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3279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把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自行车、滑板车、三轮车或各类童车的把手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一种把手结构,其主要令车头把手中央设一内空容座,容座内设与把手连动的变速齿轮组,发电组及发声件,该发电组设有感应线圈与受变速齿轮组带动的磁铁环,其中容座相对两侧设有把手,其一把手端部设有与转接轮组啮合的传动轮,该传动轮周缘与发声件触接。
变速齿轮组包括受把手的传动轮带动的驱动轮组及一组转轮组,该驱动轮组设置于定位肋片中;发电组包括固持座、感应线圈及磁铁环,感应线圈设于固持座内,感应线圈与发光元件相互接设且固设于底座的定位肋上,固持轴穿伸磁铁环于感应线圈中心,固持轴两轴端伸置于固持座外,且相对变速齿轮组的转轮组成型有受动轮,受动轮与转轮组相啮接。
发声件为一受敲击时发出声音的元件。
所述的把手结构,其发声件为一半罩形的钟、鼓或为金属材质的片体或柱体的可发出响亮声音的物件。
所述的把手结构,其固持轴端部固设于定位肋片上,固持座端部成型与变速齿轮组相互齿接的受动轮。
采用上述结构后,当骑乘时,转动把手使其以端部传动轮同步带动变速齿轮组内的驱动轮组,驱动轮组再进一步带动二轮轮组,使其藉固持轴上的受动轮带动磁铁环相对感应线圈转动,基于电磁感应原理使感应线圈发电供伸置于固持座周缘的发光元件发光;另外,当把手转动的同时,传动轮的轮齿依序敲击发声件,致使发声件发出声音,从而实现骑乘的同时可达到声光效果的目的,增加骑乘趣味性。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其主要是将穿设于磁铁环43的固持轴44两端固设于底座12的定位肋片122中,藉由固持座41转动方式达到相同的发电效果,其结构主要是令固持轴44端部固设于定位肋片122上,并令固持座41端部相对变速齿轮组3而成型受动轮412与变速齿轮组3相互啮接,当把手2驱动时,传动轮22带动变速齿轮组3,藉变速齿轮组3前端的驱动轮组31直接带动固持座41端部的受动轮412,使固持座41内的感应线圈42相对横贯中心的磁铁环43转动发电。
权利要求1.一种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令车头把手中央设一内空容座,容座内设与把手连动的变速齿轮组,发电组及发声件,该发电组设有感应线圈与受变速齿轮组带动的磁铁环,其中容座相对两侧设有把手,其一把手端部设有与转接轮组啮合的传动轮,该传动轮周缘与发声件触接。变速齿轮组包括受把手的传动轮带动的驱动轮组及一组转轮组,该驱动轮组设置于定位肋片中;发电组包括固持座、感应线圈及磁铁环,感应线圈设于固持座内,感应线圈与发光元件相互接设且固设于底座的定位肋上,固持轴穿伸磁铁环于感应线圈中心,固持轴两轴端伸置于固持座外,且相对变速齿轮组的转轮组成型有受动轮,受动轮与转轮组相啮接。发声件为一受敲击时发出声音的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发声件为一半罩形的钟、鼓或为金属材质的片体或柱体的可发出响亮声音的物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持轴端部固设于定位肋片上,固持座端部成型与变速齿轮组相互齿接的受动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把手结构,主要令车头把手上设有容座,容座内设与把手连动的发电组及发声件,其中,其一把手的端部设有传动轮,藉该传动轮带动另一转接轮组,发电组以固持座内设一与发光元件相接的感应线圈及受固持轴穿伸的磁铁环,并于固持轴两端成型与变速齿轮组啮接的受动轮,发声件为一受敲击时可发出声音的元件,其相对传动轮设置;藉转动把手以其传动轮同步带动发电组,使磁铁环与感应线圈可相对转动发电以供发光元件发光,并藉传动轮相对发声件同步敲击发声,从而使车体于把手转动的同时发声与发光,增加骑乘趣味性。
文档编号B62K21/12GK2560550SQ02263108
公开日2003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12日
发明者陈定兴 申请人:陈定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