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调整位置的标准动车组用行李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91841发布日期:2020-05-01 17:27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快速调整位置的标准动车组用行李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快速调整位置的标准动车组用行李架,属于动车组行李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动车、全称动力车辆,是指轨道交通系统中装有动力装置的车辆,动车组行李架作为动车内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端部框架、型材框架和隔板,目前的动车行李架上集成了旅客座位信息显示系统,当动车组在线路上运行时,若遇到故障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重新编组时,座位显示系统需要根据票务需要更改位置,但是原行李架设计此位置是固定的无法更改,造成运营时售票混乱,乘客体验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快速调整位置的标准动车组用行李架,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快速调整位置的标准动车组用行李架,包括托架,所述托架上连接有前型材、pc板、第一后型材、第二后型材、下饰板与后外型材;

所述前型材固定连接在所述托架的前端,所述第一后型材固定连接在所述托架的底部,所述第二后型材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后型材的底部,所述第二后型材下端活动连接所述下饰板的一端,所述下饰板的另一端通过转动连接件连接所述后外型材,所述后外型材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后型材的一端;

所述第二后型材由后型材活动块与集成座位信息显示器活动块组成,所述集成座位信息显示器活动块由分别设置在所述后型材活动块内部的电控模块和外部的由所述电控模块控制的座位信息显示面板的组成。

进一步而言,所述pc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前型材与所述第一后型材的端部。

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后型材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槽与螺孔,所述第二后型材的一端向外侧延伸形成第一凸起,且通过第一凸起卡接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第二后型材的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螺孔内。

进一步而言,所述后型材活动块底端的外侧向内弯曲形成外扣,所述第一后型材的底部也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外扣,当第二后型材卡接在所述第一后型材的底部时,所述座位信息显示面板卡接在两个外扣之间。

进一步而言,所述外扣外侧均通过铰链连接有限位片。

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二后型材底端的内侧向内弯曲形成内扣,所述下饰板的一端延伸形成有第二凸起,且通过所述第二凸起卡接在所述内扣上。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第二后型材分段设计与组装,实现了批量加工和实现模块化装配,减轻了行李架的重量,成本降低效率提高,且行李架无需拆卸,即可快速改变座位信息显示器的位置的功能,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2、外扣外侧通过铰链连接的限位片,可以将座位信息显示面板牢牢卡死,保证行车过程中,行李架整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后型材组成的正视图;

图中标号:

1、托架;2、前型材;3、pc板;

4、第一后型材;4-1、限位槽;4-2、螺孔;

5、第二后型材;

5-1、后型材活动块;5-1-1、外扣;

5-2、集成座位信息显示器活动块;5-2-1、电控模块;5-2-2、座位信息显示面板;

5-3、第一凸起;

5-4、内扣;

6、下饰板;6-1、第二凸起;

7、后外型材;8、限位片;9、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可快速调整位置的标准动车组用行李架,包括托架1,托架1上连接有前型材2、pc板3、第一后型材4、第二后型材5、下饰板6与后外型材7;

前型材2固定连接在托架1的前端,第一后型材4固定连接在托架1的底部,第二后型材5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后型材4的底部,第二后型材5下端活动连接下饰板6的一端,下饰板6的另一端通过转动连接件连接后外型材7,后外型材7固定连接在第一后型材4的一端;

第二后型材5由后型材活动块5-1与集成座位信息显示器活动块5-2组成,集成座位信息显示器活动块5-2由分别设置在后型材活动块5-1内部的电控模块5-2-1和外部的由电控模块5-2-1控制的座位信息显示面板5-2-2的组成。

pc板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前型材2与第一后型材4的端部,第一后型材4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槽4-1与螺孔4-2,通过螺栓9与螺孔4-2相配合,将第二后型材5固定在第一后型材4底部,第二后型材5的一端向外侧延伸形成第一凸起5-3,且通过第一凸起5-3卡接在限位槽4-1内;

第二后型材5的另一端通过螺栓9连接在螺孔4-2内,后型材活动块5-1底端的外侧向内弯曲形成外扣5-1-1,第一后型材4的底部也向外延伸形成外扣5-1-1,当第二后型材5卡接在第一后型材4的底部时,两个外扣5-1-1相对,座位信息显示面板5-2-2卡接在两个外扣5-1-1之间,外扣5-1-1外侧均通过铰链连接有限位片8,对座位信息显示面板5-2-2起到了一定的限位作用,第二后型材5底端的内侧向内弯曲形成内扣5-4,下饰板6的一端延伸形成有第二凸起6-1,且通过第二凸起6-1卡接在内扣5-4上。

本实用新型将第二后型材5分段设计,分成后型材活动块5-1和集成座位信息显示器活动块5-2两部分,且通过螺栓9与第一后型材4连接,可单独拆卸和安装,当安装在动车上的行李架需要调整座位信息显示器的位置时,只需要打开限位片8,拆下座位信息显示面板5-2-2,拆下第二后型材5与第一后型材4之间连接的螺栓9,调整好位置后,将第一凸起5-3卡接在第一后型材4的限位槽4-1内,再紧固好连接螺栓9,最后将座位信息显示面板5-2-2卡接在两个外扣5-1-1之间即可,整个过程简单快速,无需拆卸行李架,无需加工新件,可完美解决,动车组的编组的票务难题。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快速调整位置的标准动车组用行李架,包括托架(1),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1)上连接有前型材(2)、pc板(3)、第一后型材(4)、第二后型材(5)、下饰板(6)与后外型材(7);

所述前型材(2)固定连接在所述托架(1)的前端,所述第一后型材(4)固定连接在所述托架(1)的底部,所述第二后型材(5)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后型材(4)的底部,所述第二后型材(5)下端活动连接所述下饰板(6)的一端,所述下饰板(6)的另一端通过转动连接件连接所述后外型材(7),所述后外型材(7)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后型材(4)的一端;

所述第二后型材(5)由后型材活动块(5-1)与集成座位信息显示器活动块(5-2)组成,所述集成座位信息显示器活动块(5-2)由分别设置在所述后型材活动块(5-1)内部的电控模块(5-2-1)和外部的由所述电控模块(5-2-1)控制的座位信息显示面板(5-2-2)的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调整位置的标准动车组用行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pc板(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前型材(2)与所述第一后型材(4)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调整位置的标准动车组用行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型材(4)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槽(4-1)与螺孔(4-2),所述第二后型材(5)的一端向外侧延伸形成第一凸起(5-3),且通过第一凸起(5-3)卡接在所述限位槽(4-1)内,所述第二后型材(5)的另一端通过螺栓(9)连接在所述螺孔(4-2)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调整位置的标准动车组用行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型材活动块(5-1)底端的外侧向内弯曲形成外扣(5-1-1),所述第一后型材(4)的底部也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外扣(5-1-1),当第二后型材(5)卡接在所述第一后型材(4)的底部时,所述座位信息显示面板(5-2-2)卡接在两个外扣(5-1-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快速调整位置的标准动车组用行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扣(5-1-1)外侧均通过铰链连接有限位片(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调整位置的标准动车组用行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型材(5)底端的内侧向内弯曲形成内扣(5-4),所述下饰板(6)的一端延伸形成有第二凸起(6-1),且通过所述第二凸起(6-1)卡接在所述内扣(5-4)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快速调整位置的标准动车组用行李架,属于动车组行李架技术领域,包括托架,托架上连接有前型材、PC板、第一后型材、第二后型材、下饰板与后外型材;前型材固定连接在托架的前端,第一后型材固定连接在托架的底部,第二后型材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后型材的底部,第二后型材下端活动连接下饰板的一端,下饰板的另一端通过转动连接件连接后外型材,后外型材固定连接在第一后型材的一端,第二后型材分段设计与组装,实现了批量加工和实现模块化装配,减轻了行李架的重量,成本降低效率提高,且行李架无需拆卸,即可快速改变座位信息显示器的位置的功能,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技术研发人员:赵培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博尔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14
技术公布日:2020.05.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