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自行车避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6635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迷你自行车避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避震装置,尤指一种迷你自行车的避震装置。
由于迷你自行车具有骑乘方便的娱乐功效,且可令幼儿于游玩的同时具有健身功效,故广受家长喜爱而大为流行,为使迷你自行车在骑乘上更加舒适,大多在自行车上装设有避震装置,如图4所示,其为目前最为常见的自行车避震结构,主要是令自行车车架A的后叉杆A1与下管A2间设有一横向的避震器B,并于后叉杆A1与下管A2相接处设有一可相对下管A2转动的转轴A3,于避震实施时,是令后叉杆A1可以转轴A3为转动中心而相对压缩避震器B,借以吸收行进时的震动能量,以令自行车得以平稳前进。
详观上述习用自行车避震装置,实不难发觉其尚存有许多缺陷,主要原因归纳如下该种结构在行进时,若遇不平路面时,该后叉杆将以转轴为转动中心而上抬,相对避震器压缩,然而,该避震器是横向设置于车架上的,其后叉杆的上抬路径又为一弧形轨迹与避震器的横向直线压缩方向并不吻合,而略有错离现象,使得避震效果不佳,无法完全达到避震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迷你自行车避震装置,其能防止后叉板的运动轨迹与避震器的设置方向相错离的现象,使避震效果更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迷你自行车避震装置,其中,自行车车架的上管是由车前管周缘向上弧拱延伸至后侧方与垂立的座管交接后,再向后方延伸出延伸段,并于座管底端成型一圆筒状的枢轴,再借由该枢轴枢接一设具后轮的后叉架板,且于后叉架板上相对延伸段而接设一垂立的避震器。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避震器采用垂直设制,后叉架板的上抬路径为一弧形轨迹,与避震器垂立设置的方向相同,当后叉架板上抬时,可完全压缩避震器,而不至于有压缩错离的情形产生,可令避震更加确实。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侧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作动示意图4是本习用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是令自行车车架1的上管11由车前管12周缘向上弧拱延伸至后侧方与垂立的座管13交接后,再向后方延伸出延伸段,于延伸段下方成型枢耳14,并于座管13底端部成型一圆筒状的枢轴15,该枢轴15配合套管16及若干如螺栓、螺帽等枢接元件17接设一可接设后轮2的后叉架板3,且于后叉架板3的前端部成型轴管31穿枢接设脚踏板(图中未示出),于相对延伸段下方与后叉架板3中段接设一垂立的避震器4,该避震器4二端分别接设于延伸段枢耳14与后叉架板3上,而随后叉架板3连动;当行经不平路面时,如图2、图3所示,由于路面不平将使得后轮2连动后叉架板3以枢轴15为转动中心向上抬升,进而连动接设于后叉架板3上的避震器4相对延伸段压缩,由于该后叉架板3的上抬路径为一弧形轨迹,与避震器4垂立设置方向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迷你自行车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自行车车架的上管是由车前管周缘向上弧拱延伸至后侧方与垂立的座管交接后,再向后方延伸出延伸段,并在座管底端部成型一圆筒状的枢轴,该枢轴枢接一可接设后轮的后叉架板,及在后叉架板上相对延伸段而接设一垂立的避震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迷你自行车避震装置,其中,自行车车架的上管是由车前管周缘向上弧拱延伸至后侧方与垂立的座管交接后,再向后方延伸出延伸段,并于座管底端部成型一圆筒状的枢轴,该枢轴枢接一可接设后轮的后叉架板,于后叉架板上相对延伸段接设一垂立的避震器。后叉架板的上抬路径为一弧形轨迹,与避震器垂立设置的方向相同,当后叉架板上抬时,可完全压缩避震器,而不至于有压缩错离的情形产生,使避震效果更确实。
文档编号B62K25/04GK2477524SQ01217908
公开日2002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14日
发明者陈定兴 申请人:陈定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