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0254发布日期:2018-10-13 00:34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观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观光系统。



背景技术:

游客在游玩过程中会选择乘坐缆车前行或观赏风景,缆车位于室外,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由囊体作为支撑部的缆车,由于囊体的重量较小,且飘浮在空中,因而很容易受到风力的影响,产生摇摆现象,导致运行不稳定,容易发生危险。

由此可知,现有技术中的囊体在运动过程中存在容易受到风力影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观光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囊体在运动过程中容易受到风力影响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观光系统,包括:索道;浮空器,浮空器与索道连接并沿索道运动;透视防风装置,透视防风装置绕索道连续设置以形成用于容纳索道和浮空器的容纳腔,透视防风装置至少具有防风立板。

进一步地,透视防风装置包括:防风立板;防风顶板,防风顶板设置在防风立板的顶部并在二者之间围成容纳腔。

进一步地,透视防风装置还包括:防风底板,防风底板设置在防风立板的底部,以使防风立板、防风顶板和防风底板之间共同围成容纳腔。

进一步地,索道呈首尾相接的环状结构,防风立板绕环状结构的外圈侧连续设置。

进一步地,透视防风装置还包括辅助立板,辅助立板绕索道连续设置并呈包围形结构,且辅助立板位于环状结构的内圈侧并与防风立板间隔设置以在二者之间形成通道,索道和浮空器均位于通道内。

进一步地,防风底板和/或防风顶板上具有行走平台。

进一步地,观光系统还包括栈道,栈道的一端与透视防风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透视防风装置和/或栈道是玻璃结构的。

进一步地,透视防风装置设置在山体和/或建筑结构上。

进一步地,观光系统还包括攀岩索道,攀岩索道设置在透视防风装置下方。

进一步地,浮空器包括:囊体,内部具有气体,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吊椅,吊椅设置于囊体下方或设置在浮空器上,吊椅和/或囊体与索道连接。

进一步地,浮空器还包括网兜,用于连接囊体与吊椅,网兜设置于囊体外侧,囊体的顶部与网兜通过法兰连接。

进一步地,浮空器与透视防风装置的顶部之间具有安全预设距离,安全预设距离大于等于3米且小于等于5米。

进一步地,观光系统还包括连接结构,连接结构的第一端与网兜的连接吊椅的一端连接,连接结构的第二端与索道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结构是绳索。

进一步地,浮空器为多个,多个浮空器间隔设置在索道上。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观光系统包括索道、浮空器和透视防风装置,浮空器与索道连接并沿索道运动;透视防风装置绕索道连续设置以形成用于容纳索道和浮空器的容纳腔,透视防风装置至少具有防风立板。

浮空器绕索道运动过程中,由于风力的影响,将会造成浮空器的不稳定,通过设置透视防风装置,可以有效地避免风力对浮空器的影响,进而保证浮空器的稳定运行,保证游客的安全,另外,由于透视防风装置是透明的,因而并不影响游客正常欣赏风景。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的观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的观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的观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实施例的观光系统的主视图;

图5示出了图2中实施例的观光系统的侧视图;以及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浮空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索道;20、透视防风装置;21、防风立板;22、防风顶板;23、辅助立板;30、栈道;40、攀岩索道;50、浮空器;51、囊体;52、吊椅;53、网兜;60、连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囊体在运动过程中容易受到风力影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观光系统。

如图1至图3所示,观光系统包括索道10、浮空器50和透视防风装置20,浮空器50与索道10连接并沿索道10运动;透视防风装置20绕索道10连续设置以形成用于容纳索道10和浮空器50的容纳腔,透视防风装置20至少具有防风立板21。

浮空器50绕索道10运动过程中,由于风力的影响,将会造成浮空器50的不稳定,通过设置透视防风装置20,可以有效地避免风力对浮空器50的影响,进而保证浮空器50的稳定运行,保证游客的安全,另外,由于透视防风装置20是透明的,因而并不影响游客正常欣赏风景。

另外,浮空器50能够飘浮在空中,由自身的浮力提供支撑力,以承载游客,无需消耗其他能源,节能环保。

如图1至图3所示,透视防风装置20包括防风立板21和防风顶板22,防风顶板22设置在防风立板21的顶部并在二者之间围成容纳腔。通过设置防风立板21和防风顶板22,可以阻止不同方向吹来的风,有效地避免了风力对浮空器50的影响,保证了浮空器50能够平稳运行,保护了游客的安全。

如图1至图3所示,透视防风装置20还包括防风底板,防风底板设置在防风立板21的底部,以使防风立板21、防风顶板22和防风底板之间共同围成容纳腔。通过设置防风底板,可以有效地避免来自底部的风对浮空器50的影响,防风效果更好。

如图1至图3所示,索道10呈首尾相接的环状结构,防风立板21绕环状结构的外圈侧连续设置。环状结构的索道10可以实现观光系统的循环运行,效率更高,防风立板21对应索道10的形状设置,对索道10起到保护作用。

如图1至图3所示,透视防风装置20还包括辅助立板23,辅助立板23绕索道10连续设置并呈包围形结构,且辅助立板23位于环状结构的内圈侧并与防风立板21间隔设置以在二者之间形成通道,索道10和浮空器50均位于通道内。辅助立板23与防风立板21间隔设置以形成通道,可以阻止外侧与内侧的风对浮空器50造成影响,防风效果更好,保证了浮空器50的稳定运行。

优选地,透视防风装置20和/或栈道30是玻璃结构的。由于玻璃结构具有良好的透视效果,因而不影响游客正常欣赏风景,同时玻璃结构表面光滑,便于清理打扫。

如图6所示,浮空器50包括囊体51和吊椅52,囊体51内部具有气体,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吊椅52设置于囊体51下方或设置在浮空器50上,吊椅52和/或囊体51与索道10连接。由于囊体51内部的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因而可以飘浮在空中,同时为吊椅52提供向上的拉力,以保证浮空器50处于索道10上方运动。

优选地,囊体51的直径为12米,囊体51与吊椅52之间的距离为6米,吊椅52的高度为0.9米,吊椅52与索道10之间的距离为3米。

如图6所示,浮空器50还包括网兜53,用于连接囊体51与吊椅52,网兜53设置于囊体51外侧,囊体51的顶部与网兜53通过法兰连接。网兜53在囊体51和吊椅52之间起到连接的作用,其中,网兜53将囊体51罩住,连接效果更好,囊体51的顶部与网兜53通过法兰固定连接,可以避免囊体51在网兜53内转动,增加了浮空器5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如图6所示,浮空器50与透视防风装置20的顶部之间具有安全预设距离,安全预设距离大于等于3米且小于等于5米。通过设置安全预设距离,有效地避免了浮空器50和透视防风装置20的顶部发生摩擦和碰撞,造成危险,影响游客的安全。

如图6所示,观光系统还包括连接结构60,连接结构60的第一端与网兜53的连接吊椅52的一端连接,连接结构60的第二端与索道10连接。连接结构60将网兜53与索道10连接在一起,进而实现了浮空器50与索道10相连接,在索道10的作用下,带动浮空器50跟随索道10进行运动。

另外,连接结构60可以用于囊体51的升降和回收以及运动过程中抵抗浮力。

优选地,连接结构60是绳索。绳索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操作方便,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如图1至图3所示,浮空器50为多个,多个浮空器50间隔设置在索道10上。浮空器50间隔设置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摩擦、碰撞事故,保证了浮空器50运行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相邻浮空器50之间的距离为50米,单边索道10的长度为2000米,可安装40个浮空器50,双边索道10可安装80个浮空器50,每个浮空器50具有一个吊椅52,每个吊椅52可承载4人,即整个系统可满足同时320人的观光。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观光系统设置在山底与山顶之间,索道10和浮空器50设置在透视防风装置20内部,防止风力影响浮空器50的稳定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透视防风装置20设置在山体和/或建筑结构上。透视防风装置20以山体和/或建筑结构为支撑进行搭建,进而对浮空器50进行防风保护,保障浮空器50能够稳定运行。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观光系统所处的位置不同。

如图2、图5所示,观光系统设置在峡谷上,其中透视防风装置20的长边分别设置在两座山上,以满足索道10的运行轨迹。

在本实施例中,防风底板和/或防风顶板22上具有行走平台。可以方便游客自由行走观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如图2、图5所示,观光系统还包括攀岩索道40,攀岩索道40设置在透视防风装置20下方。由于设置有攀岩索道40,因而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游玩项目,增加了观光系统的功能,让游客有更好地体验效果。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观光系统所处的位置不同。

如图3、图4所示,观光系统设置在两座山之间,防风底板和/或防风顶板22上具有行走平台。可以方便游客自由行走观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如图4所示,观光系统还包括栈道30,栈道30的一端与透视防风装置20连接。游客可以在栈道30上行走观光,同时栈道30也是游客到达浮空器50所在位置的通道,给游客提供了方便。

如图3、图4所示,观光系统还包括攀岩索道40,攀岩索道40设置在透视防风装置20下方。由于设置有攀岩索道40,因而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游玩项目,增加了观光系统的功能,让游客有更好地体验效果。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透视防风装置,可以有效地避免风力对浮空器的影响,进而保证浮空器的稳定运行,保证游客的安全;

2、由于透视防风装置是透明的,因而并不影响游客正常欣赏风景;

3、浮空器能够飘浮在空中,由自身的浮力提供支撑力,以承载游客,无需消耗其他能源,节能环保。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