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换心式铁路辙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1395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框架换心式铁路辙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铁路固定型辙叉,适用于任何普通辙叉铺设的道岔上,特别适用于跨区间超长轨节无缝线路。
目前铁路上使用的高锰钢辙叉由于其可焊性差,致使难以焊入无缝线路中,即使有可以焊入的辙叉也因其本身的耐磨性问题,造成周期铺设,而较线路钢轨先行被更换,有时一个大修周期更换了3-8次,且更换时要考虑诸多如辙叉的等长,轨温锁定等技术问题,即使采取散应力法,也需安装调节器来解决这些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知技术存在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高强度,耐磨,便于安装更换的框架换心式铁路辙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该辙叉两侧为框架轨(3)其底部焊接在通长垫板(2)上,框架轨(3)一端内侧连接两块间隔铁(1)另一端内侧连接一条心轨(5),其特征在于,框架轨(3)中间带有一个叉心部活块(4),叉心部活块(4)两侧带人补强垫铁(6),并通过螺拴与框架轨(3)相连,叉心部活块(4)顶端两侧为翼轨(8),中间有一条叉尖(9)与一端的心轨(5)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在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由于增设了叉心部活块,可承受车轮经过道岔该部位的正、侧作用力,再把该力通过辙叉框架传递到岔枕道床上,框架可承受传递道岔前后的温度力,保所叉心部分不受前后钢轨的温度力影响,从而使得叉道心部活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顺利抽换,而不影响无缝线路的稳定性。该辙叉焊入跨区间超长无缝线路之中,能保证无缝线路的稳定,叉心部活块磨损超限需更换时不破坏原有线路的整体结构,降低和减小了工务部门的维修工作量和费用,同时也减少钢材的浪费。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图2是
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
图1的B-B剖视图图4是
图1的C-C剖视图图5是
图1的D-D剖视图图6是
图1的E-E剖视图图7、图8为叉心部活块的主、俯视图在
图1中(1)间隔铁;(2)通长垫板;(3)框架轨;(4)叉心部活块;(5)心轨;(6)补强垫铁;(7)调高垫板;(8)翼轨;(9)叉尖。

图1叉心部活块装在两框架轨之间,一端与心轨(5)相连,横向均由螺拴螺母固定(图中虚线部分),整个框架轨焊接在通长垫板(2)上,框架由普通的钢轨制作,其结构尺寸与普通固定型辙叉相同,跟趾端与道岔钢轨连接,可用鱼尾板形式,也可焊接,叉心部活块的材料选用优质合金钢,模压精密加工制作,表面淬火处理,抗拉强度达1470MPA以上,表面硬度HRC45左右,其结构图见图7、图8。叉尖由中间位置向一端延伸,翼轨略高于框架轨,两端倾斜向下,在图2、图3、图4、图6中叉心部活块是由螺栓,螺母和弹簧垫片固定在框架轨上,见图5,心轨、间隔铁和框架轨共同组合并焊接在通长垫板上。
权利要求1.一种框架换心式铁路辙叉,两侧为框架轨,其底部是在通长垫板(2)上,框架轨(3)一端内侧连接两块间隔铁(1),另一端内侧连接一条心轨(5),其特征在于,框架轨(3)中间带有一个叉心部活块(4),叉心部活块(4)两侧带有补强垫铁(6),并通过螺栓与框架轨(3)相连,叉心部活块(4)底部还设有调高垫板(7),此外,叉心部活块(4)顶端两侧为翼轨(8),中间有一条叉尖(9)与一端的心轨(5)相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框架换心式铁路辙叉,两侧为框架轨,其底部焊接在通长垫板上,一端连接心轨,在框架轨中间带有一个叉心部活块,叉心部活块两侧为翼轨中间有一条叉尖,本实用新型可承受车轮经过道岔时的正、侧作用力,叉心部活块便于更换维修,降低和减小了工务部门的工作量和费用,适用于跨区间超长无缝线中使用。
文档编号E01B7/00GK2321805SQ98209109
公开日1999年6月2日 申请日期1998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1998年1月19日
发明者朱锦煜, 李丰实 申请人:李丰实, 朱锦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