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轨道车辆的电磁式或永磁式轨道制动器的磁体的壳体装置以及用于轨道车辆的电磁式或永磁式轨道制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64953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用于轨道车辆的电磁式或永磁式轨道制动器的磁体的壳体装置以及用于轨道车辆的电磁式或永磁式轨道制动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电磁式或永磁式轨道制动器的磁体的壳体装置以及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电磁式或永磁式轨道制动器。



背景技术:

在电磁式轨道制动器中,连接电缆例如可以经由分开适配的电缆分接凸缘导入到轨道制动器的磁体中。在DE 10 2004 018 010 B3中示出了一种轨道车辆的磁轨制动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是,创造一种改进的用于轨道车辆的轨道制动器的磁体的壳体装置以及一种改进的用于轨道车辆的轨道制动器。

该任务通过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的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电磁式或永磁式轨道制动器的磁体的壳体装置以及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电磁式或永磁式轨道制动器来解决。有利的构造方案由相应的从属权利要求和下面的说明书中得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尤其可以提供一种整体的电缆接头,其中,连接电缆在倾斜位置穿过壳体直接导入到电磁式或永磁式轨道制动器的磁体中。在此,电缆穿过壳体的电缆穿过轴线例如可以布置成相对于壳体的邻近的主表面成锐角,而不是与另一电缆的另一电缆穿过轴线平行或共轴或者与相对于壳体的邻近的主平面垂直。

有利地,尤其可以提供电缆出口的以整体构造方式的没有附加构件的实施结构,该实施结构节省安装空间并且能实现在轨道车辆的车轮投影中被保护。通过穿过壳体的电缆穿过部的倾斜位置也可以防止在电缆接头中存水的倾向。电缆导入部的倾斜位置可以实现机械可行性与安装空间最小化之间的优化。例如,构件、如密封元件和电缆可以尽可能布置在磁体横截面投影之内。尤其通过居中地布置电缆穿通部,能够实现在轨道制动器的结构空间需求方面的更大的灵活性、尤其是在轨道制动器的端部上。由此,例如可以实现在轨道制动器的悬挂方向上延长轨道制动器,该延长导致轨道制动器的更大的制动作用,该更大的制动作用通过在轨道制动器中安装更大的磁体来展现。

本发明创造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电磁式轨道制动器的磁体的壳体装置,其中,该壳体装置具有用于将第一连接电缆穿通到磁体中的第一电缆穿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缆穿通孔的第一轴向延伸轴线布置成相对于壳体装置的与第一电缆穿通孔邻近的主表面成锐角倾角,其中,第一电缆穿通孔在允差范围内布置在轨道制动器的中心。

轨道车辆通常可以理解为有轨车辆,如机车、动车组、牵引车厢、有轨电车、地铁车辆、火车车厢如客车车厢或旅游列车车厢和/或货车车厢或类似物。轴向延伸轴线可以理解为例如钻头穿过壁以便制造出相应的孔而采取的轴线。在此,轴向延伸轴线例如可以基本上垂直地指向如下的壁,在该壁中制造有孔。第一电缆穿通孔的轴向延伸轴线可以是第一轴向延伸轴线。电缆穿通孔可以构成为在壳体装置中的通孔。在这里,电缆穿通孔的净直径可以大于或等于连接电缆的外直径。在此,第一电缆穿通孔可以在允差范围内布置在轨道制动器的中心,其中,该允差范围相当于围绕轨道制动器中心例如为轨道制动器长度延伸的一半或四分之一的范围。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其中,壳体装置具有用于将第二连接电缆穿通到磁体中的第二电缆穿通孔,第二轴向延伸轴线可以布置成相对于与第一电缆穿通孔和/或第二电缆穿通孔邻近的主表面成锐角倾角。第二电缆穿通孔的轴向延伸轴线可以是第二轴向延伸轴线。在此,第一轴向延伸轴线和/或第二轴向延伸轴线可以布置成相对于主表面的主延伸平面成锐角倾角。这种实施方式提供如下优点,即,实现将电缆倾斜地穿通到壳体或者磁体中,这能够实现节省结构空间,尤其是因为可以避免超过电缆的关于主表面的允许的弯曲半径。

第一轴向延伸轴线和第二轴向延伸轴线也可以彼此之间夹成钝角。这种实施方式提供如下优点,即,可以提供特别节省安装空间的壳体装置。

此外,第一电缆穿通孔可以布置在壳体装置的第一凹陷区段中,和/或第二电缆穿通孔可以布置在壳体装置的第二凹陷区段中。在此,第一凹陷区段和第二凹陷区段尤其可以在壳体装置的一个共同的主表面中形成。共同的主表面可以是在壳体装置的安装侧上的表面。这种实施方式提供如下优点,即,通过电缆穿通孔相对于共同的主表面下陷地布置,可以在磁体的电接触导通方面节省结构空间。

在此,第一凹陷区段可以具有相对于共同的主表面的主延伸平面成锐角倾斜的壁,在该倾斜的壁中形成有第一电缆穿通孔。替代地或附加地,第二凹陷区段可以具有相对于共同的主表面的主延伸平面成锐角倾斜的壁,在该倾斜的壁中形成有第二电缆穿通孔。在此,第一凹陷区段和第二凹陷区段可以成型为共同的主表面的切口形的或者说被切口的凹陷。各电缆穿通孔的轴向延伸轴线相对于共同的主表面的主延伸平面的角度可以根据凹陷区段的倾斜壁的倾角产生。这种实施方式提供如下优点,即,凹陷区段能不耗费地以切口的形状形成。也可以有利地利用该倾角与轴向延伸轴线的角度之间的关系。

第一凹陷区段和/或第二凹陷区段尤其可以沿着共同的主表面的一条侧棱边布置。对此,第一凹陷区段和第二凹陷区段可以布置在共同的主表面的一个边缘区段内。在此,第一凹陷区段可以具有敞开的侧面以及第二凹陷区段可以具有敞开的侧面。备选地,第一凹陷区段和/或第二凹陷区段可以相对于共同的主表面的侧棱边成横向布置。这种实施方式提供如下优点,即,出于装配目的和清洁目的,凹陷区段是可接近的并且能抗污染的,其中,例如喷水可以从凹陷区段流出。

此外可以设有邻近于第一电缆穿通孔布置的用于固定第一连接电缆的第一固定装置和/或邻近于第二电缆穿通孔布置的用于固定第二连接电缆的第二固定装置。在此,第一固定装置可以围绕第一电缆穿通孔布置和/或第二固定装置可以围绕第二电缆穿通孔布置。这种实施方式提供如下优点,即,能实现简单地并且节省空间地在壳体装置上固定连接电缆。

此外,在此介绍的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有利的,其中,允差范围相当于轨道制动器的长度的一半,尤其是允差范围相当于轨道制动器的长度的四分之一。在此介绍的方案的一种这样的实施方式具有特别有利地节省结构空间的优点,因为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延伸穿过电缆穿通孔的电缆在轨道制动器的悬挂区域内延伸。这点一方面有利于保护电缆不受污染或不受损害,并且另一方面有利于轨道制动器的磁体的延长可能性,这从而导致轨道制动器的提高的制动作用。

本发明创造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电磁式或永磁式轨道制动器,其特征在于,该轨道制动器具有上述提及的用于磁体的壳体装置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

上述提及的壳体装置的实施方式可以有利地结合电磁式或永磁式轨道制动器应用或者说使用,以便在简化和减小结构时优化对磁体的保护作用。电磁式或永磁式轨道制动器可以是所谓的涡流制动器。磁体可以是刚性磁体或类似物的一部分。壳体装置以及因此电磁式或永磁式轨道制动器可以借助悬挂装置可运动地安装在轨道车辆上。电磁式或永磁式轨道制动器可以具有分别带有上述提及的壳体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多个磁体。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更详细地阐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

图1至3示出用于电磁式或永磁式轨道制动器的磁体的壳体装置的图示;以及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用于电磁式或永磁式轨道制动器的磁体的壳体装置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说明中,对于在不同附图中示出的并且起类似作用的元件使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其中,省略对这些元件的重复说明。

图1示出一种用于电磁式轨道制动器的磁体的壳体装置100的图示。在此,在图1中示出了壳体装置100的主表面110、第一固定装置120和第二固定装置130以及也还示出了第一连接电缆A和第二连接电缆B。根据壳体装置100的在图1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主表面110是在轨道车辆侧的表面或者说装配表面,该在轨道车辆侧的表面或者说装配表面在壳体装置100或电磁式轨道制动器在轨道车辆上的装配状态下朝向轨道车辆。

在壳体装置100的主表面110中形成有用于连接电缆A和B穿通的在图1所示的情况下被遮盖的壳体孔。第一连接电缆A和第二连接电缆B穿过主表面110中的壳体孔导入到壳体装置100的内部中。第一固定装置120围绕第一壳体孔布置在主表面110上。第二固定装置130围绕第二壳体孔布置在主表面110上。

在此,第一连接电缆A穿过第一壳体孔并且借助第一固定装置120固定在壳体装置100上。第二连接电缆B穿过第二壳体孔并且借助第二固定装置130固定在壳体装置100上。第一连接电缆A和第二连接电缆B相对于彼此平行地并且分别相对于壳体装置100的主表面110成直角地或正交地穿过壳体孔。电缆导入结构的这种直接或整体的实施方式可能导致不利地限制安装空间。

图2示出一种用于电磁式轨道制动器的磁体的壳体装置200的图示。在此,在图2中示出了壳体装置200的主表面210、第一固定装置220和第二固定装置230。根据壳体装置200的在图2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主表面210是侧向表面,该侧向表面在壳体装置200或电磁式轨道制动器在轨道车辆上的装配状态下与装配表面或朝向轨道车辆的表面相邻接。

在壳体装置200的主表面210中形成有用于连接电缆穿通的在图2所示的情况下被遮盖的壳体孔。第一连接电缆和第二连接电缆能穿过主表面210中的壳体孔导入到壳体装置200的内部中。第一固定装置220围绕第一壳体孔布置在主表面210上。第二固定装置230围绕第二壳体孔布置在主表面210上。

在此,第一连接电缆能穿过第一壳体孔并且能借助第一固定装置220固定在壳体装置200上。第二连接电缆能穿过第二壳体孔并且能借助第二固定装置230固定在壳体装置200上。壳体装置200在此这样构成,即,第一连接电缆和第二连接电缆相对于彼此平行地并且分别相对于壳体装置200的主表面210成直角地或正交地能穿过壳体孔。电缆导入结构的这种直接或整体的实施方式可能导致不利地限制安装空间,并且可能布置在轨道车辆的车轮投影的保护之外。

图3示出一种用于电磁式轨道制动器的磁体的壳体装置300的图示。在此,在图3中示出了壳体装置300的主表面310、第一固定装置320和第二固定装置330以及也还示出了第一连接电缆A和第二连接电缆B。根据壳体装置300的在图3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主表面310是在轨道车辆侧的表面或者说装配表面,该在轨道车辆侧的表面或者说装配表面在壳体装置300或电磁式轨道制动器在轨道车辆上的装配状态下朝向轨道车辆。

在壳体装置300的主表面310中形成有用于连接电缆A和B穿通的在图3所示的情况下被遮盖的壳体孔。第一连接电缆A和第二连接电缆B穿过主表面310中的壳体孔导入到壳体装置300的内部中。第一固定装置320围绕第一壳体孔布置在主表面310上。第二固定装置330围绕第二壳体孔布置在主表面310上。在此,壳体孔以及固定装置320和330布置在一个电缆分接凸缘上。因此,在此经由一个分开适配的电缆分接凸缘实现将连接电缆A和B导入磁体中。

因此,第一连接电缆A穿过第一壳体孔并且借助第一固定装置320固定在壳体装置300上。第二连接电缆B穿过第二壳体孔并且借助第二固定装置330固定在壳体装置300上。第一连接电缆A和第二连接电缆B相对于彼此轴向地或同轴地并且分别相对于壳体装置100的主表面110平行地穿过壳体孔。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用于轨道车辆的电磁式轨道制动器的磁体的壳体装置400的图示。在图4中示出了壳体装置400的主表面410、第一凹陷区段420、第一凹陷区段420的倾斜壁422、第二凹陷区段430、第二凹陷区段430的倾斜壁432、第一固定装置440、第二固定装置450、第二轴向延伸轴线460、第一轴向延伸轴线470、由两个矢量箭头象征表示的主延伸平面480、侧棱边490、锐角倾角α和在轴向延伸轴线460与470之间夹成的钝角β以及也还示出了第一连接电缆A和第二连接电缆B。

壳体装置400构成为用于装纳磁体。电磁式轨道制动器在此具有至少一个磁体,该磁体由壳体装置400或由相应的如壳体装置400那样的壳体装置包围。电磁式轨道制动器能安装在轨道车辆上。该轨道车辆例如包括有轨车辆,如机车、动车组、有轨电车、火车车厢等。

根据本发明的在图4中示出的实施例,主表面410是在轨道车辆侧的表面或者说装配表面,该在轨道车辆侧的表面或者说装配表面在壳体装置400或电磁式轨道制动器在轨道车辆上的装配状态下朝向轨道车辆。在主表面410中形成有第一凹陷区段420和第二凹陷区段430。

第一凹陷区段420和第二凹陷区段430构成为主表面410的切口形的或者说被切口的凹陷。在此,第一凹陷区段420和第二凹陷区段430沿着主表面410的一条侧棱边490布置。因此,第一凹陷区段420和第二凹陷区段430布置在主表面410的一个边缘区段中。在此,凹陷区段420和430朝向壳体装置400的侧表面分别具有一个敞开的侧面,其中,该侧表面在主表面410的侧棱边490处与主表面410邻接。

第一凹陷区段420具有一个相对于主表面410的主延伸平面480成锐角倾斜的倾斜壁422。第二凹陷区段430具有一个相对于主表面410的主延伸平面480成锐角倾斜的倾斜壁432。根据本发明的在图4中示出的实施例,倾斜壁422和432靠近彼此布置。凹陷区段420和430也分别具有另一与主表面410的主延伸平面480成锐角倾斜的远离彼此布置的壁。

在凹陷区段420和430中形成有用于连接电缆A和B穿通到壳体装置400内部中的在图4所示的情况下被遮盖的电缆穿通孔。在此,壳体装置400具有用于第一连接电缆A穿通到磁体中的第一电缆穿通孔和用于第二连接电缆B穿通到磁体中的第二电缆穿通孔。

确切地说,这些电缆穿通孔在凹陷区段420和430的倾斜壁422和432中形成。在此,第一电缆穿通孔布置在壳体装置400的第一凹陷区段420中。第一电缆穿通孔在壳体装置400的第一凹陷区段420的倾斜壁422中形成。第二电缆穿通孔布置在壳体装置400的第二凹陷区段430中。第二电缆穿通孔在壳体装置400的第二凹陷区段430的倾斜壁432中形成。

这些电缆穿通孔构成为壳体装置400的通孔。在此,电缆穿通孔的净直径大于或等于连接电缆A或B的外直径。第一连接电缆A和第二连接电缆B穿过电缆穿通孔导入到壳体装置400的内部中。

在此,第一电缆穿通部在允差范围内布置在轨道制动器的中心。在轨道制动器的中心的允差范围在此可以理解为如下的范围,该范围例如在两边围绕轨道制动器的中心在相当于轨道制动器总长度四分之一的范围内延伸。以这种方式,在此介绍的方案提供如下优点,即,电缆不需要在磁体或轨道制动器的端面上引出。电缆穿通部越紧密地布置在轨道制动器的中心上,在轨道制动器的外边缘的区域内就实现越大的灵活性,因为在这些位置上不再需要考虑在其他情况下否则要引导的电缆。而在这里介绍的方案中,电缆则在上侧上离开例如构成轨道制动器的磁体。这提供如下优点,即,不需要在车轮和磁体之间创造附加的空间以引出电缆,如在现有的磁体中的情况是需要附加的空间,并且要密封的位置(电缆螺纹连接)不被车轮污染。

第一固定装置440构成为用于在壳体装置400上固定第一连接电缆A。在此,第一固定装置440围绕第一电缆穿通孔布置在第一凹陷区段420的倾斜壁422上。第一连接电缆A借助第一固定装置440固定在壳体装置400上。第二固定装置450构成为用于在壳体装置400上固定第二连接电缆B。在此,第二固定装置450围绕第二电缆穿通孔布置在第二凹陷区段430的倾斜壁432上。第二连接电缆B借助第二固定装置450固定在壳体装置400上。

第一电缆穿通孔具有第一轴向延伸轴线470以及第二电缆穿通孔具有第二轴向延伸轴线460。连接电缆A和B穿过壳体装置400的电缆穿通孔的电缆穿通轴线在此相应于电缆穿通孔的轴向延伸轴线460和470。

在此,第一轴向延伸轴线470和第二轴向延伸轴线460布置成相对于主表面410的主延伸平面480成锐角倾角α。在图4中显而易见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在图4中示出的实施例,两个轴向延伸轴线460和470分别布置成相对于主表面410的主延伸平面480成相等的倾角α。

因此,第一电缆穿通孔的第一轴向延伸轴线470和第二电缆穿通孔的第二轴向延伸轴线460相互之间夹成钝角β。在此,钝角β等于180°减去两倍的锐角倾角α。

电缆穿通孔的轴向延伸轴线460和470相对于主表面410的主延伸平面480所成的锐角倾角α以及因此在轴向延伸轴线460和470之间夹成的钝角β也根据凹陷区段420和430的倾斜壁422和432的倾斜度产生。凹陷区段420和430的倾斜壁422和432相对于主表面410的主延伸平面480的倾斜度或角度在此代表锐角倾角α的对角。

第一连接电缆A在第一电缆穿通孔的区域内沿着第一轴向延伸轴线470延伸、在第一凹陷区段420与主表面410之间的过渡区域内具有弯曲的区段并且在另外的走向中沿着主表面410的主延伸平面480延伸。第二连接电缆B在第二电缆穿通孔的区域内沿着第二轴向延伸轴线460延伸、在第二凹陷区段430与主表面410之间的过渡区域内具有弯曲的区段并且在另外的走向中沿着主表面410的主延伸平面480延伸。

换句话说,在图4中示出连接电缆A和B以倾斜位置直接导入到磁体中。电缆导入结构的倾斜位置是机械可实现性与安装空间最小化之间的优化,该安装空间是由在固定装置440和450或其它类似的密封元件上的电缆螺纹连接以及连接电缆A和B自身的螺纹连接及其最小弯曲半径造成的。在优化时力求使倾角α保持尽可能小,以便使电缆接头的构件、如例如密封元件和连接电缆自身尽可能保持在电磁式轨道制动器的磁体横截面投影之内。尤其是,倾角α的最小化在此仅由于电缆穿通孔的必要的钻孔而受工具技术方面和机械方面的给定条件限制。

所说明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选择的并且可以相互结合。

附图标记列表

100 壳体装置

110 主表面

120 第一固定装置

130 第二固定装置

A 第一连接电缆

B 第二连接电缆

200 壳体装置

210 主表面

220 第一固定装置

230 第二固定装置

300 壳体装置

310 主表面

320 第一固定装置

330 第二固定装置

400 壳体装置

410 主表面

420 第一凹陷区段

422 倾斜壁

430 第二凹陷区段

432 倾斜壁

440 第一固定装置

450 第二固定装置

460 第二轴向延伸轴线

470 第一轴向延伸轴线

480 主延伸平面

490 侧棱边

α 锐角倾角

β (在轴向延伸轴线之间夹成的)钝角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