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悬浮列车可伸缩限位的防侧滚弹性吊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11405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磁悬浮列车可伸缩限位的防侧滚弹性吊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悬浮列车可伸缩限位的防侧滚弹性吊杆,包括吊杆筒和分设于吊杆筒两端的一对活塞杆,所述吊杆筒两端均装设有筒盖,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设有活塞,并装设于吊杆筒内,活塞杆的另一端伸出筒盖,所述吊杆筒内于两个所述活塞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和用于限定两个所述活塞之间最小距离的第一轴向限位装置,于各所述活塞与相邻筒盖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和用于限定两个所述活塞之间最大距离的第二轴向限位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磁悬浮列车可伸缩限位的防侧滚弹性吊杆具有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既能满足列车过缓和曲线时同一转向架上各悬浮点高度不一致的使用要求又能保证防侧滚效果等优点。
【专利说明】磁悬浮列车可伸缩限位的防侧滚弹性吊杆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磁悬浮列车,尤其涉及磁悬浮列车可伸缩限位的防侧滚弹性吊杆。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中低速磁悬浮列车通常采用模块化转向架,每个转向架由左右两个相同的转向架模块通过防滚梁和吊杆连接而组成。当列车过缓和曲线时,同一转向架上各悬浮点高度不一致,因此吊杆的长度需可调;当车辆落车时,为满足车辆防侧滚的要求,需要限定吊杆伸缩的极限位置。
[0003]现有技术中的磁悬浮列车防侧滚吊杆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刚性结构,其安装在车体上之后,长度固定不变,不能满足列车过缓和曲线时的使用要求;一种是采用可伸缩的弹性结构,但是并未涉及到限位装置,使车辆落车时吊杆防侧滚的作用很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加工制作方面,既能满足列车过缓和曲线同一转向架上各悬浮点高度不一致的使用要求又能保证防侧滚效果的磁悬浮列车可伸缩限位的防侧滚弹性吊杆。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磁悬浮列车可伸缩限位的防侧滚弹性吊杆,包括吊杆筒和分设于吊杆筒两端的一对活塞杆,所述吊杆筒两端均装设有筒盖,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设有活塞,并装设于吊杆筒内,活塞杆的另一端伸出筒盖,所述吊杆筒内于两个所述活塞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和用于限定两个所述活塞之间最小距离的第一轴向限位装置,于各所述活塞与相邻筒盖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和用于限定两个所述活塞之间最大距离的第二轴向限位装置。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8]所述第一轴向限位装置为设置在所述吊杆筒内壁上的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自然伸展长度。
[0009]所述第一弹性件设有轴向通孔,所述第一轴向限位装置为设置在所述轴向通孔内的柱状限位体,所述柱状限位体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自然伸展长度。
[0010]所述第一弹性件设有轴向通孔,所述第一轴向限位装置为设置在所述轴向通孔内的第一套筒和置于所述第一套筒内的柱状体,所述套筒和所述柱状体的最小轴向总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自然伸展长度。
[0011]所述第二轴向限位装置为设置在所述活塞杆上的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远离所述活塞的一侧与相邻所述活塞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自然伸展长度。
[0012]所述第二轴向限位装置为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套设在第二弹性件外部或者置于第二弹性件内的通孔中,所述第二套筒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自然伸展长度。[0013]所述第二轴向限位装置为设置在筒盖内端面上的第三套筒,所述第三套筒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自然伸展长度。
[0014]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为热塑性弹性体。
[0015]所述活塞杆伸出筒盖的一端设有吊耳,所述吊耳上安装有关节轴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6]在两个活塞之间、各活塞与相邻筒盖之间分别设置了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在吊杆被压缩和拉伸时,利用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变形实现吊杆的长度弹性可调,满足列车过缓和曲线时同一转向架上各悬浮点高度不一致的使用要求;在吊杆筒内于两活塞之间设有用于限定两活塞之间最小距离的第一轴向限位装置,由此可以限定吊杆被压缩时的极限长度;于各活塞与相邻筒盖之间设有用于限定两活塞之间最大距离的第二轴向限位装置,由此可以限定吊杆被拉伸时的极限长度,通过限定吊杆拉伸和压缩时的极限长度,使吊杆具有一定的轴向刚度,从而可靠地保证吊杆的防侧滚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磁悬浮列车可伸缩限位的防侧滚弹性吊杆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磁悬浮列车可伸缩限位的防侧滚弹性吊杆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磁悬浮列车可伸缩限位的防侧滚弹性吊杆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各标号表不:
[0021]1、吊杆筒;2、筒盖;3、活塞杆;31、活塞;4、吊耳;5、第一弹性件;6、第二弹性件;
7、第一轴向限位装置;8、第二轴向限位装置;9、第一凸出部;10、轴向通孔;11、柱状限位体;12、第一套筒;13、柱状体;14、第二凸出部;16、第二套筒;17、第三套筒;18、关节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磁悬浮列车可伸缩限位的防侧滚弹性吊杆的第一种实施例,该磁悬浮列车可伸缩限位的防侧滚弹性吊杆包括吊杆筒I和分设于吊杆筒I两端的一对活塞杆3,吊杆筒I两端均装设有筒盖2,活塞杆3的一端设有活塞31,并装设于吊杆筒I内,活塞杆3的另一端伸出筒盖2,吊杆筒I内于两个活塞31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5和用于限定两个活塞31之间最小距离的第一轴向限位装置7,于各活塞31与相邻筒盖2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6和用于限定两个活塞31之间最大距离的第二轴向限位装置8,在吊杆被压缩时,两个活塞31被活塞杆3推动相互靠近,挤压第一弹性件5,第一弹性件5发生弹性变形长度缩短,吊杆长度缩短,在吊杆被拉伸时,两个活塞31被活塞杆3拉动向吊杆筒I的两端移动,挤压第二弹性件6,第二弹性件6发生弹性变形长度缩短,吊杆长度伸长,即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5和第二弹性件6,实现吊杆长度弹性可调,满足列车过缓和曲线时同一转向架上各悬浮点高度不一致的使用要求,而在吊杆筒I内于两个活塞31之间设有用于限定两个活塞31之间最小距离的第一轴向限位装置7,限定吊杆被压缩时的极限长度,于各活塞31与相邻筒盖2之间设有用于限定两个活塞31之间最大距离的第二轴向限位装置8,限定吊杆被拉伸时的极限长度,通过限定吊杆被压缩和被拉伸时的极限长度,使吊杆具有一定的轴向刚度,保证防侧滚效果。
[0023]本实施例中,第一轴向限位装置7为设置在吊杆筒I内壁上的第一凸出部9,第一凸出部9的轴向长度小于第一弹性件5的自然伸展长度,吊杆被压缩过程中,活塞杆3推动活塞31压缩第一弹性件5,当第一弹性件5被压缩到长度等于第一凸出部9的长度时,两个活塞31的端面分别与第一凸出部9的两个端面接触,活塞31无法继续移动,从而限定了两个活塞31之间的最小距离,即限定了吊杆被压缩时的极限长度。
[0024]本实施例中,第二轴向限位装置8为设置在活塞杆3置于吊杆筒I内的一端上的第二凸出部14,第二凸出部14远离相邻活塞31的一侧与相邻活塞31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弹性件6的自然伸展长度,吊杆被拉伸过程中,活塞杆3带动活塞31压缩第二弹性件6,当吊杆被拉伸至一定长度时,第二凸出部14远离相邻活塞31的一侧与筒盖2的端部接触,活塞31无法继续移动,从而限定了两个活塞31之间的最大距离,即限定了吊杆被拉伸时的极限长度。
[0025]第一弹性件5和第二弹性件6为热塑性弹性体,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5和第二弹性件6为橡胶柱,活塞杆3伸出筒盖2的一端设有吊耳4,吊耳4上安装有关节轴承18。
[0026]图2出了本实用新型磁悬浮列车可伸缩限位的防侧滚弹性吊杆的第二种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5设有轴向通孔10,第一轴向限位装置7为设置在所述轴向通孔10内的柱状限位体11,柱状限位体11的轴向长度小于第一弹性件5的自然伸展长度,柱状限位体11既可活动设置在轴向通孔10内也可固定在活塞31的端部,本实施例中,柱状限位体11活动设置在轴向通孔10内,在吊杆被压缩过程中,活塞杆3带动活塞31压缩第一弹性件5,当吊杆被压缩至一定长度时,两个活塞31的端面分别与柱状限位体11的两个端面接触,活塞31无法继续移动,从而限定了两个活塞31之间的最小距离,即限定了吊杆被压缩时的极限长度。
[0027]本实施例中,第二轴向限位装置8为套设在活塞杆3上的第二套筒16,第二套筒16的长度小于第二弹性件6的自然伸展长度,第二套筒16既可套设在第二弹性件6的外部也可设置在第二弹性件6上的通孔内,本实施例中,第二套筒16套设在第二弹性件6的外部,吊杆被拉伸过程中,活塞杆3带动活塞31压缩第二弹性件6,当吊杆被拉伸至一定长度时,第二套筒16两端分别与筒盖2和活塞31接触,活塞31无法继续移动,从而限定了两个活塞31之间的最大距离,即限定了吊杆被拉伸时的极限长度。
[0028]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磁悬浮列车可伸缩限位的防侧滚弹性吊杆的第三种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5设有轴向通孔10,第一轴向限位装置7为设置在轴向通孔10内的第一套筒12和置于第一套筒12内的柱状体13,第一套筒12和柱状体13的最小轴向总长度小于第一弹性件5的自然伸展长度,在吊杆被压缩过程中,活塞杆3带动活塞31压缩第一弹性件5,当吊杆被压缩至一定长度时,第一套筒12和置于第一套筒12内的柱状体13阻止活塞31继续移动,从而限定了两个活塞31之间的最小距离,即限定了吊杆被压缩时的极限长度。
[0029]本实施例中,第二轴向限位装置8为设置在筒盖2置于吊杆筒I内的一端的端面上的第三套筒17,第三套筒17的长度小于第二弹性件6的自然伸展长度,吊杆被拉伸过程中,活塞杆3带动活塞31压缩第二弹性件6,当吊杆被拉伸至一定长度时,活塞31与第三套筒17接触,无法继续移动,从而限定了两个活塞31之间的最大距离,即限定了吊杆被拉伸时的极限长度。
[0030]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磁悬浮列车可伸缩限位的防侧滚弹性吊杆,包括吊杆筒(I)和分设于吊杆筒(I)两端的一对活塞杆(3),所述吊杆筒(I)两端均装设有筒盖(2),所述活塞杆(3)的一端设有活塞(31),并装设于吊杆筒(I)内,活塞杆(3)的另一端伸出筒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杆筒(I)内于两个所述活塞(31)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5)和用于限定两个所述活塞(31)之间最小距离的第一轴向限位装置(7),于各所述活塞(31)与相邻筒盖(2)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6)和用于限定两个所述活塞(31)之间最大距离的第二轴向限位装置(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列车可伸缩限位的防侧滚弹性吊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向限位装置(7)为设置在所述吊杆筒(I)内壁上的第一凸出部(9),所述第一凸出部(9)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弹性件(5)的自然伸展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列车可伸缩限位的防侧滚弹性吊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5)设有轴向通孔(10),所述第一轴向限位装置(7)为设置在所述轴向通孔(10)内的柱状限位体(11),所述柱状限位体(11)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弹性件(5)的自然伸展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列车可伸缩限位的防侧滚弹性吊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5)设有轴向通孔(10),所述第一轴向限位装置(7)为设置在所述轴向通孔(10)内的第一套筒(12)和置于所述第一套筒(12)内的柱状体(13),所述第一套筒(12)和所述柱状体(13)的最小轴向总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弹性件(5)的自然伸展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列车可伸缩限位的防侧滚弹性吊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向限位装置(8)为设置在所述活塞杆(3)上的第二凸出部(14),所述第二凸出部(14)远离所述活塞(31)的一侧与相邻所述活塞(31)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弹性件(6)的自然伸展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列车可伸缩限位的防侧滚弹性吊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向限位装置(8)为套设在所述活塞杆(3)上的第二套筒(16),所述第二套筒(16)套设在第二弹性件(6)外部或者置于第二弹性件(6)内的通孔中,所述第二套筒(16)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弹性件(6)的自然伸展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列车可伸缩限位的防侧滚弹性吊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向限位装置(8)为设置在筒盖(2)内端面上的第三套筒(17),所述第三套筒(17)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弹性件(6)的自然伸展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悬浮列车可伸缩限位的防侧滚弹性吊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5)和所述第二弹性件(6)为热塑性弹性体。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悬浮列车可伸缩限位的防侧滚弹性吊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3)伸出筒盖(2)的一端设有吊耳(4),所述吊耳(4)上安装有关节轴承(18)。
【文档编号】B61F5/50GK203666685SQ201320886122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发明者】李 杰, 崔鹏, 李冠醇, 刘耀宗, 郑宝奎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