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车组出入库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9496发布日期:2020-05-26 18:44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车组出入库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作业安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车组出入库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脱轨器是一种应用于铁路防护区段的双向隔离设备,能够可靠地迫使任何方向闯入防护区段的机车车辆脱线,保证运输安全及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脱轨器依靠转辙机进行驱动,实现上脱和落下。目前,脱轨器和转辙机分别独立安装,先将脱轨器安装在钢轨上,转辙机安装在轨道一侧的钢制框架上,再将脱轨器和转辙机连接,安装过程比较复杂,而且脱轨器和转辙机的安装位置精度不容易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车组出入库保护装置,安装方便,能够有效提高脱轨器和转辙机的安装位置精度。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动车组出入库保护装置,包括:

轨枕,轨道的两道钢轨能够固定于所述轨枕上;

脱轨器,安装于所述轨枕上,当两道所述钢轨固定于所述轨枕上时,所述脱轨器设置于两道所述钢轨之间;

转辙机,安装于所述轨枕上,当两道所述钢轨固定于所述轨枕上时,所述转辙机设置于两道所述钢轨的外侧,一道所述钢轨能够与所述脱轨器连接,所述转辙机与所述脱轨器分别设置于与所述脱轨器连接的所述钢轨的两侧;

驱动杆,一端连接于所述转辙机,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脱轨器,所述转辙机能够通过所述驱动杆驱动所述脱轨器进行上脱和落下。

作为优选,所述动车组出入库保护装置还包括检测杆,所述检测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转辙机,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脱轨器,所述检测杆能够将所述脱轨器的状态反馈给所述转辙机。

作为优选,所述轨枕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轨枕平行且间隔设置,每道所述钢轨能够固定于两个所述轨枕上,所述脱轨器安装于两个所述轨枕上,所述转辙机安装于两个所述轨枕上。

作为优选,两个所述轨枕之间的距离为500-700mm。

作为优选,所述动车组出入库保护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件,所述脱轨器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安装于所述轨枕上,与所述脱轨器连接的所述钢轨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于所述轨枕上。

作为优选,所述动车组出入库保护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转辙机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安装于所述轨枕上。

作为优选,所述动车组出入库保护装置还包括第三固定件,另一道所述钢轨能够通过所述第三固定件固定于所述轨枕上。

作为优选,所述动车组出入库保护装置还包括扣件,所述扣件能够将两道所述钢轨固定于所述轨枕上。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杆上设置有弯折部。

作为优选,所述轨枕的长度为2.7-2.9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动车组出入库保护装置采用预制的轨枕作为安装基础,将脱轨器和转辙机安装于轨枕上,能够在安装过程中对脱轨器和转辙机的安装位置精度进行有效控制。该动车组出入库保护装置整体铺设于轨道上,轨道的两道钢轨固定于轨枕上,一道钢轨能够与连接脱轨器,安装方便,转辙机通过驱动杆驱动脱轨进行上脱和落下,有效地保证了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动车组出入库保护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动车组出入库保护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驱动杆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驱动杆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检测杆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检测杆的俯视图。

图中:

1、轨枕;2、脱轨器;3、转辙机;4、第一固定件;5、第二固定件;6、第三固定件;7、扣件;8、驱动杆;9、检测杆;100、钢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车组出入库保护装置,包括轨枕1、脱轨器2、转辙机3和驱动杆8。轨道的两道钢轨100能够固定于轨枕1上,脱轨器2和转辙机3均安装于轨枕1上。当两道钢轨100固定于轨枕1上时,脱轨器2设置于两道钢轨100之间,转辙机3设置于两道钢轨100的外侧,其中一道钢轨100能够与脱轨器2连接,转辙机3与脱轨器2分别设置于与脱轨器2连接的钢轨100的两侧。驱动杆8的一端连接于转辙机3,另一端连接于脱轨器2,转辙机3能够通过驱动杆8驱动脱轨器2进行上脱和落下。上脱时,脱轨器2能够爬上钢轨100,落下时,脱轨器2离开钢轨100且低于轨面。该动车组出入库保护装置采用预制的轨枕1作为安装基础,将脱轨器2和转辙机3安装于轨枕1上,能够在安装过程中对脱轨器2和转辙机3的安装位置精度进行有效控制。

可选择地,该动车组出入库保护装置还设置有检测杆9,检测杆9的一端连接于转辙机3,另一端连接于脱轨器2,检测杆9能够将脱轨器2的状态反馈给转辙机3,转辙机3对脱轨器2的动作是否到位进行判断,检测杆9的具体结构可参考图5和图6。转辙机3驱动脱轨器2进行上脱和落下时,驱动杆8和检测杆9来回拉动,由于驱动杆8和检测杆9均位于与脱轨器2连接的钢轨100的下方,为了方便驱动杆8和检测杆9的运动,驱动杆8和检测杆9均设置有弯折部。

该动车组出入库保护装置还设置有能够起到缓冲作用的第一固定件4、第二固定件5和第三固定件6,以及能够起到固定作用的扣件7。脱轨器2通过第一固定件4安装于轨枕1上,并通过螺钉等紧固件进行紧固。与脱轨器2连接的钢轨100同样能够通过该第一固定件4固定于轨枕1上,并通过扣件7进行固定。另一道钢轨100能够通过第三固定件6固定于轨枕1上,也通过扣件7进行固定。转辙机3通过第二固定件5安装于轨枕1上,并通过螺钉等紧固件进行紧固。其中,第一固定件4、第二固定件5和第三固定件6均可采用钢板。

可选择地,轨枕1设置有两个,两个轨枕1平行且间隔设置,每道钢轨100能够固定于两个轨枕1上,脱轨器2安装于两个轨枕1上,转辙机3安装于两个轨枕1上。因此,第一固定件4、第二固定件5和第三固定件6均相应地设置为两个。脱轨器2和与脱轨器2连接的钢轨100能够通过一个第一固定件4安装于一个轨枕1上,通过另一个第一固定件4安装于另一个轨枕1上。另一道钢轨100能够通过一个第三固定件6固定于一个轨枕1上,通过另一个第三固定件6固定于另一个轨枕1上。转辙机3通过一个第二固定件5安装于一个轨枕1上,通过另一个第二固定件5安装于另一个轨枕1上。其中,每道钢轨100需要通过两个扣件7固定于一个轨枕1上。

可选择地,两个轨枕1之间的距离设置为500-700mm。优选地,两个轨枕1之间的距离设置为600mm。轨枕1的长度设置为2.7-2.9m,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