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电动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1874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人力、电动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街上普遍见到的三轮车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单纯的人力三轮车,这种人力三轮车结构比较简单;另一种是既有人力骑行功能,又有通过安装的电机牵引而达到机动车的功能。这两种三轮车都存在几个共性的问题如遇到高低不平的路面时,会由于后轮的不平衡而造成车辆倾斜甚至倾覆;由于目前三轮车设计的前、后底板是一个整体,无论前轮或后轮遇到障碍物都会引起车辆整体的震动;当电动三轮车的驾驶人员在用脚骑时,由于车把与骑行者距离较长,因此在骑车时比较费力;或者由于电动三轮车只安装了一个电机,因此只能是单一驱动,马力不大,爬坡性能不尽如人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能够解决目前人力、电动三轮车存在的不足问题,既能方便骑车者又能保证乘客的安全的人力、电动三轮车。
本实用新型包括车身、龙头、连接在车身前端的前轮、连接在车身后端的两个后轮、连接在车身上的坐椅,以及穿置在前叉面管内的前叉、穿置在龙头面管内的龙头,龙头面管与前叉面管之间固定连接硬质连杆,位于前叉面管上端的前叉端部通过小连杆连接一球头,位于龙头面管下端的龙头端部通过另一小连杆连接另一球头,在两个球头之间铰连接一摆杆。
本实用新型在龙头与前叉之间设计了一根通过两个球头连接的连杆,通过这种设计可将前排坐椅向后调整,使骑行时两腿可向前伸直,达到省力的目的,并且,又不必向前用力伸出双臂就可轻易地握住龙头,灵活操作改变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后轮分别与两个半轴相连,在两个半轴上端分别连接两个减振器,各减振器的另一端连接在车身上。
这样设计可以减少车辆在行驶中如遇到高低不平的路面所造成的车辆颠簸或倾斜给乘客带来的不舒适感。
由于是人力、电动三轮车,在满足人力脚踏的同时,还能够实现电动化,这个功能是通过在一个半轴上连接一个电机驱动机构、在另一个半轴上连接链条链轮传动机构实现的,两种驱动机构通过用“1+1”传感器达到同步,改变了过去单一驱动为双驱动,提高了车辆的动力性能。
为了减少车辆在行驶中遇到障碍物时造成车辆前后整体的抖动性,车身包括前底板、后底板,后底板的前端铰连接在前底板的后端。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车身1、龙头2、连接在车身1前端的前轮3、连接在车身1后端的两个后轮4、5、连接在车身1上的前排坐椅6、后排坐椅7,前叉8穿置在前叉面管9内,龙头2穿置在龙头面管11内,龙头面管11与前叉面管9之间固定连接硬质连杆12,位于前叉面管9上端的前叉8的端部连接一小连杆10,小连杆10的另一端连接一球头13,位于龙头面管11下端的龙头2的端部连接另一小连杆24,小连杆24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球头14,在两个球头13、14之间铰连接一摆杆15。
车身1包括前底板22、后底板23,后底板23的前端铰连接在前底板22的后端。
后轮4与一个半轴16相连,后轮5与另一个半轴17相连;在半轴16上连接减振器18,减振器18的另一端连接在后底板23上,该半轴16上还连接一个链条链轮传动机构的一个链轮19。在半轴17上连接另一减振器20,减振器20的另一端连接在后底板23上,该半轴17上还连接一个电机驱动机构21,两种驱动机构通过用“1+1”传感器达到同步。
本实用新型较好地解决了现有人力、电动三轮车存在的缺陷,既方便了骑车者驾驶,又增强了乘客乘座的舒适性,同时,操作的灵活性、安全性、爬坡的机动性也明显提高。
权利要求1.人力、电动三轮车,包括车身、龙头、连接在车身前端的前轮、连接在车身后端的两个后轮、连接在车身上的坐椅,以及穿置在前叉面管内的前叉、穿置在龙头面管内的龙头,其特征在于龙头面管与前叉面管之间固定连接硬质连杆,位于前叉面管上端的前叉端部通过小连杆连接一球头,位于龙头面管下端的龙头端部通过另一小连杆连接另一球头,在两个球头之间铰连接一摆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人力、电动三轮车,其特征在于两个后轮分别与两个半轴相连,在两个半轴上端分别连接两个减振器,各减振器的另一端连接在车身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人力、电动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半轴上连接一个电机驱动动构,在另一个半轴上连接链条链轮传动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人力、电动三轮车,其特征在于车身包括前底板、后底板,后底板的前端铰连接在前底板的后端。
专利摘要人力、电动三轮车,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龙头面管与前叉面管之间固定连接硬质连杆,位于前叉面管上端的前叉端部通过小连杆连接一球头,位于龙头面管下端的龙头端部通过另一小连杆连接另一球头,在两个球头之间铰连接一摆杆。通过这种设计可将前排坐椅向后调整,使骑行时两腿可向前伸直,达到省力的目的,并且,又不必向前用力伸出双臂就可轻易地握住龙头,灵活操作改变方向。
文档编号B62K11/00GK2818297SQ20052007454
公开日2006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2日
发明者王权 申请人:王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