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乘型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2157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骑乘型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骑乘型车辆,特别是具有阻风门操作机构的骑乘型车辆。
背景技术
机动二轮车等骑乘型车辆中,已知为了在寒冷时等情况下容易起动发动机而设置 有阻风门机构及其操作机构的骑乘型车辆。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阻风门操作机构配置在车把上的机动二轮车。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将阻风门操作机构配置在外装部件上的机动二轮车。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0-016366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8-201332号公报 当将阻风门操作机构如专利文献1所示配置在车把上时,不但阻风门操作机构暴 露在外受风吹雨淋,而且阻风门线缆的布设也复杂。 近年来,随着控制系统的电子控制化的发展,连接设于车把上或车把附近的显示 器部分和车体主体的各部分的配线增加。 这些配线的大多数沿着固定有车把的转向轴和支承转向轴使其能够转动的头管 设置。 因此,当反复进行车把的旋转往复运动时,有可能对配线造成负担,使控制系统发 生故障。 因此,要求减少沿着转向轴和头管设置的配线的数量。 如专利文献2所示通过将阻风门操作机构配置在外装部件上,能够减少沿着转向 轴和头管设置的配线的数量。 但是,如果单纯地将阻风门操作机构配置在外装部件上,阻风门操作机构和阻风 门线缆在外装部件内部所占体积增大,车辆整体难以形成紧凑结构。 另外,如果单纯地将阻风门操作机构配置在外装部件上,当驾驶员跨上车座时或 驾驶员以驾驶姿势乘坐在车座上时,驾驶员的膝部与阻风门操作机构接触,有使驾驶员受 伤或造成阻风门操作机构损坏的危险。 另外,阻风门阀的开度通常不是以打开或关闭这两级调节,而是以无级调节,所以 对阻风门操作机构要求比较高的操作性。 因此,如果单纯地将阻风门操作机构配置在外装部件上,则与将阻风门操作机构 配置在车把上的情况相比,从驾驶员到阻风门操作机构的距离变长,所以有操作性下降的 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能够使配置在外装部件上的阻风门 操作机构形成紧凑结构,并且提高阻风门操作机构的操作性,能够避免阻风门操作机构和驾驶员的膝部相干涉,同时容易进行阻风门操作机构的操作时/非操作时的识别、甚至阻 风门阀的开度的确认。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骑乘型车辆具有以下的特征。 (1)包括在车座的前方被固定在车架上且至少具有面对上述车座的外装面的外 装部件;和安装在上述外装部件上的阻风门操作机构,上述阻风门操作机构包括露出在 上述外装面的表面配置的操作部;配置在上述外装面的背面且与上述操作部连接的旋转部 件;配置在上述外装面的背面且支承上述旋转部件使该旋转部件能够旋转的支承部件;和 一端与上述旋转部件连接、另一端与阻风门阀连接的连接部件,上述连接部件在与上述旋 转部件的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上从上述连接部件的一端延伸。 根据(1)的特征,通过使露出在外装面的表面配置且与旋转部件连接的操作部在
与外装面中配置操作部的部分的面平行的方向上旋转,能够调节阻风门阀的开度。 结果,与杆型或把手型的阻风门操作机构相比较,能够减小操作部从外装面突出
的突出量,所以能够避免阻风门操作机构和驾驶员的膝部的干涉。 另外,通过减小操作部从外装面突出的突出量,能够使阻风门操作机构形成紧凑 结构。 另外,在以往的把手型的阻风门操作机构(参照专利文献2)中,由于操作部分向 接近驾驶员的方向或远离驾驶员的方向移动,所以观察操作部分的状况,难以确认阻风门 阀的开度,但为了使已被操作的状况明确而增大行程量,则会出现阻风门操作机构和驾驶 员的膝部干涉的问题。 但是,根据(1)的特征,由于通过使操作部在与外装面中配置操作部的部分的面 平行的方向上旋转,能够调节阻风门阀的开度,所以驾驶员观察操作部的旋转角度,就能够 确认阻风门阀的开度。 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阻风门操作机构的操作时/非操作时的识别、甚至阻风门 阀的开度的确认。 另外,以往的杆型或把手型的操作机构,拉操作或压操作所需要的力的调节比较 困难,所以适合不太需要力的调节的以开放或关闭这两级进行调节的情况,但是作为进行 无级调节的阻风门操作机构未必适合。 以往的阻风门操作机构由于设在手边(车把),所以确保了操作性,但是操作部设 于外装部件上,操作部和驾驶员的距离变远的情况下,如果采用杆型或把手型的操作机构, 则操作性会降低。 但是,根据(1)的特征,由于通过使操作部在与外装面中配置操作部的部分的面 平行的方向上旋转,能够调节阻风门阀的开度。 旋转操作,与上述那样的压操作或拉操作相比,容易调节操作距离(旋转距离), 所以能够提高操作性。 另外,由于连接部件的一端以在垂直于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 与旋转部件连接,所以能够将旋转部件的旋转运动顺畅地转换为连接部件的直线运动。因 此,能够降低体感上的操作负荷,能够提高操作性。 这样,根据(1)的特征,能够使配置在外装部件上的阻风门操作机构形成紧凑结 构,并且提高阻风门操作机构的操作性,能够避免阻风门操作机构和驾驶员的膝部的干涉,
5并且容易进行阻风门操作机构的操作时/非操作时的识别,甚至阻风门阀的开度的确认。
另外,本说明书中,"前"是指骑乘型车辆的前进方向,"后"是指与骑乘型车辆的前 进方向的相反方向。 另外,在本发明中,外装部件被固定在车架上,不仅指外装部件直接固定在车架 上,还包括外装部件间接固定在车架上。即,本发明中,外装部件直接或间接固定在车架上。 在此,间接固定是指通过构件或部件固定外装部件。另外,外装部件由于固定在车架上,所 以不能与车架相对移动。因此,固定在转向轴上的部件由于能够与车架相对移动,所以不相 当于本发明的外装部件。 另外,本发明中,外装部件未必一定由单一的部件构成,也可以由多个部件构成。 例如外装部件也可以由多个树脂成形部件和相互连接这些树脂成形部件的连接部件构成。 因此,也可以是构成外装部件的多个部件的一个固定在车架上,并在固定在车架上的部件 以外的部件上安装阻风门操作机构。另外,外装部件由多个部件构成的情况下,未必全部部 件都具有外装面,也可以任一个的部件具有外装面。另外,外装部件由多个部件构成的情况 下未必固定在车架上的部件具有外装面。 另外,"面对车座"是指与车座之间没有遮挡物,在此所谓的车座是指车座的前方 侧的下侧的端部。即、"面对车座的外装面"是指,外装部件的表面中与车座的前方侧的下侧 的端部之间没有遮挡物的部分的面。另外,操作部优选设置在外装面中朝向后方的面上。另 外,"与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垂直"不是指严格垂直,而是连接部件和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 所成角度为80 100。。在此,连接部件和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所成角度优选87 93。, 更优选88. 5 91. 5° 。 本发明的骑乘型车辆,在上述(1)的基础上,也可以具有以下的特征。
(2)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与上述操作部面对上述车座的方向平行。 根据(2)的特征,能够使驾驶员向操作部伸手来旋转操作部时的驾驶员的前臂和
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平行接近,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操作性。 另外,所谓"操作部面对车座的方向"是指沿着将露出外装面的操作部的中心和车 座的前方侧的下侧的端部连结的线段的方向。 另外,"与操作部面对车座的方向平行"不是指严格平行,而是指旋转部件的旋转
轴线和操作部面对车座的方向所成的角度为0 60。。在此,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操作
部面对车座的方向所成的角度优选0 45。,更优选为0 20。。 本发明的骑乘型车辆,在上述(1)的基础上,也可以具有以下的特征。
(3)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与上述阻风门阀的往复运动的方向垂直。 根据(3)的特征,能够使随着旋转部件的旋转的连接部件的直线往复运动的方向
和阻风门阀的往复运动的方向大致平行。因此,由于能够降低体感上的操作负荷,所以能够
进一步提高操作性。 另外,"与阻风门阀的往复运动的方向垂直"不是指严格垂直,而是指旋转部件的 旋转轴线和阻风门阀的往复运动的方向所成角度为46 134。。在此,旋转部件的旋转轴 线和阻风门阀的往复运动的方向所成角度优选80 100° ,更优选85 95° 。
在(3)的特征中,优选随着旋转部件的旋转的连接部件的直线往复运动的方向和 阻风门阀的往复运动的方向所成的角度为O。以上且不足45。。在此,随着旋转部件的旋转的连接部件的直线往复运动的方向和阻风门阀的往复运动的方向所成的角度优选o
30° ,更优选O 15° 。 本发明的骑乘型车辆,在上述(3)的基础上,也可以具有以下的特征。
(4)上述骑乘型车辆为下弯架型。 在下弯架型的骑乘型车辆中,由于在主车架的下方配置发动机,所以主车架设置
在比较高的位置。因此,在单纯地将阻风门操作机构配置在外装部件上的情况下,驾驶员的
膝部和阻风门操作机构的干涉问题变得显著。但是,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由于能够减小
操作部从外装面突出的突出量,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驾驶员的膝部和阻风门操作机构的干
涉。即,本发明中当骑乘型车辆为下弯架型的情况下,能够得到更优秀的效果。 本发明的骑乘型车辆,在上述(4)的基础上,也可以具有以下的特征。
(5)上述车架包含对上方侧固定有车把的转向轴进行支承使该转向轴能够转动
的头管;和前方侧与上述头管接合并向后下方延伸的主车架,在上述主车架的下方配置发
动机和化油器,上述发动机包括曲轴箱和配置在上述曲轴箱的前方侧的汽缸,上述化油器
配置在上述汽缸的上方,具有上述阻风门阀。 根据(5)的特征,能够使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和阻风门阀的往复运动的方向垂 直,并能够縮短连接部件。结果,能够减小操作负荷,进一步提高操作性。另外,提过縮短连 接部件,能够使配置在外装部件上的阻风门操作机构形成紧凑结构。 另外,汽缸的配置方式不做特别限定,例如汽缸在曲轴箱的前方侧朝大致水平方 向配置。 本发明的骑乘型车辆,在上述(1)的基础上,也可以具有以下的特征。
(6)上述外装面包括朝向上方立起的立起面和从上述立起面的下端侧向后下方倾
斜的倾斜面,上述外装面中配置上述操作部的部分包含上述立起面与上述倾斜面的边界部分。 根据(6)的特征,由于在外装面上的从驾驶员的膝部离开的位置配置操作部,所
以能够更可靠地避免阻风门操作机构和驾驶员的膝部的干涉。 本发明的骑乘型车辆,在上述(2)的基础上,也可以具有以下的特征。
(7)上述操作部为旋钮,上述旋钮的旋转轴线与上述外装面中配置上述操作部的
部分的面垂直。 根据(7)的特征,由于能够减小操作部从外装面突出的突出量,所以能够更可靠 地避免阻风门操作机构和驾驶员的膝部的干涉,并能够使阻风门操作机构形成紧凑结构。 另外,观察旋钮的旋转角度,就能够确认阻风门阀的开度,能够进行阻风门操作机构的操作 时/非操作时的识别、甚至阻风门阀的开度的确认。 另外,"与外装面中配置操作部的部分的面垂直"不是指严格垂直,而是指旋转部
件的旋转轴线和外装面上配置操作部的部分的面所成的角度为85 95° 。 本发明的骑乘型车辆,在上述(2)的基础上,也可以具有以下的特征。
(8)上述操作部为沿着上述外装面中配置上述操作部的部分的面移动的滑块。 根据(8)的特征,由于能够减小操作部从外装面突出的突出量,所以能够更可靠
地避免阻风门操作机构和驾驶员的膝部的干涉,并能够使阻风门操作机构形成紧凑结构。
另外,观察滑块的移动距离,就能够确认阻风门阀的开度,能够进行阻风门操作机构的操作时/非操作时的识别、甚至阻风门阀的开度的确认。 本发明的骑乘型车辆,在上述(1)的基础上,也可以具有以下的特征。
(9)上述外装部件在上述外装面的背面具有在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
突出设置的螺钉柱,上述支承部件固定在上述螺钉柱上。 根据(9)的特征,由于能够从背面固定支承部件,其固定机构不能从外装部件的 表面观察到,所以骑乘型车辆的外观设计性提高。 本发明的骑乘型车辆,在上述(1)的基础上,也可以具有以下的特征。
(10)上述外装部件具有上述操作部和上述旋转部件的连接部贯通的长孔;和设
置在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上且支承上述旋转部件或上述支承部件的支承突起。 根据(10)的特征,能够可靠地支承旋转部件或支承部件。 本发明的骑乘型车辆,在上述(1)的基础上,也可以具有以下的特征。
(11)上述外装部件固定在上述车架上,使得以驾驶姿势乘坐在上述车座上的驾驶
员的膝部位于上述车座和上述外装面之间。即,上述外装部件设置在以驾驶姿势乘坐在上
述车座上的驾驶员的膝部位于上述车座和上述外装面之间的位置上。 根据(11)的特征,能够保护驾驶员的腿。 本发明的骑乘型车辆,在上述(7)的基础上,也可以具有以下的特征。
(12)在上述操作部的表面上显示对于旋转呈非对称的图形。 根据(12)的特征,由于能够直接感觉操作部是否已被旋转,所以能够更容易地进 行阻风门阀的开度的确认。 本发明的骑乘型车辆,在上述(1)的基础上,也可以具有以下的特征。
(13)上述阻风门操作机构配置在从上述骑乘型车辆的前后方向的中心线向左右
任一方向偏离的位置。 根据(13)的特征,驾驶员容易用左右任一只手操作阻风门操作机构。
本发明的骑乘型车辆,在上述(13)的基础上,也可以具有以下的特征。
(14)在关于上述阻风门操作机构在左右方向上对称的位置上配置有锁芯。
根据(14)的特征,能够使骑乘型车辆的起动时操作的阻风门操作机构和锁芯的 配置具有统一感,驾驶员容易直观地操作骑乘型车辆。 本发明的骑乘型车辆,在上述(1)的基础上,也可以具有以下的特征。
(15)上述连接部件为可挠性的线状部件,上述阻风门操作机构还具有固定在上述
支承部件上且保持上述连接部件使其能够在长度方向上滑动的外皮。 根据(15)的特征,能够容易在外装部件的内部处理连接部件。〔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骑乘型车辆,能够使配置在外装部件上的阻风门操作机构形成 紧凑结构,并且提高阻风门操作机构的操作性,能够避免阻风门操作机构和驾驶员的膝部 的干涉,并且容易进行阻风门操作机构的操作时/非操作时的识别、甚至阻风门阀的开度 的确认。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的第一实施方式。0087] 图2是骑乘型车辆的立体图。
0088] 图3是表示骑乘型车辆的左侧视图。
0089] 图4是表示设于外装部件内的空气滤清器以及化油器和它们附近情况的右侧视 9。
0090] 图5是从外装部件的表面观察阻风门操作机构的图。
0091] 图6是从外装部件的背面观察阻风门操作机构的图。
0092] 图7是从外装部件的背面观察的阻风门操作机构的分解图。
0093] 图8是阻风门操作机构的剖面的示意图。
0094] 图9是骑乘型车辆的阻风门操作机构附近的侧面透视图。
0095] 图10是连接部件的变形例。
0096] 图11是连接部件的其他变形例。
0097] 图12是操作部的放大图。
0098] 图13是进行阻风门打开操作时的操作部的放大图。
0099] 图14是作为图形采用单纯的直线的变形例。
0100] 图15是作为图形采用拉丁字母C的另一变形例。
0101] 图16是本发明的优选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骑乘型车辆的阻风门操作机构的剖面的 示意图。
0102] 图17是从外装部件的表面观察本发明的优选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骑乘型车辆的阻 风门操作机构的图。
0103] 图1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阻风门操作机构的剖面的示意图。
0104] 附图标记说明
0105] l骑乘型车辆
0106] 2车座
0107] 3驾驶员
0108] 4膝部
0109] 5外装部件
0110] 6车架
0川] 7面
0112] 8阻风门操作机构
0113] 9发动机
0114] 10锁芯
0115] ll操作部
0116] 12手指接触部
0117] 13显示部
0118] 14内部旋转体
0119] 15支架
0120] 16支承部件
0121] 17旋转部件
0122] 18阻风门线缆
19连接部20长孔21螺钉柱(boss)22突接部23突出部24连接部件25外皮26收容部27旋转轴线28支承突起29嵌合孔30嵌合孔31引导器32图形33防滑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优选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骑乘型车辆1的侧视图,该图中,以驾 驶姿势乘坐在骑乘型车辆1的车座2上的驾驶员3用虚线表示。图示的骑乘型车辆1为所 谓的下弯架(under bone)的形式,车架6 (主车架6b)向后下方延伸使得车身在驾驶员3 的膝部4所处位置的附近变低。 但是,在本发明中,骑乘型车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所谓的踏板车的形式。 另外,图示的骑乘型车辆l为机动二轮车,但是也可以是被称为ATV(All Terrain Vehicle: 全地形车)的三轮、四轮小机动车。 在驾驶员3的膝部4的前方,也称作护腿装置(leg shield)的外装部件5覆盖车 架6。如图所示,外装部件5被配置成其外装面7面对车座2。即,在外装面7和车座2的 前方侧的下侧的端部2a之间没有遮挡物。当驾驶员3以驾驶姿势落座时,其膝部4位于车 座2和外装部件5的外装面7之间。外装部件5在骑乘型车辆1行驶时保护驾驶员3的腿 脚不受风、碎石、飞虫等异物影响。 车架6包含支承上方侧固定有车把36的转向轴35使其能够旋转的头管6a、前 方侧与头管6a接合并且向后下方延伸的主车架6b、从主车架6b的后端侧向后上方延伸的 左右一对的车座导轨架6d。 外装面7具有朝向上方立起的立起面7a和从立起面7a的下端侧向后下方倾斜的 倾斜面7b。 转向轴35和头管6a位于外装部件5上的立起面7的背面。
立起面7a与转向轴35以及头管6a大致平行。
主车架6b位于外装部件5上的倾斜面7b的背面。
倾斜面7b与主车架6b大致平行。 外装面7中的配置操作部11的部分包含立起面7a和倾斜面7b的边界部分7c。
头管6a和主车架6b的接合部分6c位于外装面7中的边界部分7c的背面。
并且,在外装部件5的外装面7上安装有阻风门操作机构8。驾驶员3通过操作阻 风门操作机构8,来调节发动机9的阻风门阀45(未图示)的开度。 图2是骑乘型车辆1的立体图。如图所示,阻风门操作机构8配置在从骑乘型车 辆1的前后方向的中心线向左偏离的位置。另外,在关于外装部件5的外装面7的阻风门 操作机构8在左右方向上对称的位置设置有锁芯10。另外,该配置为一例,阻风门操作机构 8可以安装于外装部件5的其他位置上,锁芯10的位置也是任意的。
图3是表示骑乘型车辆1的左侧视图。 另外,车辆的左右方向表示从驾驶员的乘车状态观察的方向。即,在图3中,图中 左侧为骑乘型车辆1的前进方向。另外,为了说明上的方便,作为阻风门操作机构8的构成 要件示出了操作部11和连接部件24。在骑乘型车辆1中,主车架6b从头管6a朝向后方 向斜下方延伸。在头管6a中宽松地插通转向轴35,转向轴35能够转动地由头管6a支承。 在转向轴35的下端部接合前叉36的上端部。在前叉36的下端部前轮37旋转自如地被支 承。前轮37的上半部由前挡泥板38覆盖。在主车架6b上安装有发动机9,发动机9位于 主车架6b的下方。发动机9具有汽缸9a和曲轴箱9c。汽缸9a位于曲轴箱9c的前方。汽 缸9a在主车架6b的下方朝向前方大致水平地延伸。在汽缸9a上形成有多个冷却风扇9b。 在主车架6b的下侧设置有空气滤清器40。空气滤清器40位于前挡泥板38的后方。在空 气滤清器40的后下方设有化油器42。空气滤清器40和化油器42通过吸气管41连接。化 油器42配置在汽缸9a的上方。化油器42和汽缸9a通过吸气管43连接。在汽缸9a上连 接有排气管46。 通过发动机9的吸气冲程产生的负压引导至空气滤清器40的外部气体在空气滤 清器40内被净化后,经由吸气管41引导至化油器42。外部气体在化油器42中与喷雾状的 燃料混合,由此形成规定空燃比的混合气。在化油器42中形成的混合气经由吸气管43供 给至发动机9的燃烧室(未图示)并燃烧。由混合气的燃烧而产生的排出气体经由排气管 46排出。 阻风门操作机构8的操作部11在立起面7a和倾斜面7b的边界部分7c露出。由 连接部件24和外皮25构成的阻风门线缆18在操作部11的背面与旋转部件11 (未图示) 连接。因此,阻风门线缆18未达到转向轴35和头管6a的边界的高度。S卩,缆线51 54沿 着转向轴35和头管6a配置,但是阻风门线缆18未到达转向轴35。另外,旋转部件17 (未 图示)的旋转轴线27与阻风门阀45(未图示)的直线往复运动的方向39垂直。关于这点, 使用图4进行详述。 图4是表示设于外装部件5内的空气滤清器40和化油器42及它们附近的右侧视图。 在主车架6b的下方设置有空气滤清器40。在空气滤清器40的后下方设置有化油 器42。空气滤清器40和化油器42通过吸气管41连接。化油器42通过吸气管43与设于 化油器42的下方的汽缸9a(未图示)连接。在化油器42上设置有筒状的阻风门阀开闭机 构44,阻风门阀开闭机构44其上端向前方倾斜地立起。在阻风门阀开闭机构44的上端连 接着阻风门线缆18(连接部件24)的下端。阻风门线缆18的上端与阻风门操作机构8的 旋转部件ll(未图示)连接。筒状的阻风门阀开闭机构44的长度方向与设于阻风门阀开闭机构44内的阻风门阀45的往复运动的方向39平行。即,阻风门阀开闭机构8的长度方 向以及阻风门阀45的往复运动的方向39与旋转部件11的旋转轴线27垂直。因此,能够 使随着旋转部件11的旋转的连接部件24(阻风门线缆18)的直线往复运动的方向与阻风 门阀45的往复运动的方向39大致平行。其结果,能够降低体感上的操作负荷,所以能够进 一步提高操作性。但是,在本发明中,阻风门阀45的往复运动的方向39和旋转部件11的 旋转轴线27也可以不垂直。 图5是从外装部件5的表面观察阻风门操作机构8的图。图6是从外装部件5的 背面观察阻风门操作机构8的图。如图5所示,阻风门操作机构8的操作部11被配置成在 外装部件5的表面露出。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11是绕与其外装面7中的配置操作部11 的部分的面大致垂直的轴在周方向上旋转的旋钮。另外,在操作部11上设置有驾驶员3对 操作部11进行操作时搭手指的手指接触部12以及对表示阻风门操作机构8的图形进行显 示的显示部13。当然,操作部11的形状为一例,只要对驾驶员3的操作不造成障碍,也可以 是任意形状。 但是,以外装面7上的配置操作部11的部分的面为基准的操作部11的高度,优选 比操作部ll的宽度小,具体地,优选5 50mm。这是因为,能够确保操作性,并且能够防止 操作部11和驾驶员3的膝部4的干涉。另外,操作部11的高度是指操作部11的顶部和外 装面7中配置操作部11的部分的面中最接近操作部11的顶部的部分的距离。操作部11的 高度更优选5 30mm,进一步优选5 20mm。在本发明中,通过使操作部在与外装面7中 配置操作部11的部分的面平行的方向上旋转,能够调节阻风门阀45的开度,所以与把手型 或杆型的阻风门操作机构相比,能够抑制操作部的突出。 另外,在图6中除了前述的操作部11夕卜,还图示有作为构成阻风门操作机构8的 部件的内部旋转体14、支架15、支承部件16、旋转部件17以及阻风门线缆18。
图7是从外装部件5的背面观察的阻风门操作机构8的分解图。操作部11具有向 背面突出的连接部19,连接部19贯通设于外装部件5上的长孔20而固定在内部旋转体14 上。固定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螺钉固定(螺钉部省略图示),但是也可以使用扣接(sn即) 固定、粘接等适当方法。在设于外装部件5上的螺钉柱21上固定支架15,另外,在支架15 上固定支承部件16。因此,支承部件16通过支架15固定在螺钉柱21上。另外,向螺钉柱 21的侧面突出地设置突接部22,通过内部旋转体14与突接部22接触,限制操作部11的旋 转。另外,在内部旋转体14上设置有突出部23,旋转部件17固定在突出部23上。因此,操 作部11和旋转部件17通过连接部19、内部旋转体14以及突出部23相互连接,一体旋转。 在支承部件16上设置有作为收容旋转部件17的凹处的收容部26,旋转部件17能够旋转地 被支承在收容部26内。阻风门线缆18为可挠性的线状部件,由一端与线状部件17连接、 另一端与阻风门阀连接的作为内芯的连接部件24和保持连接部件24使之能够在其长度方 向上滑动的外皮25构成。连接部件24以在垂直于旋转部件17的旋转轴线27的方向上延 伸的方式与旋转部件17连接,所以当旋转部件17与操作部11 一起旋转时,连接部件24被 在其长度方向引入或拉出。外皮25固定在支承部件16上。另外,在外装部件5上与旋转 部件17的旋转轴线27 —致地设置支承突起28,内部旋转体14的嵌合孔29和支承部件16 的嵌合孔30相互嵌合,对支承部件16以及旋转部件17进行支承。另外,嵌合孔30还起到 作为支承部件16和旋转部件17的紧固用的螺钉柱孔的功能。
1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突接部22设置在螺钉柱21的侧面,但是不限于此。作为其他实施例,也可以通过连接部19接触长孔20的端部,来限制操作部11的旋转,也可以在支承部件16和旋转部件17之间设置限制旋转的结构。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阻风门操作机构8的剖面的示意图。该图中,明确示出支承部件16和旋转部件17的位置关系、连接部19、螺钉柱21、突出部23以及支承突起28的配置、支承部件16、支架15以及外装部件5的连接关系、旋转部件17、内部旋转体14以及操作部ll的连接关系。 再次参照图1。该图中表示旋转部件17的旋转轴线27,其方向为操作部11面对车座2的方向。S卩,驾驶员3为了操作阻风门操作机构8,可以坐在车座2上伸出单臂来扭动操作部ll。 图9是骑乘型车辆1的阻风门操作机构8附近的侧面透视图。该图中,透过虚线所示的外装部件5表示车架6、阻风门操作机构8以及阻风门线缆18。如前所述,连接部件24以在垂直于旋转部件17的旋转轴线27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与旋转部件17连接。并且,旋转部件17的旋转轴线27与操作部11的旋转轴线一致,其方向为与外装部件5的外装面7中配置操作部11的部分的面大致垂直的方向,所以如图所示,以连接部件24为内芯的阻风门线缆18在沿着外装部件5的内表面的方向上延伸。S卩,本实施方式的阻风门操作机构8是阻风门线缆18在外装部件5的内部所占体积不增大的紧凑结构。外皮25保护连接部件24不与收纳在外装部件5的内部的其他设备摩擦。 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件24的变形例。在本变形例中,连接部件24为线缆或塑料软线等可挠性的线状部件,不具有外皮。这种情况下,为了限制连接部件24的位置,如图所示,可以适当设置引导器31。 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件24的另一变形例。本变形例中,连接部件24为具有刚性的棒状部件,构成将旋转部件17和未图示的阻风门阀连接的联杆(link)机构。
图12是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部11的放大图。在操作部11的显示部13上通过印刷显示如图所示表示阻风门阀的图形32。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顺时针旋转操作部11的操作来进行阻风门阀的开操作,但图形32构成当图中所示的阻风门阀同样进行顺时针旋转时阻风门阀打开的图形。图13是进行阻风门开操作时的操作部11的放大图。通过这样对操作部11进行操作,形成图形32倾斜的状态,所以驾驶员3能够通过观察操作部11而立即直观地理解阻风门阀是开还是关。因此,阻风门阀的误操作少。 另外,图形32不限定于表示阻风门阀的图形。图形32只要是能够直观地理解操作部11是否已被操作,即是否已旋转了操作部11的图形即可,所以只要是对于旋转呈非对称的图形即可。作为这样的图形的例子有在图14中作为图形32仅采用直线的变形例,在图15中作为图形32采用拉丁字母的C的另一变形例。 另外,图形32优选印刷显示在操作部11的显示部13上。印刷的方式不特别限于胶版印刷等的凸版、凹版、丝网印刷、镂花模版、喷墨等。另外,除了印刷外,还可以使是封缄、粘贴薄板、施加凹凸、激光刻印等,只要是能够识别地表示图形32的手段,可以是任意的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支承部件16以及旋转部件17分别通过支架15和内部旋转体14安装在外装部件5和操作部11上。其原因是,支架15和内部旋转体14的形状能够自由变更,所以作为支承部件16和旋转部件17能够容易地挪用以往使用的。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初期投资额,并同时使配置在外装部件5上的阻风门操作机构8形成紧凑结构。 如以上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部件17的旋转轴线27是操作部11面对车座2的方向。由此,驾驶员3容易对旋转部件17进行操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11是绕与外装面7上配置操作部11的部分的面大致垂直的轴在周方向上旋转的旋钮。由此,操作部11不会向外装部件5的表面显著突出,而是紧凑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操作部11的表面显示对于旋转呈非对称的图形。由此,驾驶员3能够在视觉上直观地掌握当前的阻风门阀的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装部件5在外装面7的背面具有在旋转部件17的旋转轴线27的方向突出设置的螺钉柱21,支承部件16通过支架15固定在螺钉柱21上。由此,能够从背面将支承部件16固定在外装部件5上,由于该固定机构能够从外装部件5的表面识别,所以骑乘型车辆1的外观设计性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装部件5具有贯通操作部11与旋转部件17的连接部19的长孔20和设于旋转部件17的旋转轴线27上的支承旋转部件17或支承部件16的支承突起28。由此,能够可靠地支承旋转部件17或支承部件1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阻风门操作机构8配置在从骑乘型车辆1的前后方向的中心线向左右任一方向偏离的位置上。由此,驾驶员3容易使用左右任一只手来操作阻风门操作机构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关于阻风门操作机构8在左右方向上对称的位置配置有锁芯10。由此,能够使骑乘型车辆1的起动时操作的阻风门操作机构8和锁芯10的配置有统一感,驾驶员3容易直观地操作骑乘型车辆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件24为可挠性的线状部件,阻风门操作机构8还具有固定在支承部件16上、保持连接部件24使之能够在其长度方向上滑动的外皮25。由此,能够容易在外装部件5的内部处理连接部件2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装部件5是当驾驶员3以驾驶姿势乘坐在车座2上时驾驶员3的膝部4位于车座2和外装面7之间的形状。由此,能够保护驾驶员3的腿脚。
图16是本发明的优选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骑乘型车辆1的阻风门操作机构8的剖面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不具有支架15和内部旋转体14,支承部件16以及旋转部件17的配置和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操作部11具有向背面突出的连接部19,连接部19贯通设于外装部件5上的长孔20而固定在旋转部件17上。固定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螺钉固定,但是也可以采用扣接固定、粘接等适当方法。在设于外装部件5上的螺钉柱21上固定支承部件17。因此,操作部11和旋转部件17直接连接,一体旋转。在支承部件16上设置有作为收容旋转部件17的凹处的收容部26,旋转部件17能够旋转地支承在收纳部26内。在外装部件5上与旋转部件17的旋转轴线27 —致地设置有支承突起28,与支承部件16的嵌合孔30嵌合,对支承部件16和旋转部件17进行支承。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所示,旋转部件17和操作部11通过连接部件19直接连接,支承部件16和外装部件5通过螺钉柱21直接连接。旋转部件17配置在比支承部件16更靠向外装部件5侧的位置。这样,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能够削减部件数,并能够使阻风门操作机构8形成更紧凑的结构。 图17是从外装部件5的表面观察本发明的优选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骑乘型车辆1的阻风门操作机构8的图。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操作部11不是旋钮,而是滑块。 如该图所示,在外装面7中配置操作部11的部位的面上设置有连结操作部11和内部旋转体14的连接部19贯通的长孔20,操作部11沿着外装部件5的外装面7中配置操作部11的部分的面移动。在操作部11上为了使操作容易,在其表面上设置有凹凸等防滑部33。 图18是本实施方式的阻风门操作机构8的剖面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内部旋转体14的一部分延长为连接部19,向外装部件5的表面突出。操作部11通过粘接等适当的方法从外装部件5的表面安装在连接部19上。支架15、支承部件16以及旋转部件17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设于外装部件5上的螺钉柱21上固定支架15,另外,在支架15上固定支承部件16。因此,支承部件16通过支架15固定在螺钉柱21上。操作部11和旋转部件17通过连接部19、内部旋转体14和突出部23相互连接、一体旋转。在支承部件16上设置有作为收容旋转部件17的凹处的收容部26,旋转部件17能够旋转地支承在收容部26内。在外装部件5上与旋转部件17的旋转轴线27 —致地设置有支承突起28,内部旋转体14的嵌合孔29和支承部件16的嵌合孔30相互嵌合,对支承部件16和旋转部件17进行支承。
如以上所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11是沿着外装面7中配置操作部11的部分的面移动的滑块。由此,能够使操作部11形成紧凑结构。
权利要求
一种骑乘型车辆,包括在车座的前方被固定在车架上且至少具有面对所述车座的外装面的外装部件;和安装在所述外装部件上的阻风门操作机构,所述阻风门操作机构包括露出在所述外装面的表面地配置的操作部;配置在所述外装面的背面且与所述操作部连接的旋转部件;配置在所述外装面的背面且支承所述旋转部件使该旋转部件能够旋转的支承部件;和一端与所述旋转部件连接、另一端与阻风门阀连接的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在与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上从所述连接部件的一端延伸。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操作部面对所述车座的方向平行。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阻风门阀的往复运动的方向垂直。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骑乘型车辆为下弯架型。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含对上方侧固定有车把的转向轴进行支承使该转向轴能够转动的头管; 和前方侧与所述头管接合并向后下方延伸的主车架, 在所述主车架的下方配置发动机和化油器,所述发动机包括曲轴箱和配置在所述曲轴箱的前方侧的汽缸,所述化油器配置在所述 汽缸的上方,具有所述阻风门阀。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装面包括朝向上方立起的立起面和从所述立起面的下端侧向后下方倾斜的倾 斜面,所述外装面中配置所述操作部的部分包含所述立起面与所述倾斜面的边界部分。
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为旋钮,所述旋钮的旋转轴线与所述外装面中配置所述操作部的部分的面垂直。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为沿着所述外装面中配置所述操作部的部分的面移动的滑块。
9.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装部件在所述外装面的背面具有在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突出设 置的螺钉柱,所述支承部件固定在所述螺钉柱上。
10.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部件包括所述操作部和所述旋转部件的连接部贯通的长孔;禾口设置在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上,支承所述旋转部件或所述支承部件的支承突起。
11.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装部件固定在所述车架上,使得以驾驶姿势乘坐在所述车座上的驾驶员的膝部 位于所述车座和所述外装面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骑乘型车辆,使配置在外装部件上的阻风门操作机构形成紧凑结构。本发明的骑乘型车辆(1)包括配置在车座(2)的前方且具有面对车座(2)的外装面(7)的外装部件(5);安装在外装部件(5)上的阻风门操作机构(8)。该阻风门操作机构(8)包括露出在外装面(7)的表面配置的操作部;配置在外装面(7)的背面且与操作部连接的旋转部件;配置在外装面(7)的背面且支承旋转部件使其能够旋转的支承部件;和一端以在垂直于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与旋转部件连接、另一端与阻风门阀连接的连接部件。
文档编号B62J37/00GK101708746SQ200910222708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3日
发明者小玉步 申请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