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管的角度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4849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管的角度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管的角度调整结构,尤其涉及一种使用简易结构、不易损坏的立管的角度调整结构。
背景技术
自行车具有能远行又兼顾环保的特性,而在注重休闲生活的今日,在户外从事休闲活动,体验大自然的舒畅,最合适也最能达到运动健康的即是骑自行车。自行车兜风不但能锻链体魄,还可怡情养性,是最适合现代人的运动,而且在政府周休二日的情况下,人们更增加了许多休闲时间,因此在生活水平提升的情况下,自行车的各种改良设计更被人们重视,随着使用者对自行车各种功能的重视,许多新设计也随之应运而生。
自行车的立管是用于连结自行车把手以及前叉的重要结构,因此立管的设计对于自行车的骑乘舒适性与驾控安全性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475551号,其公开的立管主要用于锁固自行车叉管车头把手,其包括一横管及二分别连接于横管的两端部的束环,其中一束环锁固叉管,另一束环用于锁固把手,该束环设有一剖口,并在该剖口设有螺固件,当自行车的叉管套入时,便可通过螺固件将束环锁紧,从而达到组装的目的。然而,此种结构的立管并不具有可快速调整角度的功效,使用者无法简单的调整出适合自己体形的角度,在骑乘时自然也较不舒适。
请再参阅中国台湾专利证号分别为M268262号及第M268273号的专利,此二专利公开的立管结构主要利用在套孔一侧形成一沟槽,并以一快拆结构纵向穿入该沟槽中,通过紧缩与放开来控制该沟槽的大小,进而达到夹固的功效。然而,上述结构通过在套孔设置沟槽,并以快拆结构控制该套孔的大小,如此则立管套孔必然会呈不自然的压迫变形,否则则无法夹住车杆体,长时间使用下套孔部分的结构将生成金属疲劳变形,而有可能损坏断裂,更会影响使用者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立管的角度调整结构,其可改善现有立管角度调整不易、锁设方式容易造成损坏、降低产品寿命甚至危害使用者骑乘安全等缺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立管的角度调整结构,其主要包括立管、顶掣装置、快拆结构以及前叉。所述立管前端设有供所述顶掣装置穿设的穿固件,立管后端设有供所述前叉枢接的结合部;所述顶掣装置包括与穿固件穿设的螺杆,其通过定位件结合螺杆与穿固件,所述螺杆顶端固设有一顶块,螺杆在顶块下套设有一弹性件与一限位件,该弹性件抵顶于顶块与限位件之间,该限位件的另一端设有卡部;所述快拆结构包括一枢设于立管上的扳动件,该扳动件上固设有一用于使顶块上移或下降的控位组件,该控位组件与顶掣装置的顶块连动;所述前叉呈可转动的状态枢设于立管的结合部,前叉设有与限位件卡部相对应的齿部。
更具体地,所述顶掣装置的螺杆在穿固件上、下端分别螺设第一定位件以及第二定位件,所述穿固件可滑移于螺杆的第一、第二定位件间的距离。
更具体地,所述顶掣装置的顶块一端设有一套孔,所述快拆结构的控位组件呈杆状,其中央部分设有偏心杆,并穿设于顶块的套孔中。
更具体地,所述前叉上设有方便使用者判读前叉与立管间的角度的角度标示。
更具体地,所述立管的结合部由两片对称的片体所组成。
更具体地,所述立管前端设有一用于夹固车把手的套孔。
更具体地,所述限位件中段以一枢轴枢设于立管之间,该限位件穿设于螺杆的一端受弹性件的推抵时,限位件另一端的卡部以枢轴为支点而做位移,并与前叉的齿部啮合或分离。
当快拆结构在扳起时,顶掣装置的顶块会下降并通过弹性件压迫限位件,使限位件卡部与前叉齿部脱离,以便使用者可调整前叉的角度,而调整完毕后,可将快拆结构扳回与立管贴合,如此,限位件复以卡部将前叉卡固,从而达到定位的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
图1所示实施例的立体透视图。
图3是
图1所示实施例的侧视透视图。
图4及图5是
图1所示实施例的角度调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
图1至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该立管的角度调整结构主要包括立管10、顶掣装置20、快拆结构30以及前叉40。
所述立管10前端具有一套孔101,可供自行车的车把手50套固,在套孔101底部设有左、右两翼部11,该二翼部11间穿设有一穿固件12,该穿固件12上设有一贯穿孔121。立管10后端设有由二对称片体所组成的结合部13,该结合部13可配合一枢设件131枢设前叉40。立管10上端设有一枢设部14,该枢设部14具有一横向的横穿孔141以及纵向贯穿该立管10的纵穿孔142。
所述顶掣装置20包括与穿固件12穿设的螺杆21,该螺杆21在穿固件12的上下端并分别锁设有一第一定位件221与第二定位件222,可使穿固件12保持被限位于第一、第二定位件221、222之间。螺杆21的顶端固设一具有套孔231的顶块23,顶块23伸入立管10枢设部14的纵穿孔142内,顶块23的套孔231与枢设部14的横穿孔141对齐。螺杆21在顶块23下套设有一弹性件24与一限位件25,将弹性件24两端分别与顶块23以及限位件25抵推,限位件25一端套设于螺杆21上,而另一端设有卡部251,在限位件25中段以一枢轴252枢设于立管10上。
所述快拆结构30包括一扳动件31以及一控位组件32。该扳动件31一端的两侧具有穿设孔311可供控位组件32套固,其中一穿设孔311设有多边形的结构以使扳动件31与控位组件32连动。控位组件32大致呈杆状,其中一端设有与扳动件31穿设孔311相对应的多边形柱状,控位组件32中段较细并设有一偏心杆321,该偏心杆321与顶块23的套孔231相同大小,通过控位组件32穿设于枢设部14的横穿孔141内,并以偏心杆321与顶块23的套孔231结合,使扳动件31与立管10呈枢设结合状态。扳动件31扳动时,会以控位组件32的偏心杆321带动顶块23做上升或下降的移动。
所述前叉40以一枢设件131枢设于立管10的结合部13,并与结合部13呈可相对转动调整角度的结合状态。前叉40上端设有齿部41,齿部41可与限位件25的卡部251相啮合。前叉40上绘有多个角度标示42,使用者在调整前叉40与立管10的角度时,可由该角度标示42判读出立管10与前叉40之间的角度,以便于调整。
组装时,先将穿固件12固设于立管10的二翼部11间,再将限位件25以枢轴252枢设于立管10上;将螺杆21穿过穿固件12贯穿孔121,并在穿固件12的上、下端分别锁设第一、第二定位件221、222;在螺杆21上端依序穿入限位件25、弹性件24,再以一顶块23锁入螺杆21的顶端,将顶块23的套孔231与立管10枢设部14的横穿孔141对齐;将扳动件31的穿设孔311对齐立管10枢设部14的横穿孔141,并以控位组件32穿过板动部的穿设孔311、枢设部14的横穿孔141以及顶块23的套孔231,从而将扳动件31枢设于立管10上,此时,控位组件32的偏心杆321与顶块23的套孔231结合,扳动件31在扳转时,可通过控位组件32带动顶块23做上、下的位移;最后,以一枢设件131将前叉40枢设于立管10的结合部13,如此便完成组装,组装完成后的整体结构如图2及图3所示。
请配合参阅图3至图5,在一般状态下,扳动件31贴合于立管10,顶掣装置20的顶块23因套孔231与控位组件32的偏心杆321结合,因此被拉置较高的位置,与顶块23螺设的螺杆21也一同被向上拉起一小段距离,此时,螺杆21底端的第二定位件222与穿固件12相接触抵顶,限位件25保持在卡部251与前叉40齿部41啮合卡抵的状态。当欲调整前叉40与立管10间的角度时,可将扳动件31向上扳起,此时,控位组件32的偏心杆321因为旋转而位于较低的位置,如此,顶掣装置20的顶块23因其套孔231与控位组件32的偏心杆321相套设,故会随着偏心杆321下移而连带被向下推移一小段距离,与顶块23螺设的螺杆21也会被向下推移,使螺杆21的第一定位件221与穿固件12接触抵顶,限位件25因中段枢设于立管10上,因此,当限位件25套设于螺杆21的一端通过弹性件24被顶块23向下推挤时,限位件25另一端的卡部251会略微扬起(如图4所示),与前叉40的齿部41分离,从而前叉40便不再受限位件25卡部251的卡抵限制,可转动调整。当调整至使用者所需的角度后,即可再将扳动件31向下扳动与立管10贴合,使顶块23、螺杆21再度被向上拉起,限位块的卡部251则会再落下并与前叉40的齿部41啮合,将前叉40定位,使其无法旋转。
权利要求1.一种立管的角度调整结构,主要包括立管、顶掣装置、快拆结构以及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前端设有供所述顶掣装置穿设的穿固件,立管后端设有供所述前叉枢接的结合部;所述顶掣装置包括与穿固件穿设的螺杆,其通过定位件结合螺杆与穿固件,所述螺杆顶端固设有一顶块,螺杆在顶块下套设有一弹性件与一限位件,该弹性件抵顶于顶块与限位件之间,该限位件的另一端设有卡部;所述快拆结构包括一枢设于立管上的扳动件,该扳动件上固设有一用于使顶块上移或下降的控位组件,该控位组件与顶掣装置的顶块连动;所述前叉呈可转动的状态枢设于立管的结合部,前叉设有与限位件卡部相对应的齿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管的角度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掣装置的螺杆在穿固件上、下端分别螺设第一定位件以及第二定位件,所述穿固件可滑移于螺杆的第一、第二定位件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管的角度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掣装置的顶块一端设有一套孔,所述快拆结构的控位组件呈杆状,其中央部分设有偏心杆,并穿设于顶块的套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管的角度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上设有方便使用者判读前叉与立管间的角度的角度标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管的角度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的结合部由两片对称的片体所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管的角度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前端设有一用于夹固车把手的套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管的角度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中段以一枢轴枢设于立管之间,该限位件穿设于螺杆的一端受弹性件的推抵时,限位件另一端的卡部以枢轴为支点而做位移,并与前叉的齿部啮合或分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管的角度调整结构,其包括立管、顶掣装置、快拆结构以及前叉。所述立管前端设有供所述顶掣装置穿设的穿固件,立管后端设有供所述前叉枢接的结合部;所述顶掣装置包括与穿固件穿设的螺杆,其通过定位件结合螺杆与穿固件,所述螺杆顶端固设有一顶块,螺杆在顶块下套设有一弹性件与一限位件,该弹性件抵顶于顶块与限位件之间,该限位件的另一端设有卡部;所述快拆结构包括一枢设于立管上的扳动件,该扳动件上固设有一用于使顶块上移或下降的控位组件,该控位组件与顶掣装置的顶块连动;所述前叉呈可转动的状态枢设于立管的结合部,前叉设有与限位件卡部相对应的齿部。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扳起快拆结构,可方便地调整前叉角度。
文档编号B62K21/16GK2905637SQ20062005431
公开日2007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1日
发明者陈潮湖 申请人:陈潮湖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