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砟铁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10148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无砟铁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无砟铁道,属于铁道铺设【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高铁轨道在受到大的冲击力时,稳定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混凝土路基层,它还包括沥青减震层、轨枕、一对钢轨、一对定位部和一对加固部,所述混凝土路基层上铺设有沥青减震层,沥青减震层上均匀铺设轨枕,轨枕上固定一对钢轨,轨枕的两侧分别依次紧密设置一个定位部和一个加固部,所述一对定位部位于沥青减震层上表面,一对加固部固定在混凝土路基层和沥青减震层的两侧;所述轨枕底面的中部设有缺口。本实用新型作为一种高速铁道。
【专利说明】无砟铁道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砟铁道,属于铁道铺设【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铁路列车不断提速,这些高速列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阻力的存在极易对路 面造成损害,进而使列车行驶的安全性降低,并会增加铁道的维护工作。因此,对高速列车 轨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现在高铁轨道由于对阻力的导流效果差,使铁道存在被震开的安全隐患;同时,现 有轨道的设置,在面对大的冲击力的时候,稳定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高铁轨道在受到大的冲击力时,稳定性差的问题,提 供了一种无砟铁道。
[0005]本实用新型所述无砟铁道,它包括混凝土路基层,它还包括浙青减震层、轨枕、一 对钢轨、一对定位部和一对加固部,
[0006]所述混凝土路基层上铺设有浙青减震层,浙青减震层上均匀铺设轨枕,轨枕上固 定一对钢轨,轨枕的两侧分别依次紧密设置一个定位部和一个加固部,所述一对定位部位 于浙青减震层上表面,一对加固部固定在混凝土路基层和浙青减震层的两侧;
[0007]所述轨枕底面的中部设有缺口。
[0008]它还包括定位螺杆,
[0009]该定位螺杆依次穿过轨枕的中心与浙青减震层后,固定在混凝土路基层上。
[001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所述无砟铁道的导流效果好,它能够有效降低传 统铁路在列车行驶阻力大时,对路面损害情况的发生,使铁道免于被震开,提高了列车行驶 的安全性。同时,它在轨枕的两侧设置了定位部和加固部,使轨枕能够更好的被固定在原位 置,使铁道的稳定性更好,进而有效降低了铁道的维护用工,节省了开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无砟铁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无砟铁道,它包 括混凝土路基层1,它还包括浙青减震层2、轨枕3、一对钢轨4、一对定位部5和一对加固部 6,
[0013]所述混凝土路基层I上铺设有浙青减震层2,浙青减震层2上均匀铺设轨枕3,轨 枕3上固定一对钢轨4,轨枕3的两侧分别依次紧密设置一个定位部5和一个加固部6,所 述一对定位部5位于浙青减震层2上表面,一对加固部6固定在混凝土路基层I和浙青减震层2的两侧;
[0014]所述轨枕3底面的中部设有缺口 3-1。
[0015]本实施方式中,浙青减震层2还可以为胶垫层。
[0016]轨枕3底面缺口 3-1的设置,有利于将轨枕3承受的横向力更好的传递到浙青减 震层2,使列车运行更安全。
[0017]【具体实施方式】二: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 一步说明,本实施方式还包括定位螺杆7,
[0018]该定位螺杆7依次穿过轨枕3的中心与浙青减震层2后,固定在混凝土路基层I 上。
[0019]本实施方式中的定位螺杆7有利于更好的保障铁道的稳定性,定位螺杆7定位的 过程中,可以结合使用粘结剂浇注到轨枕3、浙青减震层2及混凝土路基层I上相应的定位 螺杆7穿过的孔内。
[0020]为有效降低列车行驶过程中的噪音,可将轨枕3采用吸音材料覆盖,吸音材料可 采用水泥与浙青混合而成。
【权利要求】
1.一种无砟铁道,它包括混凝土路基层(I ),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浙青减震层(2)、轨枕(3)、一对钢轨(4)、一对定位部(5)和一对加固部(6), 所述混凝土路基层(I)上铺设有浙青减震层(2 ),浙青减震层(2 )上均匀铺设轨枕(3 ),轨枕(3)上固定一对钢轨(4),轨枕(3)的两侧分别依次紧密设置一个定位部(5)和一个加固部(6 ),所述一对定位部(5 )位于浙青减震层(2 )上表面,一对加固部(6 )固定在混凝土路基层(I)和浙青减震层(2 )的两侧; 所述轨枕(3 )底面的中部设有缺口( 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砟铁道,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定位螺杆(7), 该定位螺杆(7)依次穿过轨枕(3)的中心与浙青减震层(2)后,固定在混凝土路基层(I)上。
【文档编号】E01B19/00GK203420180SQ201320538341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30日
【发明者】张蕾, 于航, 李楠楠 申请人: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