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0450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座椅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一种前轮驱动的带座椅的自行车。
背景技术
人们向往座椅式自行车,骑车就像坐轿车一样舒适自在,但传统自行车由于存在结构性缺陷,却只能采用又高又小的车座。要想实现自行车的座椅化,首要的是改变自行车的蹬踏姿式,由向下蹬踏改为前伸式蹬踏,尤如开汽车踩油门。而前轮驱动的自行车即是前伸式蹬踏姿式,所以前轮驱动的自行车是实现自行车座椅化有效形式。
自行车发明的初始阶段就是前轮驱动,现在有些新潮自行车返朴归真,也采用前轮驱动。采用前轮驱动还可使车体缩短,车座降低,结构筒化。但现有前轮驱动的自行车也有其弊端,一是传动比不能放大,要保证车速必采用较大的前轮;二是由脚蹬直接驱动前轮,缺少调节和缓冲作用,并且在车子惯性滑行时,脚也得被动地跟着轮子转,这样令人感到极不舒服;三是延用自行车旋转式的驱动方式,两脚难以控制前轮的运行方向,必须要加车把,这样会造成座椅式自行车上下车极不方便。

发明内容
为克服自行车及前轮驱动自行车的上述不足,本发明对自行车的车体结构、蹬踏方式和传动装置进行了根本性改造,以达到乘坐舒适、驱动轻松,运行安全、车体小巧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1、车体结构采用三轮式结构,车轮较小,前、后轮间的距离也较小,车座是一个带后背利扶手的座椅,座椅与车架为一体,其前端连接前轮转向轴承套筒,后端连接后轮轴,此车无车把,在座椅扶手上加装把手及刹车把。此种车体结构使车体减小,车重减轻、车座降低,并使车子运行平稳,乘坐舒适,上下车极为方便。
2、蹬踏方式采用前轮驱动和脚蹬往复式的蹬踏方式,在前叉下端装有轴承,轴承外圈连接脚蹬曲柄,脚蹬不仅起驱动作用,而且还起方向盘的作用,用脚控制车的运行方向。由于两脚蹬各自独立,互不干扰,所以人脚对车的运行方向有很强的控制力。脚蹬曲柄上装有拉杆,拉杆的高度决定传动比,由于采用较大的传动比,所以可采用较小的前轮而不影响车速。此种蹬踏方式既伸展有力,又节省动力(消除了脚蹬旋转式驱动的无用功和低效功)。
3、传动装置采用双飞轮传动装置,两拉杆分别连接链条,链条经导轮连接飞轮,两飞轮安装在前轮两侧的轮毂上,在前轮轴的两端各套装一只弹簧,弹簧的一端连接飞轮的齿牙,另一端固定在前叉上。此装置把脚蹬的往复运动有效地转化为前轮的连续回转。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此车是一个可自由行驶的座椅,它乘坐舒适,驱动省力,转向灵活,运行平稳安全,且车体小巧,便于携存。此车在运行时双手可空出做其他事情(如吃饭,操作等)。由此车的性能决定,可大大扩展其使用人群和适应场所,不仅可做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游览、游乐工具,而且还可在企业中广泛应用。


图1是实施例构造2是驱动方式示意图在图1中,1、前轮,2、后轮,3、座椅,4、转向轴承套筒,5、前叉,6、前轮轴,7、后轮轴,8、脚蹬及曲柄,9、拉杆,10、链条,11、导轮,12、飞轮,13、弹簧,14、把手及刹车把。
具体实施例方式前轮(1)安装在前叉(5)的托脚上,前叉(5)上端装有转向轴承。座椅(3)与车架为一体,其前端连接转向轴承套筒(4),后腿连接后轮轴(7)座椅(3)两侧的扶手上装有把手及刹车把(14)。前叉(5)的下端通过轴承连接脚蹬(8)的曲柄,脚蹬(8)的曲柄上装有拉杆(9),拉杆(9)连接链条(10)。导轮(11)安装在前叉(5)上,链条(10)经导轮(11)固定在飞轮(12)的一个齿牙上,两飞轮(12)安装在前轮(1)两侧的轮毂上。前轮轴(6)的两端各套装一只弹簧(13),弹簧(13)的一端固定在飞轮(12)的齿牙上,另一端固定在前叉(5)的托脚上。
此在的驱动过程是,人躺坐在座椅(3)上,两手握住把手(14),两脚前伸蹬踏脚蹬(8),脚蹬(8)的曲柄带动拉杆(9),链条(10)做往复运动,链条(10)牵动飞轮(12)做往复回转,当脚蹬(8)下踏时,带动飞轮(12)正向回转,飞轮(12)带动前轮(1)回转而驱车前行的同时,拧紧了弹簧(13);当脚跷起时,在弹簧(13)的作用下,飞轮(12)负向空转,把链条(10)卷绕回飞轮(12)上,链条(10)把脚蹬拉高到起始位置,而实现自动复位。
权利要求
1.座椅自行车,一种前轮驱动的座椅式自行车,其特征是此车为三轮式,采用小车轮,前轮安装在前叉上,两后轮安装在后轮轴上,前、后轮由座椅连为一体,座椅宽大低矮,座椅两侧装有把手及刹车把,前叉下端通过轴承连接脚蹬曲柄,脚蹬曲柄上的拉杆连接链条,链条经导轮连接飞轮,两飞轮分别安装在前轮两侧的轮毂上,前轮轴上装有两只弹簧,弹簧一端连接飞轮齿牙,另一端固定在前叉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自行车,其特征是车轮、座椅、把手及驱动装置,可采用各种材料、尺寸及结构制作。
全文摘要
座椅自行车。人们向往一种带舒适座椅的自行车,但由于传统自行车存在着结构性缺陷,所以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本发明对传统自行车进行根本性改造,采用小车轮、低座椅、带把手的三轮式结构,采用前轮往复蹬踏式驱动方式并用脚转向,采用由拉杆、链条、飞轮等组成的传动装置,把脚蹬的往复运动有效地转化为前轮的回转运动。此车具有乘坐舒适,驱动省力、驾驶安全、转向灵活等显著特点,可做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游览、游乐工具,并可在企业中广泛使用。
文档编号B62M1/24GK1994809SQ20051013099
公开日2007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17日
发明者刘丰, 刘晓艳, 张铱, 韩淑芹 申请人:刘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