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式端部旋转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9519发布日期:2020-05-26 18:44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式端部旋转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车检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式端部旋转平台。



背景技术:

机车端部作业平台用于机车的车头玻璃擦拭作业。目前机务段常用的端部作业平台,常安装在整备作业平台的二层,当作业平台在非工作位时,端部作业平台伸出整备作业平台的长度较长,作业人员在下方行走时容易碰头,存在安全隐患,且占用较大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式端部旋转平台,在非工作位时,该可折叠式端部旋转平台伸出整备作业平台的长度不会太长,防止作业人员在下方行走时碰头,提高安全性,并减小占用空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折叠式端部旋转平台,包括本体平台、折叠平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水平限位结构,所述折叠平台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本体平台的一端,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本体平台旋转,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折叠平台相对于所述本体平台转动,所述水平限位结构被配置为对所述折叠平台进行限位,以使所述折叠平台处于水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式端部旋转平台的优选方案,所述水平限位结构为卡槽,所述卡槽沿所述本体平台的侧边延伸,所述卡槽被配置为与所述折叠平台卡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式端部旋转平台的优选方案,所述水平限位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卡勾,所述卡勾被配置为与所述折叠平台卡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式端部旋转平台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于所述本体平台未设置所述折叠平台的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式端部旋转平台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壳体转动设置于所述本体平台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折叠平台转动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式端部旋转平台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传动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本体平台固定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式端部旋转平台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固设于整备作业平台上,所述第一轴承座内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轴承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式端部旋转平台的优选方案,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设于所述第一轴承座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固设于所述固定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式端部旋转平台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式端部旋转平台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气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折叠式端部旋转平台,在需要作业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本体平台旋转至工作位,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折叠平台相对于本体平台向外转动,水平限位结构对折叠平台进行限位,使折叠平台转动至水平位置后停止,方便作业人员由本体平台进入折叠平台内进行擦拭作业;当作业完成后,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折叠平台相对于本体平台向内转动,使整个可折叠式端部旋转平台伸出整备作业平台的长度减小,防止作业人员在下方行走时碰头,提高安全性,并减小占用空间,同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本体平台运动至非工作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平台处于水平时的可折叠式端部旋转平台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平台折叠时的可折叠式端部旋转平台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平台折叠时的可折叠式端部旋转平台的轴测图;

图4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本体平台;2-折叠平台;3-第一驱动装置;4-第二驱动装置;5-水平限位结构;6-第一转轴;7-第一轴承座;8-固定座;9-第二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式端部旋转平台,安装于整备作业平台(图中未示出)的二层,可用于机车的车头玻璃擦拭作业。如图1-图3所示,该可折叠式端部旋转平台可选择性地包括本体平台1、折叠平台2、第一驱动装置3、第二驱动装置4和水平限位结构5。

其中,第一驱动装置3被配置为驱动本体平台1旋转,同时本体平台1带动折叠平台2一并旋转,使得该可折叠式端部旋转平台在需要作业时运动至工作位,在作业完成后运动至非工作位。第一驱动装置3优选为电机。

折叠平台2可转动地设于本体平台1的一端。优选地,折叠平台2与本体平台1之间枢接,保证两者的相对转动。当需要作业时,折叠平台2转动至本体平台1外,并处于水平状态,整个可折叠式端部旋转平台伸展,方便作业人员由本体平台1进入折叠平台2进行擦拭操作。当作业完成后,折叠平台2部分转动至本体平台1内,以减少可折叠式端部旋转平台的整体长度,防止发生作业人员碰头的情况,提高安全性,同时减少空间占用。

第二驱动装置4作为动力装置,驱动折叠平台2相对于本体平台1转动。优选地,第二驱动装置4可驱动折叠平台2转动50°到70°,将折叠平台2部分转动至本体平台1内,同时将折叠平台2抬高,防止作业人员碰头。第二驱动装置4优选为气缸。

水平限位结构5用于对折叠平台2进行限位,以使折叠平台2处于水平。水平限位结构5设于本体平台1的端部,在第二驱动装置4驱动折叠平台2相对于本体平台1向外转动的过程中,当折叠平台2与水平限位结构5接触时,表明折叠平台2已转动至水平。

优选地,水平限位结构5为卡槽,卡槽沿所述本体平台1端部的侧边延伸,卡槽能够与折叠平台2的底部卡接,以对折叠平台2进行限位及固定。其他实施例中,水平限位结构5也可包括至少一个卡勾,卡勾可突设于本体平台1的端部,卡勾与折叠平台2卡接,以对折叠平台2进行限位及固定。卡勾可设置多个,多个卡勾沿本体平台1的侧边等间距设置,以对折叠平台2进行稳定支撑。卡勾可采用钢筋弯折而成,取材方便,强度高,成本低。

另外,也可在本体平台1的竖直侧边设置如锁扣或锁链(图中未示出)等结构,待折叠平台2转动至水平或一定位置后,通过锁扣和锁链将折叠平台2和本体平台1进一步连接,保证折叠平台2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驱动装置3设于本体平台1未设置折叠平台2的一端,第一驱动装置3驱动本体平台1绕其端部旋转。进一步地,该可折叠式端部旋转平台还包括第一转轴6,第一转轴6的一端与第一驱动装置3的输出端传动相连,另一端与本体平台1固定相连,第一驱动装置3通过第一转轴6驱动本体平台1旋转。为保证第一转轴6与本体平台1的连接稳定性,第一转轴6通过连接盘与本体平台1连接。

参见图1和图4,为保证旋转过程的稳定性,该可折叠式端部旋转平台还包括第一轴承座7,第一轴承座7固设于整备作业平台上,第一轴承座7内设有第一轴承(图中未示出),第一转轴6与第一轴承转动连接。进一步地,该可折叠式端部旋转平台还包括固定座8,固定座8固定于第一轴承座7上,第一驱动装置3则固设于固定座8上。固定座8间隔设置于第一轴承座7上,两者通过螺栓连接,拆装方便。第一驱动装置3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图中未示出)与第一转轴6传动连接,第一转轴6穿过第一轴承后与本体平台1相连。

进一步地,该可折叠式端部旋转平台还包括第二轴承座9,第二轴承座9设于本体平台1的下方,并固定于整备作业平台上。第二轴承座9内装有第二轴承(图中未示出),旋转本体平台1通过第二转轴(图中未示出)与第二轴承转动连接,保证本体平台1及整个可折叠式端部旋转平台的旋转稳定性。

第二驱动装置4的壳体转动设置于本体平台1上,第二驱动装置4的输出端与折叠平台2转动相连,以驱动折叠平台2相对于本体平台1转动,且在折叠平台2转动的过程中,整个第二驱动装置4适应性地相对于本体平台1转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式端部旋转平台,折叠平台2可转动地设于本体平台1的端部。需要作业时,第一驱动装置3驱动本体平台1旋转至工作位,第二驱动装置4驱动折叠平台2相对于本体平台1向外转动,水平限位结构5对折叠平台2进行限位,使折叠平台2转动至水平位置后停止,方便作业人员由本体平台1进入折叠平台2内进行擦拭作业。当作业完成后,第二驱动装置4驱动折叠平台2相对于本体平台1向内转动,使整个可折叠式端部旋转平台伸出整备作业平台的长度减小,防止作业人员在下方行走时碰头,提高安全性,并减小占用空间,同时第一驱动装置3驱动本体平台1运动至非工作位。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