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客车车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17693阅读:1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铁路客车车厢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客车车厢结构,属于机械结构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铁路客车车辆主要有单层与双层车辆二种。车辆内部旅客坐席形式主要有软卧、硬卧、软座、硬座及可以调节倾斜度的靠椅。它们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坐、睡、躺。虽然可以调节倾斜度的靠椅在有些方面提高了旅客的舒适度,但仍不适合睡觉。同时卧铺与普通软、硬座的票价相差较大。
综合考虑当今铁路的运输能力,人民收入日益增加,对客运质量要求普遍提高。在中、长旅程中,中、下等收入旅客仍占绝大多数。他们在中、长距离旅途中,在经济条件还未达到乘坐卧铺的情况下,除了要求能安全到达目的地外,一个人的基本正常生理需求——晚上能适当休息(躺睡)已上升为最迫切的需求。另一方面,对于短途旅客,保证有足够的座位数量,有一个能坐的地方,而不是一直站立,也是一个极为合理的要求。但目前铁路客运对上述需求却没有合适的旅客运输客车车厢,无法提供满意的服务。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车厢结构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铁路客车车厢结构,新型客车车厢布局单通道,左右两侧为双层布局,提供126个“躺睡椅”,旅客可以自由坐、卧(结构可调),每节车辆定员为126人,定员数量没有变化但舒适程度大大提高。可以有效解决旅客休息(躺睡)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新型铁路客车车厢布局方案车厢有通道,通道两侧的车厢室各分成上、下两层,左侧每层由三个固定的躺睡椅组成一个上层小单元与下层小单元,右侧每层由二个躺睡椅组成一个小单元,且上层小单元与下层小单元非对称相互错开结构,下层小单元几个躺睡椅下有共用的行李柜,上层顶部也有行李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中每一张躺睡椅所占空间仍为原一张普通座位空间,但可真正使用面积为原2倍,它既能坐,又能让旅客舒适地小睡。整个车辆的总载客量与现有普(软、硬)座位车辆比较,基本没有变化(定员是126人)。它的主要服务的对象是中、长距离旅程的中等收入旅客。此车辆布局既不同于目前一些火车上可调节倾斜度的靠椅的座位布局,又不同于单层的软座车(定员只有约60人)的布局,也不同于有些空调双层客车(硬座双层车辆定员可达186人)的完全楼上与楼下的结构。却有点相似于双层卧铺长程公共汽车内的布局。
布局总体上采用了单通道及其左右两侧为双层布局结构。每节车辆定员为126人,每节车辆总长为26576毫米,车辆的内部空间宽为2925毫米,车辆内部空间总高为3200毫米。
铁道部长春客车工厂编制的《铁道客车设计手册》(上册)规定如下在车辆限界基本尺寸中,距离轨面350毫米以上部份是上部限界。新造车上部分在空载状态下,其最大垂直高度应少于或等于4800毫米。25500毫米硬席空调车总长26576毫米,每组硬席长1520毫米,共13组,全部硬席占用长度为13*1520=19760毫米,每辆定员是13*10-2=128人。对于国际联运的新造车,自轨道平面算起350毫米到1160毫米的高度处,机车车辆的宽度不应大于3250毫米。亚洲成年男子平均身高(站)为1687毫米。根据我国人体高度,下肢平均长度男性为410毫米,女性为380毫米,因此对于座椅其高度设计为400-460毫米。按人体工程学的要求,旅客舒适的标准是能使人体压力均匀分布,肌肉放松,血液循环良好,减少疲劳。
与现有的只有普通(软、硬)座的车辆(定员为128人)比较,此布局会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空间使用率极高。前单元的不用空间可后单元使用。上单元的不用空间,可供下层单元使用。下单元不用的空间一部分供上单元使用,而且车辆内空车顶距离最高上限还有440毫米,其它相关设施可以不受影响。
(2)车辆空间总高度要求(3200毫米)与现有车辆空间总高度相接近(标准无需作大的调整)。但进入每个小单元的横向小通道的高度(下层是1600+220=1820毫米,上层是1600+230=1830毫米,因上、下单元错开布局的结果)比亚洲人平均1687毫米要高一些。总体说来,每小单元的总高度与总空间一般比普通小轿车还要充裕。
(3)此布局把每个旅客的真正可使用面积在原有普通硬座的基础上扩大了一倍,但仍保证了定员达到了126人〔(19760/1520)*10-4=126〕,同时保证了每个旅客的平均空间没有变化。而且可以让旅客舒服地小睡。
(4)存放行李方便、简单、宽敞、安全。
(5)不用像卧铺配被子,但小睡空间足够,特别是旅客的脚放置会很舒适,完全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与人体习惯。
(6)每位旅客前有一张能收、能平展的小桌面,可以放手或放置一些的小物品。
(7)此布局为以后的铁路客运实现全智能化管理打好了基础。因为这种布局把车辆分割成了一个个的可相互独立的小单元,每个小单元一般可容三个或二个旅客(如同一部小轿车)。假若以后全条形码车票的广泛使用,旅客只有凭车票才能有权使用某一固定的小单元空间。可按各旅客终点站提醒个别旅客下车的振动器或与服务员通信的装置等。(即使目前不装但也可预留接口)。
(8)整体档次提高了。因为这是一种新的载客方式,当然是一种新的旅客产品,价格上自然可以定在卧铺与普通(软、硬)座之间。假若每一张躺睡椅价格定在原有普通(软、硬)座位价格上的120%,又假定原有利润率为10%,高出的20元按70%能直接转化成利润,而每节车辆的总容纳数基本没变,只要简单算一下原有100元的利润为10元,而现在为100*10%+20*70%=24元。显然新的利润是原有利润2倍还要多。特别是对中、长途旅客,舒适的程度虽然比不上卧铺,但比现有普通软、硬座舒适多了。
上述这种实用新型客车车厢设计,可以有效提高铁路客运能力,改善旅客在途舒适程度,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节车厢侧面的剖面图;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节车厢俯视的剖面图;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节车厢侧面的剖面图中的一组结构图;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节车厢左视的剖面图中的一组结构图;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节车厢俯视的剖面图中的一组结构图;图6本实用新型的乘客躺、立、坐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立柱和支撑连接示意图;图8本实用新型的躺卧靠背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有车厢顶板6、车厢内顶板5、车厢底板15、车厢壁20,车厢顶板6连接车厢壁20,车厢壁20连接车厢内顶板5、车厢底板15,在车厢顶板6,车厢壁20、车厢内顶板5、车厢底板15围成的空间内,有车厢洗手间和锅炉室,还有车厢室,本实施例有13组车厢室。轨面40在车厢底板15的下面。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面图,有车厢洗刷室42和锅炉室43和卫生间44,车厢洗刷室42和卫生间44在车厢的一端,锅炉室43在车厢的另一端,车厢洗刷室42和锅炉室43和卫生间44的结构可与现有技术相同。
车厢室的结构如图3、图4、图5所示,整个车辆有火车行进方向(即纵向)总通道一个,总通道两侧的车厢室各分成上、下两层,左侧每层由三个固定的躺睡椅组成一个上层小单元与下层小单元,右侧每层由二个躺睡椅组成一个小单元,且上层小单元与下层小单元非对称,实现相互错开布局,下层小单元几个躺睡椅下设有共用的行李柜,同时上层顶部也设有行李架。上层座位和下层座位各有5个躺睡椅50,其中3个躺睡椅50并排在车厢的一侧,2个躺睡椅50并排在车厢的另一侧,躺睡椅50有座板2、躺卧靠背板10、活动靠背板9、脚踏板13、茶几11和可调节支撑杆12;立柱7连接在车厢顶板6和车厢底板15之间,行李箱底板4固定连接车厢顶板6和立柱7,护卫栏杆3通过T型连接件14连接2个立柱7,上层座位的座板2的下部连接支撑横梁18,如图7所示,支撑横梁18通过T型连接件14连接于2个立柱7;躺睡椅50的座板2连接躺卧靠背板10,座板2有活动靠背板9连接,背部有脚踏板13连接,茶几11固定在躺卧靠背板10上,可调节支撑杆12采用铰链形式连接在躺卧靠背板10;中间隔板8连接上层座位的座板2和立柱7,梯杆17连接立柱7,底座行李箱16固定在车厢底板15上,底座行李箱16上固定连接躺睡椅50的座板2的下部;上述的连接可采用T型连接件14或焊接方式,有车厢侧壁19。
如图8所示,躺卧靠背板10与座板2连接,活动靠背板9的靠板30一端焊接有轴筒与座板2固定的轴连接,靠板30另一端焊接有轴筒通过轴31与焊接有轴筒的折板32连接,折板32的端部卡在躺卧靠背板10的凹槽中。
如图6所示,乘客在车厢内可以站立,可以坐,可以将活动靠背板9放平躺下,将小腿放在可调节支撑杆12上,将脚放在脚踏板13上。
权利要求1.一种铁路客车车厢结构,车厢有通道,其特征是通道两侧的车厢室各分成上、下两层,左侧每层由三个固定的躺睡椅组成一个上层小单元与下层小单元,右侧每层由二个躺睡椅组成一个小单元,且上层小单元与下层小单元非对称相互错开结构,下层小单元几个躺睡椅下有共用的行李柜,上层顶部也有行李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客车车厢结构,其特征是躺睡椅的座椅连接躺卧靠背板,座椅有活动靠背板连接,背部有脚踏板连接,茶几固定在躺卧靠背板上,可调节支撑杆采用铰链形式连接在躺卧靠背板;中间隔板连接上层座位的座椅和立柱,梯杆连接立柱,底座行李箱固定在车厢底板上,底座行李箱上固定连接躺睡椅的座椅的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铁路客车车厢结构,其特征是立柱连接在车厢顶板和车厢底板之间,行李箱底板固定连接车厢顶板和立柱,护卫栏杆通过T型连接件连接2个立柱,上层座位的座椅的下部连接支撑横梁,支撑横梁通过T型连接件连接于2个立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铁路客车车厢结构,其特征是躺卧靠背板与座椅连接,活动靠背板的靠板一端焊接有轴筒与座椅固定的轴连接,靠板另一端焊接有轴筒通过轴与焊接有轴筒的折板连接,折板的端部卡在躺卧靠背板的凹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铁路客车车厢结构,其特征是有13组车厢室。
专利摘要一种铁路客车车厢结构,车厢有通道,通道两侧的车厢室各分成上、下两层,左侧每层由三个固定的躺睡椅组成一个上层小单元与下层小单元,右侧每层由二个躺睡椅组成一个小单元,且上层小单元与下层小单元非对称相互错开结构,下层小单元几个躺睡椅下有共用的行李柜,上层顶部也有行李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空间使用率高。前单元的不用空间可后单元使用。上单元的不用空间,可供下层单元使用。下单元不用的空间一部分供上单元使用,小睡空间足够,特别是旅客的脚放置会很舒适,完全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与人体习惯。小桌面可以放手或放置一些的小物品。可以有效提高铁路客运能力,改善旅客在途舒适程度,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B61D1/08GK2835014SQ20052002312
公开日2006年11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6日
发明者徐维祥, 符国庆 申请人:北京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