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辆握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2780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车辆握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与诸如电动摩托车、电动滑板车及电动自行车等电动车辆的动力输出控制握把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该车辆的动力控制且具有双开关的电动车辆握把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一般市售众多种类的电动车辆中,例如电动机车、电动代步车、电动滑板车或电动踏板车,往往是利用设于车辆龙头上的可旋转式握把,来控制车辆的动力输出,亦即,控制车辆的启动及行进速度等。其中有一类电动车辆握把的设计,其动力控制是以一动力开关的开启或关闭来控制马达运作。但是,由于电动车辆是使用电动马达而非燃油引擎,因此,该电动车辆的起步速度较快,致使容易发生电动车辆暴冲的情形。
为改善上述的问题,有另一类的电动车辆是于其动力系统中加入一组芯片控制电路,通过以控制马达的运作状态。然而这一类的设计却会在马达进行全速全转速或全负载全扭力运转时,因瞬间电流增大致使电路无法负荷而过载烧毁电路。而且,加入芯片控制电路,无疑地,也增加了整体的制造成本。
更有一类的电动车辆,是于动力系统中加入一组齿轮变速箱,用以控制马达的运作状态。可是这一类设计不适用小型的电动车辆,适用性不高,例如电动踏板车,不但过于复杂且过于占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电动车辆握把,其具有双开关的设计。此等设计除了可以防止马达暴冲,更包含有装设容易、成本较低且具有配合电路设计的多样性者。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动车辆握把包含有一基座及一轴管。该基座具有间隔设置的一第一开关与一第二开关;该轴管,其具有间隔设置的一第一凸块与一第二凸块,且该轴管是可相对该基座转动地固设于该基座。通过此,该电动车辆握把可设计成具有下列两种动作方式其一是为当该轴管相对该基座旋转至一第一位置时,该第一凸块是抵接该第一开关,用以开启该第一开关,而该轴管自该第一位置旋转至一第二位置时,该第二凸块是抵接该第二开关,用以开启该第二开关,此时,该第一凸块仍持续抵接该第一开关。
或者,当该轴管相对该基座旋转至一预定位置时,该第一凸块是抵接该第一开关,用以开启该第一开关,且该第二凸块是同时抵接该第二开关,用以开启该第二开关。
在本实用新型中,是利用该电动车辆握把的各个开关作为触发条件,进而引发相对应的电路产生不同的控制行为;当各该开关不被抵接,致使触发条件消失而中止驱动电路相对应触发条件的控制功能。此外,该电动车辆握把的各该开关是可配合电路需求选用不同耐电流值者,且针对触发方式的需要选用各种不同型式的开关。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功效所在,兹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如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A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其揭示轴管位移至一第一位置时各开关的抵接情形;图3B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其揭示轴管位移至一第二位置时各开关的抵接情形;以及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其揭示轴管相对基座旋转至一预定位置时各开关的抵接情形。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电动车辆握把20基座21第一开关22第二开关23结合部 24a,24b,24c,24d凸缘25环形沟槽26挡板28a,28b,28c凸肋 29穿孔30盖板40轴管41a阶部 41b中心轴孔42基部44第一凸块45第二凸块46第三凸块48握持部 50套筒61第一开关62第二开关66挡板84第一凸块85第二凸块86第三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动车辆握把10,其主要包含有一基座20、一盖板30、一轴管40与一套筒50。
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基座20是由金属压铸或塑料射出所制成,其具有一第一开关21、一第二开关22、一结合部23、一环形沟槽25、一挡板26、一穿孔29与三凸肋28a,28b,28c。其中,该结合部23一端是一体连接于该基座20底部,其另一端则间隔环状设置有四凸缘24a,24b,24c,24d,用以连接该基座20与该轴管40;该环形沟槽25是形成该结合部23的外周面与该基座20周缘的内壁面之间,且该环形沟槽25中间隔设置有该凸肋28a,28b,28c,用以强化该基座20的结构。而该第一开关21及该第二开关22,是间隔设置于环形沟槽25内,并与电动车辆的驱动电路电性连接(图中未示),且各该开关21,22受外物抵接时,可用以启动各该开关21,22,反之,各该开关21,22不受外物抵接时,各该开关21,22将成关闭OFF的状态。其次,该挡板26设于该环形沟槽25,位于该凸肋28a,28b之间;而该穿孔29,其是位于该基座20的一端并连通外界,用以穿设配线(图中未示)之用。
该盖板30,是由塑料射出一体成形所制成,其盖设于该基座20的开放面一端,用以防止异物进入该基座20。
而该轴管40,其包含有一具有一阶部41a的中心轴孔41b、一位于该轴管40底端且概呈圆盘状的基部42、自该基部42底端一体突出且间隔分布的一第一凸块44、一第二凸块45以及一第三凸块46,以及一自该基部42顶端向上延伸的管状握持部48。该基部42是盖合于该基座20的开放面,使得该基座的结合部23可穿入该轴管40的中心轴孔41b,并使该结合部23的凸缘24a,24b,24c,24d卡抵于该中心轴孔41b的阶部41a,通过此,该轴管40可以相对该基座20转动地结合于该基座20,且不至于沿该中心轴孔41b轴向脱出。在此同时,该第一凸块44、第二凸块45与第三凸块46,是位于该基座20的环形沟槽25中,并可随着该轴管40的转动而于该基座20的环形沟槽25内移动,而分别依序或同时与该第一开关21、第二开关22以及该挡板26抵接。
而该套筒50,是由吸震材质所制成,其可套设于该轴管40外周面,具有增加握持面积与吸震的作用,以利使用者的握持。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动车辆握把10的结构及组装方式的说明,而其作动方式、用途及功效将详加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3A,其是为该轴管40相对该基座20旋转至一第一位置时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此时该第一凸块44是抵接该第一开关21,使该第一开关21呈开启ON的状态;由于该第一开关21是电性连接于电动车辆的控制电路(图中未示),此时,该第一开关21将触发一驱动电路送出一控制信号,致使电动车辆的电动马达(图中未示)开始慢速转动而不发生暴冲的情形。
请参阅图3B,其是为该轴管40自该第一位置相对该基座20旋转至一第二位置时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此时该第二凸块45是抵接该第二开关22,使该第二开关22呈开启ON的状态,且该第一凸块44仍持续抵接该第一开关21,使该第一开关21保持在开启ON的状态。此时,该第二开关22将触发驱动电路送出另一控制信号,致使电动马达(图中未示)开始全速转动。在这同时,该第三凸块46顶抵于该挡板26,以防止该轴管40继续转动,以避免该开关21,22在受到抵接后,该轴管40仍继续旋转而导致该开关21,22毁损。
请参阅图4,其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动车辆握把10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动车辆握把主要结构相同,但配合不同的控制电路设计,其差异在于各该凸块84,85,86与各该开关61,62以及挡板66之间隔距离与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揭露者不同。此外,该第一开关62是与电动车辆的控制电路电性连接(图中未示),且该第二开关62电性连接有一延时电路(图中未示)。
如图4所示,当该轴管40相对该基座20旋转至一预定位置时,该第一凸块84与该第二凸块85是分别且同时抵接该第一开关61与第二开关62,以同时开启该第一开关61与第二开关62。此时,该第一开关61将触发驱动电路送出一控制信号,致使电动马达(图中未示)开始慢速转动而不发生暴冲的情形,且该第二开关62,因串接有一延时电路,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触发驱动电路送出另一控制信号,致使电动马达开始全速转动。在这同时,该第三凸块86受到该挡板66的阻挡而限制了轴管40的转动范围,防止该开关61,62在受到抵接后,该轴管40仍继续旋转而导致该开关61,62毁损。
实际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动车辆握把10配合各种不同的电动车辆控制电路设计,其二该开关21,22;61,62可具有不同的电性功能。例如,当该电动车辆本身已具有防暴冲的设计且只需要一个开关时,该第一开关21;61可作为主要开关,而将该第二开关22;62作为备用开关,如此一来,当该第一开关21;61发生故障,无法触发电路时,该第二开关22;62可代替该第一开关21;61驱动马达。
综上所陈,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具有双开关的电动车辆握把,可因应各种不同的电动车辆控制电路设计而弹性搭配使用,且结构简单装设容易。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车辆握把,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基座,其具有间隔设置的一第一开关与一第二开关;以及一轴管,其具有间隔设置的一第一凸块与一第二凸块,该轴管是可相对该基座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地固设于该基座,其中,当该轴管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一凸块是抵接该第一开关,用以开启该第一开关,而该轴管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二凸块是抵接该第二开关,用以开启该第二开关,此时,该第一凸块仍持续抵接该第一开关。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握把,其特征在于,所述该轴管更具有间隔设置的一第三凸块,且该基座更设有一挡板,当该轴管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三凸块是抵接于该挡板,用以限制该轴管的转动范围。
3.一种电动车辆握把,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基座,其具有间隔设置的一第一开关与一第二开关;以及一轴管,其具有间隔设置的一第一凸块与一第二凸块,该轴管是可相对该基座转动地固设于该基座,使该第一凸块与该第二凸块可同时分别抵接该第一开关与该第二开关,用以同时开启该第一开关与该第二开关。
4.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辆握把,其特征在于,所述该轴管更具有一第三凸块,且该基座更设有一挡板,用以供该第三凸块抵接,以限制该轴管的转动范围。
5.依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动车辆握把,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一套筒,该套筒是可套设于该轴管外周面,用以供使用者握持。
6.依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动车辆握把,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基座具有一环形沟槽,且该第一开关与该第二开关是分别位于该环形沟槽中。
7.依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动车辆握把,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基座具有一结合部,该结合部的一端具有至少一凸缘;其次,该轴管具有一中心轴孔,该中心轴孔具有一阶部;该基座的结合部是可转动地穿设于该轴管的中心轴孔,且该结合部的凸缘是卡抵于该中心轴孔的阶部。
专利摘要一种电动车辆握把,其具有一基座与一轴管。该基座具有间隔设置的一第一开关与一第二开关;该轴管具有间隔设置的一第一凸块与一第二凸块。该轴管是可相对该基座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地固设于该基座。其中,当该轴管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一凸块是抵接该第一开关,用以开启该第一开关,而该轴管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二凸块是抵接该第二开关,用以开启该第二开关,此时,该第一凸块仍持续抵接该第一开关。通过此,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辆握把具有结构简单,装设容易、成本较低且具有配合电路设计的多样性的优点。
文档编号B62K11/00GK2839090SQ200520129069
公开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8日
发明者史瑞米克 史帝夫, 罗伯·黑镭 申请人:美国雷热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