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前大灯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6703阅读:59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前大灯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前大灯安装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固定式灯 头而能方便地进行照明范围调节的前大灯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摩托车的前大灯是安装在车头位置,为了夜间行驶时照明方便的必备物,为 用于照明,根据摩托车的设计规范规定要求前大灯的照明角度必须要有土3" 的调节范围。现有的技术采用的解决办法是所谓的"内调节方式"安装时将前 大灯灯头与灯罩连接在一起,采用一个钣金构件前大灯支承固定连接在前减震 上,前大灯支承与前减震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前大灯头是可调节式灯头,这 种灯头可以通过调整其中的灯丝位置高低来实现焦点的远近和大小的调节:# 灯泡的灯丝位置偏差多少。如果灯泡灯丝的位置偏低,人灯焦点的位置会很近, 要改变灯泡定位环片的高度来调整。如果是灯泡灯丝的位置偏高,大灯焦点的 位置会散开,在灯泡定位环片的前面加点自制的环形铁丝铁圈垫"卜,即可将 灯丝的相对高度位置调低。焦点调好后,大灯照明距离远近的调节略微松丌 固定大灯两边的螺丝,将车骑坐在平地上,空档开亮大灯,微微上下摆动大幻'
的位置,将大灯焦点照在车前20--30M距离的地面上,再匕紧固定人灯的螺丝 即可。大灯若有左右偏差较为麻烦点,要先检査车龙头止不正,再来扭转支架 调整车灯。显然操作很不方便,并且可调节式灯头成本也比较高;而采用焦点 固定的普通灯头,即固定式灯头,是无法实现灯照角度调节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使用普通的固定式灯头,方 便地进行灯照角度调节的摩托车前大灯安装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前大灯釆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 摩托车前大灯安装结构,包括前大灯、灯罩;与灯头、灯罩连接成一体的前大 灯支承;设置在车体前减震上的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大灯采用普通 的固定式灯头,前大灯支承与固定板之间通过可转动式连接机构连接。
这样,在调节照明角度时,就可以通过调整前大灯支承与固定板之间的相 对位置,实现对前大灯焦点远近和大小的调节。
所述的可转动式连接机构可以是前大灯支承上的一个圆形定位孔和一个条 形调节孔分别与固定板上的圆孔通过螺栓/销轴连接而成,这样改变螺栓/销轴在 条形调节孔中的位置,就可以使前大灯支承以圆形定位孔为圆心,相对固定板 转过转过一个角度,从而实现了对前大灯焦点远近和大小的调节。
所述的可转动式连接机构还可以是前大灯支承和固定板之间有一个铰接 点,还连接有一个长度可调杆,通过改变长度可调杆的长度使前大灯支承绕所 述的铰接点旋转相应的角度。
由于普通灯头的价格仅为焦点可调式灯头的三分之一左右,很明显采用这 样的结构,可以节约成本;同时,调节灯照角度时不需要对安装在灯罩这样--个半封闭式空间里的灯头进行调节,只需松开前大灯支承与固定板连接部件, 使前大灯支承相对与固定板转动一个角度之后再固定,就可以使连接在前大灯 支承上的灯罩和其中的灯头同时转动相同的角度,从而改变了前大灯灯头相对 地面的焦点远近。这样的调节方式和现有产品相比,明显更简单、易行。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前大灯第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
图1的侧视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l-图2所示, 一种摩托车前大灯安装结构,包括前大灯、灯罩l,与灯 头、灯罩连接成一体的前大灯支承2、设置在车体前减震6上的固定板5,所述 前大灯采用普通的固定式灯头,前大灯支承2与固定板5之间通过可转动式连 接机构连接。普通灯头(图中未示出)与灯罩1连接后,作为一个整体安装在 前大灯支承2上,前大灯支承2通过其上的一个条形调节孔3和圆形定位孔4 分别用螺栓与固定在前减震6上的固定板5连接。需要调节时,只需用松开螺 栓,将前大灯支承2上条形调节孔3内的螺栓位置进行调整后拧紧即可。这样, 前大灯相对整车旋转了一个角度,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就实现了前大灯灯照 角度的调节而无需对灯头进行任何操作。这样可以一来,采用普通灯头比原来 的可调式灯头降低成本约三分之二。同时,由于调节位置由灯罩内这样一个狭 小的半封闭式空间改为在前减震6上相对开放的空间,操作的难度降低了,使 用也更方便了。
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改进。例如,将圆形定位孔的螺栓改为销轴,其配合为 间隙配合,这样在调节时只需将条形调节孔里的螺栓松开,就可以使前大灯绕 销轴旋转,从而实现灯照角度的调节。这样操作更简单。
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同样可以达到目的。比如图3中前大灯支承2 采用一个圆形定位孔4和一个长度可调杆8与固定板5进行连接。图中所示的 长度可调杆8由螺栓9、螺帽10和螺帽11 、杆件12组成。杆件12与前大灯支 承铰接连接,螺栓9固定在固定板5上,拧动螺帽10和螺帽U,改变长度可调 杆8的长度,就可以使前大灯支承2绕圆形定位孔旋转,实现灯照角度的调节。
长度调节杆还可以是如下形式图4中螺旋扣12两端焊接有螺母13、螺母 14,其旋向相反、螺距相同,螺栓头15、螺栓头16分别固定在[剖定板5和前大 灯支承2上。如前所述,拧动螺旋扣12,使其向两端螺栓靠近或远离,从而改 变了螺栓15和螺栓16之间的距离,也就改变了前大灯支承2同固定板5之间 的夹角,实现了灯照角度的调节。这种形式不需松开或拧紧螺柠,甚至不需要 工具,用手就可以操作,非常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前大灯安装结构,包括前大灯、灯罩,与灯头、灯罩连接成一体的前大灯支承、设置在车体前减震上的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大灯采用普通的固定式灯头,前大灯支承与固定板之间通过可转动式连接机构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前大灯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转动 式连接机构是前大灯支承通过其上的一个圆形定位孔和一个条形调节孔 分别与固定板上的圆孔通过螺栓/销轴连接而成。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前大灯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转动 式连接机构为前大灯支承和固定板之间有一个铰接点,还连接有一个长度 可调杆,通过改变长度可调杆的长度可以使前大灯支承绕所述的铰接点旋 转相应角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前大灯安装结构,灯头安装在灯罩内,灯罩通过其上的前大灯支承与设置在车体上的固定板连接,所述的前大灯采用普通灯头,前大灯支承与固定板之间通过可转动式连接机构连接。使前大灯支承根据需要,可以相对固定板转动一定的角度,采用这样的结构,既满足前大灯灯照角度必须有±3°的调节范围要求,同时克服了原有产品采用可调式灯头,调节必须在灯罩的狭小空间内进行,从而操作复杂、难度较高的缺点,使操作变得简单、使用方便。并且前大灯灯头由于采用普通灯头,成本下降至原来采用可调式灯头的三分之一左右,节省了成本。
文档编号B62J6/00GK201062066SQ200720124070
公开日2008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0日
发明者刘小波, 甘松涛 申请人: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