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车头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38941发布日期:2020-04-10 17:30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铁车头骨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铁车头骨架。



背景技术:

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的一种形式,指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沿着地面铁路系统的形式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种用电力牵引的快速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模式,其线路通常敷设在地下隧道内,许多此类系统为了配合修筑的环境,并考量建造及营运成本,可能会在城市中心以外地区转成地面或高架路段。

绝大多数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都是用来运载市内通勤乘客的大运量快速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而在很多场合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都会被当成城市交通的骨干;通常,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许多都市用以解决交通堵塞问题的方法。

现有轨道客车地铁前端骨架均为铝合金结构,且直接焊接到车体上,碰撞时承受力不好,没有前端吸能整体受力分担。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地铁车头骨架,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铁车头骨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铁车头骨架,包括弯梁,弯梁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端角柱,两个端角柱的顶端之间设置有弯曲的连接梁,两个端角柱之间对称设置有第一防撞柱和第二防撞柱,且第一防撞柱和第二防撞柱的顶端与弯梁的连接梁固定连接,第一防撞柱和第二防撞柱的上部外侧分别固定有上横梁,下部外侧分别固定有下横梁,且上横梁和下横梁的外侧端与对应位置的端角柱固定连接,第一防撞柱和第二防撞柱的上部之间固定有中间横梁。

优选的,第一防撞柱包括由下至上依次插接固定的第一下立柱、第一中间立柱和第一上立柱,第二防撞柱包括由下至上依次插接固定的第二下立柱、第二中间立柱和第二上立柱,两个下横梁分别与第一下立柱和第二下立柱固定连接,两个上横梁分别与第一上立柱和第二上立柱固定连接,且中间横梁固定于第一上立柱和第二上立柱之间。

优选的,中间横梁的高度高于上横梁的高度。

优选的,第一下立柱、第二下立柱、第一中间立柱和第二中间立柱竖直设置,并位于弯梁的前侧,且第一上立柱和第二上立柱倾斜设置,顶端与弯梁固定连接。

优选的,第一中间立柱和第二中间立柱的前后侧面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一列第一连接孔,左右侧面设置有两行两列第一连接孔。

优选的,中间横梁的两端与第一上立柱和第二上立柱的连接处分别固定有补强梁。

优选的,两个上横梁的外侧端顶面处分别固定有角板状的第三补板和第四补板,且第三补板和第四补板的一个侧边与上横梁固定,另一侧边与对应的弯梁端角柱固定。

优选的,两个下横梁的外侧端顶面分别固定有角板状的第一补板,底面分别固定有角板状的第二补板,且第一补板和第二补板的一侧边与对应的下横梁固定,另一侧边与对应的弯梁端角柱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弯梁的设置第一防撞柱和第二防撞柱,且第一防撞柱包括插接固定的第一下立柱、第一中间立柱和第一上立柱,第二防撞柱包括插接固定的第二下立柱、第二中间立柱和第二上立柱,从而在现有前端骨架的基础上,增加前端吸能插接结构,共同承载撞击力,两个防撞柱与两个端角柱整体受力,满足碰撞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b-b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c-c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d-d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e-e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f-f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h-h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k-k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l-l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弯梁,2-第一下立柱,3-第一中间立柱,4-第二中间立柱,5-第二上立柱,6-第一上立柱,7-上横梁,8-下横梁,9-第二下立柱,10-第三补板,11-第四补板,12-中间横梁,13-第一补板,14-第二补板,15-补强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附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地铁车头骨架,包括弯梁1,弯梁1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端角柱,两个端角柱的顶端之间设置有弯曲的连接梁,两个端角柱之间对称设置有第一防撞柱和第二防撞柱,且第一防撞柱和第二防撞柱的顶端与弯梁1的连接梁固定连接,第一防撞柱和第二防撞柱的上部外侧分别固定有上横梁7,下部外侧分别固定有下横梁8,且上横梁7和下横梁8的外侧端与对应位置的端角柱固定连接,第一防撞柱和第二防撞柱的上部之间固定有中间横梁12。

第一防撞柱包括由下至上依次插接固定的第一下立柱2、第一中间立柱3和第一上立柱6,第二防撞柱包括由下至上依次插接固定的第二下立柱9、第二中间立柱4和第二上立柱5,两个下横梁8分别与第一下立柱2和第二下立柱9固定连接,两个上横梁7分别与第一上立柱6和第二上立柱5固定连接,且中间横梁12固定于第一上立柱6和第二上立柱5之间。

中间横梁12的高度高于上横梁7的高度。

第一下立柱2、第二下立柱9、第一中间立柱3和第二中间立柱4竖直设置,并位于弯梁1的前侧,且第一上立柱6和第二上立柱5倾斜设置,顶端与弯梁1固定连接。

第一中间立柱3和第二中间立柱4的前后侧面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一列第一连接孔,左右侧面设置有两行两列第一连接孔。

中间横梁12的两端与第一上立柱6和第二上立柱5的连接处分别固定有补强梁15。

两个上横梁7的外侧端顶面处分别固定有角板状的第三补板10和第四补板11,且第三补板10和第四补板11的一个侧边与上横梁7固定,另一侧边与对应的弯梁1端角柱固定。

两个下横梁8的外侧端顶面分别固定有角板状的第一补板13,底面分别固定有角板状的第二补板14,且第一补板13和第二补板14的一侧边与对应的下横梁8固定,另一侧边与对应的弯梁1端角柱固定。

车头骨架中间的两根防撞柱为插接结构,两侧端角柱为整根焊接,四个立柱整体焊接后,插接到底架上相应轭四个开孔中,加工时必须保证四个立柱的相对尺寸与形位关系,整体组焊后再安装前端骨架外罩,实现功能。

在焊接过程中,通过采用前端骨架整体组焊工装、防撞立柱翻转组焊工装、端角柱组焊工装、整体检测工装及检测防错样板等辅助工具进行焊接和检测等,为前端骨架的快速高精度生产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为了保证骨架中的端角柱焊接后不发生扭曲与变形,保证直线度与平面度在1mm以内,在组焊时需在工装下部增加反变形支撑,焊接受热后自然回弹。

本实用新型在现有前端骨架的基础上,增加前端吸能插接结构,共同承载撞击力,两个防撞柱与两个端角柱整体受力,满足碰撞要求。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