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火车钢轨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1753阅读:6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火车钢轨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轨道,是一种主要用于铁路轨道,采用错接方式的改进的火车钢轨接头。
传统的火车铁路轨道,是在路基枕木上铺设钢轨,相邻的钢轨对接时,需预留若干热胀间隙,然后在钢轨腰部两侧用夹板、螺栓加以固定联接,这种火车钢轨接头方式,在夏日高温时可以避免钢轨热胀造成的接头顶翘事故,但是由于接头间隙的存在,每当车轮驶经钢轨接头间隙时,造成车轮瞬间下沉,产生冲击振动,发出强烈的撞击噪音及带来钢轨接头和轮缘的严重磨损。目前人们虽然已经采用焊接长轨的方式,大量减少了钢轨的接头间隙数量,明显地降低了火车车轮的冲击振动,但是这种焊接长轨需要使用专门的焊接设备,使施工工艺趋于复杂,何况采用长轨方式仍然存在一些相邻长轨之间的接头间隙,车轮运行中的冲击振动并未彻底解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进的火车钢轨接头,是针对上述钢轨接头间隙带来的问题,拟在传统的火车轨道基础上,研制一种相邻钢轨的错位对接接头,既在接头处仍然预留热胀间隙,也使车轮驶经接头处时始终能接触钢轨,避免了车轮瞬间下沉,从而消除或降低冲击振动,是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任务。
改进的火车钢轨接头的主要技术结构是用夹板、螺栓固定联接相邻钢轨腰部构成,特点是相邻钢轨的上腿轨面接头端互有可以嵌卡的凸齿和凹槽,并且嵌卡后用夹板、螺栓固联腰部时,一侧钢轨的凸齿与另一侧钢轨的凹槽之间具有热胀间隙。
技术结构还可包括凸齿和凹槽的形状可以是矩形、或楔形、或单侧楔形、或圆弧形。
采用上述结构的钢轨接头,分别具有以下积极意义1、当一侧钢轨凸齿与另一侧钢轨凹槽互相嵌卡,并用夹板固紧后,联成一个连续整体,车轮在钢轨上滚动前进至接头处时,轮缘始终与一侧钢轨上腿轨面的凸齿或与另一侧钢轨上腿轨面的凹槽侧端相接触,也就是车轮沿轨面滚动至相邻钢轨凸齿和凹槽间的预留热胀间隙时,车轮受到凸齿或凹槽侧端承托不会瞬间下沉,只要在安装时保证凸齿和凹槽的对接轨面足够平整,就可避免或大为减少车轮与接头轨面的冲击振动,从而降低撞击噪音、减小钢轨和车轮轮缘的磨损。2、可以根据钢轨生产厂的制造上艺和钢轨接头的现场安装的方便程度,选用适宜的矩形、楔形、单侧楔形、圆弧形的轨端凸齿(凹槽)形状。3、这种钢轨接头固联方式,与传统的钢轨接头采用夹板、螺栓的固联方式一致,不需另增设备和增加技术要求。4、显而易见,这种改进的钢轨接头,同样适用于城市地铁、车间行车轨道及矿山坑道轨道等场合。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铁路轨道接头俯视示意图。
图2是具有楔形凸齿和凹槽的钢轨接头俯视示意图。
图3、是具有单侧楔形凸齿和凹槽的钢轨接头俯视示意图。
图4是具有又一种单侧楔形凸齿和凹槽的钢轨接头俯视示意图。
图5是具有圆弧形凸齿和凹槽的钢轨接头俯视示意图。
图6是
图1中钢轨接头端的立体图示意。

图1可见改进的火车钢轨接头主要是在相邻钢轨(1、2)接头端的上腿(3、4)轨面上,互有可以嵌卡的凸齿(5)的凹槽(6),相邻钢轨(1、2)置于路基枕木(7)上,相配的凸齿(5)和凹槽(6)之间留有热胀间隙(8),靠夹板(9)和螺栓(10)固定联接相邻钢轨腰部。
图1表示的凸齿(5)、凹槽(6)形状为矩形。
图2-图5中表示可以互相嵌卡的凸齿(5)和凹槽(6)的形状依次为楔形、单侧楔形及圆弧形,可从制造工艺、承载强度及安装方便等要求选择采用,并且接头在安装时留有热胀间隙(8’)。
图6表示了
图1中具有矩形凸齿(5)和凹槽(6)的钢轨上腿(4)轨面以及具有同样截面形状的钢轨腰部(12)和下腿(11)。不言面喻图2-图5中的钢轨腰部和下腿,也可以按其上腿的齿、槽外形裁截制作。显然如果钢轨的腰部和下腿,仍保持原来的横截面形状也是允许的。
权利要求1.改进的火车钢轨接头主要是用夹板(9)、螺栓(10)固定联接相邻钢轨(1、2)构成,其特征在于相邻钢轨(1、2)接头端的上腿(3、4)轨面上互有可以嵌卡的凸齿(5)和凹槽(6),用夹板(9)、螺栓(10)固联相邻钢轨腰部时,一侧钢轨的凸齿(5)与另一侧钢轨的凹槽(6)之间留有热胀间隙(8,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火车钢轨接头,其特征在于凸齿(5)和凹槽(6)的形状,可以是矩形、或楔形、或单侧楔形、或圆弧形。
专利摘要实用新型改进的火车钢轨接头是在相邻钢轨(1、2)接头端的上腿(3、4)轨面上,互有可以嵌卡的凸齿(5)和凹槽(6),在齿(5)、槽(6)之间留有热胀间隙(8),靠夹板(9)、螺栓(10)固联相邻钢轨腰部构成。由于接头处齿、槽互相错接,火车轮缘在接头处始终可以接触到凸齿或凹槽侧端,车轮不会在热胀间隙处突然下沉,避免了冲击振动,降低了撞击噪音、减少了磨损。这种钢轨接头与传统的安装工艺一致。也可用于城市地铁、车间行车及矿山轨道。
文档编号E01B11/26GK2374574SQ9923311
公开日2000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1999年4月5日 优先权日1999年4月5日
发明者熊鼎山, 袁秀兰, 熊伟 申请人:熊鼎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