧。本申请将现有技术的矩形等厚气囊底支座改进为圆形气囊底支座,并通过对气囊底支座进行曲面去料部,合使得气囊底支座的厚度不相等,降低了组合支架的重量;同时将限位块安装支架与气囊底支座集成,并将连接后减振器下支架的第一悬臂的形状提出改进,提高了第一悬臂的强度。
【专利说明】
一种提升桥气囊组合支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悬架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提升桥气囊组合支架。
【背景技术】
[0002]—直以来,由于路况的原因及超载的问题,使得空气悬架的设计采用粗壮的结构及较厚的板材,而这样的设计除了影响美观外,还增加产品的成本。随着公路状况的改善,空气悬架向着轻量化、高端化的改进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
[0003]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重型卡车提升桥气囊组合的支架结构示意图,在现有技术中,提升桥气囊组合式支架为等厚设计,结构笨重,有碍于产品品质的提升。现有技术的提升桥气囊组合支架的缺点是:气囊支座未与前限位装置支架集成,造成浪费;气囊支座处为等厚的矩形设计,与气囊的圆形底面不协调,且冗余较多,重量大,成本高,性价比低并且视觉效果差;后减振器支架为整体板面悬出,结构不合理,结构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现有技术的提升桥气囊组合支架提出改进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提升桥气囊组合支架重量大,成本高结构不合理及结构性差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种提升桥气囊组合支架,包括气囊底支座主体、第一悬臂、第二悬臂及减振器下支架;
[0007]所述第一悬臂的一端与所述气囊底支座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悬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减振器下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减振器下支架上设置有销孔;
[0008]所述第二悬臂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气囊底支座主体与所述第一悬臂相对的一侧;
[0009]所述第二悬臂的端部被U型凹槽分为第三悬臂和第四悬臂;在所述第三悬臂的端部连接有第一气囊限位下支架,在所述第一气囊限位下支架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在所述第四悬臂的端部连接有第二气囊限位下支架,在所述第二气囊限位下支架上设置有第二通孔;
[0010]在所述气囊底支座主体上设置有导向簧中心螺栓孔、气囊安装孔及骑马螺栓嵌槽与孔。
[0011]所述销孔的轴线、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及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均与所述导向簧中心螺栓孔的中线垂直。
[0012]所述气囊底支座主体的下表面设置有曲面去料部;所述气囊安装孔设置于所述曲面去料部上。
[0013]所述气囊底支座主体为圆形。
[0014]所述第一悬臂的横截面为工字型。
[0015]所述第二悬臂的横载面为T型。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申请将现有技术的矩形等厚气囊底支座改进为圆形气囊底支座,并通过对气囊底支座进行曲面去料部,合使得气囊底支座的厚度不相等,降低了组合支架的重量;同时将限位块安装支架与气囊底支座集成,并将连接后减振器下支架的第一悬臂的形状提出改进,提高了第一悬臂的强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现有技术提升桥气囊组合支架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升桥气囊组合支架正视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升桥气囊组合支架左视图;
[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升桥气囊组合支架右视图;
[00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升桥气囊组合支架仰视图;
[0023]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升桥气囊组合支架立体结构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I减振器下支架,2销孔,3第一悬臂,4骑马螺栓嵌槽与孔,5曲面去料部,6气囊安装孔,7气囊底支座主体,8第三悬臂,9第一气囊限位下支架,10第一通孔,11 U型凹槽,12第二气囊限位下支架,13第二通孔,14第四悬臂,15导向簧中心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0027]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升桥气囊组合支架,如图2至图6所示,包括气囊底支座主体7、第一悬臂3、第二悬臂及减振器下支架I。
[0028]在本实施例中,气囊底支座主体7由现有技术的矩形改进为圆形。
[0029]所述第一悬臂3的一端与所述气囊底支座主体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悬臂3的另一端与所述减振器下支架I固定连接;所述减振器下支架I上设置有销孔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悬臂3的横截面为工字型,缩减了材料,提升了强度,并且使设计更加美观。
[0030]所述第二悬臂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气囊底支座主体与所述第一悬臂相对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悬臂与气囊底支座主体固定连接处位于气囊底支座主体的下表面。在本申请中,第二悬臂的横截面为T字型结构。
[0031]所述第二悬臂的端部被U型凹槽11分为第三悬臂8和第四悬臂14;在所述第三悬臂8的端部连接有第一气囊限位下支架9,在所述第一气囊限位下支架9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0;在所述第四悬臂14的端部连接有第二气囊限位下支架12,在所述第二气囊限位下支架12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3。
[0032]在所述气囊底支座主体7上设置有导向簧中心螺栓孔15、气囊安装孔6及骑马螺栓嵌槽与孔4。
[0033]所述销孔的轴线、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及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均与所述导向簧中心螺栓孔的中线垂直。
[0034]所述气囊底支座主体7的下表面设置有曲面去料部5;所述气囊安装孔6设置于所述曲面去料部5上。在本实施例中,曲面去料部共两处,分别位于沿所述第一悬臂与第二悬臂的连线的下方和下方,曲面去料部即将气囊底支座主体下表面的该部分的厚度减小,在气囊底支座的下表面形成曲面形的凸台结构,该结构使得气囊底支座主体的重量降低。
[0035]以上所述仅是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在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提升桥气囊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底支座主体、第一悬臂、第二悬臂及减振器下支架; 所述第一悬臂的一端与所述气囊底支座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悬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减振器下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减振器下支架上设置有销孔; 所述第二悬臂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气囊底支座主体与所述第一悬臂相对的一侧; 所述第二悬臂的端部被U型凹槽分为第三悬臂和第四悬臂;在所述第三悬臂的端部连接有第一气囊限位下支架,在所述第一气囊限位下支架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在所述第四悬臂的端部连接有第二气囊限位下支架,在所述第二气囊限位下支架上设置有第二通孔; 在所述气囊底支座主体上设置有导向簧中心螺栓孔、气囊安装孔及骑马螺栓嵌槽与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桥气囊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销孔的轴线、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及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均与所述导向簧中心螺栓孔的中线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桥气囊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底支座主体的下表面设置有曲面去料部;所述气囊安装孔设置于所述曲面去料部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桥气囊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底支座主体为圆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桥气囊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臂的横截面为工字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桥气囊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悬臂的横载面为T型。
【文档编号】B60G11/28GK205651921SQ201620547259
【公开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日 公开号201620547259.2, CN 201620547259, CN 205651921 U, CN 205651921U, CN-U-205651921, CN201620547259, CN201620547259.2, CN205651921 U, CN205651921U
【发明人】董金国, 王磊, 刘鸿志, 殷寒寒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