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疏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2827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救援疏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磁悬浮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救援疏散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磁浮项目是继汽车、轮船、火车、飞机和管道运输之后,填补火车和飞机速度空白的第六种交通运输系统。当磁浮车辆出现事故且未进站时,磁浮车辆的车厢层距离轨行区存在一定的距离,车内乘客无法直接行走至站台上,这样造成从车辆至站台的人员疏散困难,无法进行有效救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救援疏散装置,该救援疏散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及时展开,能够提高救援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救援疏散装置,包括:框架;渡板组件,所述渡板组件包括:第一渡板和第二渡板,所述第一渡板安装在所述框架上且可在竖直位置和水平位置之间相对所述框架转动,所述第二渡板相对所述第一渡板可伸缩;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二渡板相对所述第一渡板伸缩。

由此,根据本发明的救援疏散装置,通过设置渡板组件,能够有效支撑在中间应急疏散平台和站台之间,从而可以形成一个行走通道,进而可以方便乘客通过,可以提高救援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救援疏散装置还包括:第一吊绳和吊绳控制件,所述第一吊绳连接在所述吊绳控制件和所述第一渡板之间,所述吊绳控制件安装在所述框架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吊绳控制件为手摇绞盘。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救援疏散装置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渡板上且在所述第一渡板位于所述水平位置时,所述支撑件竖直延伸以支撑所述第一渡板。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二渡板在所述第一渡板从所述竖直位置向所述水平位置转动时相对所述第一渡板伸出。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吊绳和导向机构,所述第二吊绳经过所述导向机构且两端连接在所述框架和所述第二渡板的内端上,所述第二吊绳适于在所述第一渡板向所述水平位置运动的过程中驱动所述第二渡板伸出。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救援疏散装置还包括: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铰接在所述框架和支撑件之间以使所述支撑件适于竖直地支撑在水平位置的所述第一渡板的下方。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固定在所述框架上且竖直延伸,所述第二连杆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支撑件之间,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所述支撑件和所述第一渡板构成四连杆机构。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渡板和所述第二渡板之间具有高度差且两者之间设置有过渡板。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过渡板适于倾斜地延伸在所述第一渡板和所述第二渡板之间且铰接在所述第二渡板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渡板上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二渡板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槽上以相对所述第一渡板伸缩。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渡板上设置有行走轮和引导轮;所述行走轮和所述引导轮与所述第一渡板的所述滑槽滑动配合。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救援疏散装置还包括:护栏,所述护栏设置在渡板组件上且相对所述渡板组件可折叠。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渡板和所述第二渡板上均设置护栏插框,所述护栏设置有限位销,所述护栏插框设置有竖直延伸孔,所述限位销配合在所述竖直延伸孔内,且在所述限位销从所述竖直延伸孔的下端向上运动预定距离后,所述护栏相对所述护栏插框可转动以向内折叠。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渡板为一个,或所述第二渡板为层叠设置且可相互伸缩的多个。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救援疏散装置的不同角度的示意图;

图3是救援疏散装置的示意图,且第一渡板处于竖直位置;

图4是救援疏散装置应用于磁浮车辆的救援时的示意图;

图5是框架的示意图;

图6和图7分别是渡板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一渡板从竖直位置向水平位置运动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9是第一渡板从竖直位置转动至水平位置的示意图;

图10是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护栏折叠在第二渡板上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救援疏散装置的示意图;

图13是救援疏散装置的力学关系简图。

附图标记:

救援疏散装置100;

框架10;

渡板组件20;第一渡板21;滑槽211;第二渡板22;行走轮221;引导轮222;过渡板23;

驱动组件30;第二吊绳31;导向机构32;

支撑件40;第一吊绳50;吊绳控制件60;联动组件70;第一连杆71;第二连杆72;

护栏80;护栏插框81;竖直延伸孔811;配重机构9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13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救援疏散装置100,该救援疏散装置100应用于磁浮车辆处。例如,在磁浮车辆发生事故时,救援疏散装置100可以设置在中间应急疏散平台和站台之间,这样乘客可以从中间应急疏散平台通过救援疏散装置100行走至站台处,从而可以保证乘客的安全。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救援疏散装置100可以包括:框架10、渡板组件20和驱动组件30。

如图5所示,框架10大体为竖直延伸的矩形框架10,这样一方面可以有利于框架10的安装固定,另一方面可以有利于保证框架10的结构稳定性。其中,框架10可以主要由矩形管以及加强筋板焊接而成,由于框架10需要承载多个部件,所以采用上述结构的框架10的结构可靠性和承载能力较好。

渡板组件20包括:第一渡板21和第二渡板22,第一渡板21安装在框架10上,而且第一渡板21可在竖直位置和水平位置之间相对框架10转动,第二渡板22相对第一渡板21可伸缩。也就是说,第一渡板21可以在两个位置进行切换,这样在磁浮车辆发生事故时,第一渡板21可以从竖直位置转动至水平位置,从而可以供乘客通过。其中,第二渡板22可以为一个,或者第二渡板22为层叠设置且可相互伸缩的多个。其中第二渡板22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其中,第一渡板21和第二渡板22主要由矩形管和防滑花纹板焊接而成,其主要作用为给中间应急疏散平台和站台之间提供一个通道,使乘客能够安全顺利的进行疏散。

具体地,如图1-图3所示,救援疏散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一吊绳50和吊绳控制件60,第一吊绳50连接在吊绳控制件60和第一渡板21之间,吊绳控制件60安装在框架10上。可以理解的是,吊绳控制件60可以控制第一吊绳50的工作状态,例如,吊绳控制件60可以控制第一吊绳50逐渐增长,从而可以使得第一渡板21从竖直位置向水平位置转动,而且吊绳控制件60还可以控制第一吊绳50的输送速度,从而可以控制第一渡板21的转动速度,进而可以保证第一渡板21转动至水平位置的可靠性和及时性。

优选地,如图1所示,吊绳控制件60可以为手摇绞盘。换言之,吊绳控制件60可以手动操作,从而可以控制第一吊绳50的工作状态,这样可以保证救援疏散装置100的可控性。

驱动组件30驱动第二渡板22相对第一渡板伸缩21。具体地,驱动组件30可以驱动第二渡板22在第一渡板21从竖直位置向水平位置转动时相对第一渡板21伸出,也就是说,在第一渡板21转动的过程中,第二渡板22可以相对第一渡板21伸出,这样可以使得救援疏散装置100所需准备时间短,提高救援的及时性,从而可以有效保证乘客的安全。

具体地,如图1所示,驱动组件30可以包括:第二吊绳31和导向机构32,第二吊绳31经过导向机构32,而且第二吊绳31的两端连接在框架10和第二渡板22的内端上,第二吊绳31适于在第一渡板21向水平位置运动时驱动第二渡板22伸出。也就是说,第二吊绳31可以通过渡板组件20的自身重力分力驱动第二渡板22相对第一渡板21伸出,从而可以使得救援疏散装置100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其中,第二渡板22的内端为第二渡板22与第一渡板21相接处的一端,也就是与第二渡板22伸出端部相对的一端。

另外,导向机构32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在第一渡板21从竖直位置向水平位置转动且第二吊绳31的拉力克服第二渡板22沿滑动方向的下滑力时,位于导向机构32两侧的第二吊绳31的长度发生变化,第二吊绳31中位于框架10和导向机构32之间的部分长度逐渐增大,第二吊绳31中位于第二渡板22的内端和导向机构32之间的部分长度逐渐减小,直至第二渡板22完全伸出。

结合图13详细描述第二渡板22开始伸出第一渡板21的位置。

其中,已知第一渡板21和第二渡板22重叠时自重g=700kg,第二渡板22自重g1=300kg,根据几何关系及力学平衡原理可列以下方程组:

c×y=a×b×cosα

g×l1×cosα=f1×y

f2=g1×sinα

进一步解得

f2=g1×sinα=300×sinα

当f1>f2时,第二吊绳31的拉力克服第二渡板22沿滑动方向的下滑力,第二渡板22伸出。

由于α为一个变量,另f1=f2求解方程组得sinα=(0.8403&-4.715),

进一步解方程组得α≈57°,由此可知当第一渡板21的翻转角度为57°~90°时,第二渡板22不伸出,当第一渡板21翻转角度小于57°时,第二渡板22开始从第一渡板21中伸出。

还有,框架10上安装有配重机构90,配重机构90具有配重块,第二吊绳31的一端连接在配重块上,这样在第一渡板21处于竖直位置时,配重块可以有效拉直第二吊绳31,从而可以保证救援疏散装置100未工作时的可靠性。

如图1和图9所示,救援疏散装置100还包括:支撑件40,支撑件40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渡板21上,而且在第一渡板21位于水平位置时,支撑件40竖直延伸以支撑第一渡板21。由此,支撑件40可以较好地支撑第一渡板21和第二渡板22,从而可以保证乘客在渡板组件20上的行走安全性。

其中,支撑件40可以由多个支撑梁构成,支撑梁可以为竖直梁、水平梁和倾斜梁中的一种,而且每个梁可以为矩形梁。支撑件40的下端可以适于支撑在轨道的轨枕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8和图9所示,救援疏散装置100还包括:联动组件70,联动组件70铰接在框架10和支撑件40之间以使支撑件40适于竖直地支撑在水平位置的第一渡板21的下方。由此,联动组件70可以允许支撑件40随着第一渡板21同步运动,这样在第一渡板21位于竖直位置时,在重力和联动组件70的影响下,支撑件40同样可以处于竖直位置,从而可以使得支撑件40占用空间小,而在第一渡板21位于水平位置时,在联动组件70的影响下支撑件40同样竖直延伸,从而可以使得支撑件40可以有效支撑第一渡板21。

具体地,如图8和图9所示,联动组件70包括:第一连杆71和第二连杆72,第一连杆71固定在框架10上,而且第一连杆71竖直延伸,第二连杆72铰接在第一连杆71和支撑件40之间,第一连杆71、第二连杆72、支撑件40和第一渡板21构成四连杆机构。由此,在第一渡板21转动时,支撑件40和第二连杆72均随之运动,从而可以使得支撑件40位置调节简单,进而可以使得救援疏散装置100工作可靠性好。

可选地,如图2和图7所示,第一渡板21和第二渡板22之间具有高度差,而且两者之间设置有过渡板23。过渡板23可以起到在第一渡板21和第二渡板22之间平缓过渡的作用,从而可以避免疏散过程中人员通行渡板组件20时发生摔伤事故,进而可以提高救援效率。

具体地,如图7所示,过渡板23适于倾斜地延伸在第一渡板21和第二渡板22之间,而且过渡板23铰接在第二渡板22上。这样过渡板23位置设置合理,而且在第二渡板22完全伸出后,过渡板23可以直接搭接在第一渡板21上,从而可以使得第一渡板21和第二渡板22过渡自然且方式简单。

可选地,如图6所示,第一渡板21上设置有滑槽211,第二渡板22可滑动地设置在滑槽211上以相对第一渡板21伸缩。滑槽211可以使得第二渡板22相对第一渡板21滑动顺畅且迅速,从而可以提升救援疏散装置100的救援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6所示,第二渡板22上设置有行走轮221和引导轮222,行走轮221和引导轮222与第一渡板21的滑槽211滑动配合。行走轮221可以有利于第二渡板22相对第一渡板21滑动,引导轮222可以使得第二渡板22相对第一渡板21运动方向准确且运动稳定。

其中,如图1、图4、图7、图10和图11所示,救援疏散装置100还包括:护栏80,护栏80设置在渡板组件20上。设置护栏80可以实现侧向防护,而且乘客在行走时可以手扶护栏80,从而可以提升行走的稳定性。

可选地,如图11所示,护栏80相对渡板组件20可折叠。由此,折叠之后的护栏80占用空间小,从而可以使得救援疏散装置100在未使用时占用空间小,而且在使用时切换一下状态即可,从而可以提高护栏80的使用便利性。

具体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渡板21和第二渡板22上均设置护栏插框81,护栏80设置有限位销,护栏插框81设置有竖直延伸孔811,限位销配合在竖直延伸孔811内,而且在限位销从竖直延伸孔811的下端向上运动预定距离后,例如运动至竖直延伸孔811的上端,护栏80相对护栏插框81可转动以向内折叠,即护栏80可以朝向渡板组件20转动以放置在渡板组件20上,从而可以减少占用空间。

具体地,护栏插框81设置有内壁和侧壁,两个侧壁连接在内壁之间,两个侧壁分别设置有竖直延伸孔811,限位销配合在竖直延伸孔811内,竖直延伸孔811的延伸高度大于内壁的高度。由此,当护栏80向上提起的距离超过内壁的高度时,限位销可以在竖直延伸孔811内转动,从而护栏80可以折叠在渡板组件20上。当护栏80向下伸入护栏插框81的底部时,内壁可以有效限制护栏80的底部,从而可以保证护栏80的位置可靠性。

下面详细描述一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救援疏散装置100的工作原理。

当磁浮车辆发生事故后,工作人员可以手动操作手摇绞盘,逐渐将第一渡板21从竖直位置向水平位置转动,在转动了大约30°后,配重机构90的配重块运动至极限位置,第二吊绳31通过导向机构32传递给第二渡板22伸出的分力,第二渡板22开始伸出,而且在此过程中,在第一连杆71和第二连杆72的影响下,支撑件40同步运动,当第一渡板21转动至水平位置时,第二渡板22完全伸出,第二渡板22的边缘可以搭接在站台上,而且此时支撑件40沿竖向延伸并且支撑在轨枕和第一渡板21之间,此时,工作人员还可以将折叠状态的护栏80打开,从而乘客可以准备通过救援疏散装置100行走至站台处。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