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车架管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8787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的车架管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自行车的车架管构造,尤指一种车架管相结合端具有结合面大、结合强度佳、承受力量可向外扩散的优点,以及结合端夹角处不需另外填塞填充物即可供碳纤维布顺利包裹结合,具有结合省工及结合强度提升等功效。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自行车的骨架主要是由头管10、上管11、下管12及立管13结合成前三角;后上支14、后下支15及立管13结合构成后三角,通过前、后三角形成整台自行车的骨架。传统碳纤维的自行车车架的制造方式大抵区分为二种;第一种是一体成型即将每一支车架管预先个别以碳纤维布成型为圆筒状半成品后(如构成前三角的头管10、上管11、下管12及立管13各别成型圆筒状半成品)再分别置入大型模具内固定位置处,在置入模具内时,于每一支车架管内需预先穿设同一气袋,在放置入模具内定位后,于每一支车架管半成品的相结合端外侧夹角处需填塞有填充物20(如发泡剂或粒),使结合端的夹角处表面形成一弧面21,以供另外附加的碳纤维布22顺着弧面裹覆在外,如图2所示,当上述步骤完成后对模具加热,且对气袋充气加压鼓起,每一支车架管便会被气袋的外张力往外扩张成型。该种一体成型方式虽强调各车架管间的结合在模具内一体成型,在制造及使用上存在下列的缺点(一)成型时每一支车架管需分别置入同一体模具内,又因为车骨架的体积大,致使模具体积更较车骨架大,成型操作颇为不便、耗工。
(二)每一支车架管放入模具前,内侧皆需要穿设同一个气袋,由于车架管的内径不大,长度又长,在穿设或卸下气袋时颇为费时。
(三)由于每一支车架管的管径不一,气袋对应所面对的车架管充气外张度亦需随之改变,造成成型的困难度增加,且若控制不佳,会造成单一车架管强度差的缺点。
(四)因为碳纤维布具有脆性,裹覆及跨接二车架管结合端的夹角几呈直角,夹角易使另外附加的碳纤维布22缠绕或贴附在外产生皱折,皱折一产生便使该处的强度降低。为防止上述缺点,业者便在该夹角处慎塞填充物20(如发泡剂)将夹角处填塞成弧面21,以作碳纤维布22贴附的垫背,使碳纤维布22经过该处能平顺避免皱折产生,影响碳纤维布22的耐用性。该种在转角处填塞填充物20作碳纤维布22经过该处的垫背的作法,因为填充物20本身的质性弱(有如保丽龙材质),以致,整个车辆骨架于车架管结合端的夹角处强度极弱,许多骨架皆先由该夹角处裂断。
第二种是结合型参阅图2-图3所示,是在改进一体成型或成型不便的缺点,主要是将各车架管分别成型完整的车架管后(车架管的外型已成型),再于车架管结合端涂上粘剂将每一支车架管依序结合,且于相结合的车架管结合端的夹角处如一体成型般,于夹角处填塞填充物20使夹角处具有弧面21,之后再缠绕或贴附碳纤维布22,将二车架管结合端跨接串联。该种结合型车骨架成型方式虽较一体成型方式具有成型速度快的优点,然而,因为车架管为平直管状,两侧的结合端与另一夹角设置的车架管胶合时,之间的胶合厚度仅为车架管的厚度而已,如图3所示,结合面积不够,而且,倘胶合有间隙,便会影响结构强度。另外,车架管间的结合夹角处需填塞填充物20再缠绕或贴附碳纤布22的作法,仍然具有制造费事及结合夹角处结构强度差的缺点。
鉴于传统自行车骨架的车架管在相结合上具有上列缺点,本发明人乃针对结合型骨架的车架管加以设计改良,创造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的车架管构造。通过提高车架管的结合面积,结合夹角端不需填塞填充物,同时可于车架管结合端将承受压力分散,达到机构强度佳及结合成型省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行车的车架管构造,其特征是主要是在车架管与另一车架管的管壁结合的结合端,是一体成型向外弧弯扩大口,该扩大口处外壁形成一弧面。
通过在车架管端部的结合端是呈向外弧弯扩大口状,于车架管端部形成一弧面状的结合端,使得车架管间的结合夹角自然形成一弧面,不用填塞填充物,且该结合端呈弧度扩大口状,具有车架管间的结合面增加,使胶合性佳,可增强机构强度,扩大口状可使车架管承受压力分散等功效。
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


图1是传统自行车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传统自行车骨架的车架管间结合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骨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骨架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架管(无论是组成前三角的头管扣、上管31。下管32、立管33,或是与立管33组成后三角的后上支34、后下支35皆是),主要是在端部结合端310(以上管31为例)是呈向外弧弯扩大口状,使扩大口处外壁自然形成一弧面311。藉车架管(以第五图的上管31为例)结合端310呈弧弯扩大口状,使得该结合端扩大口缘搭接在另一车架管管壁上(以第五图的立管刀为例),具有结合面大的功效上管31承受应力时,该应力可经上管31结合端310的扩大口缘向外分散出去至另一相搭接的立管33上,以致,具有承受应力分散迅速的功效;上管31结合端310与立管33胶合搭接后,因为结合端310呈弧弯扩大口状,扩大口处外壁自然形成一弧面311,使上管31结合端310与立管33搭接处的夹角自然形成一弧面311,该弧面311可供碳纤维布312顺势沿着弧面311将M相结合的车架管外表串接,免除传统需另外填塞填充物形成弧面的费工缺点,而且,因本实用新型车架管的结合端弧面是由车架管本身直接一体成型,与另一车架管胶合搭接再缠绕或贴附碳纤维布时,该碳纤维布是直接与车架管结合端弧面的壁面贴合,如图5所示,二者间未如传统般以填充物隔开,以致车架管结合端的机构强度佳。
由上列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将车架管的结合端设计成向外弧弯扩大口状,使扩大口处外壁具有一弧面,在制造及使用上至少具有下列的优点及功效(一)免除传统结合夹角处需另外填塞填充物,以供碳纤维布顺势沿着弧面裹覆,具有制造成型简易的功效。
(二)车架管结合端的弧面由车架管本身一体成型,使得与另一车架管的管壁胶合搭接面积大,配合碳纤维布串接二相结合的车架管时,碳纤维布是直接与车架管本身的弧面贴合,具有结合端机构强度佳的功效。
(三)由于车架管结合端呈扩大口状,以致车架管承受应力时,该应力极易由扩大口处沿着扩大口面传导予另一车架管,具有承受应力分散迅速的功效。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及实用性。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的车架管构造,其特征是主要是在车架管与另一车架管的管壁结合的结合端,是一体成型向外弧弯扩大口,该扩大口处外壁形成一弧面。
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的车架管构造,主要是在车架管与另一车架管的管壁结合的结合端,是一体成型向外弯弧扩大口,使扩大口处外壁形成一弧面,增加车架管间的胶合结合面,承受压力可向外分散,具有结合面大、结合强度佳、承受力量可向外扩散的优点,以及结合端夹角处不需另外填塞填充物即可供碳纤维布顺利包裹结合,具有结合省工及结合强度提升等功效。
文档编号B62K19/22GK2651130SQ0320903
公开日2004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3日
发明者郑栢活 申请人:台湾穗高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