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机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6239阅读:8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铁路机车车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机车车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铁路机车车架。



背景技术:

机车车架,一般由端部牵引梁、侧梁、旁承梁、柴油机梁、燃油箱等组成,端部牵引梁由侧梁端部、牵引梁、斜撑、端部等组成,其中侧梁端部、牵引梁、斜撑、端部均为独立结构,彼此间焊接连成一体,焊接缝传递载荷时存在较大应力。该结构目前只能承受普通的纵向拉压,随着铁路对高速重载机车的需求,要求机车车架有更大的承载能力,要有更大的强度与刚度,同时对司乘人员的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增加端部防撞防爬、侧面防撞等要求,需要车架端部的结构相应调整。对于这些要求,原有设计思路及设计结构已无法满足要求。需要发明一种车架,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端部牵引梁能承受钩缓装置传递更高的纵向拉压力,以及机车撞击时钩缓装置失效时的压力,并能将力方便地传递到车架后方,同时设置防撞、防爬结构,有效保护司乘人员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车架承载能力、强度和刚度均较弱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铁路机车车架,通过对车架端部结构进行相应调整来解决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铁路机车车架,包括端部牵引梁、横向梁、侧梁、旁承梁、连接梁、柴油机梁和燃油箱,燃油箱通过柴油机梁架设在两侧侧梁之间,燃油箱两侧由近至远依次设置有连接梁、旁承梁、横向梁和端部牵引梁,其中端部牵引梁包括侧梁端部、牵引梁、斜撑和端部箱型梁,牵引梁、斜撑为上下分体结构,通过贯通牵引梁、斜撑的下盖板连成一体,连接下盖板的斜撑一端通过节板与横向梁及侧梁连接,斜撑另一端与牵引梁及端部箱型梁连接,连接下盖板的牵引梁与端部箱型梁连接。

进一步的,包括端部箱型梁上方设置有防撞墙。

进一步的,包括防撞墙通过其两侧的角柱与侧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包括端部箱型梁外围设有防爬器。

进一步的,包括斜撑末端设置有节板。

进一步的,包括节板分为上节板与下节板,节板与下节板分别设置在横向梁的上下两侧。

进一步的,包括下盖板是水平方向贯通牵引梁、斜撑的钢板。

进一步的,包括下盖板在拐角处均设置过渡圆角。

进一步的,包括牵引梁下方设有车钩框,车钩框与下盖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不仅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可有效传递钩缓装置传递的力及钩缓装置失效时机车撞击的力,并设置有效的防撞、防爬结构,从而能有效保护司乘人员安全,而且通过下盖板、节板的设置可在整个端部牵引梁重量增加很少的情况下,实现刚度与强度的要求,满足轻量化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A-A面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B-B面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端部牵引梁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端部牵引梁的左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端部牵引梁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下盖板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C-C面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D-D面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斜撑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E-E面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车钩框的主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车钩框的左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车钩框的俯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向梁的主视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向梁的左视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向梁的俯视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下节板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的G-G面剖视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的牵引梁上部主视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的牵引梁上部左视图。

图中1.端部牵引梁,2.横向梁,3.侧梁,4.旁承梁,5.连接梁,6.柴油机梁,7.燃油箱,11.斜撑,12.下盖板,13.牵引梁,14.角柱,15.防撞墙,16.防爬器,17.端部箱型梁,18.上节板,19.下节板,20.车钩框,21.过渡圆角。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2所示,一种铁路机车车架,包括端部牵引梁1、横向梁2、侧梁3、旁承梁4、连接梁5、柴油机梁6和燃油箱7,燃油箱7通过柴油机梁6架设在两侧侧梁3之间,燃油箱7两侧由近至远依次设置有连接梁5、旁承梁4、横向梁2和端部牵引梁1,其中端部牵引梁1包括侧梁3端部、牵引梁13、斜撑11和端部箱型梁17,牵引梁13、斜撑11为上下分体结构,通过贯通牵引梁13、斜撑11的下盖板12连成一体,连接下盖板12的斜撑11一端通过节板与横向梁2及侧梁3连接,斜撑11另一端与牵引梁13及端部箱型梁17连接,连接下盖板12的牵引梁13与端部箱型梁17连接,端部箱型梁17上方设置有防撞墙15,防撞墙15通过其两侧的角柱14与侧梁3固定连接,端部箱型梁17外围设有防爬器16,防爬器16与端部箱型梁17固定连接,斜撑11末端设置有节板,节板分为上节板18与下节板19,节板18与下节板19分别设置在横向梁2的上下两侧,下盖板12是水平方向贯通牵引梁13、斜撑11的钢板,下盖板12在拐角处均设置过渡圆角21,牵引梁13下方设有车钩框20,车钩框20与下盖板12连接。

该车架设置了一体的下盖板12,以下盖板12作为载体,将车钩框20、斜撑11等各部件连成一体,将钩缓装置的力通过下盖板12直接传递到后方侧梁3,并大大减小了传力时对焊缝的要求及焊缝应力状态,在斜撑11末端设置了节板,将力均化并传递到侧梁3。对于下盖板12及节板的形状与连接方式也进行了设置,下盖板12在斜撑11位置,与相应上盖板等宽,下盖板12在拐角处均圆角过渡,减小应力集中;节板设置为上节板18与下节板19,上节板18与斜撑11上盖板、横向梁2上盖板及侧梁3连接,下节板19与斜撑11下盖板、横向梁2下盖板及侧梁3连接;上节板18上表面与斜撑11上盖板、横向梁2上盖板上表面平齐,下节板19下表面与斜撑11下盖板、横向梁2下盖板下表面平齐;上节板18与斜撑11上盖板、横向梁2上盖板连接处宽度一致,下节板19与斜撑11下盖板、横向梁2下盖板连接处宽度一致;上节板18、下节板19在拐角处均圆角过渡,减小应力集中。通过节板的设置,将斜撑11、横向梁2、侧梁3连接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并使连接焊缝的应力均匀化,避免了焊缝应力集中,为了在端部牵引梁1上方设置防撞墙15与角柱14以及前方设置防爬器16,将端部设置为箱型梁结构,将防撞墙15、角柱14、防爬器16稳固地安装在端部箱型梁17上。通过这些改变,本车架可有效传递钩缓装置传递的力及钩缓装置失效时机车撞击的力,从而能有效保护司乘人员安全,另一方面,这些结构的改变,整个端部牵引梁重量与传统结构相比增加很少,满足了轻量化的要求。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