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脚蹬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8634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摩托车脚蹬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放置摩托车搭乘者双脚的摩托车脚蹬。
技术背景摩托车脚蹬位于摩托车后轮两侧,供摩托车搭乘者放置双脚之用,包括支承杆和U型脚蹬支座,支承杆一端位于U型脚蹬支座中并通过销轴与其铰接,使支承杆可绕销轴相对于脚蹬支座转动,在需要使用时将脚蹬打开,支承杆与摩托车后轮垂直,不使用时可将脚蹬收起,脚蹬即与摩托车后轮平行。在U型脚蹬支座与支承杆之间安装有限位片,其上开设有安装孔和两限位孔,销轴通过安装孔与限位片间隙配合,两限位孔中心与安装孔中心的连线相互垂直。在支承杆内开设有孔,其中安装有钢球和压缩弹簧,其与限位片上的限位孔配合以限定支承杆的位置(即与摩托车后轮垂直和与摩托车后轮平行)。该限位片为一矩形金属平板,其在脚蹬支座与支承杆间水平方向上的定位是靠销轴以及该限位片的一侧边与脚蹬支座底面的接触来现实,由于脚蹬支座的制造误差及限位片自身的尺寸误差的双重影响,容易使限位片与脚蹬支座底面之间形成较大的间隙,加之脚蹬支座(由冲压或机械加工成型)底面与内侧面形成的直角不可能是无圆角的尖角,从而使限位片的一侧边与脚蹬支座底面的接触为不稳定的线接触,使限位片容易出现松动,从而影响支承杆的定位并使支承杆相对于脚蹬支座产生摇摆晃动,影响脚蹬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摩托车脚蹬,使其中的限位片能够得以可靠的定位,以提高脚蹬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摩托车脚蹬,包括支承杆和U型脚蹬支座,支承杆一端位于U型脚蹬支座中并通过销轴与其铰接,在U型脚蹬支座与支承杆之间安装有限位片,其上开设有限位孔和与销轴配合的安装孔,在支承杆内安装有钢球和压缩弹簧,其与限位片上的限位孔配合以限定支承杆的位置,所述限位片在前后方向的一组对边上设置有与限位片平面垂直的翻边,两翻边的内侧面分别与U型脚蹬支座的前后两端面贴合。
该摩托车脚蹬由于其限位片在前后方向的一组对边上设置有与限位片平面垂直的翻边,并且在装配时可采用胶榔头使该翻边与U型脚蹬支座的前后两端面贴合,达到无间隙配合,加之限位片的安装孔与销轴的间隙配合,故能使位于脚蹬支座与支承杆间的限位片在水平方向上得到可靠的定位,而不受脚蹬支座的制造误差及限位片自身的尺寸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减小了对脚蹬零部件加工精度的要求,并且脚蹬在使用过程中限位片不会出现送动,从而使支承杆的定位可靠,支承杆不会相对于脚蹬支座产生摇摆晃动,保证了脚蹬的质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摩托车脚蹬一种具体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脚蹬中限位片的主视图;图3为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摩托车脚蹬包括支承杆6和U型脚蹬支座1,支承杆6一端位于U型脚蹬支座1中并通过销轴3与其铰接,使支承杆6可绕销轴3相对于脚蹬支座1转动,在U型脚蹬支座1与支承杆6之间安装有限位片2,该限位片2在前后方向的一组对边上设置有与限位片2平面垂直的翻边9,两翻边9的内侧面分别与U型脚蹬支座1的前后两端面贴合。限位片2上开设有一安装孔8和四个限位孔7,销轴3通过安装孔8与限位片2间隙配合,与同一翻边9相邻的两限位孔7中心与安装孔8中心的连线相互垂直(摩托车脚蹬安装在摩托车两侧,在左侧时使用限位片上其中的两个孔,在右侧时使用限位片上另外两个孔)。在支承杆6内开设有盲孔,其中安装有钢球4和压缩弹簧5,并使钢球4位于限位板2与压缩弹簧5之间,钢球4和压缩弹簧5与限位片2上的限位孔7配合以限定支承杆6的位置(即与摩托车后轮垂直和与摩托车后轮平行)。在需要使用时将脚蹬打开,支承杆6与摩托车后轮垂直,此时钢球4进入限位片2上一限位孔中,不使用时可将脚蹬收起,脚蹬即与摩托车后轮平行,此时钢球4进入限位片2上另一限位孔中。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脚蹬,包括支承杆(6)和U型脚蹬支座(1),支承杆一端位于U型脚蹬支座中并通过销轴(3)与其铰接,在U型脚蹬支座与支承杆之间安装有限位片(2),其上开设有限位孔(7)和与销轴配合的安装孔(8),在支承杆内安装有钢球(4)和压缩弹簧(5),其与限位片上的限位孔配合以限定支承杆的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片在前后方向的一组对边上设置有与限位片平面垂直的翻边(9),两翻边的内侧面分别与U型脚蹬支座的前后两端面贴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放置摩托车搭乘者双脚的摩托车脚蹬,包括支承杆和U型脚蹬支座,支承杆一端位于U型脚蹬支座中并通过销轴与其铰接,在U型脚蹬支座与支承杆之间安装有限位片,限位片在前后方向的一组对边上设置有与限位片平面垂直的翻边,两翻边的内侧面分别与U型脚蹬支座的前后两端面贴合。该脚蹬能使位于脚蹬支座与支承杆间的限位片在水平方向上得到可靠的定位而不会出现松动,从而使支承杆的定位可靠,支承杆不会相对于脚蹬支座产生摇摆晃动,保证了脚蹬的质量。
文档编号B62J25/00GK2712773SQ20042006053
公开日2005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29日
发明者汤洪波, 姜熙飞, 张宏明, 贺光明 申请人: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