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新型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5174阅读:1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新型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新型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智能便捷将是未来城市功能定位的主要特色,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国内众多城市发展交通运输的智慧选择。除了原有的地铁、轻轨外,现代有轨电车、市域快轨也发展迅速。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座椅多为玻璃钢座椅,颜色比较单一,舒适度不高,装配过程易产生困难,且容易造成视觉疲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重量较轻、布置方式多变、舒适度高的城市轨道交通座椅。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新型座椅,包括座椅骨架,座椅骨架上安装有靠背垫和座垫,座椅骨架包括相互配合的中框架组成和上框架组成;上框架组成的上表面具有向内侧延伸的安装边;中框架组成固定安装在上框架组成的内侧,其上表面与安装边的下表面形成用于安装靠背垫和座垫的卡槽,靠背垫和座垫的四围嵌入卡槽内;中框架组成和上框架组成都分为安装靠背垫的靠背部和安装座垫的座部,中框架组成的靠背部为中框靠背部,中框架组成的座部为中框座部,上框架组成的靠背部为上框靠背部,上框架组成的座部为上框座部。

为了避免靠背垫和座垫受力易变形损坏,进一步地,座椅骨架还包括下框架组成,下框架组成固定安装在中框架组成的下表面,下框架组成的上表面固定设有靠背板和座板,靠背板和靠背垫、座板和座垫之间设有支撑梁,下框架组成分为下框靠背部和下框座部。

进一步地,下框架组成包括第一转角连接件以及通过第一转角连接件顺次连接的第一左边梁、第一上边梁、第一右边梁和第一前边梁,下框架组成的各边梁的端部均设有连接槽,第一转角连接件插设在连接槽内连接各边梁;中框架组成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二左边梁、第二上边梁、第二右边梁和第二前边梁;上框架组成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三左边梁、第三上边梁、第三右边梁和第三前边梁。

进一步地,中框架组成还包括第二转角连接件,中框架组成的各边梁通过第二转角连接件固定连接;上框架组成还包括第三转角连接件,上框架组成的各边梁通过第三转角连接件固定连接。

为使上框架组成和下框架组成配合得更紧密,进一步地,下框架组成的上表面和上框架组成的下表面设有相互嵌入配合的凸起部和凹槽。

为使靠背垫和座垫更牢固地安装在上框架上,进一步地,上框架组成还包括用于连接上框靠背部和上框座部的过渡部,上框架组成的过渡部上固定设有中间封板,中间封板上下两端设有翻边,靠背垫安装在上框靠背部,靠背垫的下端与中间封板的上翻边抵接,座垫安装在上框座部,座垫的后端与中间封板的下翻边抵接。

为了让乘坐人更加舒适,进一步地,下框靠背部、中框靠背部和上框靠背部为相互配合的波浪形。

为了减轻座椅的重量,进一步地,下框架组成的各边梁的内部设有贯穿的通道,上框架组成的各边梁的内部设有贯穿的通道。

为了消除靠背垫和座垫与中框架组成直接接触产生的异响,进一步地,靠背垫和中框架组成之间设有减震材料,座垫和中框架组成之间设有减震材料。

进一步地,座椅骨架的上端设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座椅主体结构采用铝镁合金,可提高座椅的阻燃能力,降低座椅的重量,采用玻璃丝布纹效果的靠背垫和座垫,可增加座椅的美观性,以及装配的可靠性和简便操作。本座椅的各框架之间可拆卸连接,靠背垫和座垫可替换,通过设置的安装边、中间封板上的封边以及支撑梁使得靠背垫和座垫安装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座椅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座椅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下框架组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中框架组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框架组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座椅的X方向的正面剖视图;

图7是图6的A部放大图;

图8是图6的爆炸示意图;

图9是图8的B部放大图。

以图1中X的指向为正视方向。

图中:

1下框架组成,1-1第一左边梁,1-2第一右边梁,1-3第一上边梁,1-4第一前边梁,1-5第一转角连接件,1-6靠背板,1-7座板,101下框靠背部,102下框座部;

2中框架组成,2-1第二左边梁,2-2第二右边梁,2-3第二上边梁,2-4第二前边梁,2-5第二转角连接件,201中框靠背部,202中框座部;

3上框架组成,3-1第三左边梁,3-2第三右边梁,3-3第三上边梁,3-4第三前边梁,3-5第三转角连接件,3-6中间封板,3-6-1上翻边,3-6-2下翻边,3-7安装边,3-8凸起部,301上框靠背部,302上框座部,303过渡部;

4靠背垫,5座垫,6把手,7支撑梁,8减震材料,9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果,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新型座椅,包括座椅骨架,座椅骨架为框架式结构,座椅骨架上安装有靠背垫4和座垫5,座椅骨架包括下框架组成1、中框架组成2和上框架组成3。

如图3所示,下框架组成1包括第一转角连接件1-5以及通过第一转角连接件1-5顺次连接的第一左边梁1-1、第一上边梁1-3、第一右边梁1-2和第一前边梁1-4,具体地,下框架组成的各边梁1-1、1-2、1-3、1-4的端部均设有连接槽,第一转角连接件1-5的两端均插接在各边梁1-1、1-3、1-2、1-4的连接槽内,再通过铆钉或螺钉将第一转角连接件1-5分别和各边梁1-1、1-3、1-2、1-4固定。

下框架组成1分为下框靠背部101和下框座部102两个部分,靠背板1-6通过铆钉或螺钉固定安装在下框靠背部101的前表面,座板1-7通过铆钉或螺钉固定安装在下框座部102的上表面。

如图4所示,中框架组成2包括顺次焊接连接的第二左边梁2-1、第二上边梁2-3、第二右边梁2-2和第二前边梁2-4。进一步地,中框架组成2还包括第二转角连接件2-5,各边梁2-1、2-3、2-2、2-4的端部和第二转角连接件2-5的端部焊接在一起。中框架组成2分为中框靠背部201和中框座部202两个部分。

如图5所示,上框架组成3包括顺次焊接连接的第三左边梁3-1、第三上边梁3-3、第三右边梁3-2和第三前边梁3-4。进一步地,上框架组成3还包括第三转角连接件3-5,各边梁3-1、3-3、3-2、3-4的端部和第三转角连接件3-5的端部焊接在一起。

上框架组成3分为上框靠背部301、上框座部302以及连接上框靠背部301和下框座部302的过渡部303,中间封板3-6位于过渡部303且其左右两端分别焊接在第三左边梁3-1和第三右边梁3-2上,中间封板3-6上下两端均设有向后的翻边。

如图7、图9所示,中框架组成2固定安装在上框架组成3的内侧,其上表面与安装边3-7的下表面形成用于安装靠背垫4和座垫5的卡槽,靠背垫4和座垫5的四周嵌入卡槽内。

座椅的安装过程如下:

①靠背垫4由后向前装入上框架组成3的上框靠背部301,靠背垫4的下端与中间封板3-6的上翻边3-6-1抵接,座垫5由下至上装入上框架组成3的上框座部302,座垫5的后端与中间封板3-6的下翻边3-6-2抵接;

②中框架组成2由下至上装入上框架组成3的内侧,并通过水平方向的安装孔用铆钉或螺钉固定安装在上框架组成3上,中框架组成2抵接在靠背垫4的后表面和座垫5的下表面;

③下框架组成1由下至上安装在中框架组成2和上框架组成3的下表面,并通过竖直方向的铆钉或螺钉固定在中框架组成2上,也可以用粘接的方式固定。下框架组成1的下表面还固定设有用于安装在座椅脚或支架上的T形块或螺栓。

下框架组成1的上表面和上框架组成3的下表面设有相互嵌入配合的凸起部3-8和凹槽。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如图7、图9所示,上框架组成3的下表面设有一圈的凸起部3-8,下框架组成1由下至上装在上框架组成3的下表面,下框架组成1上表面设有与凸起部3-8配合的凹槽,凸起部3-8嵌入凹槽内,使上框架组成3和下框架组成1配合得更紧密,整个座椅骨架结构更稳定;第二种情况下,凸起部3-8设有下框架组成1的上表面,而凹槽设有上框架组成的下表面,凸起部3-8和凹槽嵌入配合。

如图3、图4、图5所示,下框靠背部101、中框靠背部201和上框靠背部301均为波浪形且相互配合,此种形状可以让靠背垫4和座垫5安装地更稳固,且让人乘坐时更加舒适。

如图7、图9所示,下框架组成1和上框架组成3内部均设有贯穿的通道9,具体地,下框架组成1内部设有三条平行设置的通道9,第一转角连接件1-5分别插接在各边梁1-1、1-2、1-3、1-4两端的通道9内,设置的通道9在保持座椅骨架结构稳定的同时,节省了材料,减轻了座椅的重量。

下框架组成1的各边梁1-1、1-2、1-3、1-4和上框架组成3的各边梁3-1、3-2、3-3、3-4均由内部带有加强筋的中空型材制成,型材的材料为铝镁合金,可提高座椅的阻燃能力。靠背垫4和座垫5采用玻璃钢、胶衣和玻璃丝布料的组合材料。第一转角连接件1-5、第二转角连接件2-5和第三转角连接件3-5均由铝铸合金制成。

如图7、图9所示,为了消除异响,靠背垫4和座垫5两者与中框架组成2之间均设有减震材料8,减震材料8可以是减震泡棉,设置的减震材料8避免了靠背垫4和座垫5两者与中框架组成2直接接触而造成的靠背垫4和座垫5的磨损,延长了座椅的使用寿命。

如图2、图7、图9所示,靠背垫4和座垫5两者与下框架组成1之间均粘接有横向设置的支撑梁7,两个支撑梁7分别位于靠背垫4的下端和座垫5的后端。因靠背垫4和座垫5仅四周与中框架组成2有接触,受到向后和向下的作用力后,靠背垫4的下端和座垫5的后端尤其容易变形损坏,设置的支撑梁7使靠背垫4和座垫5受到的压力传递到靠背板1-6和座板1-7,进而分散到整个下框架组成1,靠背垫4和座垫5不易损坏,保证了座椅的整体强度。

如图4所示,中框架组成2的截面形状为“C”形,中框架组成2的上表面还设有便于安装铆钉或螺钉的豁口。

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乘坐人员手扶,座椅骨架上端安装有把手6,具体地,把手6固定安装在下框架组成1的上端。把手6优选为用螺钉固定。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例行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使用新型技术思想范围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