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9455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燃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有反冲(kick)式起动器的内燃机。
背景技术
已知的一种内燃机在用于将动力从曲轴传送至输出轴的动力传送机构的壳体内部设置有反冲式起动器(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这种类型的内燃机的结构涉及这样的问题,即,由于需要避免反冲式起动器与动力传送机构发生干涉,因此反冲式起动器布局的自由度受到限制。
在这种类型的内燃机中,还存在的问题在于,当改变至移除反冲式起动器的规格(specification)时,在所述壳体内产生不必要的空间,从而不能使内燃机整体紧凑,即使去除反冲式起动器也是如此。
日本特开平8-177690号公报(图1)发明内容本发明待解决的潜在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出这样一种内燃机的反冲式起动器的布局和结构,即,可以自由地布置反冲式起动器的位置。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这样一种反冲式起动器的布局和结构,即,当改变至移除反冲式起动器的规格时确保在动力传送机构内部不会留有不必要的空间。
解决潜在问题的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燃机,包括可旋转地支撑在曲轴箱中的曲轴;输出轴;用于将动力从所述曲轴传送至所述输出轴的动力传送机构;曲轴箱盖,用于覆盖所述动力传送机构的一部分和固定于所述曲轴的附件;以及反冲式起动器,其连接至所述曲轴,用于当起动所述内燃机时向所述曲轴传送转矩以使其旋转,所述内燃机的特征在于所述反冲式起动器支撑在所述曲轴箱盖的外侧。
优选地,一反冲式起动器盖可移除地固定到所述曲轴箱盖的外表面上,并且待通过反冲臂旋转的反冲轴由所述反冲式起动器盖和所述曲轴箱盖可旋转地支撑并可旋转地支撑在它们之间。
所述反冲式起动器盖可以在其中支撑有用于传送所述反冲轴的旋转的旋转传送机构、以及待通过所述旋转传送机构由所述反冲轴旋转的棘轮轴,并且该棘轮轴可以设置成将其旋转传送至所述曲轴。
典型地,所述内燃机安装在摩托车上,并且所述反冲式起动器设置在这样的位置处,即,当相对于所述摩托车侧向看时,所述反冲式起动器与所述内燃机的后罩部分重叠,该后罩用于覆盖将所述内燃机的所述输出轴与所述摩托车的后轮彼此相连的链的前部分、以及用于覆盖所述输出轴的主动链轮。
在所述曲轴的一端上可以设置有变矩器,并且所述反冲式起动器可以设置在该变矩器的相反侧。
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所述反冲式起动器设置在所述曲轴箱盖的外侧,这确保了该反冲式起动器不会与位于所述曲轴箱盖内的附件和动力传送机构干涉,并且所述反冲式起动器可以自由地布置在这样的位置处以允许驾驶者容易地对其进行操作。另外,当移除所述反冲式起动器以改变规格时,可以仅通过改变曲轴箱盖的形状而解决,从而可以使由于规格改变而要改变的一部分或多个部分最小。此外,在内燃机中不会留有多余空间。因此,与其中反冲式起动器设置在曲轴箱内的动力传送机构的齿轮腔室中的情况相比,可以使内燃机紧凑。
如果所述内燃机安装在摩托车上,并且所述反冲式起动器设置在这样的位置处,即,当相对于所述摩托车侧向看时,所述反冲式起动器与所述内燃机的后罩部分重叠,该后罩用于覆盖将所述内燃机的所述输出轴与所述摩托车的后轮彼此相连的链的前部分、以及用于覆盖所述输出轴的主动链轮,则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反冲式起动器布局的自由度。
如果所述变矩器和反冲式起动器布置在沿着摩托车的左右方向的相对侧,则可以有利地使所述内燃机左右平衡。


图1是摩托车的侧视图,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内燃机安装在该摩托车上;图2是内燃机的纵向剖视图;图3是当从左侧看时内燃机的外观侧视图;图4是在可以看到反冲式起动器的内部装置的情况下,从左侧看时内燃机的侧视图;图5是在可以看到电池(cell)式起动器的动力传送机构的情况下,从左侧看时内燃机的侧视图;图6表示用于将动力从反冲式起动器和从电池式起动器传送给曲轴的动力传送机构;以及图7是表示移除了反冲式起动器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摩托车;2车体框架;3前叉;5后叉;6后轮;6a后轮链从动链轮;7座位;10内燃机;11动力产生机构;12动力传送机构;13L左曲轴箱;13R右曲轴箱;13j配合面;14L左曲轴箱盖;14R右曲轴箱盖;14j配合面;15曲轴;16L和16R轴承;17缸体;18活塞;19连杆;20气缸盖;21燃烧室;22凸轮轴;23排气管;24消音器;25输入轴;25a一次减速从动齿轮;25b主动齿轮(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26输出轴;26a从动齿轮(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26b后轮链主动链轮;27后轮主动链;29在曲轴端部处的轴承;30离心式离合器;31离合器内部件;32内凸台部;33支撑轴;34离合器配重(weight);35离合器外部件;36外凸台部;37轴承;38单向离合器;39后罩;40变矩器;41泵叶轮;42轮机叶轮;43定子叶轮;44定子凸台部;45定子轴;46轴承;47飞轮;48轮机轴;48a一次减速主动齿轮;49轴承;50侧罩;51飞轮;55凸轮链;56凸轮链主动链轮;58键;59保持部件;60AC发生器;61外转子;62内定子;63左曲轴箱盖14L中的开口;64螺栓;65凸台部件;65a棘轮齿;70反冲式起动器;71反冲式起动器盖;71a中空柱形支撑部;71b反冲轴支撑凸台部;72棘轮轴;73从动斜齿轮;74棘轮;74a棘轮齿;75摩擦弹簧;76反冲轴;77主动斜齿轮;78复位弹簧;79反冲臂;79a反冲踏板;80电池式起动器;81电池电机;81a电池电机的小直径部;82电机转轴;82a电机转轴上的小齿轮;83中间轴;84双齿轮;84a大直径齿轮;84b小直径齿轮;85中空柱形凸台;85a大直径齿轮;86滚柱轴承;87单向离合器;88螺栓;90专用于移除反冲式起动器的情况下的左曲轴箱盖。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表示摩托车1的侧视图,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内燃机10安装在该摩托车上。摩托车1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内燃机10悬于车体框架2的中央,前轮4可旋转地支撑在前叉3上,该前叉可转动地支撑在车体框架2的前部上,并且后轮6可旋转地支撑在后叉5上。后叉5的前端可枢转地支撑在内燃机10上并向后延伸。后轮6的上侧由座位7覆盖。
图2表示沿着缸中心线、曲轴、输入轴和输出轴剖取的内燃机10的剖视图。这里,“右”和“左”分别是指相对于其上安装有内燃机10的摩托车的“右”和“左”。内燃机10由彼此一体的动力产生机构11和动力传送机构12构成。在通过将构成曲轴箱的左右半部分的左曲轴箱半部分13L和右曲轴箱半部分13R接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空间中,形成有曲轴腔室和齿轮腔室。曲轴15布置成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定向,并分别通过轴承16L和16R而支撑在左曲轴箱半部分13L和右曲轴箱半部分13R上。
在动力产生机构11中,活塞18和曲轴15通过连杆19而彼此相连。活塞18可滑动地装配在与曲轴箱半部分13L和13R连接的缸体17的孔中。与缸体17接合的气缸盖20限定了在气缸盖20与活塞18的顶面之间的燃烧室21。气缸盖20包括用于打开和关闭进气端口和排气端口的进气门和排气门(未示出),它们与燃烧室21连通。用于驱动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凸轮轴22可旋转地支撑在气缸盖20中并与曲轴15平行。排气管23和消音器24与排气端口相连。
在动力传送机构12中,输入轴25和输出轴26布置成与曲轴15平行,并可旋转地支撑在左曲轴箱半部分13L和右曲轴箱半部分13R中。在输入轴25的从右曲轴箱半部分13R向右伸出的端部上固定地装配有一次减速从动齿轮25a。输入轴25在左曲轴箱半部分13L和右曲轴箱半部分13R的内侧设有主动齿轮25b。待与主动齿轮25b啮合的从动齿轮26a在左曲轴箱半部分13L和右曲轴箱半部分13R的内侧装配在输出轴26上。后轮链主动链轮26b装配在输出轴26的从左曲轴箱半部分13L向左外侧伸出的端部上。后轮主动链27设定在后轮链主动链轮26b与固定地设在后轮6上的后轮链从动链轮6a(见图1)之间,以构成最终的减速机构。后轮主动链27的前部和用于驱动该链的后轮链主动链轮26b被内燃机的后罩39覆盖。
在曲轴15的从右曲轴箱半部分13R向右伸出的右侧部上,从右端朝向内侧按顺序布置有离心式离合器30、变矩器40和一次减速主动齿轮48a。一次减速主动齿轮48a与动力传送机构12的一次减速从动齿轮25a啮合。一次减速机构由一次减速主动齿轮48a和一次减速从动齿轮25a构成。右曲轴箱盖14R用于从右侧覆盖一次减速机构、离心式离合器30和变矩器40,其接合到右曲轴箱半部分13R的右端表面上。曲轴15的端部通过轴承29可旋转地支撑在右曲轴箱盖14R上。
离心式离合器30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即,使其用于保持离合器内部件31的内凸台部32花键配合在曲轴15的右端部上。另外,离合器配重34分别可倾斜地支撑在多个支撑轴33上,所述支撑轴与曲轴15平行地在离合器内部件31的外周部上伸出。离合器外部件35具有中空柱形部,该中空柱形部覆盖离合器配重34并且该柱形部的内周表面面对着离合器配重34。用于保持离合器外部件35的基端的外凸台部36通过轴承37可转动地支撑在曲轴15上。外凸台部36通过单向离合器38相对于内凸台部32被支撑。单向离合器38可以将转矩从离合器外部件35侧传送至离合器内部件31侧。
响应于曲轴15的旋转,离合器内部件31与曲轴15作为一体而旋转,但是由于在它们之间存在单向离合器38,而使得转矩不能从离合器内部件31侧传送至离合器外部件35侧。当曲轴15的转速超过预定速度时,离合器配重34的倾斜度增加,从而离合器配重34作用在离合器外部件35上,以使得离合器接合从而使离合器外部件35旋转。
变矩器40布置在离心式离合器30附近,并包括泵叶轮41、与泵叶轮41相对的轮机叶轮42、以及布置在叶轮41和42之间的定子叶轮43。泵叶轮41与保持离合器外部件35的基端的外凸台部36一体连接。
定子凸台部44保持定子叶轮43的基端并花键配合在中空柱形定子轴45上。定子轴45通过轴承46可旋转地支撑在曲轴15上,并通过飞轮47相对于右曲轴箱半部分13R被支撑。定子叶轮43可以与定子轴45作为一体沿一个方向旋转。
中空柱形轮机轴48保持轮机叶轮42的基端,并通过轴承49可旋转地支撑在定子轴45上,并且轮机轴48在其左端部处设置有上述一次减速主动齿轮48a。
用于覆盖轮机叶轮42的背面的侧罩50与泵叶轮41一体连接,并且反向负载(back load)传送飞轮51插设在侧罩50与轮机轴48之间。
当曲轴15的转速超过预定速度时,离心式离合器30接合以使泵叶轮41与离合器外部件35一起旋转。通过该旋转,变矩器40中的工作油从泵叶轮41的外周侧顺序地向轮机叶轮42以及向定子叶轮43(其旋转受到飞轮47的限制)循环。之后,工作油循环以返回到泵叶轮41的内周侧,从而将泵叶轮41的转矩传送给轮机叶轮42。因此,与轮机叶轮42一体的轮机轴48、以及与轮机轴48一体的一次减速主动齿轮48a被驱动旋转。当轮机叶轮42的转速增加至接近泵叶轮41的转速时,飞轮47使得定子叶轮43空转。在保持作为液力联轴节的高效率的同时,叶轮41、42和43作为一体旋转。因此,变矩器40表现出自动变速功能。
在减速时通过一次减速机构从动力传送机构12侧向轮机轴48输入反向负载的情况下,由于飞轮51的接合,因而转矩通过侧罩50直接传送至泵叶轮41。与泵叶轮41一体的外凸台部36的旋转通过单向离合器38传送至曲轴15,以用作发动机闸。
在曲轴15的从左曲轴箱13L向左伸出的左侧部处设置有凸轮链主动链轮56,凸轮链55将缠绕在其周围。在凸轮链主动链轮56的外侧设置有与电池电机相连的大直径齿轮85a(稍后将描述)、以及单向离合器87。另外,在单向离合器87的外侧设置有AC发生器60。单向离合器87和AC发生器60的外转子61均与保持部件59相连。保持部件59通过键58装配在曲轴15的左端部上,并通过旋拧于曲轴15的左端的螺栓64而固定到曲轴15上,在它们之间插设有凸台部件65。左曲轴箱盖14L接合到左曲轴箱半部分13L的左端表面上,以从左侧覆盖AC发生器60。
左曲轴箱盖14L在与曲轴15的轴端相对的部分处设置有开口63,并且AC发生器60的内定子62支撑在开口63的周边缘部上。因此,AC发生器60构造成使得内定子62通过左曲轴箱盖14L固定地支撑在左曲轴箱半部分13L上,并且外转子61与曲轴15作为一体旋转。凸台部件65在曲轴15的左端处固定在外转子61上,并且其端部穿过左曲轴箱盖14L中的开口63并伸出到外部。在该伸出端部处,与稍后待描述的反冲式起动器70相关的环形棘轮齿65a向左侧伸出。反冲式起动器70设置在相对于AC发生器60的左侧以及左曲轴箱盖14L的外侧。
图3表示从左侧看时内燃机的外观图。在该图的左侧(在内燃机的前部处)示出了气缸盖20和缸体17,而在该图的右侧(在内燃机的后侧)示出了输出轴26的位置、后轮链主动链轮26b的位置、后轮主动链27和后罩39。后轮链主动链轮26b和缠绕在链轮26b周围的后轮主动链27的在链轮26b附近的部分被后罩39覆盖。反冲臂79从位于该图中部的反冲轴76向后延伸,并在其顶端处设置有反冲踏板79a。反冲臂79与反冲轴76一起转动。与反冲轴76相连的齿轮装置被反冲式起动器盖71覆盖。在该内燃机10的上部处可以看到电池电机81的一部分。在该图中可以看到左曲轴箱半部分13L和左曲轴箱盖14L。
图4表示在移除反冲臂79、反冲踏板79a和反冲式起动器盖71从而可以看到反冲式起动器的内部装置的情况下,从左侧看时内燃机的视图。在该图中,用点加阴影的部分14j是设置在左曲轴箱盖14L的端面处的配合面,用于与反冲式起动器盖71配合。反冲式起动器的内部装置设置在左曲轴箱盖14L的外侧。反冲轴76设置有扇形主动斜齿轮77,其与反冲轴76作为一体旋转。复位弹簧78设置成作用在主动斜齿轮77上,且其在反冲式起动器盖71的一部分上具有支撑点。主动斜齿轮77与从动斜齿轮73啮合,该从动斜齿轮设置在布置于其附近的棘轮轴72上。下面将描述从从动斜齿轮73向曲轴15的反冲起动力的传送。
图5表示在进一步移除反冲式起动器的内部装置、左曲轴箱盖14L和AC发生器60从而可以看到在从电池电机81至曲轴15范围内的、电池式起动器80的起动力传送机构的情况下,从左侧看时内燃机的视图。在该图中,用点加阴影的部分13j是设置在左曲轴箱半部分13L的端面处的配合面,用于与左曲轴箱盖14L配合。电池电机81的电机转轴82设置有小齿轮82a,该小齿轮与安装在中间轴83上的双齿轮84的大直径齿轮84a啮合。中空柱形凸台85通过滚柱轴承86可旋转地装配在曲轴15上,并且其外周部与大直径齿轮85a一体设置。双齿轮84具有小直径齿轮84b,其与中空柱形凸台85上的大直径齿轮85a啮合。下面将描述从中空柱形凸台85向曲轴15的动力传送。
图6表示用于将驱动力从反冲式起动器70以及电池式起动器80传送给曲轴15的驱动力传送机构。反冲式起动器70的剖面与图3的A-A剖面和图4的B-B剖面相对应,而电池式起动器80的剖面与图5的C-C剖面相对应。
反冲式起动器盖71在覆盖反冲式起动器70的驱动力传送机构的状态下接合到左曲轴箱盖14L的左端表面上。中空柱形支撑部71a在曲轴15的中心线的延长上在反冲式起动器盖71的内表面上与曲轴15同轴地伸出。棘轮轴72插入中空柱形支撑部71a中并由其支撑,从而可以沿着轴向转动和滑动。棘轮轴72在其中央露出部上设置有从动斜齿轮73,并且棘轮74安装在棘轮轴72的右端上。在棘轮74的向右侧伸出的环形端部上形成有棘轮齿74a,并且该棘轮齿与固定在曲轴15的左端上的凸台部件65的棘轮齿65a相对。
摩擦弹簧75插设在反冲式起动器盖71与棘轮74之间,并向左偏压棘轮74和棘轮轴72。当棘轮74抵抗摩擦弹簧75的作用力而向右运动时,棘轮74的棘轮齿74a与凸台部件65的棘轮齿65a啮合。
支撑凸台部71b在与中空柱形支撑部71a稍微间隔开的位置处从反冲式起动器盖71的内表面向内凸起,并且反冲轴76穿过支撑凸台部71b并由其可旋转地支撑。反冲轴76的左端向左朝外部伸出,而反冲轴76的右端可转动地装配在左曲轴箱盖14L中。图4中所示的扇形主动斜齿轮77一体装配在反冲轴76上,并被复位弹簧78沿着一个旋转方向偏压。主动斜齿轮77与棘轮轴72上的斜齿轮73啮合。反冲臂79的基端部安装在反冲轴76的左端上,从而反冲臂79可以垂直摆动。反冲踏板79a安装在反冲臂79的顶端上。
因此,当反冲踏板79a被压下并且反冲轴76抵抗复位弹簧78而旋转时,主动斜齿轮77就与反冲轴76作为一体旋转。与主动斜齿轮77啮合的从动斜齿轮73在与棘轮轴72一起旋转的同时,抵抗摩擦弹簧75而向右滑动。棘轮74的棘轮齿74a与在曲轴15侧的凸台部件65的棘轮齿65a啮合,从而迫使曲轴15旋转,并起动内燃机10。由于在起动时压下反冲踏板79a而引起的曲轴15的转矩被以低转速传送,从而该转矩仅使离心式离合器30的离合器内部件旋转,并且并没有传送到离合器外部件以及下游的动力传送系统。因此,便于并易于实现起动操作。
在图4和图6中,电池电机81安装在曲轴15的上侧,在电池电机81的左端处的直径减少部81a装配在形成于左曲轴箱半部分13L的通孔中,并且从电池电机81的左端伸出的电机转轴82延伸进入在左曲轴箱半部分13L和左曲轴箱盖14L之间的空间中。电机转轴82在其左端部处设置有小齿轮82a。
中间轴83在小齿轮82a和曲轴15之间的位置处以桥接的方式可旋转地布置在左曲轴箱半部分13L和左曲轴箱盖14L之间,并且具有以一体组合的方式形成的大直径齿轮84a和小直径齿轮84b的双齿轮84安装在中间轴83上。大直径齿轮84a与小齿轮82a啮合。
在其端部处设置有大直径齿轮85a的中空柱形凸台85通过滚柱轴承86可旋转地装配在曲轴15上。大直径齿轮85a与双齿轮84的小直径齿轮84b啮合。单向离合器87设置在中空柱形凸台85的外周处。单向离合器87的外滚道通过螺栓88与保持部件59相连。保持部件59通过键58而固定到曲轴15上。单向离合器87构造成使其可以将大直径齿轮85a的旋转传送至保持部件59,但是不能将保持部件59的旋转传送至大直径齿轮85a。AC发生器60的外转子61也与保持部件59相连。当接通电池电机81的开关时,电池电机81的旋转驱动力通过小齿轮82a、双齿轮84、大直径齿轮85a、单向离合器87和保持部件59而传送至曲轴15,从而使曲轴15旋转并起动内燃机。
如上所述的动力传送系统是通常的啮合系统。单向离合器87安装成以防止在起动内燃机之后从内燃机向电池电机81反向传送动力。单向离合器87构造成使得将辊子和弹簧插入楔形槽中,所述楔形槽设置在安装到中空柱形凸台85的外周上的外滚道中,并且通过在中空柱形凸台85和外滚道之间的辊子和弹簧而产生单向动力传送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内燃机如上所述构成。传统的反冲式起动器的问题在于,由于需要避免反冲轴与动力传送机构发生干涉而限制了反冲轴布局的自由度。相反的是,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反冲式起动器设置在曲轴箱盖的外侧,从而反冲式起动器并不会与位于曲轴箱盖内部的附件和动力传送机构发生干涉,并且可以自由地将反冲式起动器的组成部件布置在这样的位置处,从而允许驾驶者容易地操作该反冲式起动器。
另外,根据该实施例的内燃机是包括反冲式起动器和电池式起动器二者的内燃机。可以通过移除反冲式起动器而在规格上将该内燃机改为仅包括电池式起动器的类型。图7是图2的一部分的纵向剖视图,示出了其中移除反冲式起动器的规格。在移除反冲式起动器的情况下,安装专用于如图7所示移除反冲式起动器的情况下的左曲轴箱盖90,以覆盖AC发生器60、单向离合器87、大直径齿轮85a等。为此,可以使由于规格改变而要改变的一部分或多个部分最小。在这种情况下,在壳体中不会留有不必要的空间,因此与其中反冲式起动器设置在曲轴箱内的动力传送机构12的齿轮腔室中的情况相比,可以使内燃机整体紧凑。
另外,在根据该实施例的内燃机中,反冲式起动器70可以设置在这样的位置处,即反冲式起动器70与后罩39部分重叠。因此,可以增加反冲式起动器70布局的自由度。
另外,由于变矩器和反冲式起动器设置在沿着摩托车的左右方向的相对侧,因此可以有利地使所述内燃机左右平衡。此外,由于AC发生器60设置在变矩器40相对侧的曲轴端部上,因此可以在变矩器40侧集中地布置油通道,而不必以复杂的方式布置油通道。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1、一种内燃机,包括可旋转地支撑在曲轴箱中的曲轴;输出轴;用于将动力从所述曲轴传送至所述输出轴的动力传送机构;曲轴箱盖,用于覆盖所述动力传送机构的一部分和固定于所述曲轴的附件;以及反冲式起动器,其连接至所述曲轴,用于当起动所述内燃机时向所述曲轴传送转矩以使其旋转,所述内燃机的特征在于所述反冲式起动器支撑在所述曲轴箱盖的外侧,并且在所述曲轴的一端上设置有变矩器,且所述反冲式起动器设置在该变矩器的相反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一反冲式起动器盖可移除地固定到所述曲轴箱盖的外表面上,并且待通过反冲臂旋转的反冲轴由所述反冲式起动器盖和所述曲轴箱盖可旋转地支撑并可旋转地支撑在它们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式起动器盖在其中支撑有用于传送所述反冲轴的旋转的旋转传送机构、以及待通过所述旋转传送机构由所述反冲轴旋转的棘轮轴,并且该棘轮轴设置成将其旋转传送至所述曲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机安装在摩托车上,所述反冲式起动器设置在这样的位置处,即,当相对于所述摩托车侧向看时,所述反冲式起动器与所述内燃机的后罩部分重叠,该后罩用于覆盖将所述内燃机的所述输出轴与所述摩托车的后轮彼此相连的链的前部分、以及用于覆盖所述输出轴的主动链轮。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燃机,包括可旋转地支撑在曲轴箱中的曲轴;输出轴;用于将动力从所述曲轴传送至所述输出轴的动力传送机构;曲轴箱盖,用于覆盖所述动力传送机构的一部分和固定于所述曲轴的附件;以及反冲式起动器,其连接至所述曲轴,用于当起动所述内燃机时向所述曲轴传送转矩以使其旋转,所述内燃机的特征在于所述反冲式起动器支撑在所述曲轴箱盖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一反冲式起动器盖可移除地固定到所述曲轴箱盖的外表面上,并且待通过反冲臂旋转的反冲轴由所述反冲式起动器盖和所述曲轴箱盖可旋转地支撑并可旋转地支撑在它们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式起动器盖在其中支撑有用于传送所述反冲轴的旋转的旋转传送机构、以及待通过所述旋转传送机构由所述反冲轴旋转的棘轮轴,并且该棘轮轴设置成将其旋转传送至所述曲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机安装在摩托车上,所述反冲式起动器设置在这样的位置处,即,当相对于所述摩托车侧向看时,所述反冲式起动器与所述内燃机的后罩部分重叠,该后罩用于覆盖将所述内燃机的所述输出轴与所述摩托车的后轮彼此相连的链的前部分、以及用于覆盖所述输出轴的主动链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曲轴的一端上设置有变矩器,并且所述反冲式起动器设置在该变矩器的相反侧。
全文摘要
一种内燃机(10),其具有可安装在任何位置处的反冲式起动器,该内燃机包括可旋转地支撑在曲轴箱(13L和13R)上的曲轴(15);用于将动力从曲轴(15)传送至输出轴(26)的动力传送机构(12);曲轴箱盖(14L和14R),用于覆盖动力传送机构(12)的一部分和固定于曲轴(15)的附件;以及所述反冲式起动器(70)。该反冲式起动器(70)安装在曲轴箱盖(14L和14R)的外侧。该反冲式起动器安装在这样的位置处,在该处反冲式起动器与内燃机的后罩(39)部分重叠,该后罩用于覆盖将内燃机的输出轴(26)与后轮(6)彼此相连的链(27)的前部分、以及覆盖用于该链的主动链轮(26b)。在曲轴(15)的一侧安装有变矩器(40),并且反冲式起动器在该变矩器(40)的相对侧布置在曲轴箱盖(14L)中。
文档编号B62M7/00GK1842650SQ200480024810
公开日2006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6日
发明者泽村吉信, 椿野幸博, 黑岩保行, 木原照雄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