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弯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7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婴儿车弯折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婴儿车弯折结构,其包括一车框主杆组、二T型侧杆组、二U型侧杆组、一叉型杆组、一折弯底杆组与一扶手,该车框主杆组为婴儿车主体,设有上、下框杆与前轮,该车框主杆组两侧各组装一T型侧杆组,该T型侧杆组有T型接块,T型接块与一后轮接杆以及扶手相枢接,该U型侧杆组则设置在后轮接杆上,U型侧杆组设有U型接块与上、下曲杆,而位于二T型侧杆组与二U型侧杆组之间则又藉由叉型杆组与折弯底杆组相枢接,叉型杆组则可支撑二T型侧杆组与二U型侧杆组的各杆件,折弯底杆组则可带动收折婴儿车整体。
【专利说明】婴儿车弯折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婴儿车弯折结构,系一用于承载婴、幼儿的车体,尤指具有利于折收、携带的功能。

【背景技术】
[0002]婴、幼儿出门在外,若无携带婴儿车,往往具有诸多不便。
[0003]传统的婴儿车,该收折功能往往只是将车体的各杆件挤压,让车体扁化,但此方式收折,其收折后的高度过高,往往不利于收纳于车厢中,形成所述不便之处。
[0004]有鉴于上述缺失弊端,本实用新型创作人认为其有急待改正的必要,遂以其从事相关产品设计制造的多年经验,及其一贯秉持具有的优良设计理念,针对以上不良处加以研宄创作,在经过不断的努力后,终乃推出本实用新型创作婴儿车弯折结构,其以更正优良的广品结构提升广品的功效。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可收折的婴儿车结构,该收折可降低高度,并可利于携带或收纳于车厢中,此外,还能提供二道式折收,使折收更具安全性。
[0006]为达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婴儿车弯折结构,其包括:
[0007]一车框主杆组,其由上框杆、侧框杆、下框杆与前轮所组成,该上框杆、侧框杆与下框杆皆为Π型杆体,而该上框杆与下框杆上的两个弯折处皆设有折弯关节,该上框杆与下框杆上的两个末端处分别设有上框杆接块与下框杆接块,而该侧框杆的两末端则对应枢接于上框杆接块上,又该下框杆的两个折弯关节之间设置前轮,而该上框杆其中一末端的上框杆接块与下框杆同侧该末端的下框杆接块同时枢接于一 T型侧杆组的T型接块两端,即该上框杆另一末端的上框杆接块与下框杆同侧该末端的下框杆接块同时枢接于另一 T型接块两端从而该上框杆与下框杆组接成一该婴儿车外框;其特征在于:
[0008]该T型侧杆组设有二组,分别对称的组装在车框主杆组的两侧,其由T型接块、第一弹性件、环扣件、后轮接杆、顶块、第二弹性件、后轮与轮内接块所组成,该T型接块顶端开设有一扶手卡槽,侧面则开设有一扣件卡槽,且扶手卡槽与扣件卡槽相通,该第一弹性件与环扣件则由扣件卡槽处组装至扣件卡槽内部,该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顶于T型接块内部,另一端抵顶于环扣件上,而所述环扣件上开设有一扣合孔,又该后轮接杆一端穿过一 U型侧杆组的U型接块与解扣接块并插置于T型接块底部,且该顶块与第二弹性件则设置在后轮接杆该端的内部,该第二弹性件一端抵顶于后轮接杆内,另一端抵顶于顶块顶部内侧,继在该后轮接杆的另一端设置后轮,且该后轮接杆的该端对应于后轮的内侧处设置有轮内接块,而二组T型侧杆组的轮内接块共同与一叉型杆组以及一折弯底杆组枢接;
[0009]该U型侧杆组设有二组,分别对称的组装在车框主杆组的两侧以及T型侧杆组上,其由U型接块、上曲杆、下曲杆、扣槽、解扣接块、解扣件与第三弹性件所组成,该U型接块套置在该T型侧杆组的后轮接杆上,该U型接块的其中一侧与上曲杆的一端相枢接,该上曲杆的另一端则枢接于车框主杆组的其中一上框杆接块端底侧,U型接块的另一侧曲则与下曲杆的一端相枢接,该下曲杆的另一端则枢接于车框主杆组的其中一下框杆接块端底侧,继位于U型接块内侧面上凹设有扣槽,所述解扣接块亦套置在后轮接杆上且位于U型接块的上方,而解扣接块上枢设解扣件,该解扣件的其中一侧面上开设有一凹孔并凸设一凸条,在该解扣件对应于凸条的另一侧面上则设有一能勾扣一拉带一端的勾孔,且所述拉带的另一端勾扣于另一侧的勾孔上,该第三弹性件设置在凹孔内,该第三弹性件一端抵顶于解扣接块,另一端则抵顶于解扣件,凸条向内扣入至扣槽中而使U型接块与解扣接块能相互扣合,该解扣接块上亦与该叉型杆组枢接;
[0010]该叉型杆组设有一组,组装于二组T型侧杆组与U型侧杆组之间,其由二个斜杆与旋转块组成,该斜杆中间处设有旋转块,将二个斜杆交迭并令二个旋转块相互枢接从而该二个斜杆成为一 X型连杆且该二个斜杆能依该旋转块为轴心转动,而其中一斜杆倾斜于上方的该端枢接于其中一 U型侧杆组的解扣接块上,该斜杆倾斜于下方的该端则枢接另一侧的T型侧杆组的轮内接块内,亦即另一斜杆则与相对应的另一解扣接块与轮内接块相枢接而使该二个斜杆交叉枢接于该二组T型侧杆组与U型侧杆组之间;
[0011]该折弯底杆组设有一组,组装于二组T型侧杆组之间,其由折弯杆、内转块、控制转块、第四弹性件、定位块、外转块与第五弹性件所组成,该折弯杆设有二个,该各折弯杆的一末端分别枢接于二侧的T型侧杆组的轮内接块上,其中一折弯杆的另一端设置内转块,该内转块的一侧面上凹设有一内转槽,该内转槽底部贯穿有多个控制穿孔,而内转槽外围又向外凹设有多个内定位凹部,该内转块在对应于内转槽的另一侧面上枢设控制转块,而该控制转块一侧面上凸设有与控制穿孔相对应数量与位置的凸垣,在该凸垣上方并形成有斜边,所述各凸垣穿置入相对应的控制穿孔中,该第四弹性件一端枢设于内转块上,另一端则枢设于控制转块上,该定位块设置于内转槽与外转块的外转槽中,所述定位块一侧面上凹设有与控制穿孔相对应数量与位置的控制槽,该控制槽内设有与斜边相贴合的斜向内壁,又该定位块外围又凸设有多个与内定位凹部相对应数量与位置的凸部,而又该另一折弯杆的另一端设置外转块,该外转块的一侧面上凹设有一外转槽,该外转槽外围又向外凹设有多个与内定位凹部相对应数量与位置的外定位凹部,且该内转槽的槽深度小于定位块的高度,该外转槽的槽深度则大于或等于定位块的高度,该第五弹性件一端抵顶于外转槽内,另一端则抵顶于定位块上,而上述该内转块、控制转块、第四弹性件、定位块、外转块与第五弹性件以一固定栓共同枢接结合而使该定位块组装于外转槽中时第五弹性件能将定位块顶出至内转槽中且该凸部能同时嵌入外定位凹部与内定位凹部;
[0012]该扶手组装在二组T型侧杆组之间,其由扶手杆、扣接柱与环孔所组成,该扶手杆为Γ7型杆体,而该扶手杆的两末端凸设有扣接柱,该扣接柱外围凹设有环孔,而两端的扣接柱分别嵌入二组T型侧杆组的扶手卡槽与扣合孔中且由第一弹性件的顶推令该环扣件扣入于环孔内。
[0013]其中,该T型侧杆组的环扣件上开设有一扣件长孔,所述环扣件通过一固定栓由T型接块一侧外部穿过该扣件长孔至另一侧进行组装以使环扣件能于扣件卡槽内移动。
[0014]其中,该T型侧杆组的顶块上开设有一顶块长孔,所述顶块通过一固定栓由T型接块一侧外部穿过后轮接杆、顶块长孔至另一侧进行组装以使顶块能依顶块长孔的长度为移动距离于后轮接杆内移动。
[0015]其中,该车框主杆组的上框杆、侧枢杆与下框杆套置有一坐布。
[0016]其中,该U型侧杆组的下曲杆套置一置物篮。
[0017]其中,该折弯底杆组的控制穿孔为圆弧状。
[0018]其中,该折弯底杆组的控制转块外部凸设有一长条状的扳块。
[0019]其中,该折弯底杆组的外转块对应于外转槽的另一侧面上凸设有一限位柱,且该侧面上枢设一踏块,该踏块上凹设有供限位柱穿置的限位孔。
[0020]其中,该扶手的扣接柱的末端为锥状。
[0021]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透过折弯底杆组的控制转块转动使得凸垣可于控制槽内转动,并透过斜边让控制槽可于转动时脱离凸垣,使得定位块朝外转槽内移动并压缩第五弹性件,且同时让凸部也脱离内定位凹部,当定位块完全脱离内转槽后,另外,需再拉起拉带,使得二侧U型侧杆组的凸条皆脱离扣槽,令U型接块与解扣接块可分别于后轮接杆上移动,经此,完成该二道动作,二个折弯杆便得以折弯,该一并带动叉型杆组的两斜杆内缩,且迫使车框主杆组的上框杆以及下框杆各依其折弯关节折弯,亦迫使两侧的T型侧杆组与U型侧杆组向中间挤压,再者,该U型接块亦向下移至后轮接杆下方,使U型接块再带动两侧所分别枢接的上、下曲杆拉动上、下框杆,令上、下框杆向下折弯,进一步将车体折弯成二段,此实能改善传统婴儿车不利携带或置入车厢的弊端,亦即,该折收更需要二道的折收动作,因此,使婴儿车不易因误触或碰撞而自行折收进而造成伤害,实提升产品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展开状态结合坐布与置物篮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2:本实用新型T型侧杆组、U型侧杆组与扶手结构组装前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3:本实用新型T型侧杆组与扶手结构组装前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0025]图4:本实用新型T型侧杆组与扶手结构组装后的剖面示意图。
[0026]图5:本实用新型T型侧杆组、U型侧杆组、叉型杆组与折弯底杆组结构组装前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6:本实用新型U型侧杆组与拉带结构组装前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0028]图7:本实用新型U型侧杆组与拉带结构组装后的剖面示意图。
[0029]图8:本实用新型折弯底杆组结构组装前的立体示意图。
[0030]图9:本实用新型折弯底杆组结构组装后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31]图10: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展开状态的局部平面示意图。
[0032]图11: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展开状态的侧面示意图。
[0033]图12: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展开状态结合坐布与制物篮的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0034]图13:本实用新型T型侧杆组与扶手结构拆离的局部剖面作动示意图。
[0035]图14:本实用新型折弯底杆组扳动扳块的剖面作动示意图。
[0036]图15:本实用新型T型侧杆组拉动拉带的剖面作动示意图。
[0037]图16: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实施折弯的局部平面示意图。
[0038]图17: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实施折弯的侧面示意图。
[0039]图18: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折弯状态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婴儿车弯折结构,[请参阅图1与图2]其包括一车框主杆组
1、二 T型侧杆组2、二 U型侧杆组3、一叉型杆组4、一折弯底杆组5与一扶手6所组构而成:
[0041]该车框主杆组1,系为婴儿车主体,主要由上框杆11、侧框杆12、下框杆13与前轮14所组成,该上框杆11、侧框杆12与下框杆13皆为π型杆体,而该上框杆11与下框杆13上的两个弯折处各皆设有折弯关节111、131,所述折弯关节111、131可任意折弯,继该上框杆11与下框杆13上的两个末端处分别设有上框杆接块112与下框杆接块132,而该侧框杆12的两末端则对应枢接于上框杆接块112上,侧框杆12并可依该枢接处任意转动且与上框杆11之间形成一预定夹角,又该下框杆13的两个折弯关节131之间设置一前轮14,而该上框杆11其中一末端的上框杆接块112与下框杆13同侧该末端的下框杆接块132则同时枢接于一 T型侧杆组2的T型接块21两端,亦即,该上框杆11另一末端的上框杆接块112与下框杆13同侧该末端的下框杆接块132则同时枢接于另一 T型接块21两端,令该上框杆11与下框杆13可组接成一该婴儿车外框;
[0042]该T型侧杆组2,设有二组,分别对称的组装在车框主杆组I的两侧,[请参阅图2、图3与图4]主要由T型接块21、第一弹性件22、环扣件23、后轮接杆24、顶块25、第二弹性件26、后轮27与轮内接块28所组成,该T型接块21上方两端分别与车框主杆组I的上框杆11与下框杆13的其中一端相枢接,该T型接块21顶端开设有一扶手卡槽211,该扶手卡槽211用于与扶手6相组装,而T型接块21侧面则开设有一扣件卡槽212,且扶手卡槽211与扣件卡槽212相通,该第一弹性件22与环扣件23则系由扣件卡槽212处组装至扣件卡槽212内部,所述第一弹性件22为压缩弹簧,该第一弹性件22的一端系抵顶于T型接块21内部,另一端则抵顶于环扣件23上,而所述环扣件23上并开设有一扣件长孔231与一扣合孔232,透过一固定栓由T型接块21 —侧外部穿过该扣件长孔231至另一侧,使得环扣件23可依扣件长孔231的长度为移动距离于扣件卡槽212内移动,并该环扣件23受到第一弹性件22的抵顶,使该环扣件23在不受外力影响时一部分可露出至扣件卡槽212外,又该后轮接杆24 —端穿过该U型侧杆组3的U型接块31与解扣接块35并插置于T型接块21底部,且该顶块25与第二弹性件26则系设置在后轮接杆24该端的内部,所述顶块25上开设有一顶块长孔251,透过一固定栓由T型接块21 —侧外部穿过后轮接杆24、顶块长孔251至另一侧,使得顶块25可依顶块长孔251的长度为移动距离于后轮接杆24内移动,而所述第二弹性件26为压缩弹簧,该第二弹性件26 —端系抵顶于该后轮接杆24内的固定栓,另一端则抵顶于顶块25顶部内侧,使得该顶块25在不受外力影响时可受第二弹性件26而向上顶出,[请参阅图5]继在该后轮接杆24的另一端设置后轮27,且该后轮接杆24的该端对应于后轮27的内侧处设置有轮内接块28,而二组T型侧杆组2的轮内接块28可共同与叉型杆组4以及折弯底杆组5枢接;
[0043]该U型侧杆组3,设有二组,[请参阅图2与图5]分别对称的组装在车框主杆组I的两侧以及T型侧杆组2上,[请参阅图6]主要系由U型接块31、上曲杆32、下曲杆33、扣槽34、解扣接块35、解扣件36与第三弹性件37所组成,该U型接块31套置在该T型侧杆组2的后轮接杆24上,令U型接块31得以于后轮接杆24上作直向的移动,该U型接块31的其中一侧系与上曲杆32的一端相枢接,该上曲杆32的另一端则枢接于车框主杆组I的其中一上框杆接块112端底侧,U型接块31的另一侧曲则系与下曲杆33的一端相枢接,该下曲杆33的另一端则枢接于车框主杆组I的其中一下框杆接块132端底侧,而所述上、下曲杆32、33为弧状杆体,令该U型接块31与上、下曲杆32、33相互枢接后得以成一 U型连杆,继位于U型接块31内侧面上凹设有扣槽34,该扣槽34可供解扣件36的凸条362扣入,所述解扣件36组装在该解扣接块35上,而该解扣接块35亦套置在该T型侧杆组2的后轮接杆24上,且位于U型接块31的上方,令U型接块31得以于U型接块31上方的后轮接杆24上作直向的移动,[请一并参阅图7]而该解扣件36以一固定栓枢设于解扣接块35上,且该解扣件36的其中一侧面上开设有一凹孔361与凸设一凸条362,并该凹孔361位于固定栓枢设处的上方,凸条362则位于下方,在该解扣件36对应于凸条362的另一侧面上则设有一勾孔363,该勾孔363可勾扣一拉带7的一端,且拉带7另一端则勾扣于另一侧的U型侧杆组3的勾孔363上,继该第三弹性件37设置在凹孔361内,所述第三弹性件37为压缩弹簧,该第三弹性件37 —端抵顶于解扣接块35,另一端则抵顶于解扣件36,令该解扣件36的固定栓枢设处上方受第三弹性件37抵顶而向外顶出,让位于下方的凸条362则可向内扣入至扣槽34中,进而使婴儿车在展开时U型接块31与解扣接块35可相互扣合,继该解扣接块35上亦与叉型杆组4枢接;
[0044]该叉型杆组4,设有一组,[请参阅图5]组装于二组T型侧杆组2与U型侧杆组3之间,主要系由二个斜杆41与旋转块42所组成,该斜杆41中间处设有旋转块42,将二个斜杆41交迭并令二个旋转块42相互枢接,令该二个斜杆41成为一 X型连杆,且该二个斜杆41可依该旋转块42为轴心转动,而其中一斜杆41倾斜于上方的该端系枢接于其中一 U型侧杆组3的解扣接块35上,该斜杆41倾斜于下方的该端则系枢接另一侧的T型侧杆组2的轮内接块28内,亦即,另一斜杆41则与相对应的另一解扣接块35与轮内接块28相枢接,使得该二个斜杆41得以交叉枢接于该二组T型侧杆组2与U型侧杆组3之间;
[0045]该折弯底杆组5,设有一组,[请参阅图5]组装于二组T型侧杆组2之间,[请一并参阅图8]主要系由折弯杆51、内转块52、控制转块53、第四弹性件54、定位块55、外转块56与第五弹性件57所组成,该折弯杆51设有二个,该各折弯杆51的一末端分别枢接于二侧的T型侧杆组2的轮内接块28上,其中一折弯杆51的另一端设置内转块52,该内转块52的一侧面上凹设有一内转槽521,该内转槽521底部贯穿有多个控制穿孔522,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穿孔522设有二个,而该控制穿孔522设为圆弧状,而内转槽521外围又向外凹设有多个内定位凹部523,在本实施例中内定位凹部523则设为四个,该内转块52在对应于内转槽521的另一侧面上枢设控制转块53,该控制转块53外部凸设有一长条状的扳块531,而该控制转块53又一侧面上凸设有与控制穿孔522相对应数量与位置的凸垣532,在该凸垣532上方并形成有斜边533,所述各凸垣532并得穿置入相对应的控制穿孔522中,而该第四弹性件54为扭转弹簧,该第四弹性件54 —端枢设于内转块52上,另一端则枢设于控制转块53上,令该控制转块53转动后可自动复归,继该定位块55设置于内转槽521与外转块56的外转槽561中,所述定位块55 —侧面上凹设有与控制穿孔522相对应数量与位置的控制槽551,该控制槽551内并有可与凸垣532的斜边533相贴合的斜向内壁,又该定位块55外围又凸设有多个与内定位凹部523相对应数量与位置的凸部552,而又该另一折弯杆51的另一端设置外转块56,该外转块56的一侧面上凹设有一外转槽561,该外转槽561外围又向外凹设有多个与内定位凹部523相对应数量与位置的外定位凹部562,且该内转槽521的槽深度系小于定位块55的高度,该外转槽561的槽深度则系大于定位块55的高度,继该第五弹性件57为压缩弹簧,该第五弹性件57 —端抵顶于外转槽561内,另一端则抵顶于定位块55上,[请一并参阅图9]而上述该内转块52、控制转块53、第四弹性件54、定位块55、外转块56与第五弹性件57以一固定栓共同枢接结合,令该定位块55组装于外转槽561中时,第五弹性件57可将定位块55顶出至内转槽521中,且该凸部552可同时嵌入外定位凹部562与内定位凹部523,进一步限制二个折弯杆51无法进行转动,另外,位在外转块56对应于外转槽561的另一侧面上凸设有一限位柱563,且该侧面上并可枢设一踏块58,该踏块58上并凹设有限位孔581,而限位柱563并得穿置入限位孔581中,以限制踏块58无法转动;
[0046]该扶手6,组装在二组T型侧杆组2之间,[请参阅图2与图3]主要由扶手杆61、扣接柱62与环孔63所组成,该扶手杆61为π型杆体,而该扶手杆61的两末端凸设有扣接柱62,该扣接柱62外围凹设有环孔63,而该扶手杆61两末端的扣接柱62得以分别嵌入二组T型侧杆组2的扶手卡槽211与扣合孔232中,[请一并参阅图4]且藉由第一弹性件22的顶推令该环扣件23扣入于环孔63内,而为使扣接柱62更利于嵌入扶手卡槽211与扣合孔232中,该扣接柱62的末端可设为锥状。
[0047]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弯折结构,该具有展开与收折的型态,[请参阅图1、图10]该实施例为展开的型态,该展开型态藉由将折弯底杆组5的二个折弯杆51固定为水平状而呈开达成,[请一并参阅图9]该水平状则透过将第五弹性件57将定位块55顶出至内转槽521中,使得凸部552可同时嵌入外定位凹部562与内定位凹部523,进一步限制二个折弯杆51无法进行转动并维持为水平状,进而得以撑开位于车框主杆组I两侧的U型侧杆组3,位于两T型侧杆组2与U型侧杆组3之间的叉型杆组4亦随之展开,[请参阅图11]在展开型态下,该车框主杆组I的侧框杆12可旋转与上框杆11成一夹角,[请参阅图1与图12]令一坐布8得以套置在上框杆11、侧框杆12与下框杆13上,供幼儿可躺坐于其中,而且所述拉带7可由底部穿过坐布8至上方以利于操作,又该U型侧杆组3的下曲杆33亦可套置一置物篮9,以提供置放幼儿随身用品。
[0048]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弯折结构,以下说明实施收折作动,[请参阅图1]实施收折时,须先拆下扶手6、坐布8与置物篮9,[请参阅图13]扶手6的拆离,分别将二侧的按压T型侧杆组2的环扣件23,使环扣件23脱离环孔63,并藉由第二弹性件26经由顶块25将扶手6向扶手卡槽211外顶出,在取下扶手6后,[请参阅图14]扳动折弯底杆组5的控制转块53的扳块531,使得凸垣532可于控制槽551内转动,并透过斜边533让控制槽551可于转动时脱离凸垣532,使得定位块55朝外转槽561内移动并压缩第五弹性件57,且同时让凸部552也脱离内定位凹部523,当定位块55完全脱离内转槽521后,[请参阅图15]另外,需再拉起拉带7,使得二侧U型侧杆组3的凸条362皆脱离扣槽34,令U型接块31与解扣接块35可分别于后轮接杆24上移动,经此,[请参阅图1与图16] 二个折弯杆51便得以折弯,该一并带动叉型杆组4的两斜杆41内缩,且迫使车框主杆组I的上框杆11以及下框杆13各依其折弯关节111、131折弯,亦迫使车框主杆组I两侧的T型侧杆组2与U型侧杆组3向中间挤压,再者,[请参阅图17]该U型接块31亦向下移至后轮接杆24下方,使U型接块31再带动两侧所分别枢接的上、下曲杆32、33拉动上、下框杆11、13,令上、下框杆11、13向下折弯,[请参阅图18]以完成收折型态,在该收折型态的下,后轮27连同上框杆11则可一并贴合地面,以支撑车体,而只要反向操作便可再次将车体展开,[请参阅图10与图16]为使展开操作方便,将二侧的T型侧杆组2与U型侧杆组3展开后,可踩踏该折弯底杆组5的踏块58,来将折弯的二个折弯杆51踩压至水平状态,进一步加快展开婴儿车的效率。
[0049]综上所述,当知本实用新型创作具有新颖性,且本实用新型创作未见于任何刊物,当符合专利法的规定。
[0050]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创作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实用新型创作的范围。即大凡依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婴儿车弯折结构,其包括: 一车框主杆组,其由上框杆、侧框杆、下框杆与前轮所组成,该上框杆、侧框杆与下框杆皆为Π型杆体,而该上框杆与下框杆上的两个弯折处皆设有折弯关节,该上框杆与下框杆上的两个末端处分别设有上框杆接块与下框杆接块,而该侧框杆的两末端则对应枢接于上框杆接块上,又该下框杆的两个折弯关节之间设置前轮,而该上框杆其中一末端的上框杆接块与下框杆同侧该末端的下框杆接块同时枢接于一 T型侧杆组的T型接块两端,即该上框杆另一末端的上框杆接块与下框杆同侧该末端的下框杆接块同时枢接于另一 T型接块两端从而该上框杆与下框杆组接成一该婴儿车外框;其特征在于: 该T型侧杆组设有二组,分别对称的组装在车框主杆组的两侧,其由T型接块、第一弹性件、环扣件、后轮接杆、顶块、第二弹性件、后轮与轮内接块所组成,该T型接块顶端开设有一扶手卡槽,侧面则开设有一扣件卡槽,且扶手卡槽与扣件卡槽相通,该第一弹性件与环扣件则由扣件卡槽处组装至扣件卡槽内部,该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顶于T型接块内部,另一端抵顶于环扣件上,而所述环扣件上开设有一扣合孔,又该后轮接杆一端穿过一 U型侧杆组的U型接块与解扣接块并插置于T型接块底部,且该顶块与第二弹性件则设置在后轮接杆该端的内部,该第二弹性件一端抵顶于后轮接杆内,另一端抵顶于顶块顶部内侧,继在该后轮接杆的另一端设置后轮,且该后轮接杆的该端对应于后轮的内侧处设置有轮内接块,而二组T型侧杆组的轮内接块共同与一叉型杆组以及一折弯底杆组枢接; 该U型侧杆组设有二组,分别对称的组装在车框主杆组的两侧以及T型侧杆组上,其由U型接块、上曲杆、下曲杆、扣槽、解扣接块、解扣件与第三弹性件所组成,该U型接块套置在该T型侧杆组的后轮接杆上,该U型接块的其中一侧与上曲杆的一端相枢接,该上曲杆的另一端则枢接于车框主杆组的其中一上框杆接块端底侧,U型接块的另一侧曲则与下曲杆的一端相枢接,该下曲杆的另一端则枢接于车框主杆组的其中一下框杆接块端底侧,继位于U型接块内侧面上凹设有扣槽,所述解扣接块亦套置在后轮接杆上且位于U型接块的上方,而解扣接块上枢设解扣件,该解扣件的其中一侧面上开设有一凹孔并凸设一凸条,在该解扣件对应于凸条的另一侧面上则设有一能勾扣一拉带一端的勾孔,且所述拉带的另一端勾扣于另一侧的勾孔上,该第三弹性件设置在凹孔内,该第三弹性件一端抵顶于解扣接块,另一端则抵顶于解扣件,凸条向内扣入至扣槽中而使U型接块与解扣接块能相互扣合,该解扣接块上亦与该叉型杆组枢接; 该叉型杆组设有一组,组装于二组T型侧杆组与U型侧杆组之间,其由二个斜杆与旋转块组成,该斜杆中间处设有旋转块,将二个斜杆交迭并令二个旋转块相互枢接从而该二个斜杆成为一 X型连杆且该二个斜杆能依该旋转块为轴心转动,而其中一斜杆倾斜于上方的该端枢接于其中一 U型侧杆组的解扣接块上,该斜杆倾斜于下方的该端则枢接另一侧的T型侧杆组的轮内接块内,亦即另一斜杆则与相对应的另一解扣接块与轮内接块相枢接而使该二个斜杆交叉枢接于该二组T型侧杆组与U型侧杆组之间; 该折弯底杆组设有一组,组装于二组T型侧杆组之间,其由折弯杆、内转块、控制转块、第四弹性件、定位块、外转块与第五弹性件所组成,该折弯杆设有二个,该各折弯杆的一末端分别枢接于二侧的T型侧杆组的轮内接块上,其中一折弯杆的另一端设置内转块,该内转块的一侧面上凹设有一内转槽,该内转槽底部贯穿有多个控制穿孔,而内转槽外围又向外凹设有多个内定位凹部,该内转块在对应于内转槽的另一侧面上枢设控制转块,而该控制转块一侧面上凸设有与控制穿孔相对应数量与位置的凸垣,在该凸垣上方并形成有斜边,所述各凸垣穿置入相对应的控制穿孔中,该第四弹性件一端枢设于内转块上,另一端则枢设于控制转块上,该定位块设置于内转槽与外转块的外转槽中,所述定位块一侧面上凹设有与控制穿孔相对应数量与位置的控制槽,该控制槽内设有与斜边相贴合的斜向内壁,又该定位块外围又凸设有多个与内定位凹部相对应数量与位置的凸部,而又该另一折弯杆的另一端设置外转块,该外转块的一侧面上凹设有一外转槽,该外转槽外围又向外凹设有多个与内定位凹部相对应数量与位置的外定位凹部,且该内转槽的槽深度小于定位块的高度,该外转槽的槽深度则大于或等于定位块的高度,该第五弹性件一端抵顶于外转槽内,另一端则抵顶于定位块上,而上述该内转块、控制转块、第四弹性件、定位块、外转块与第五弹性件以一固定栓共同枢接结合而使该定位块组装于外转槽中时第五弹性件能将定位块顶出至内转槽中且该凸部能同时嵌入外定位凹部与内定位凹部; 该扶手组装在二组T型侧杆组之间,其由扶手杆、扣接柱与环孔所组成,该扶手杆为π型杆体,而该扶手杆的两末端凸设有扣接柱,该扣接柱外围凹设有环孔,而两端的扣接柱分别嵌入二组T型侧杆组的扶手卡槽与扣合孔中且由第一弹性件的顶推令该环扣件扣入于环孔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弯折结构,其特征在于,该T型侧杆组的环扣件上开设有一扣件长孔,所述环扣件通过一固定栓由T型接块一侧外部穿过该扣件长孔至另一侧进行组装以使环扣件能于扣件卡槽内移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弯折结构,其特征在于,该T型侧杆组的顶块上开设有一顶块长孔,所述顶块通过一固定栓由T型接块一侧外部穿过后轮接杆、顶块长孔至另一侧进行组装以使顶块能依顶块长孔的长度为移动距离于后轮接杆内移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弯折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车框主杆组的上框杆、侧枢杆与下框杆套置有一坐布。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弯折结构,其特征在于,该U型侧杆组的下曲杆套置一置物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弯折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折弯底杆组的控制穿孔为圆弧状。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弯折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折弯底杆组的控制转块外部凸设有一长条状的扳块。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弯折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折弯底杆组的外转块对应于外转槽的另一侧面上凸设有一限位柱,且该侧面上枢设一踏块,该踏块上凹设有供限位柱穿置的限位孔。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弯折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扶手的扣接柱的末端为锥状。
【文档编号】B62B7-08GK204279568SQ201420597956
【发明者】陈韦宏 [申请人]陈韦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