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之骨架折叠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3189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之骨架折叠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之骨架折叠定位装置,尤指一种具有自动卡掣功能及安全性好,且零组件少、组装容易的定位装置,可令自行车骨架张启定位更为简便,且可大幅度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属于自行车配件。
目前,一般折叠式自行车均在前、后骨架预设折叠处固设一组折叠定位装置,以便于自行车骨架之折叠与张启定位,而习知之自行车折叠定位装置之构造大体如附件台湾公告第290945号“脚踏车折合结构”专利所示,主要系利用枢固于后座内部固定片上,并凸伸于后座下方之拉杆拉动同枢固于固定片上之锁片,令锁片之前端舌片收回后座中而可张启前、后座并折叠骨架;或令前、后座闭合以张启骨架,藉锁片之前端舌片嵌入前座前缘贯穿孔,以卡掣定位,并在卡掣定位后,利用快拆组件迫紧锁片以防止使用者误触拉杆并将锁片拉回后座内,避免前、后座在无意中被张启之意外;惟,该习知构造虽然可有效达到令自行车骨架折叠及张开卡掣定位效果,但在其整体设计上却存在有以下不足之处1、该习知结构所需要的零组件极多而且琐碎,其组装程序较繁杂且组配不容易,耗时费工,致使其生产制造成本居高不下。
2、该习知结构在操作上并不顺手,且不具自动卡掣效果,不论系欲令前、后座张启以折叠骨架或系令前、后座闭合以张启骨架,使用者均需扳动位于后座下方、不易触及之拉杆拉动锁片方能为之,不具自动卡掣效果及拉杆位置之设计,均造成使用者在操作上之不便。
3、该习知结构虽利用快拆组件迫紧锁片,令拉杆无法拉动锁片收回后座内,藉以防止使用者乘骑自行车时,误触拉杆而使前、后座张启之意外,惟,由于其快拆组件中之扳手系位于后座外侧,使用者亦极易拨动该扳手而失去迫紧锁片之作用,可见其辅助定位效果不佳,安全性不足。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具有自动卡掣功能及安全性好,且零组件少、组装容易的自行车之骨架折叠定位装置,可令自行车骨架张启定位更为简便,并可大幅度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之骨架折叠定位装置,该装置系固设于自行车骨架预设折叠处,其包含一盒体、一枢设于盒体顶、底壁间之一侧,而可自由往复枢转张启或盖合之盖体、及一利用偏心原理而可使盒体及盖体锁固密合之快拆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盒体顶壁前侧端缘朝壁体凹设一开口较小之卡掣槽;盖体内部固设横向上、下隔板,上、下隔板对应盒体卡掣槽之位置而分别开设一穿孔供一卡掣销插设,上、下隔板之穿孔间并设置一弹性元件;卡掣销顶端系一按压块,按压块底部为一外径小于盒体卡掣槽开口之颈部段,颈部段底缘则扩大形成一圆弧面,卡掣销朝下延伸且其外径形成一内缩,在卡掣销适当高度处形成一限制阶面,卡掣销穿过上隔板穿孔、弹性元件及下隔板穿孔后扣掣一C型扣,令卡掣销穿设于盖体内,且卡掣销之限制阶面系穿过上隔板之穿孔并抵于弹性元件顶端;藉以上设置,当盒体与盖体相对枢转闭合时,盒体顶壁卡掣槽开口两侧底面将压抵卡掣销之圆弧面,随盖体逐渐嵌入盒体,盒体顶壁将压迫卡掣销下沉并以其限制阶面压迫弹性元件成压缩状,当卡掣销之颈部段通过卡掣槽开口并进入卡掣槽内,藉弹性元件之复归将卡掣销顶高并凸伸于卡掣槽内,达到自动卡掣定位效果,使后续其快拆组件之锁固更为顺手方便。
其中,盒体卡掣槽开口两侧底面系可形成朝两侧倾斜之推拔面,令盒体卡掣槽开口两侧底面之推拔面抵及卡掣销之圆弧面,令自动卡掣定位过程更为顺畅。
其中,卡掣销在限制阶面上方适当高度处系可形成一外径大于盖体上隔板穿孔孔径及限制阶面外径之限位阶面,当按压卡掣销下沉时,卡掣销将以限位阶面抵于上隔板顶缘并定位,以限制卡掣销之下沉高度。
其中,盒体后侧壁之非枢接侧壁缘系凹设一卡槽,后侧壁背面之卡槽外侧周缘系可焊固一高起之卡固台面,且卡固台面于开口两侧凸设凸垣,使限制快拆组件之锁固卡掣更为安全确实。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之骨架折叠定位装置,其优点是1、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零组件较为精简,组装快速而且容易,大幅度缩减构件数量及组装工时,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
2、本实用新型在操作上极为简单、顺手,在盒体与盖体闭合时,无需人为操作即可自动卡掣定位,只需扳动快拆组件即可锁固密合,而在张启时,除需扳动快拆件外,另因卡掣销之按压块系凸伸于合体顶面,故可轻易直接按压操作,无习知因拉杆位于底侧导致难以操作之弊端。
3、本实用新型除具自动卡掣定位之卡掣销外,更增设一加强锁固之快拆组件,且由于卡掣销与快拆组件系分开设置,故即使扳开快拆组件亦不致直接造成盒体与盖体张启,高全性好。
4、本实用新型之卡掣销形成限位阶面,在按压按压块时,令限位阶面抵于上隔板定位,限制卡掣销之下沉高度,避免卡掣销过度下沉并陷入卡掣槽内,令卡掣销之作动行程更加精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可有效解决习知构造之缺失与问题,且具有零组件少、组装快速容易、降低制造成本、自动卡掣定位及安全性好等优点及功效。
本实用新型具的如下附图


图1系本实用新型之立体分解图。
图2系本实用新型立体外观图;张启状态。
图3系本实用新型之卡掣过程示意图。
图4系本实用新型之卡掣定位示意图。
图5系本实用新型操作快拆组件之立体外观图。
图6系本实用新型快拆组件迫紧状态之立体外观图。
图7系本实用新型解掣时之操作示意图。
图中标号如下1盒体 10自行车骨架11、12枢接耳111、121透孔13、14嵌槽 15卡掣槽151开口 152推拔面 16卡槽17卡固台面 171凸垣 2盖体21中空套筒 211枢接杆 212螺帽22暂存槽221、222凹口23、24嵌块25、26上、下隔板251、261凸块252、262穿孔27转轴 271插接孔 28槽孔29弹性元件 3卡掣销 31按压块32颈部段33圆弧面34限位阶面35限制阶面 36凹环 361C型扣4快拆组件 41座体 411螺栓412螺帽 42扳手兹举一种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示详细说明如下首先,请参阅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之骨架折叠定位装置,系包含一组分别固设于自行车骨架10预设折叠处之盒体1与盖体2、一卡掣销3及一组快拆组件4;其中盒体1系由金属材质制成,其顶、底壁一侧形成上、下枢接耳11、12,且枢接耳11、12上并分别开设一透孔111、112,顶、底壁前侧端缘凹设一道嵌槽13、14,顶壁嵌槽13端缘并朝壁体凹设一卡掣槽15,该卡掣槽15之开口151较槽体内径小,且开口151两侧底面并形成朝两侧倾斜之推拔面152,盒体1后侧壁于未设枢接耳11、12之一侧壁缘朝壁体凹设一卡槽16,后侧壁背面于卡槽16外侧周缘固设(可为焊固)一高起之卡固台面17,卡固台面17于开口两侧并凸设凸垣171(如图5所示);盖体2同系金属材质制成,一侧形成可嵌设于盒体1枢接耳11、12间,并以枢接杆211及螺帽212枢固之中空套筒21,另侧则形成一对应盒体1卡槽16而凹设一暂存槽22之侧壁,且侧壁于暂存槽22之上、下方并分别凹设一凹口221、222,盖体2之顶、底端缘对应盒体1顶、底壁之嵌槽13、14并分别凸伸一嵌块23、24,盖体2内部于中空套筒21与侧壁间系固设(可为焊固)二片分别位于暂存槽22上、下方之横向上、下隔板25、26,上、下隔板25、26于朝向盖体2侧壁之一侧并分别凸设一可嵌入侧壁凹口221、222内之凸块251、261,且上、下隔板25、26间预先设置一邻接盖体2侧壁之转轴27,转轴27对应盒体1卡槽16与盖体2暂存槽22处开设一贯穿之径向插接孔271,供快拆组件4之螺栓411穿插,并于穿过转轴27后螺设一螺帽412,而盖体2壁面对应转轴27之插接孔271并开设一槽孔28,可伸入旋转快拆组件4之螺帽412以调整松紧度;上、下隔板25、26对应盒体1卡掣槽15之位置分别开设一穿孔252、262供卡掣销3插设,其中,上隔板25之穿孔252较下隔板26之穿孔262略大,且上、下隔板25、26之穿孔252、262间并设置一弹性元件29;卡掣销3为一柱体,顶端系一按压块31,按压块31底部则为一外径小于盒体1卡掣槽15开口151宽度之颈部段32,颈部段32底缘续扩大形成一圆弧面33,卡掣销3之柱体朝下延伸且其外径并形成两段式内缩,并在卡掣销3之适当高度处分别形成外径大于上隔板25穿孔252之限位阶面34及外径略小于上隔板25穿孔252而可穿过该穿孔252之限制阶面35,卡掣销3底端并形成一供C型扣361扣掣之凹环36;快拆组件4,包含一偏心枢设于座体41上之扳手42,座体41背侧并凸伸一可穿过盖体2转轴27插接孔271之螺栓411,螺栓411上系螺设一可调整松紧度之螺帽42。
组装状态如图2所示,卡掣销3穿过上隔板25穿孔252、弹性元件29及下隔板26穿孔262后扣掣C型扣361,令卡掣销3设置于盖体2内,且其限制阶面35穿过上隔板25之穿孔252并抵于弹性元件29顶端,而限位阶面34、圆弧面33、颈部段32及按压块31均位于上隔板25上方,快拆组件4之螺栓411系穿过转轴27插接孔271并螺设一螺帽412,续先旋动快拆组件4位于盖体2一侧,令其螺栓411先行嵌置于暂存槽22内,而盖体2则以其侧边之中空套筒21嵌于盒体1顶、底壁之枢接耳11、12间,并以一枢接杆211穿过透孔111、121及中空套筒21后螺设一螺帽212,以完成骨架折叠定位装置。
藉以上设置,当欲骑乘自行车而需张启自行车骨架10,令盒体1与盖体2卡掣结合时,只需转动自行车骨架10,令盒体1与盖体2相对枢转闭合,如图3所示,当盖体2内之卡掣销3触及盒体1顶壁之卡掣槽15开口151时,开口151两侧底面之推拔面152将压抵卡掣销3之圆弧面33,随着盖体2逐渐嵌入盒体1,盒体1顶壁之底面亦压迫卡掣销3下沉,并以其限制阶面35压迫弹性元件29成压缩变形状态,继续推动盒体1与盖体2至卡掣销3之颈部段32通过开口151并进入卡掣槽15内后,弹性元件29复归伸张而将卡掣销3顶高并凸伸于卡掣槽15内,如图4所示,即达到自动卡掣定位之效果,而盖体2顶、底缘之嵌块23、24并可嵌于盒体1之嵌槽13、14内形成互补嵌合;此时遂可扳起快拆组件4之扳手42(如图5所示),并以此状态朝盒体1方向旋动,令其螺栓411离开盖体2暂存槽22并嵌入盒体1之卡槽16内,而快拆组件4之座体41及扳手42则均位于卡固台面17外侧,复压下扳手42,利用其偏心原理而推动座体41朝卡固台面17位移并压掣于卡固台面17上(如图6所示)形成迫紧状态,且扳手42及座体41并受凸垣171限制定位,令扳手42不致因振动或碰撞而扳开、解掣,令盒体1与盖体2锁固密合。
反之,倘欲收合自行车而且折叠自行车骨架10时,便需令盒体1与盖体2分开,首先,先扳起快拆组件4之扳手42并朝盖体2方向旋动,恢复成图5所示之状态,再按压卡掣销3之按压块31,令卡掣销3下沉至其限位阶面34抵于上隔板26顶缘,此时卡掣销3之颈部段32适对正卡掣槽15之开口151,而弹性元件29亦呈压缩变形状态(如图7所示),使用者便可转动自行车骨架10,令盒体1与盖体2反向枢转张启,放开按压块31则可恢复如图2所示之状态并将自行车骨架10完全折叠。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之骨架折叠定位装置,该装置系固设于自行车骨架预设折叠处,其包含一盒体、一枢设于盒体顶、底壁间之一侧,而可自由往复枢转张启或盖合之盖体、及一利用偏心原理而可使盒体及盖体锁固密合之快拆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盒体顶壁前侧端缘朝壁体凹设一开口较小之卡掣槽;盖体内部固设横向上、下隔板,上、下隔板对应盒体卡掣槽之位置而分别开设一穿孔供一卡掣销插设,上、下隔板之穿孔间并设置一弹性元件;卡掣销顶端系一按压块,按压块底部为一外径小于盒体卡掣槽开口之颈部段,颈部段底缘则扩大形成一圆弧面,卡掣销朝下延伸且其外径形成一内缩,在卡掣销一高度处形成一限制阶面,卡掣销穿过上隔板穿孔、弹性元件及下隔板穿孔后扣掣一C型扣,令卡掣销穿设于盖体内,且卡掣销之限制阶面系穿过上隔板之穿孔并抵于弹性元件顶端;藉以上设置,当盒体与盖体相对枢转闭合时,盒体顶壁卡掣槽开口两侧底面将压抵卡掣销之圆弧面,随盖体逐渐嵌入盒体,盒体顶壁将压迫卡掣销下沉并以其限制阶面压迫弹性元件成压缩状,当卡掣销之颈部段通过卡掣槽开口并进入卡掣槽内,藉弹性元件之复归将卡掣销顶高并凸伸于卡掣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之骨架折叠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盒体卡掣槽开口两侧底面系可形成朝两侧倾斜之推拔面,令盒体卡掣槽开口两侧底面之推拔面抵及卡掣销之圆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之骨架折叠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卡掣销在限制阶面上方一高度处系形成一外径大于盖体上隔板穿孔孔径及限制阶面外径之限位阶面,当按压卡掣销下沉时,卡掣销将以限位阶面抵于上隔板顶缘并定位,以限制卡掣销之下沉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之骨架折叠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盒体后侧壁之非枢接侧壁缘系凹设一卡槽,后侧壁背面之卡槽外侧周缘焊固一高起之卡固台面,且卡固台面于开口两侧凸设凸垣。
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之骨架折叠定位装置,固设于自行车骨架预设折叠处,其包含一盒体、一枢设于盒体之盖体及设置于盖体之卡掣销与快拆组件;其中,盒体顶壁凹设一卡掣槽,而卡掣销插设于盖体内部二片上、下隔板中,并压抵一位于上、下隔板间之弹性元件;藉之,当盒体与盖体相对枢转闭合时,卡掣销将下沉压迫弹性元件并逐渐进入盒体之卡掣槽内,并在进入卡掣槽后,藉弹性元件之复归顶高卡掣销凸伸于卡掣槽内,达到自动卡掣定位效果,并利用快拆组件之偏心原理令盒体与盖体锁固密合。
文档编号B62K15/00GK2444863SQ0025766
公开日2001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00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0年10月31日
发明者苏郁棋 申请人:苏郁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