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车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6447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亲子车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尤指一种亲子车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亲子车结构,主要在车架10的后端设有第一座管101, 并于其上安设有供大人乘坐的第一座垫11,在车架前管102和第一座管101 之间约中段位置设有第二座管103,并于其上安设有供幼儿乘坐的第二座垫 12,在第一座管101、第二座管103对应下方的车架10处,分别安设有供大 人、幼儿踩踏驱动的第一主轴组件13和第二主轴组件14,该前叉15、后叉 16如一般自行车般分别安设于车架10前、后端,分别供前、后轮20、 30安 置。其中,该第一主轴组件13设有第一曲柄131、第一踏板132、第一主动 齿盘133、第一从动齿盘134,大人踩踏的驱动力透过第一踏板132、第一曲 柄131、第一主动齿盘133及环设于上的第一链条135等传输至后轮转轴301 上的飞轮302,达到驱移后轮30的目的;该第二主轴组件14设有第二曲柄 141、第二踏板142和第二主动齿盘143,幼儿踩踏的驱动力透过第二踏板142、 第二曲柄141,及环设于第二主动齿盘143、第一从动齿盘134之间的第二链 条144传输至第一主轴组件13及后轮30,达到大人、小孩协力骑乘的目的和 效果。
如上所述的现有结构具有下列缺点由于该提供幼儿踩踏驱动的第二主
轴组件14设于第二座管103下方,且与第一主轴组件13约呈等高位置,故 为了使大人、小孩实施踩踏动作时,不会发生相互干扰、碰撞情形,该第一 座管101和第二座管103相互的距离,以及第一主轴组件13和第二主轴组件 14相互的距离,势必需要适当的增大方可,因此,不但会使得整个车架10 连带增长、增大,而致自行车的体积增大的缺点,同时,该第一座垫ll和把 手17之间的距离亦会连带增大情形下,对于大人操控把手17的实施而言, 亦会发生稳定性较差和较不方便的情事。再者,该后叉16及后轮30呈固设 形态,对自行车存放时,亦出现较占空间大和收藏不便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亲子车改良结构,其具 有操作稳定、收折方便、节省空间及便于携带等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亲子车改 良结构,包括车架、第一座垫、第二座垫、第一主轴组件、第二主轴组件、 前叉及后叉,车架后端设有第一座管,前端设有前管,在前管和第一座管之 间设有第二座管;第一主轴组件,安置在第一座垫下方的车架适当位置,具 有第一曲柄、第一踏板、第一主动齿盘、第一从动齿盘;第二主轴组件,具 有第二曲柄、第二踏板、第二主动齿盘,第二主轴组件透过链条与第一主轴 组件联结;前叉,穿置在车架前管,供前轮和把手立管安置;后叉,安置在 车架后端,供后轮及后轮转轴、飞轮安置定位;第二主轴组件安置在车架前 端靠前管的位置;该后叉以一枢轴呈上、下摆动状枢设在车架后端,下摆时 可致后轮收折于车架下方,其上设有一挡体,可在上摆时挡止在车架后端, 并致后轮往后形成展开使用状态;该枢设后叉的枢轴安设有两只传动齿盘, 可分别通过一链条环设于第一主轴组件的第一主动齿盘和后轮转轴上的飞轮 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借助于提供幼儿踩踏驱动的第二主轴组件,安设在车架前端靠前管处, 则大人、幼儿双脚分别踩踏驱动第一主轴组件和第二主轴组件时,将不会发 生相互干扰、碰撞情形,从而可直接縮短车架的长度。
2) 通过该提供第一座垫和第二座垫安置的车架长度可有效縮小,致把手 和第一座垫间的距离也连带缩短,则坐于第一座垫的大人双手操控把手的实 施,将更具稳定性和安全性。
3) 通过该后叉以上、下摆动的活枢状安设在车架后端,并在上摆时以挡 体定位形成展开使用状,而下摆时又致后^^收折于车架下方,则在实施上, 不但具有展开使用的方便性,亦有收折所致体积縮小、节省空间和便于携带 等效果。


图1是现有亲子车结构的前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亲子车改良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亲子车改良结构的前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后叉及后轮呈展开、收折运作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本新型亲子车改良结构,包含有一车架 1.0,其后端设有第一座管101,前端设有前管102,在前管102与第一座管101 之间设有第二座管103; —第一座垫11安置在车架10后端的第一座管101, 用为供大人乘坐; 一第二座垫12,安置在车架10的第二座管103,用为供幼 儿、小孩乘座; 一第一主轴组件13,安置在第一座垫11下方的车架IO适当 位置,供大人踩踏驱动用,其具有第一曲柄131、第一踏板132、第一主动齿 盘133、第一从动齿盘134; —第二主轴组件14,安置在车架10前端邻靠前 管102位置,供幼儿、小孩踩踏驱动用,其具有第二曲柄141、第二踏板142、 第二主动齿轮143,幼儿踩踏的驱动力,pJ借由第二踏板142、第—曲柄H1、 第二主动齿盘143及环设于第二主动齿盘143和第一从动齿盘134之间的第 二链条144传输至第一主轴组件13; —前义15,穿置在车架10的前管102, 供前轮20安置定位; 一后叉16, 一端供后轮30暨转轴301、飞轮302安置 定位,另端借助于枢轴161呈上、下摆动状枢设于车架IO后端,下摆时可致 后轮30往前收折于车架10下方,其上设有挡体162,可在上摆时挡止于车 架10后端,并致后轮30往后形成展开使用状态,其中,该枢轴161且安设 有两只传动齿盘163、 164,大人踩踏第一主轴组件13的驱动力,可借由环设 于第一主动齿盘133和传动齿盘163的第一链条135传输至传动齿盘163,而 该同轴的另传动齿盘164则可借助于另一链条165,连动的将驱动力传输至后 轮转轴301的飞轮302,从而后轮30被驱动; 一把手17,通过立管171安置
结合于前叉15;
再图4所示,由于该第二主轴组件14安置在邻靠车架前管102位置,致 幼儿、小孩乘坐在第二座垫12后,其踩踏驱动第二主轴组件14的双脚呈往 前伸展运作,而不会与踩踏驱动第一主轴组件13的大人双脚产生互相干扰、 碰撞情形,则该车架10的长度将可以縮短,从而该亲子车的车体可达到缩小
效果,同时,以该车架10的长度可行縮短,该第一座垫11至把手17的距离 亦可连带缩短,从而大人双手操控把手17的实施操作时,会更具有稳定性和 安全性。
该后叉16以枢轴161为转点实施上、下摆动运作,并在上摆时致后轮30 往后展开呈使用状,而下摆时又致后轮30往前收折在车架10下方,则在实 施上,该活枢的后叉16,不但可提供亲子车展开使用的方便性、简易性,同 时,亦是具有收折所致縮小体积、节省空间和便于携带等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亲子车改良结构,包括车架、第一座垫、第二座垫、第一主轴组件、第二主轴组件、前叉及后叉,其特征在于车架后端设有第一座管,前端设有前管,在前管和第一座管之间设有第二座管;第一主轴组件,安置在第一座垫下方的车架适当位置,具有第一曲柄、第一踏板、第一主动齿盘、第一从动齿盘;第二主轴组件,具有第二曲柄、第二踏板、第二主动齿盘,第二主轴组件透过链条与第一主轴组件联结;前叉,穿置在车架前管,供前轮和把手立管安置;后叉,安置在车架后端,供后轮及后轮转轴、飞轮安置定位;第二主轴组件安置在车架前端靠前管的位置。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亲子车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后叉以一枢轴 呈上、下摆动状枢设在车架后端,下摆时可致后轮收折于车架下方,其上设 有一挡体,可在上摆时挡止在车架后端,并致后轮往后形成展开使用状态。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亲子车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枢设后叉的枢 轴安设有两只传动齿盘,可分别通过一链条环设于第一主轴组件的第一主动 齿盘和后轮转轴上的飞轮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亲子车改良结构,包括车架、第一座垫、第二座垫、第一主轴组件、第二主轴组件、前叉及后叉,车架后端设有第一座管,前端设有前管,在前管和第一座管之间设有第二座管,第一主轴组件,安置在第一座垫下方的车架适当位置,具有第一曲柄、第一踏板、第一主动齿盘、第一从动齿盘,第二主轴组件,具有第二曲柄、第二踏板、第二主动齿盘,第二主轴组件透过链条与第一主轴组件联结,前叉,穿置在车架前管,供前轮和把手立管安置,后叉,安置在车架后端,供后轮及后轮转轴、飞轮安置定位;第二主轴组件安置在车架前端靠前管的位置。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稳定、收折方便、节省空间及便于携带等特点。
文档编号B62K3/12GK201183563SQ20082009276
公开日2009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1日
发明者廖学湖 申请人:深圳信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