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端有衔接结构的路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17290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两端有衔接结构的路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轨,特别是一种两端有衔接结构的路轨。
在已有技术中,机车或电车的两端面(即接口)是与路轨纵向垂直的。在铺设路轨时,必需留有一定长度的接缝,以便适应气温变化而产生的热膨胀。由于车轨与路轨的接触宏观上是线接触,因此每当车轮滚过接缝时,自然会产生撞击和跳动,这是正是现有机车在行进过程中产生很大噪声的主要原因。虽然已逐步改用长轨,可减少撞击的频率,但仍然避免不了金属碰撞声音的产生。此外,车轮与接口的碰撞亦加速了接口处的磨损,导致路轨过早报废。以上所述正是现有路轨之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噪声和减少路轨接口磨损的两端有衔接结构的路轨。
上述任务是以这样的方式实现的该路轨的特征是在路轨的两端设有一个与另一路轨彼此交插的衔接端头,该端头的端面与路轨底面垂直。
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知,由于两路轨之间有一个彼此交插的衔接端头,在车轮滚过两条路轨接缝时,其过程与现有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当车轮开始接触下一条路轨时,车轮仍原先的路轨上,而当车轮离开在先的路轨时,该车轮已经在下一路轨上,整个交接过程是平稳过渡的,很少产生碰撞。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可明显降低噪声的产生以及减少车轮接口磨损提高路轨使用寿命等优点。
以下结合实施例的示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实施例一,如
图1所示,路轨1的端头2为一个与路轨1纵向成一夹角的直角三角形端头。
实施例2如图2所示,路轨1的端头2为一个阶梯形端头。
实施例3如图3所示,路轨1的一端头2为外凸等腰三角形,另一端正为内凹等腰三角形。
实施例4如图4所示,路轨1的端头2为一个与路轨1纵向成一夹角的截头直角三角形端头。
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端头是用轨钢专门加工而成。
本实用新型适合于火车路轨及电车路轨等采用。
权利要求1.一种两端有交叉衔接结构的路轨,其特是在路轨(1)的两端设有一个与另一路轨彼此交插的衔接端头(2),该端头(2)的端面与路轨底面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路轨(1)的端头(2)为一个与路轨(1)纵向成一夹角的直角三角形端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路轨(1)的端头(2)为一个阶梯形端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路轨(1)的一端头(2)为外凸等腰三角形,另一端为内凹等腰三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路轨(1)的端头(2)为一具与路轨(1)纵向成一夹角的截头直角三角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端有交插衔接结构的路轨,其特征是该路轨的两端有一具与另一路轨彼此交叉的衔接端头,该端头的端面与路轨底面垂直。采用该路轨后,可降低机车车轮经过路轨接头时所产生的噪声,并减少了车轮对接口的磨损,提高了路轨的使用寿命,有效地克服现有路轨直角端面之不足,适合于火车队或电车路轨采用。
文档编号E01B11/00GK2512806SQ0125773
公开日2002年9月25日 申请日期2001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1年10月31日
发明者熊剑豪 申请人:熊剑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