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轨道检测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828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轨道检测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轨道检测梁。
背景技术
轨道检查车是通过检测轨道几何状态的平顺状况来评价轨道几何状态的特种车辆,简称轨检车。它是保障行车安全、平稳、舒适和指导轨道养护维修的工具。根据轨检车的记录,可以发现轨道平顺不良的地点,以便采取紧急补修或限速措施,并确定应进行计划维修的里程段落,编制维修作业计划。此外,根据轨检车的记录也可以评定轨道养护水平和整修作业质量水平。高速综合检测列车是以CRH380B型电力动车组为基础制造的专用高速铁路检测车辆,更是一种新型的轨检车,其具备对高速铁路轨道、接触网、轮轨、动力学、通信、信号等六大系统200多个参数进行实时同步检测、试验及综合处理的能力。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轨道检测采用惯性基准法、非接触式测量的方式,是一个基于摄像原理的轨距轨向测量系统。所有传感器均安装在悬挂于转向架构架上的一套装置上,这一套装置就叫轨道检测梁。轨道检测梁上安装的设备主要有激光器、摄像机、轨向加速度计、金属标志物传感器等。目前现有技术中的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轨道检测梁如


图1、图2所示,该轨道检测梁主要包括:用于固定在转向架构架的吊臂12 ;用于隔离吊臂12与梁体16之间高频振动的减振垫14 ;用于调整梁体16相对于轨道平面高度的垫片15 ;用于安装激光器的激光器保护盒17 ;用于安装 摄像机的摄像机保护盒18 ;用于安装金属标志物传感器的支架19 ;用于遮挡外界光线干扰的遮光罩20。上述的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的技术缺陷:1、根据动应力监测,现有吊臂12在图示A点附近动应力幅值偏大,会大大缩短轨道检测梁的使用寿命。2、激光器保护盒17和摄像机保护盒18及其安装支架安装在梁体16的减重空隙之间,安装维护均较为困难,且因为结构空间受限,摄像机保护盒18的防护玻璃22与行车方向不平行,极易糊上雨雪或受到道砟等异物打击出现破损影响检测。3、激光器保护盒17和摄像机保护盒18单独出线使得检测梁布线较为凌乱,且不利于线缆防护。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轨道检测梁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检测梁,该轨道检测梁的吊臂根据应力水平的分布,对加强筋的厚度以及形状进行了优化,不但降低吊臂上的最大应力值,加强了原技术方案的薄弱环节,还增加该轨道检测梁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轨道检测梁,包括用于安装轨道检测传感器的梁体,梁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和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转向架构架连接的吊臂,吊臂包括用于与所述转向架构架固定连接的吊臂安装板、与梁体固定连接的梁体安装板,吊臂还包括连接板,连接板边缘的一端与吊臂安装板固定连接,连接板边缘的另一端与梁体安装板固定连接,在吊臂安装板和梁体安装板之间,沿着连接板的上侧边缘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沿着连接板的下侧边缘设置有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的一端与吊臂安装板连接,第一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梁体安装板连接,第一加强筋的最小宽度是沿梁体长度方向梁体安装板宽度的140% 160%,第一加强筋的厚度为4mm 6mm ο吊臂安装板沿竖直方向设置,梁体安装板沿水平方向设置,连接板垂直于吊臂安装板,第一加强筋垂直于连接板,第一加强筋的宽度处处相同。第一加强筋的宽度等于沿梁体长度方向梁体安装板的宽度。 第二加强筋垂直于连接板,第二加强筋的宽度处处相同。第二加强筋的宽度等于沿梁体长度方向梁体安装板的宽度。在连接板的表面,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三加强筋,第三加强筋的上端与第一加强筋固定连接,第三加强筋的下端与梁体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轨道检测传感器包括分别设置在梁体的两端下方的激光摄像组件,激光摄像组件与梁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激光摄像组件的摄像机防护玻璃与所述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行驶方向平行。梁体的两端下部还分别设置有用于减少激光摄像组件干扰的遮光罩,遮光罩的下部设置有软质遮光帘。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轨道检测梁的吊臂根据应力水平的分布,对加强筋的厚度以及形状进行了优 化, 不但降低吊臂上的最大应力值,加强了原技术方案的薄弱环节,还增加该轨道检测梁的使用寿命。更解决了现有高速综合检测梁列车检测梁激光器、摄像机安装维护困难,传感器容易损坏影响检测等问题,提高了高速综合检测梁列车运行的有效性,增加了轨道检测梁的应用里程。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轨道检测梁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现有技术中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轨道检测梁的立体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高速综合检测列车轨道检测梁激光器保护盒部位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3是本发明所述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轨道检测梁的立体图。图4是本发明所述吊臂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所述激光摄像组件部位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其中12.吊臂,13.螺栓,14.减振垫,15.垫片,16.梁体,17.激光器保护盒,18.摄像机保护盒,19.支架,20.遮光罩,22.防护玻璃,3.吊臂,31.吊臂安装板,32.梁体安装板,33.连接板,34.第一加强筋,35.第二加强筋,36.第三加强筋,4.梁体,41.激光摄像组件,42.摄像机防护玻璃,43.金属标志物传感器,44.遮光罩,45.软质遮光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轨道检测梁详细说明。一种用于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轨道检测梁,包括用于安装轨道检测传感器的梁体4,梁体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和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转向架构架连接的吊臂3,吊臂3包括用于与所述转向架构架固定连接的吊臂安装板31、与梁体4固定连接的梁体安装板32,吊臂3还包括连接板33,连接板33边缘的一端与吊臂安装板31固定连接,连接板33边缘的另一端与梁体安装板32固定连接,在吊臂安装板31和梁体安装板32之间,沿着连接板33的上侧边缘设置有第一加强筋34,沿着连接板33的下侧边缘设置有第二加强筋35,第一加强筋34的一端与吊臂安装板31连接,第一加强筋34的另一端与梁体安装板32连接,第一加强筋34的最小宽度是沿梁体4长度方向梁体安装板32宽度的140% 160%,第一加强筋的厚度为4mm 6mm,如图3、图4所示。吊臂3用于与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转向架构架固定连接。由于现有吊臂12在
图1中A点附近动应力幅值偏大,会大大缩短轨道检测梁的使用寿命,所以本实用新型根据其应力分布水平做了优化,更改了吊臂的第一加强筋34的形状及厚度,降低了吊臂上的最大应力值,加强了原技术方的案薄弱环节,从而增加了该用于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轨道检测梁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整个检测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吊臂安装板31沿竖直方向设置,梁体安装板32沿水平方向设置,连接板33垂直于吊臂安装板31,第一加强筋34垂直于连接板33,第一加强筋34的宽度处处相同。第一加强筋34的宽度等于沿梁体4长度方向梁体安装板32的宽度。第二加强筋35垂直于连接板33,第二加强筋35的宽度处处相同。第二加强筋35的宽度等于沿梁体4长度方向梁体安装板32的宽度。如图4所示,这样避免应力集中,提高了整个检测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了进一步增强吊臂3的强度,在连接板33的表面,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三加强筋36,第三加强筋36的上端与第一加强 筋34固定连接,第三加强筋36的下端与梁体安装板32固定连接。吊臂3与梁体4之间设置有用来隔离高频振动的减振垫33和用来调整梁体4与轨面之间高度的调整垫片34。梁体4用于安装多种轨道检测传感器,所述轨道检测传感器包括分别设置在梁体4的两端下方的激光摄像组件41,激光摄像组件41与梁体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将激光摄像组件41安装于梁体下方为激光摄像组件41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激光摄像组件41为市售的产品且技术成熟,改变了激光摄像组件41的安装位置更加有利于标准化的安装。另外,激光摄像组件41可以在实验室完成标定,在发生故障时仅需拆卸更换,方便快捷。激光摄像组件41的摄像机防护玻璃42与所述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行驶方向平行,大大降低了其被雨雪脏污或者被异物击打破损的概率,如图5所示。梁体4下部的中央位置还设置有金属标志物传感器43。梁体4的两端下部还分别设置有用于减少激光摄像组件41干扰的遮光罩44,遮光罩44的下部设置有软质遮光帘45。软质遮光帘45通过螺栓固定在钢质遮光罩44上,遮光罩44与软质遮光帘45组合遮挡外界光源照射,减少检测区域内的光线对激光摄像组件41的干扰。遮光罩44根据主要受力情况设有加强筋和减重孔,薄板焊接的遮光罩49,在满足遮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缩小其外形尺寸,并在不影响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开减重孔,以减轻其重量。软质遮光帘410,可以满足车辆限界要求并防止道砟等异物对检测梁的硬冲击。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不能以其限定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所以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于本专利涵盖的范 畴。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轨道检测梁,包括用于安装轨道检测传感器的梁体(4),梁体(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和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转向架构架连接的吊臂(3),吊臂(3)包括用于与所述转向架构架固定连接的吊臂安装板(31)、与梁体(4)固定连接的梁体安装板(32),吊臂(3)还包括连接板(33),连接板(33)边缘的一端与吊臂安装板(31)固定连接,连接板(33)边缘的另一端与梁体安装板(32)固定连接,在吊臂安装板(31)和梁体安装板(32)之间,沿着连接板(33)的上侧边缘设置有第一加强筋(34),沿着连接板(33)的下侧边缘设置有第二加强筋(35),其特征在于,第一加强筋(34)的一端与吊臂安装板(31)连接,第一加强筋(34)的另一端与梁体安装板(32)连接,第一加强筋(34)的最小宽度是沿梁体(4)长度方向梁体安装板(32)宽度的140% 160%,第一加强筋(34)的厚度为4mm 6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检测梁,其特征在于:吊臂安装板(31)沿竖直方向设置,梁体安装板(32)沿水平方向设置,连接板(33)垂直于吊臂安装板(31),第一加强筋(34)垂直于连接板(33),第一加强筋(34)的宽度处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检测梁,其特征在于:第一加强筋(34)的宽度等于沿梁体(4)长度方向梁体安装板(32)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检测梁,其特征在于:第二加强筋(35)垂直于连接板(33),第二加强筋( 35)的宽度处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检测梁,其特征在于:第二加强筋(35)的宽度等于沿梁体(4)长度方向梁体安装板(32)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检测梁,其特征在于:在连接板(33)的表面,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三加强筋(36),第三加强筋(36)的上端与第一加强筋(34)固定连接,第三加强筋(36)的下端与梁体安装板(32)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检测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检测传感器包括分别设置在梁体(4)的两端下方的激光摄像组件(41),激光摄像组件(41)与梁体(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检测梁,其特征在于:激光摄像组件(41)的摄像机防护玻璃(42)与所述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行驶方向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检测梁,其特征在于:梁体(4)的两端下部还分别设置有用于减少激光摄像组件(41)干扰的遮光罩(44),遮光罩(44)的下部设置有软质遮光帘(4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轨道检测梁,该轨道检测梁的吊臂根据应力水平的分布,对加强筋的厚度以及形状进行了优化,使第一加强筋(34)的一端与吊臂安装板(31)连接,第一加强筋(34)的另一端与梁体安装板(32)连接,第一加强筋(34)的最小宽度是沿梁体(4)长度方向梁体安装板(32)宽度的140%~160%,第一加强筋(34)的厚度为4mm~6mm。这样不但降低了吊臂上的最大应力值,加强了原技术方案的薄弱环节,还增加该轨道检测梁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61K9/08GK203111183SQ20132014007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6日
发明者谭鑫, 赵延峰, 陈春雷, 魏世斌 申请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 北京铁科英迈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