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可替换接驳车厢及列车经站不停靠方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7844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可替换接驳车厢及列车经站不停靠方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主要涉及交通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可替换接驳车厢及列车经站不停靠方案。



背景技术:

中国的铁路客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铁路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高铁总里程目前占世界的60%,并且每年有巨大的增长潜力,2016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28.14亿人,同比增长11.2%,其中动车组发送14.43亿人、占比超过52%。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新进展,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大幅增长,亚欧的铁路旅客发送量将大幅增加。

庞大的铁路网带来的是国内外乘客与日俱增的出行便捷和需求,对列车在沿路站点停靠时间的节省,将使列车更快到达。

现有和试验的列车包含火车、动车、高铁、磁悬浮列车和真空管道列车,如果采用可替换接驳车厢及列车经站不停靠方案,将会大量节省列车的运行时间,更加方便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是列车的另一种“提速”。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目前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结合现有技术,从实际应用出发,提供一种新型可替换接驳车厢及列车经站不停靠方案,它可以解决公知技术中的不足,免去了列车停靠沿路站点的时间,使得列车更快到达和通过各站点,提高单位时间内通过列车频次,减少了列车进出站的电能消耗,省去了列车上下客时间,减少了列车的整体损耗,沿长了列车的维保周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可替换接驳车厢,包括可替换接驳车厢,所述可替换接驳车厢用于乘客上下站、列车补给和垃圾暂存,所述可替换接驳车厢前端设置有控制观察室和对接装置,对接装置用于与列车车厢对接、断开,在可替换接驳车厢上设置有门、补给仓和垃圾仓,可替换接驳车厢内部设置座位、扶杆,底部设置为可替换接驳车厢提供行进动力的动力系统。

所述补给仓和垃圾仓设置在可替换接驳车厢两侧的座位底部,与可替换接驳车厢的内外相通,可替换接驳车厢停靠时可以从外部打开取放物品,可替换接驳车厢行进时,可以从可替换接驳车厢内部打开取放物品。

所述控制观察室设置在对接装置两侧,用于对可替换接驳车厢的控制和对接观察。

所述可替换接驳车厢顶部设置有水箱。

一种使用上述新型可替换接驳车厢的列车经站不停靠方案,可替换接驳车厢在列车进站前提前装有到此站的乘客和垃圾后与列车主体脱离,列车沿原轨道不减速通过站点,已脱离的可替换接驳车厢经岔道进站下客、补给和清理车厢;在已脱离的可替换接驳车厢进站前,站台的另一组可替换接驳车厢已上客、补给完毕,在列车沿原轨道不减速通过站点时,另一组可替换接驳车厢从站台出发后经岔道进入列车行经轨道提速追上列车并与列车对接,对接完成后,另一组可替换接驳车厢内的乘客和补给可以进入列车其它车厢。

当可替换接驳车厢通过对接装置与列车车厢对接后,人、水、电气、通信可通行,脱离后可替换接驳车厢和列车车厢尾部全封闭。

可替换接驳车厢可通过顶部设置的水箱由外部加水,可替换接驳车厢与列车主体对接后,水可以自流进入列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专利设计的可替换接驳车厢,用于列车(火车、动车、高铁、真空管磁悬浮列车等)在进站前提前装有到此站的乘客和垃圾后与列车主体脱离,列车延原轨道不减速通过站点,已脱离的可替换接驳车厢经岔道进站下客、补给和清理车厢,在已脱离的可替换接驳车厢进站前,站台的另一组可替换接驳车厢已上客、补给完毕,在列车沿原轨道不减速通过站点时,另一组可替换接驳车厢从站台出发后经岔道进入列车行径轨道提速追上列车并与列车对接,对接完成后,另一组可替换接驳车厢内的乘客和补给可以进入列车其他车厢,通过该可替换接驳车厢能够实现列车站点不停靠正常上下客运行,可大幅度节约列车运行时间和成本,方便人们出行。

2、本发明专利设计的控制观察室,设置在可替换接驳车厢前端两侧,便于对可替换接驳车厢进站停靠和追赶对接列车主体的观察和控制。

3、本发明专利的对接装置用于和列车车厢对接和脱离,对接后人、水、电气、通信后可通行,脱离后可替换接驳车厢和列车尾部全封闭,在保证旅客安全的情况下同时能够保证人们的各种需求。

4、本发明专利设计的补给仓和垃圾仓由车厢内外均可操作,方便垃圾的清理和补给设备的供应。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专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专利与列车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本发明专利的侧视图。

附图4为本发明专利俯视图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专利轨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1、可替换接驳车厢;2、控制观察室;3、对接装置;4、动力系统;5、门;6、座位;7、扶杆;8、补给仓;9、垃圾仓;10、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

本技术:
所限定的范围。

如附图所示,一种新型可替换接驳车厢,包括控制观察室2、对接装置3、动力系统4、门5、座位6、扶杆7、补给仓8、垃圾仓9和水箱10,所述可替换接驳车厢1内环布少量座位6、大量扶杆7,底部设有动力系统4,所述可替换接驳车厢1用于列车在进站前提前装有到此站的乘客和垃圾后与列车主体脱离,列车沿原轨道不减速通过站点,已脱离的可替换接驳车厢1经岔道进站下客、补给和清理车厢,在已脱离的可替换接驳车厢1进站前,站台的另一组可替换接驳车厢1已上客、补给完毕,在列车沿原轨道不减速通过站点时,另一组可替换接驳车厢1从站台出发后经岔道进入列车行径轨道提速追上列车并与列车对接,对接完成后,另一组可替换接驳车厢1内的乘客和补给可以进入列车其他车厢。所述控制观察室设置在可替换接驳车厢1前端两侧,用于在脱离列车主体后控制可替换接驳车厢1进站停靠,用于控制可替换接驳车厢1追赶和对接列车主体。所述对接装置2设置在可替换接驳车厢1前端中间,用于和列车车厢对接和脱离,对接后人、水、电气、通信后可通行,脱离后可替换接驳车厢1和列车尾部全封闭。所述动力系统4设置在可替换接驳车厢1底部,为可替换接驳车厢1提供行进动力,所述门5设置在可替换接驳车厢1两侧和两端,用于上下客和车厢通行,所述座位6环布在可替换接驳车厢1内部四周,所述扶杆7设置在可替换接驳车厢1内部。所述补给仓8设置在可替换接驳车厢1两侧的座位底下,与可替换接驳车厢1的内外相通。所述垃圾仓9设置在可替换接驳车厢1两侧的座位6底下,与可替换接驳车厢1的内外相通。所述水箱10设置于可替换接驳车厢1顶部,可从可替换接驳车厢1外部加水,可替换接驳车厢1与列车主体对接后,水可以自流进入列车。

本发明专利在使用时,有益效果在于:可替换接驳车厢1及列车经站不停靠方案,免去了列车停靠沿路站点的时间,使得列车更快到达和通过各站点,提高单位时间内通过列车频次,减少了列车进出站的电能消耗,省去了列车上下客时间,减少了列车的整体损耗,沿长了列车的维保周期。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可替换接驳车厢和列车经站不停靠方案,包括可替换接驳车厢,所述可替换接驳车厢用于乘客上下站、列车补给和垃圾暂存,所述可替换接驳车厢前端设置有控制观察室和对接装置,对接装置用于与列车车厢对接、断开,在可替换接驳车厢上设置有门、补给仓和垃圾仓,可替换接驳车厢内部设置座位、扶杆,底部设置为可替换接驳车厢提供行进动力的动力系统。本发明它可以解决公知技术中的不足,免去了列车停靠沿路站点的时间,使得列车更快到达和通过各站点,提高单位时间内通过列车频次,减少了列车进出站的电能消耗,省去了列车上下客时间,减少了列车的整体损耗,沿长了列车的维保周期。

技术研发人员:雍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雍江
技术研发日:2017.07.05
技术公布日:2017.11.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