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前后压力驱动的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3195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利用前后压力驱动的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
一般的自行车通常都是采用脚踏板的方式驱动前进的,这种自行车没有速度感和产生的驱动力也很小,骑车者尤其是小孩子们觉得很吃力,腿也很容易疲劳,而且在上坡时容易向后下滑,安全性能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性能好、不用脚踏板而是利用其本身产生的前后压力来驱动的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其包括主车架、前叉、后叉、车把、鞍座、前叉支架、前轮和后轮,其中车把安装在前叉上,前叉与前叉支架焊接成为一体,前轮安装在前叉上,后轮安装在后叉上,鞍座安装在主车架的后端;所述的主车架呈“T”字型,主车架的下方设有两条相互平行的支撑杆,主车架的前端与前叉活动连接,后端与后叉活动连接,后叉上安装有两个并列的后轮;主车架的两条支撑杆的末端安装有一齿轮轴,在齿轮轴的两端安装有两个中间轮,齿轮轴的中间固定有两个齿轮,两个齿轮间留有一定的间隔;所述的齿轮分别挂有一链条,其中一齿轮从上面挂住链条,另一齿轮从下面挂住链条;在所述的前叉支架与后叉间安装有一活动杆及两个齿轮固定架,齿轮固定架上分别装有两个固定齿轮;两链条各与齿轮固定架上的固定齿轮套连。
本实用新型前叉支架与主车架前端之间安装有弹簧保护盖,其内装有缓冲弹簧;在前叉支架与后叉之间安装有一链盖装置,链盖装置包括上链盖和下链盖,上下链盖通过下链盖中所设的直角槽相互扣合连接,链盖装置将活动杆及链条包在其内。
本实用新型不采用脚踏板形式,而是利用鞍座和车把所产生的压力向前移动。当使用者骑上自行车,因鞍座受到人体的重量,使后叉向后移动的同时前叉也会因压力而移动,设置在链盖里面的链条带动其中一个中间齿轮旋转一圈,使固定在齿轮轴上的中间轮向前行进,而另一测的中间齿轮空转一圈,活动杆保持一定的前进步伐并始终向同一方向活动,这时弹簧保护盖里面设置的缓冲弹簧会减轻对前叉的冲击使前叉轻松地来回活动,如此反复进行动作,就会驱动自行车往前移动。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强化全身运动的自行车,特别是对正在长身体的小孩的健康和发育有相当大的帮助,能引发好奇心,精神上得到健康和愉悦,而且骑上坡时能防止下滑给使用者增加了安全性,比行进时还要舒适。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附带的链盖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附带的齿轮轴和链条的活动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附带的链盖示意图;图6是在图5中沿A-A线的剖面图;图7a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状态示意图;图7b是本实用新型的再驱动状态示意图。

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利用前后压力驱动的自行车,包括主车架20、前叉21、后叉22、车把24、鞍座29、前叉支架31、前轮26和后轮28,其中车把24安装在前叉21上,前叉21与前叉支架31焊接成为一体,脚垫板25垂直固定在前叉支架31上,前轮26安装在前叉21上,后轮28安装在后叉22上,鞍座29通过鞍座螺丝19安装在主车架20的后端,前叉支架31与主车架20前端之间安装有弹簧保护盖32、32′,其内装有缓冲弹簧30;主车架20呈“T”字型,主车架20的下方设有两条相互平行的支撑杆,主车架20的前端通过前方螺丝15与前叉21活动连接,后端通过后方螺丝18与后叉22活动连接,后叉22上安装有两个并列的后轮28;主车架20的两条支撑杆的末端安装有一齿轮轴33,在齿轮轴33的两端安装有两个中间轮27,齿轮轴33的中间固定有两个齿轮35、35′,两个齿轮35、35′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隔;齿轮35、35′分别挂有一链条34′、34,其中左齿轮35′从上面挂住链条34,右齿轮35从下面挂住链条34′,如图4所示;前叉支架31与后叉22间通过活动螺丝16、17安装有一活动杆39及两个齿轮固定架37、37′,齿轮固定架37、37′上分别装有两个固定齿轮38、38″、38′、38;两链条34、34′各与齿轮固定架37、37′上的固定齿轮38、38″、38′、38套连,如图3所示;在前叉支架31与后叉22之间安装有一链盖装置,链盖装置包括上链盖23′和下链盖23,上下链盖23′、23通过下链盖23中所设的直角槽36相互扣合连接,链盖装置将活动杆39及链条34、34′包在其内,如图5、6所示。
如图7a、7b所示,当自行车行进时为了把前后轮26、28轻松自如地移动,中间轮27要始终接触在地面,前轮26或后轮28处于稍微离开地面的状态。如图7a所示,当后轮28接触地面时前轮26会离开地面,这时前叉支架25和后叉22很容易地移动;如图7b所示,踩住脚垫板25一边向前起身一边拉起车把24,后轮28就会离开地面向前移动。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说明的范围之内,在重点原理不变的情况之下可以设计出多种多样的款式,这些款式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利用前后压力驱动的自行车,包括主车架(20)、前叉(21)、后叉(22)、车把(24)、鞍座(29)、前叉支架(31)、前轮(26)和后轮(28),其中车把(24)安装在前叉(21)上,前叉(21)与前叉支架(31)焊接成为一体,前轮(26)安装在前叉(21)上,后轮(28)安装在后叉(22)上,鞍座(29)安装在主车架(20)的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车架(20)呈“T”字型,主车架(20)的下方设有两条相互平行的支撑杆,主车架(20)的前端与前叉(21)活动连接,后端与后叉(22)活动连接,后叉(22)上安装有两个并列的后轮(28);主车架(20)的两条支撑杆的末端安装有一齿轮轴(33),在齿轮轴(33)的两端安装有两个中间轮(27),齿轮轴(33)的中间固定有两个齿轮(35、35′),两个齿轮(35、35′)间留有一定的间隔;所述的齿轮(35、35′)分别挂有一链条(34′、34),其中一齿轮(35′)从上面挂住链条(34),另一齿轮(35)从下面挂住链条(34′);在所述的前叉支架(31)与后叉(22)间安装有一活动杆(39)及两个齿轮固定架(37、37′),齿轮固定架(37、37′)上分别装有两个固定齿轮(38、38″、38′、38);两链条(34、34′)各与齿轮固定架(37、37′)上的固定齿轮(38、38″、38′、38)套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前后压力驱动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前叉支架(31)与主车架(20)前端之间安装有弹簧保护盖(32、32′),其内装有缓冲弹簧(3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利用前后压力驱动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在前叉支架(31)与后叉(22)之间安装有一链盖装置,链盖装置包括上链盖(23′)和下链盖(23),上下链盖(23′、23)通过下链盖(23)中所设的直角槽(36)相互扣合连接,链盖装置将活动杆(39)及链条(34、34′)包在其内。
专利摘要一种利用前后压力驱动的自行车,包括主车架、前叉、后叉、车把、鞍座、前叉支架、前轮和后轮,所述的主车架呈“T”字型,主车架的前端与前叉活动连接,后端与后叉活动连接,后叉上安装有两个并列的后轮;主车架的两条支撑杆的末端安装有一齿轮轴,在齿轮轴的两端安装有两个中间轮,齿轮轴的中间固定有两个齿轮,所述的齿轮分别挂有一链条。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强化全身运动的自行车,而且骑上坡时能防止下滑。
文档编号B62K5/00GK2447271SQ0025795
公开日2001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00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29日
发明者辛在春, 崔刚豪 申请人:辛在春, 崔刚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