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1295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该摩托车设有单元摆动式发动机单元、布置在单元摆动式发动机单元上方的储存部件、以及对储存部件进行开启和关闭的车座。
背景技术
例如速可达式摩托车通常具有将储存箱布置在单元摆动式发动机单元上方的结构,所述发动机单元被车体框架支撑成能够上下摆动。储存箱具有足以储存例如头盔的尺寸。另外,还在单元摆动式发动机单元上方布置了开启和关闭储存箱的车座,在发动机单元前方布置燃料箱。此外,车体盖覆盖车体框架的周边。
另外,在这种类型的摩托车中,为了使骑手在上下车时能够容易地跨骑摩托车,车体盖在车座与头管之间的上壁部分布置在可能的最低处(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JP-A-2005-112312发明内容[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上述公知的摩托车中,采用了下述结构尺寸较大的储存箱和对储存箱进行开闭的车座布置在发动机单元上方。由此,造成了车座高度易于较高的问题。
另外,如果像在上述公知的摩托车中一样将车体盖中位于车座前方的上壁部分降低,则上壁部分下方的空间也减少到相应的程度。由此,在将燃料箱布置在上壁部分下方的情况下,存在不能维持足够燃料量的情况。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情况作出的,其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该摩托车使骑手在上下车时容易跨骑到上壁部分,同时维持了足够的储存箱储存能力、提供了较低车座高度并维持了足够的燃料箱容量。
本发明包括一种摩托车,所述摩托车包括车体框架、单元摆动式发动机单元、物体储存部件、车座、燃料箱和车体盖,所述发动机部件由车体框架支撑为能够围绕摆动中心上下摆动,所述物体储存部件布置在发动机单元上方,所述车座开启和关闭物体储存部件,所述燃料箱布置在发动机单元前方,所述车体盖覆盖燃料箱的顶部和侧面,这种摩托车的特征在于,发动机单元的摆动中心位于发动机单元下方。
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发动机单元的摆动中心布置在发动机单元下方。由于采用了这样的结构,发动机单元上方形成了空间,并可以在该空间中布置储存部件。因此,可以降低储存部件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从而可以确保足够的储存空间,还可以降低车座高度。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设在摩托车中的储存箱的剖视图。
图3是设有储存箱的车体框架的俯视图。
图4是设在储存箱前部上的主车座侧视图。
图5是设在储存箱后部上的串列车座侧视图。
图6是设在储存箱前侧的燃料箱侧视图。
图7是摩托车的车体盖侧视图。
图8是车体盖的腿护罩后视图。
图9是沿图7中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沿图7中IX-IX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
图1到图9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这种实施例的摩托车的附图。注意,本实施例中所用的术语“前后”、“左右”表示坐在车座上的骑手看去时的“前后”和“左右”方向。
在附图中,标号1是速可达式摩托车。这种摩托车1包括车体框架2、前叉6、单元摆动式发动机单元8、储存箱33和跨骑式车座9。前叉6由位于车体框架2前端的头管3可转动地支撑,使得可以对前叉进行左右操纵。前轮4设在前叉的下端部分,操纵手柄5设在前叉的上端部分。单元摆动式发动机单元8由车体框架2支撑,使得单元摆动式发动机单元8的前端部分可以上下摆动,且后轮7布置在发动机单元8的后端部分。储存箱33在车体框架2中布置在发动机单元8上方。跨骑式车座9的定位使得能够开闭储存箱33。
车体框架2具有一对左右下部管20、20;一对左右车座轨21、21;一对左右发动机悬挂框架22、22;以及横向部件23。成对的左右下部管20、20在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扩展的同时从头管3的下端部分向后下方延伸,然后以大体上水平的方式从下端向后延伸。成对的左右车座轨21、21从各个左右下部管20在前后方向上各自的中心部分20d向后斜上方延伸。成对的左右发动机悬挂框架22在上下方向上从各个左右下部管20的各个后端表面20a延伸,且各自具有连接到相应车座轨21的上端部分。横向部件23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将各个连接部分21a附近区域与左右车座轨21的发动机悬挂框架22相连。
另外,车体框架2包括左右上部管24、24和左右车座支柱25、25。左右上部管24、24大体上直线延伸到头管3的后斜下方,并具有连接到车座轨21的后端表面。左右车座支柱25、25将左右发动机悬挂框架22与车座轨21的后部相连。
左右枢转部件47布置在左右发动机悬挂框架22的后表面与下部管20的连接部分附近。
发动机单元8是通过将发动机主体8a与变速箱8b一体接合形成的,变速箱8b包括容纳有V形带式无级变速器17的带室。
发动机主体8a是4冲程单缸水冷式发动机,并安装成使得气缸轴线A大体沿水平方向,该发动机的结构中,气缸座8d、气缸盖8e和前盖8f以这样的次序一起接合到曲轴箱8c的前配合表面,曲轴18容纳在曲轴箱8c中,沿车辆宽度方向水平延伸。
V形带式无级变速器17具有下述结构布置在变速箱8b内曲轴18左侧端部的主动轮17a通过V形带17c耦合到布置在变速箱8b后端部分的从动轮17b。对从动轮17b的旋转进行传递的主轴17d和驱动轴17e布置在变速箱8b中,后轮7安装在驱动轴17e上。
左右悬挂部件8j、8j形成为在曲轴箱8c的下部壁部分向前突出。左右悬挂部件8j、8j由枢转部件47通过枢转轴(摆动中心)51支撑。由此,发动机单元8被支撑为可以以曲轴箱8c的下侧位置为中心上下摆动。
空气滤清器36布置并固定到变速箱8b的上壁表面,空气滤清器36能够与变速箱8b一起上下摆动。空气滤清器36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到足以沿变速箱8b的几乎整个长度延伸。
以后轮7为参考位置,则后臂55布置在发动机单元8的相反侧。后臂55具有固定到发动机单元8的前端部分以及支撑后轮7的后端部分。
后臂55和横向部件23由后悬架10连接。以后轮7为参考位置,则在从上方看去时,后悬架10布置在空气滤清器36的相反侧,并布置在空气滤清器36的前侧。此外,在从车辆侧面看去时,后悬架10布置在发动机单元8的上方,并布置成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大体上水平延伸,从而与发动机单元8的气缸轴线A大体平行。
燃料箱30布置在发动机单元8前方的位置处、由左右下部管20、20和左右上部管24、24包围的区域中。
如图6所示,燃料箱30包括固定到车体框架2的箱体30a、形成为在箱体30a中向上延伸的燃料注入孔30b、以及开闭燃料注入孔30b的盖子30c。
箱体30a布置成向斜上方抬高,使其前部30d处于比后部30e高的位置。燃料注入孔30b连接到前部30d的上壁前端部分。
散热器31布置在燃料箱30的前部30d下方。散热器31布置成以大约45度倾斜角向后斜上方延伸并安装和固定到横管20g,横管20g将左右下部管20、20的各个下侧相连。
散热器31布置在行驶风引入通道19b内,行驶风引入通道19b具有大体上管状的形状并形成于内侧挡泥板19中。行驶风引入通道19b的行驶风进气端口19c在前挡泥板(未示出)后方开启,流出端口19d向路面开启。将行驶风导向散热器31的百叶窗19a形成于进气端口19c中。
由于燃料箱30布置成向上抬高,使得燃料箱30的前部30d处于比后部30e更高的位置,所以在前部30d下方形成空闲空间的同时可以维持燃料箱30的容量。因此,可以将散热器31布置在该空闲空间中。
储存箱33在燃料箱30的后侧部分处布置在由左右下部管20、20、车座轨21、以及发动机悬挂框架22包围的空间中。
储存箱33的长度大到足以沿车座9在前后方向上的几乎整个长度延伸。储存箱33的开口33a位于比上部管24和车座轨21更高的位置处。
储存箱33包括前部储存部件(第一储存部件)33b、后部储存部件(第二储存部件)33c和中部储存部件33d。前部储存部件33b具有足以储存头盔He的大小。后部储存部件33c具有足以储存相同头盔He、或公文包W1、或啤酒箱W2的大小。中部储存部件33d形成于前部、后部储存部件33b、33c之间。前部、后部储存部件33b、33c与中部储存部件33d能够共同储存像球棒一样的长物体L。
前部储存部件33b从中部储存部件33d延续并形成为向下延伸。后部储存部件33c从中部储存部件33d延续并形成为向上延伸。后部储存部件33c的基座板部分33c′位于比前部储存部件33b的基座板部分33b′更高的位置。
电池容纳部件(下部容纳部件)33e形成为在前部储存部件33b的基座板部分33b′中突出并向下延伸。电池容纳部件33e布置在发动机单元8与燃料箱30之间,并且比下部管20、20更加向下突出。另外,工具储存部件33f形成于电池容纳部件33e与前部储存部件33b之间。
由于上述方式中在发动机单元8与燃料箱30之间,电池容纳部件33e布置得比下部管20、20更加向下突出,所以可以将质量集中在车体的重心附近。由此,可以使车体的重心更低。
另外,开启和覆盖电池容纳部件33e的盖34布置在前部储存部件33b的基座板部分33b′处。可以通过开启车座9然后开启盖34来执行电池Ba的维护。换句话说,如果不开启车座9,就不能接触电池Ba。因此,可以防止人们摆弄电池Ba等。
后悬架10布置在中部储存部件33d下方与中部储存部件33d大体平行。此外,从上方看去,后悬架10布置在前部储存部件33a与后部储存部件33c之间(参考图10)。
维护开口33g形成于中部储存部件33d的基座板33h中,并可以由盖34a开启和关闭。在盖34a开启时,可以从储存箱33内侧对后悬架10执行初调。
车座9包括主车座9a、串列车座9b和靠背9c,骑手坐在主车座9a上,后座乘客坐在串列车座9b上,靠背9c布置在主车座9a的后端部分并支撑骑手的腰部。
主车座9a具有包括车座缓冲垫85b和表面层85c的结构,车座缓冲垫85b布置在车座基板85a顶上,表面层85c覆盖车座缓冲垫85b。串列车座9b独立于主车座9a形成,并与上述类似具有包括车座缓冲垫86b和表面层86c的结构,车座缓冲垫86b布置在车座基板86a上,表面层86c覆盖车座缓冲垫86b。
各个车座基板85a、86a形成为碗状形状,从储存箱33的开口33a向上突出。由此使储存箱33的储存能力更大。
主车座9a覆盖储存箱33的前部储存部件33b和中部储存部件33d,从而可以开启和关闭前部储存部件33b和中部储存部件33d。串列车座9b覆盖储存箱33的后部储存部件33c,从而可以开启和关闭后部储存部件33c。在主车座9a和串列车座9b开启时,储存箱33的开口33a整个区域向顶部开启。
底板87安装到主车座9a的车座基板85a前部下表面。底板87具有扩张部分87b,扩张部分87b从主车座9a的下边缘延伸并朝向前方和左右侧展开,并覆盖前部储存部件33b。
一对左右铰链87c、87c形成为在扩张部分87b的前边缘向前突出。左右铰链由倒U形铰链托架24c通过铰链销24d可旋转地支撑,铰链托架24c桥接在左右上部管24之间并与它们接合。由此,主车座9a被支撑为能够以铰链销24d为中心向上或向下转动,其中铰链销24d的位置比主车座9a的前边缘更靠前。注意,标号83是限位器杆,它对主车座9a的完全开启位置进行控制。
串列车座9b布置在比主车座9a更高的位置。可以由后座乘客握持的握持杆88布置在围绕串列车座9b后部的周边。握持杆88由螺钉固定并紧固到车体框架2。由此,可以确保提供足够的强度以便在加速或制动时承受施加到握持杆88的输入力。
在从上方看去时,握持杆88具有大体上U形,包围着串列车座9b的左右侧部分和后部。另外,在从侧面看去时,握持杆88的位置比储存箱33的开口33a更高,并比开口33a的后端延伸得更靠后。
铰链托架96的前端部分由螺钉固定并紧固到串列车座9b的后端部分。铰链托架96延伸到串列车座9b的后边缘后方,并具有由握持杆88通过铰链销98可转动地支撑的后端部分。由于使用了这样的结构,串列车座9b被支撑为可以以铰链销98为中心向上和向下转动,其中铰链销98比串列车座9b的后端更靠后。
车体框架2由车体盖14包围。车体盖14包括前盖11、腿护罩12、下盖16、以及左右侧盖13、13。前盖11覆盖前叉6的前侧,腿护罩12覆盖前叉6的后侧。下盖16在侧面覆盖腿护罩12下方,并覆盖下部管20下方。左右侧盖13、13覆盖车座9下方的区域周围。
头灯11a和左右闪光灯11b、11b布置在前盖11中。
侧盖13包括车座侧部分13a、前侧部分13b和后侧部分13c。车座侧部分13a布置成覆盖并包围主车座9a的前边缘部分,前侧部分13b从车座侧部分13a向前延伸。后侧部分13c从前侧部分13b的后上边缘向后延伸并覆盖串列车座9b的下边缘部分。尾灯13d布置在左右后侧部分13c的各个后端部分。
车座侧部分13a从主车座9a的前边缘部分向前下方倾斜,底板87的扩张部分87b插入车座侧部分13a的下侧。扩张部分87b由车座侧部分13a覆盖。
腿护罩12的下边缘部分与前侧部分13b的上边缘部分配合连接。前后延伸的脚踏板15布置在前侧部分的下边缘部分。
腿护罩12包括倾斜壁部分12c,向下倾斜到后部,仪表单元安装孔12a和手柄插入孔12b形成于该部分中;垂直壁部分12d,从倾斜壁部分12c的后边缘向斜前上方延伸;以及穿透部分12e,从垂直壁部分12d的下边缘向后延伸。
向上延伸的肋部件12f形成于倾斜壁部分12c的仪表单元安装孔12a前侧,风挡11c在肋部件12f的前侧布置在前盖11上。
中心储存凹陷12g形成为在腿护罩12的垂直壁部分12d中向前突出。中心储存凹陷12g被覆盖,使之可以由盖子12h开启和关闭,盖子12h布置成与垂直壁部分12d大体上平齐。盖子12h具有由铰链销12i可转动地支撑的下端部分。手柄12j设在盖子12h的上端部分,骑手可以通过将手柄12j朝向他/她自己拉动而开启盖子12h。
左右储存凹陷12k、12k形成为在腿护罩12的垂直壁部分12d左右外侧处向前方突出。左右储存凹陷12k、12k由相应的盖子12m、12m覆盖并可以由其开闭。各个盖子12m在其下端部分由铰链12n支撑。盖子12m的各个上端部分设有相应的手柄12p,骑手可以通过将手柄12p向他/她自己拉动而开启各个盖子12m。
穿透部分12e包括上壁部分12r和左右侧壁部分12s、12s,上壁部分12r覆盖燃料箱30上方,左右侧壁部分12s、12s从上壁部分12r的左右边缘向下延伸并覆盖燃料箱30的左右侧。车座侧部分13a的前边缘部分配合连接到穿透部分12e的后边缘部分,前侧部分13b的上边缘部分配合连接到穿透部分12e的下边缘部分。
开口12t形成于上壁部分12r中与燃料箱30的燃料注入孔30b面对的部分。开口12t中设有与上壁部分12r大体上平齐的盖子12u。盖子12u在其前端部分由铰链销12x可转动地支撑,使得可以向上或向下转动盖子12u。另外,锁定机构27设在盖子12u的后端部分,使得可以将盖子12u锁定到车体侧。
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上壁部分12r和盖子12u的边界线a从垂直壁部分12d的下边缘向后下方倾斜,然后从后端部分向后上方倾斜,从而形成平缓的曲线形。另外,该边界线a形成与车座侧部分13a的上表面13a′连续的表面。
从上方看去,主车座9a的前部9d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尺寸随着前部9d向前延伸而变小。从车辆侧面看去,前边缘部分9e向后上方倾斜,从而与上壁部分12r大体上连续。前边缘部分9e的倾斜角度设定在相对于水平面大致30度的角度。
从车辆侧面看去,腿护罩12的上壁部分12r和主车座9a的前边缘部分9e彼此连续并形成大体上曲线形。由此,骑手在上下车时可以容易地跨骑到跨骑部分A上方,跨骑部分A形成于主车座9a的前边缘部分9e以及腿护罩12的垂直壁部分12d和上壁部分12r之间。
根据这种实施例,发动机单元8的支撑物转动中心使发动机单元8能够上下摆动,该转动中心位于发动机单元8的气缸座9d下方。由此,可以用发动机单元8上方形成的空间来降低储存箱33在高度方向的位置,从而可以确保储存箱33有足够储存容量并降低车座的高度。
在这种实施例中,从车辆侧面看去,主车座9a的前边缘部分9e向后上方倾斜,从而与腿护罩12的上壁部分12r大体上连续。由此,主车座9a与腿护罩12之间形成的跨骑部分A较大,使得骑手在上下车时更容易跨骑到跨骑部分A上方。由此,如果将燃料箱30布置在腿护罩12的上壁部分12r下方,则可以提高上壁部分12r的高度,从而可以确保足够的燃料箱容量。同时,还可以提供较大的跨骑部分A,使骑手在上下车时更容易跨骑到车辆上。
在这种实施例中,由于腿护罩12的上壁部分12r以及主车座9a的前边缘部分9e形成为具有大体上曲线形状,所以可以进一步提高骑手跨骑车辆的容易性,从而提高上下车的容易性。
由于腿护罩12的上壁部分12r、主车座9a的车座基板85a以及底板87形成了曲线形使得彼此大体上连续,所以在将主车座9a的前边缘部分9c与上壁部分12r布置成彼此大体上连续的同时,可以确保储存箱33具有足够容量。
由于底板87布置成比主车座9a更向前突出,并插入上壁部分12r的下方,所以主车座9a下方的储存箱33开口可以扩张到前方。因此可以储存像头盔这样较大的物体。
由于主车座9a的转动中心位于底板87的前端部分,所以可以使储存箱33伸长到主车座9a的前边缘前方。因此可以提高储存箱33的储存容量。
在这种实施例中,电池容纳部件33e形成为在储存箱33中向下延伸,使得电池容纳部件33e位于燃料箱30和发动机单元8之间。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主车座9a的高度,并可以降低车体的重心。
储存箱33中形成的前部储存部件33b和后部储存部件33c具有足以储存头盔的较大容量。由此,不仅可以提高使用储存箱33的容易性,还可以防止头盔受到损害或刮擦。
在这种实施例中,后悬架10在位于主车座9a下方的前部储存部件33b与位于串列车座9b下方的后储存部件33c之间布置成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大体上水平延伸。因此,在用储存部件33b、33c之间的空闲空间来布置后悬架10的同时,还可以确保前部、后部储存部件33b、33c有足够容量。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包括车体框架、单元摆动式发动机单元、物体储存部件、车座、燃料箱和车体盖,所述发动机单元由所述车体框架支撑为能够绕摆动中心上下摆动,所述物体储存部件布置在所述发动机单元上方,所述车座开启和关闭所述物体储存部件,所述燃料箱布置在所述发动机单元的前方,所述车体盖覆盖所述燃料箱的顶部和侧面,所述摩托车的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单元的所述摆动中心布置在所述发动机单元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盖具有覆盖在所述燃料箱上方的上壁部分,所述上壁部分位于比所述车座低的位置,其中,所述车座的前边缘部分向后上方倾斜,从而在从所述摩托车的侧面观察所述摩托车时与所述车体盖的所述上壁部分大体上连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摩托车的侧面观察所述摩托车时,所述车体盖的上壁部分与所述车座的前边缘部分形成大体上向下突出的曲线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座具有车座基板,在从所述摩托车的侧面观察所述摩托车时,所述车体盖的上壁部分与所述车座的所述车座基板形成大体上向上突出的曲线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座具有车座基板和布置在所述车座基板上方的车座缓冲垫,其中,所述车座基板的前部比所述车座缓冲垫的前端更向前突出,并插入所述车体盖的上壁部分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座的转动中心位于所述车座基板的所述前部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物体储存部件具有下部储存部件,所述下部储存部件布置在所述燃料箱与所述发动机单元之间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储存部件是通过将所述物体储存部件的基板部分形成为向下突出而形成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储存部件是用于容纳电池的电池容纳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物体储存部件的所述基板部分中设有开启和关闭所述电池容纳部件的盖。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物体储存部件具有储存头盔的头盔储存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盔储存部件包括前储存部件和后储存部件,所述后储存部件比所述前储存部件布置在所述摩托车的更靠后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还包括连接所述发动机单元与所述车体框架的悬架,所述摩托车的特征在于,所述车座包括主车座和布置在所述主车座后方的串列车座,所述物体储存部件具有第一储存部件和第二储存部件,在从上方观察所述摩托车时,所述悬架布置在所述第一储存部件与所述第二储存部件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存部件的基板部分位于比所述第一储存部件的基板部分更高的位置,在所述第一储存部件与所述第二储存部件之间形成有将所述第一储存部件与所述第二储存部件相连的中间储存部件,所述悬架布置在所述中间储存部件下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摩托车的侧面观察所述摩托车时,所述悬架布置成在所述摩托车的前后方向上大致水平延伸。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能够容易地使骑手在上下车时跨骑到摩托车上,同时维持了足够的储存部件容量、具有较低的车座高度、并维持了足够的燃料箱容量。发动机单元(8)的摆动中心位于发动机单元(8)下方,覆盖在燃料箱(30)上方的车体盖(12)上壁部分(12r)位于比车座(9a)更低的位置。在从侧面观察摩托车时,车座(9a)的前边缘部分(9a′)向后上方倾斜,从而与车体盖(12)的上壁部分(12r)大体上连续。
文档编号B62J35/00GK101085632SQ20071011043
公开日2007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9日
发明者山本佳明 申请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