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婴孩车和用于其的折叠连杆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2167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折叠婴孩车和用于其的折叠连杆系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可折叠婴孩车,其更特定来说,涉及具有隐藏或收容在一个或一个以上婴孩车框架组件内的框架折叠连杆系的可折叠婴孩车。
背景技术
可折叠婴孩车是此项技术中已知的。典型的可折叠婴孩车具有框架组合件和由框架组合件支撑的幼儿或儿童座椅。框架组合件的组件在结构折叠时相对于彼此收縮或折叠。典型的可折叠婴孩车具有暴露于普通视觉的折叠连杆,或传动连杆。在许多婴孩车上,各种暴露的框架连杆和框架元件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以及其几何形状推动婴孩车框架的折叠。举例来说,用户可折叠典型婴孩车上的把手,借此在把手移动时驱动其它框架组件以同样折叠。这些传动或折叠连杆和元件通常在折叠接合部处会合,所述折叠接合部可产生剪切和/或拧压点。这些框架点可抓住或夹住足够小以配合在组件之间或组件内的东西。已知的折叠接合部和折叠连杆系布置也倾向于损害婴孩车的总体外观。折叠接合部也可由于磨损和撕扯而出故障。 对这些问题的典型"解决方案"并不实际上解决问题或消除缺点。而是,所谓的解决方案通常涉及尝试在婴孩车的其余部分的美学设计中使用创造性的着色、伪装、奇特的外部处理和/或可见折叠连杆系组件的集成而将注意力转移离开传动或折叠连杆和麻烦的折叠接合部。由例如葛莱儿童产品有限公司(Graco Children' s Products Inc.)制造的许多婴孩车具有涂有不同(且常常较暗)颜色以便使注意力转向婴孩车的其它方面的管或冲压件。 其它婴孩车简单地用织物覆盖这些连杆和接合部(例如依靠婴孩车篮),以便从普通视觉中遮蔽折叠连杆系组件。在一些婴孩车上,通过用例如阳极化铝、碳纤维、纹理化塑料或类似物等特殊材料制作组件来将传动连杆集成到婴孩车的设计中。在一些婴孩车上,以连杆(但仅用以驱动框架的折叠运动所需)看上去在结构上与框架配置成一体式的方式设计折叠连杆系或传动连杆组件。

发明内容
在根据本发明的教示的一个实例中,一种可折叠婴孩车具有框架组合件,其可在
使用中框架配置与折叠框架配置之间重新配置。所述框架组合件可具有第一框架零件和第二框架零件,所述第一框架零件和所述第二框架零件可相对于彼此在对应于所述使用中框架配置和折叠框架配置的相应使用中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移动。折叠接合部可连接到所述第一框架零件和所述第二框架零件且可具有接合部枢轴,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零件围绕所
述接合部枢轴相对于彼此在所述相应使用中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枢转。折叠连杆可具有在与所述接合部枢轴间隔的枢轴点处耦合到所述框架折叠接合部的部分的一端,且可具有在与所述折叠枢轴间隔的连接点处耦合到所述第一框架零件的相对端。当所述第二框架零件从所述使用中位置朝向所述折叠位置枢转时,所述折叠连杆驱动所述框架组合件的部分朝向所述折叠框架配置的移动。在所述框架组合件处于所述使用中配置的情况下所述折叠连杆可隐藏在所述第一框架零件的内部内。 在根据本发明的教示的一个实例中,所述框架组合件可具有左侧和右侧。每一侧可具有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零件中的一者、所述折叠接合部中的一者以及所述折叠连杆中的一者。 在根据本发明的教示的一个实例中,所述第一框架零件可为所述框架组合件的后支腿。在根据本发明的教示的一个实例中,所述第二框架零件可为把手组合件的推动杆。
在根据本发明的教示的一个实例中,婴孩车可具有可在所述第一框架零件的内部内滑动的梭。所述折叠连杆的相对端可连接到所述梭。 在根据本发明的教示的一个实例中,折叠接合部可包含在所述框架组合件处于所述使用中配置的情况下定位在所述第一框架零件的内部内的凸轮。当所述框架组合件朝向所述折叠配置移动时所述凸轮可枢转到所述内部外。 在根据本发明的教示的一个实例中,所述凸轮可在所述框架组合件处于所述折叠配置的情况下关闭进入所述第一框架零件的内部内的开口。 在根据本发明的教示的一个实例中,所述折叠连杆的所述一端可连接到所述折叠接合部的凸轮。 在根据本发明的教示的一个实例中,所述框架组合件可包含在枢轴处耦合到所述第一框架零件的第三框架零件。所述第三框架零件的柱脚部分可延伸越过所述枢轴且连接
到所述折叠连杆的所述相对端。 在根据本发明的教示的一个实例中,婴孩车可包含连接到所述第一框架零件且从所述第一框架零件向前延伸的支座。用于第三框架零件的枢轴可承载于支座的自由端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教示的一个实例中, 一种可折叠婴孩车框架组合件可在使用中框架配置与折叠框架配置之间重新配置。所述框架组合件可具有折叠接合部,其界定接合部枢轴;第一框架零件,其连接到所述折叠接合部;以及第二框架零件,其连接到所述折叠接合部。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零件可围绕所述接合部枢轴相对于彼此在所述使用中框架配置中的相应使用中定位与所述折叠框架配置中的折叠定位之间枢转。折叠连杆可具有耦合到与所述接合部枢轴径向间隔的枢轴点的一端,且可具有在与所述折叠枢轴间隔的连接点处耦合到所述第一框架零件的相对端。所述折叠连杆可在所述第二框架零件围绕所述接合部枢轴朝向第一框架零件枢转时朝向所述折叠框架配置折叠所述框架组合件的部分。所述折叠连杆可在所述框架组合件处于所述使用中配置时沿着所述第一框架零件的内部部分在长度方向上延伸。 在根据本发明的教示的一个实例中,所述第一框架零件可为所述框架组合件的后支腿,且所述第二框架零件可为把手组合件的推动杆。
6
在根据本发明的教示的一个实例中,所述后支腿的上端可连接到所述折叠接合部,且把手推动杆的下端可连接到所述折叠接合部。 在根据本发明的教示的一个实例中,所述第一框架零件的上端可连接到所述折叠
接合部。凸轮可固定到所述折叠接合部的连接到所述第二框架零件的一部分且可协同所述第二框架零件的移动而围绕所述接合部枢轴移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教示的一个实例中,所述折叠连杆的所述一端可连接到凸轮,且所述折叠连杆的所述相对端可连接到以可滑动方式定位在所述第一框架零件的内部内的梭。 在根据本发明的教示的一个实例中,婴孩车框架组合件可具有连杆狭槽,其沿着所述折叠连杆的所述相对端在长度方向上延伸且形成于所述折叠连杆的所述相对端中;梭,其定位在所述第一框架零件的内部内且可在所述第一框架零件的内部内滑动;以及销,其可随着所述梭一起移动且俘获于所述连杆狭槽中。 在根据本发明的教示的一个实例中,婴孩车框架组合件可具有穿过第一框架零件
的内部中的梭而形成且大体上正交于折叠连杆的所述相对端中的连杆狭槽的定位而定位
的梭狭槽。销可连接到折叠连杆,可随着梭一起移动,且俘获在所述梭狭槽内。 在根据本发明的教示的一个实例中,婴孩车框架组合件可具有穿过所述第一框架
零件且沿着所述第一框架零件形成的弯曲狭槽。销可连接到折叠连杆且俘获在所述弯曲狭槽中。 在根据本发明的教示的一个实例中,婴孩车框架组合件可具有第三框架零件,其以枢转方式连接到承载于从所述第一框架零件延伸的支座的自由端上的枢轴。所述第三框架零件的柱脚部分可延伸越过所述枢轴。销可承载于所述柱脚部分上,与所述枢轴间隔。
在根据本发明的教示的一个实例中,一种婴孩车折叠接合部组合件可具有第一框架零件;以及第二框架零件,其在接合部枢轴处以枢转方式连接到所述第一框架零件以便可围绕所述接合部枢轴相对于彼此在使用中定位与折叠定位之间移动。折叠连杆可具有耦合到与所述接合部枢轴径向间隔的枢轴点的一端,且可具有在与所述接头枢轴间隔的连
接点处耦合到所述第一框架零件的相对端。第三框架零件可以枢转方式相对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零件而连接且连接到所述折叠连杆的所述一端。所述第三框架零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零件在使用中定位与折叠定位之间移动。所述折叠连杆可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零件在所述使用中定位与折叠定位之间移动时在所述第一框架零件的内部内在长度方向上移动。所述折叠连杆可在所述第二框架零件围绕所述接合部枢轴朝向所述折叠定位枢转时朝向所述折叠定位枢转所述第三框架零件。


在结合附图阅读以下描述后将明白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展示根据本发明的教示构造的婴孩车的一个实例的透视图,所述婴孩车展示
为不具有软商品且处于使用中配置。
图2展示图1中的婴孩车,其中座椅组合件已从婴孩车的框架组合件分解。
图3展示图2中的婴孩车上的左侧折叠接合部的近视局部切除内侧透视图。
图4展示图3中的折叠接合部和图2中的座椅组合件的部分的分解视图。
图5A展示沿着图2中的折叠接合部的线V-V截取的透视和片段横截面图。 图5B展示图5A中的折叠接合部的局部横截面片段幻影图。 图6展示在致动折叠致动器后图3中的折叠接合部的外侧透视图。 图7展示图5A中的折叠接合部,其中把手移动到部分折叠位置。 图8展示图5A和7中的折叠接合部,其中把手移动到完全折叠位置且前支腿和后
支腿处于部分折叠位置。 图9展示图5A、7和8中的折叠接合部,其中前支腿和后支腿处于完全折叠位置。
图IO展示图2中的婴孩车的框架组合件,其减去了座椅组合件且处于完全折叠配置。 图11展示根据本发明的教示构造的婴孩车的另一实例的透视图,所述婴孩车展示为减去了软商品且处于使用中配置。 图12展示图11中的婴孩车,其中座椅组合件已从框架组合件分解。 图13展示图12中的婴孩车的左侧折叠接合部的近视局部切除外侧透视图,且其
处于完全折叠条件。 图14展示图13的折叠接合部的外侧局部切除局部幻影图。
图15展示图11中的婴孩车的透视图,其处于完全折叠配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所揭示的可折叠婴孩车组合件解决或改进了关于现有已知婴孩车的上文所述和/或其它问题和缺点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在一个实例中,揭示一种可折叠婴孩车,其具有带有至少部分隐藏或收容在婴孩车的框架结构内的传动组件的折叠接合部。在一个实例中,所揭示的婴孩车具有带有大体上隐藏的连杆系的折叠接合部,所述连杆系在将把手从正常使用位置移动到折叠位置时驱动婴孩车的折叠。在一个实例中,所揭示的婴孩车具有带有大体上隐藏的连杆系的折叠接合部,所述连杆系收容在婴孩车框架结构的框架管内。在一个实例中,所揭示的婴孩车具有带有驱动婴孩车的折叠的隐藏传动连杆的折叠接合部。
现在参看图式,图1展示根据本发明的教示构造的可折叠婴孩车50的透视图中的一个实例。如下文所述,婴孩车50可在使用中或设置配置(如图l描绘)与折叠或紧凑配置之间重新配置。所揭示的婴孩车50具有可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采用的许多替代框架组合件形状和配置中的一者。在所揭示的实例中,婴孩车50具有框架组合件或车架51,其由各自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前车轮53的一对前车轮组合件52和各自可以常规方式构造的一对后车轮54支撑。在此实例中,框架组合件或车架51具有一对相对的框架侧,其各自具有将框架组合件的各种组件互连的可枢转框架折叠接合部56。在此实例中每一框架具有后支腿58,其向下延伸且与另一框架的后支腿侧向间隔开且从相应侧上的对应折叠接合部56向后成角度。每一后支腿58的下端以常规方式耦合到后车轮54中的一者。
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设想一种可折叠婴孩车,其具有不同的框架结构,但不具有独特对的框架侧。还设想所揭示的发明可用于仅具有一个框架折叠接合部或两个以上框架折叠接合部的婴孩车上。如下文提到,还可设想可利用框架组合件上的替代儿童支撑结构而不是如相对于本文实例所描述的幼儿或儿童座椅组合件来采用所揭示的发明。
在此实例中,框架组合件51具有前支腿组合件60,其经构造以形成一对侧向间隔开的前支腿62。每一前支腿62在其相应框架侧上向前且向下延伸。每一前支腿62终止于 以常规方式附接到前车轮组合件52中的一者的前端。前支腿组合件60还包含横向横杆64 和横向横拉条66。横杆64将两个前支腿62的相对后端互连。横拉条66与前支腿62的 前端和后端两者间隔开而定位且在前支腿之间横向延伸。每一前支腿62在支腿枢轴L处 以枢转方式耦合到从相应后支腿58向前突出的支座68。通过每一前支腿的延伸越过枢轴 L的一部分而在每一前支腿62的后端形成或产生支腿柱脚70。每一框架侧上的柱脚70的 远端或自由端以枢转方式在枢轴S处连接到相应后支腿58,枢轴S可沿着相应后支腿的内 向侧上的弯曲轨道或狭槽72滑动。 在所揭示实例中,框架组合件51还包含把手组合件80,其从折叠接合部56向上和 向后延伸。把手组合件80大体上具有一对侧向间隔开的推动杆82,其每一者与一框架侧相 重合。每一推动杆82具有接合到如下文所述的折叠接合部56中的相应一者的下端83。把 手组合件80是连续的U形结构,其包含两个推动杆82和一弯曲的顶部或末端杆84,所述末 端杆84在推动杆82的上端之间横向延伸且连接所述上端。在所揭示实例中,支柱组合件 86从把手组合件80的末端杆84向上和向后延伸。支柱组合件86具有一对侧向间隔开的 连接器柱体88,其进一步向后突出远离末端杆84。闩锁致动器或折叠致动器90定位于柱 体88之间且与末端杆84间隔。把手杆92或把手耦合到柱体88的远端且与末端杆84间 隔。在此实例中,致动器90承载于把手杆92的下侧上,位于支柱柱体88之间。
—般来说,致动器90可由用户向内或向上拉到把手杆92内。致动器90的此移动 可拉动缆绳(下文论述)从致动器行进穿过支柱组合件86、末端杆84以及推动杆82到达 折叠接合部56。缆绳释放折叠接合部中的闩锁(同样下文论述)。在闩锁的释放后,婴孩 车框架组合件51可折叠。在下文更详细地描述折叠接合部56及其释放。
在此实例中,把手杆92大体上为C形,其具有弓形或弯曲配置。曲率经布置以使 得把手杆92朝向框架组合件51的背端的方向凹入。把手杆92的任何部分可由看护者抓 握以推动婴孩车。把手杆92的凹入曲率还允许在婴孩车50的使用期间看护者向前走,较 靠近婴孩车,且因此较靠近儿童座椅占用者。把手杆92和致动器90的形状、配置和构造可 改变且仍令人满意地用于本发明的目的。举例来说,把手杆92可为线性元件,多零件结构, 具有椭圆环形状,采用伞型把手,或为另外复杂弯曲的结构。另外,致动器90可放置于末端 杆84上,柱体88上或其之间,把手杆92的不同零件上,或类似位置。此外,致动器90可需 要旋转动作、线性推动或挤压,可为枢转杠杆或类似物。这些类型的致动器的各种形式是婴 孩车技术中已知的。 如图1和2所示,在此实例中婴孩车组合件50具有呈幼儿座椅或座椅组合件形式 的可拆卸儿童支撑结构100。在此实例中座椅组合件IOO可附接到框架组合件和从框架组 合件移除或拆离。因此,儿童支撑结构可在两个位置或状态之间重新定位l)可使用状态, 如图1中,作为用以在使用中配置中在框架组合件51上支撑儿童的座椅;以及2)不可使用 状态,如图2中,从框架组合件51拆离或移除且因此不可用作框架组合件上的座椅。此处 描绘的座椅组合件IOO展示为不具有软商品。在使用中,座椅将具有界定座椅背和座椅底 部的座椅结构,如针对此幼儿型座椅的技术中通常已知。在此实例中座椅组合件100是可 拆卸的且可为可反向的。座椅组合件100因此可在图1表示的面向前或正常使用定位上或 在其中座椅占用者将向后面朝把手杆92的相反或面向后定位上安装在框架组合件51上。座椅在此处没有在相反定位上展示,但为了本发明的目的,将本质上以相同方式起作用。在 此实例中,座椅组合件100不是可折叠结构,且因此将在折叠框架组合件51之前移除。
座椅组合件100最佳说明于图2中,且具有上部座椅框架102、下部座椅框架104 以及位于组合件的相对侧上的一对连接结构106。连接结构106将上部框架102、下部框架 104彼此连接且还将座椅组合件100连接到婴孩车框架51。 一般来说,上部框架102将结 合座椅组合件的其它组件(未图示)而支撑和/或界定座椅背部分。类似地,下部座椅104 将结合座椅组合件的其它组件(未图示)而支撑和/或界定座椅底部部分。在此实例中, 每一座椅框架是U形结构。上部框架102大体上遵循把手组合件80的轮廓但大小经设计 以嵌套在把手组合件80内。上部座椅框架102具有终止于下端的一对间隔开的框架支腿 108,其连接到相应的连接结构106。类似地,下部座椅框架104具有终止于上端的一对间隔 开的支腿IIO,其也连接到相应连接结构106。 在所揭示实例中,杯托组合件112连接到连接结构106中的相应一者且从所述相 应一者向前延伸。这些杯托112是任选的且可消除或可由例如臂杆、儿童托盘或类似物等 某种其它结构替代。另外,上部座椅框架102具有在框架支腿108之间延伸的横向部件114。 下部座椅框架104具有在框架支腿110之间延伸的类似横向部件116。这些横向部件114、 116可在座椅组合件的使用期间任选地分别支撑座椅背和座椅底部的部分,且可向总体座 椅结构提供刚性和强度。座椅组合件100还具有一对释放按钮118。释放按钮118中的一 者定位于每一连接结构106的邻近于对应框架支腿108的下侧上。释放按钮118经致动以 从框架组合件51移除座椅组合件100,如图2中表示。 包含上部框架102和下部框架104、连接结构106以及释放按钮118的座椅组合件 IOO可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在配置和构造上变化。座椅的总体形状也可变化。连接结 构106的形状和配置以及释放按钮118的位置和功能也可变化。另外,在此实例中的座椅 组合件100以及本文揭示的后续实例中的座椅组合件可由其它儿童支撑结构替代。举例来 说,用于安装车座椅、背袋或移动睡床的婴儿车座椅适配器可附接到框架组合件51来代替 座椅组合件100。或者,直接安装的车座椅、背袋、移动睡床或其它儿童支撑结构可以与本文 描述的座椅组合件100相同或相似的方式附接到框架组合件。 图3展示座椅组合件100已被移除的框架组合件51的左侧折叠接合部56的近视 图。右侧折叠接合部56本质上相同且因此在此将不详细描述。下文提供的左侧折叠接合 部的描述同等地适用于右侧接合部。图4展示座椅组合件100的左侧折叠接合部56和连 接结构106的分解图,且描绘用于每一者的主要组件。图5A和5B展示经组装折叠接合部 56的切除截面。这些图中的每一者均展示如图1和2中的婴孩车的设置配置中的组件。术 语向内、内部、内侧和类似术语在本文中用于指组件的经定位、布置、定位或面向婴孩车的 中部的侧(即,朝向婴孩车框架的另一侧)。术语外部、向外、外侧和类似术语在本文中用于 指组件的经定位、布置、定位或面向婴孩车框架的外部或远离婴孩车的侧。
参看图3到5B,折叠接合部56大体上具有接合部外壳130,其具有经配置以与后 支腿58配合且连接到后支腿58的下部或支腿连接器132。下部连接器132形成对后支腿 的固定接合部,且在此实例中维持后支腿与接合部外壳130之间的静态定位。所述连接可 变化,但在一个实例中后支腿58和支腿连接器132可以伸縮方式接合且随后彼此扣紧。接 合部外壳130还具有外壳区段134,下部连接器132从其延伸。外壳区段134在其内部大体
10上中空,且沿着其长度界定长度方向上的狭槽或接受器136。接合部外壳130还界定横向延 伸穿过外壳的主枢轴轴线P或接合部枢轴。狭槽或接受器136的后端进入接合部外壳130 的相对侧之间的以枢轴轴线P为中心的空间138。 圆盘140经由把手或上部连接器141附接到推动杆82的下端。斧头形凸轮142 从圆盘140的与连接器141相对的边缘延伸。凸轮142的顶部表面144本质上为平坦的, 如同凸轮和圆盘140两者的相对侧。凸轮142的延伸部146向下延伸且具有进入延伸部中 的凸轮末端的连杆空间或狭槽149。凸轮上的弯曲端表面148在此实例中具有相对于枢轴 轴线P的大体上恒定的半径。闩锁接纳孔150形成于端面148中且延伸穿过凸轮142、圆 盘140和连接器141,且在长度方向上进入推动杆82。孔150与推动杆82的轴线大体上对 准。 —对支承板151和152彼此间隔开,从接合部外壳130延伸,且在其间界定空间 138。所述对支承板中的外部支承板152产生圆形外部支承表面,其围绕外壳的外部侧上的 枢轴轴线P。外部支承表面(未图示)在接合部56经组装时支承抵靠在圆盘142上的外 部面153上。类似的内部支承表面154界定于外壳130上的所述对支承板中的内部支承板 151上。内部支承表面154也围绕外壳130的内侧上的枢轴轴线P,且支承抵靠在经组装接 合部中的圆盘142的相对侧上的内部面(未图示)上。外部盖板156可紧固在接合部外壳 130的外部表面上。盖板156可用于装饰性目的和/或可覆盖用于组装接合部外壳130和 折叠接合部56的扣件。 壳区段158承载于接合部外壳130的内侧上且邻近内部支承表面154。壳盖160 紧固到壳区段158且在组装时在壳内形成腔。壳盖160在此实例中界定折叠接合部56的内 部边界。壳区段158和壳盖160在其中在组装时在腔中含有任选的互锁或锁销162。锁销 162具有位于向外侧上的锁定端164,且具有位于销的向内侧上的接触端166。固定或一体 式垫圈168定位于销162的轴上且区分锁定销的两端。销弹簧169接纳在锁定端164上, 且在组装时支承抵靠在垫圈168上。销弹簧169的另一端支承抵靠在壳区段158的内表面 上,且在朝向且突出穿过壳盖160的向内方向上偏置锁销。 闩锁指形物170与凸轮142的闩锁孔150对准且接纳在闩锁孔150中。圆盘孔 172位于圆盘140的中心处且在接合部经组装时与枢轴轴线P对准。同样,板孔173穿过外 壳上的每一支承板而形成,且也与轴线P对准。圆盘140安放于外壳板的表面152、154之 间的空间138中,其中圆盘孔172在轴线P上与板孔173对准。主枢轴销176穿过圆盘孔 172和凸轮支承板孔173被接纳。折叠接合部主枢轴轴线P由销176界定。如图4描绘,闩 锁指形物170的下侧具有呈向上形成到指形物内的细长凹口 177的形式的行程限制器。主 枢轴销176被俘获在凹口 177中,如图5A所示。 在一端具有金属小块(未图示)的拉动缆绳174从早先描述的致动器90沿着推 动杆82路由通过把手组合件80且进入接合部外壳130内。缆绳174安放于沿着闩锁指形 物170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缆绳狭槽178中。金属小块安放在定位于缆绳狭槽178的末端 处的金属小块接纳器180中以将缆绳紧固到闩锁指形物170。闩锁弹簧182定位于闩锁指 形物170上的缆绳末端183处。弹簧182的一端支承抵靠在闩锁指形物170上,且另一端 支承抵靠在闩锁孔150内的固定表面上。弹簧182在远离或从推动杆82的下端83向外且 朝向凸轮142的末端的方向上偏置闩锁指形物170。闩锁指形物170在此实例中具有穿过指形物而形成的互锁孔184。帽186覆盖接合部外壳130中的狭槽136的与圆盘140相对 的开放端。 闩锁指形物170的自由端187在顶部表面185上平坦且在端表面188上弯曲或成 角度。在框架组合件51在设置配置中的情况下,闩锁指形物170的自由端187突出进入接 合部外壳130的狭槽136。自由端187处的平坦顶部表面185支承抵靠在狭槽136内的表 面SS上,如图5A所示。防止了在没有首先取出闩锁指形物以从外壳130中的狭槽136清 除自由端187的情况下闩锁指形物170向上枢转,如下文描述。此布置将推动杆保持在设 置定位中。 座椅组合件100的连接结构106大体上具有带有中心毂192的框架连接器190、从 毂径向延伸的上部连接器194,以及在与上部连接器大体上相对的方向上从毂径向延伸的 下部连接器196。上部连接器194经配置以与座椅框架支腿108的自由端连接。与到达上 文所述的外壳连接器132的后支腿58 —样,上部连接器194在构造上可变化,但在一个实 例中可具有以伸縮方式接纳在座椅框架支腿108的开放末端中的一部分。可使用扣件将两 个组件紧固在一起。类似地,下部连接器196经配置以连接且扣紧到座椅框架支腿110的 自由端,但也可与所示实例不同。 在此实例中,释放按钮118接纳在上部连接器194下的狭槽(未图示)中。座椅 组合件100具有座椅底座210,其在此实例中定位在中心毂192上。座椅底座210具有带有 颠倒的U形阴耦合件214的外部侧,所述耦合件214在三侧上围绕底座的大体上平坦的面 216。耦合件214在座椅底座的底部处开放。斜面或斜坡218安置于平坦面216的开放底 部边缘处。座椅或阳连接器222从壳盖160的外部侧(但向内面向)凸出。在此实例中, 座椅连接器222界定用于将座椅组合件100或其它儿童支撑结构附接到框架组合件51的 安装点。阳连接器222具有互补的U形状以啮合且安放在座椅底座210的耦合件214内。 阳连接器222具有圆形顶部224和线性侧226,其准许座椅底座210下降到连接器上。按钮 118可致动或释放将座椅耦合件214紧固到壳盖160上的连接器222的座椅锁或闩锁(本 文未图示)。座椅组合件可在安装时闩锁到座椅连接器222上且通过致动按钮118而从其 释放。 杯托112在此实例中连接到座椅底座210,但可被消除或附接到另一组件,例如框 架连接器194U96中的一者。杯托112或其一部分可作为这些组件中的一者的一部分一体 形成,或可单独附接。 如图3描绘,在座椅组合件100安装于婴孩车50中时,闩锁指形物170无法释放, 且框架组合件51在此实例中无法折叠。锁销162和座椅底座210上的面216在此实例中 各自充当互锁机构的部分。锁销162和面216彼此协作以通过将闩锁指形物170锁定在闩 锁锁位置来防止折叠闩锁的致动。在框架组合件51在设置配置中且座椅组合件100安装 到折叠接合部56的情况下,座椅底座210上的平坦面216支承抵靠在销162的接触端166 上。销被迫向外抵制销弹簧169的偏置力。在此锁定状态或位置中,销162的锁定端164 与闩锁指形物170中的孔184对准且穿过孔184安放。在座椅组合件100安装到婴孩车的 情况下,闩锁指形物170无法移动。即使用户想尝试致动致动器90,其将用力拉缆绳174和 闩锁指形物170,销162的锁定端164也将防止闩锁指形物的移动。 为了折叠框架组合件51,用户必须首先从婴孩车50移除座椅组合件100。为此,
12用户对释放按钮118向上拉动以从阳连接器222分离座椅或阴耦合件214。 一旦解除闩锁 或释放,座椅底座210便可从壳盖160上的座椅连接器222升起。当座椅底座210的平坦 面216清除相应锁销162的接触端166时,销弹簧169将向内激发锁销162穿过壳盖160。 销162的锁定端164随后从闩锁指形物170中的孔184退出。此解锁状态或位置在图3中 展示。参看图3,为了下文将简短论述的目的,锁销162的接触端166上的顶端236是圆形 的。 在销162离开闩锁指形物170中的孔184的情况下,用户随后自由地操纵致动器 90,其又用力拉缆绳174。如图6所示,缆绳抵抗闩锁弹簧182的力而朝向或进入推动杆82 的下端83退出闩锁指形物170。如上所述,闩锁指形物170的自由端187清除狭槽136内 的外壳主体和表面SS,从而允许折叠接合部56枢转或折叠。为折叠婴孩车框架组合件51, 用户朝向后支腿58向下推动把手组合件80。把手组合件80且特定来说推动杆82围绕折 叠接合部56上的主枢轴轴线P枢转。行程限制器凹口 177可大小经设计以通过枢轴销176 撞击凹口的任一端而阻止闩锁指形物170在每一方向(即,闩锁方向和释放或解除闩锁方 向)上的行程。凹口 177也可大小经设计以使锁定孔184在闩锁锁位置中与锁定销162对 准。 根据本发明的教示,且参看图4、5A、5B和7到9所示的左侧折叠接合部56,婴孩车 50的框架组合件51可在使用中框架配置(图1和2)与折叠框架配置(图10)之间重新配 置。框架组合件可采用第一框架零件和第二框架零件,其可相对于彼此在对应于使用中和 折叠框架配置的相应使用中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移动。在所揭示实例中,第一框架零件可 为后支腿58且第二框架零件可为把手组合件的推动杆82。折叠接合部56可连接到第一框 架零件和第二框架零件,例如上文所述。折叠接合部56可具有接合部枢轴,例如主枢轴P, 第一和第二框架零件围绕所述枢轴相对于彼此在相应的使用中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枢转。 如下文所述,折叠连杆可具有在与接合部枢轴间隔的枢轴点处耦合到框架折叠接合部的部 分的一端,且可具有在与折叠枢轴间隔的连接点处耦合到第一框架零件的相对端。当第二 框架零件从使用中位置朝向折叠位置枢转时,折叠连杆可驱动框架组合件的零件朝向折叠 框架配置移动。在一个实例中,受驱动零件可为第三框架零件,例如前支腿62。
在框架组合件处于使用中配置的情况下,如本文揭示的折叠连杆可隐藏在第一框
架零件的内部内。框架组合件可具有左侧和右侧,如上所述。每一框架侧可具有第一和第 二框架零件中的一者、折叠接合部中的一者、折叠连杆中的一者以及受驱动框架零件中的
一者。折叠连杆可具有耦合到与接合部枢轴径向间隔的枢轴点的一端,且可具有在与折叠 枢轴或接合部枢轴间隔的连接点处耦合到第一框架零件的相对端。折叠连杆可在第二框架 零件围绕接合部枢轴枢转时朝向折叠定位折叠第一框架零件和/或另一框架零件。折叠连 杆可在框架组合件处于使用中配置时沿着第一框架零件的内部部分在长度方向上延伸。婴 孩车的第三框架零件可以枢转方式相对于第一和第二框架零件而连接且连接到折叠连杆 的一端。第三框架零件可相对于第一框架零件可在使用中定位与折叠定位之间移动。折叠 连杆可在第一和第二框架零件在使用中定位与折叠定位之间移动时在第一框架零件的内 部内在长度方向上移动。折叠连杆可在第二框架零件朝向折叠定位围绕接合部枢轴枢转时 朝向折叠定位枢转第三框架零件。 在一个实例中,折叠连杆250收容在后支腿58内。折叠连杆具有以枢转方式连接到可滑动梭252的下端251 ,梭252也收容在中空后支腿的内部内且可沿着所述内部在长度 方向上滑动。连杆250的下端251以可滑动方式和枢转方式连接到梭252。在此实例中,连 杆的下端251具有沿着连杆且相对于支腿58在长度方向上形成的细长连杆狭槽253。梭 252还具有穿过梭主体的细长狭槽254。梭狭槽254正交于或垂直于后支腿58的长度方向 上的轴线且因此大体上正交于连杆狭槽253而定位。 垫片连杆238在前支腿62与后支腿58之间安装到前支腿柱脚70。垫片连杆238 具有固定到支腿柱脚70的一端239。垫片连杆238和柱脚70通过枢轴销243在支腿枢轴 L处以枢转方式连接到支座68。垫片连杆238的相对端240靠近柱脚的末端在枢轴S处固 定到支腿柱脚70。垫片连杆238因此固定到柱脚70且协同柱脚而围绕支腿枢轴L移动。 凸出部241从垫片连杆238的末端240向外侧向突出,且凸出进入后支腿58,穿过支腿侧中 的弯曲狭槽72。梭销242延伸穿过梭狭槽254、连杆狭槽253、支腿58中的弯曲狭槽72以 及凸出部241。销242将这些组件链接在一起,但可在梭狭槽254、连杆狭槽253和弯曲狭 槽72内或沿着梭狭槽254、连杆狭槽253和弯曲狭槽72滑动,如下文所述。在使用中配置 和闩锁锁条件中,锁销242安放在连杆狭槽253的最上端、弯曲狭槽72的最下端以及梭狭 槽254的前端处。 连杆250的另一上端255在由销256界定的枢轴K处以枢转方式耦合到凸轮142, 销256穿过孔口 257接纳在凸轮延伸部148中。枢轴K恰位于闩锁孔150下方,且与把手枢 轴或主枢轴轴线P径向间隔。圆盘140和凸轮142在此实例中安放在间隔开的内部板151 与外部板152之间。连杆250以可移动方式定位在两个板之间的空间138中且进一步定位 在凸轮延伸部148中的狭槽149内。在用户在把手组合件80向下推动时,凸轮142从后支 腿58的中空端内围绕轴线P向上枢转。把手组合件80的移动使凸轮142移动,其又移动 连杆250且因此移动梭252,如下文所述。 参看图6和7,在闩锁指形物170解除闩锁的情况下,把手组合件80围绕枢轴轴线 P从未折叠或使用中位置朝向后支腿58自由向下旋转。凸轮142和销256在把手组合件 80旋转时在后支腿58的中空内部内向上拉动折叠连杆250。把手组合件80将向下行进且 连杆250将向上移动预定距离,直到连杆狭槽253的底端撞击梭销242为止。在把手组合 件80朝向后支腿58进一步向下旋转时,连杆250将向上拉动销242,其向上驱动梭252在 后支腿58内的移动。由于梭销242在枢轴S处连接到支腿柱脚70,因此支腿柱脚将开始围 绕支腿枢轴L旋转,其中垫片连杆238的凸出部241沿着弯曲狭槽72向上滑动。
在支腿柱脚70移动时,前支腿62围绕支腿枢轴L朝向后支腿58向下且向内旋 转,如图8所示。弯曲狭槽72沿着支腿58在长度方向上延伸,但以端对端的方式弯曲,使 得狭槽并不沿着支腿轴线安放。在此实例中,梭销242在梭狭槽254内自由地平移,且因此 可沿着弯曲狭槽72行进且跟随弯曲狭槽72。连杆250和前支腿的柱脚端70也跟随轨道或 狭槽72的路径。而且在此实例中,把手组合件80和推动杆82在邻近且大体上平行于后支 腿58时处于装载或完全折叠位置。然而,在此实例中,前支腿62在把手组合件向下完全折 叠时仍没有朝向后支腿58向后完全折叠。此外,梭销242仅为到弯曲狭槽72的约一半距 离,且仍在连杆狭槽253的下端降到最低点。此组件布置保持前支腿62和后支腿58,且因 此前车轮53和后车轮54在折叠期间彼此间隔开。框架组合件51因此可在把手组合件80 被折叠时保持相对稳定地搁置在车轮53、54上。
参看图8和9,前支腿62和后支腿58分别可在把手组合件80完全折叠之后朝向 彼此进一步旋转。梭销242可进一步在弯曲狭槽72内和连杆狭槽253内移动,直到到达完 全折叠的配置为止。支腿58、62可彼此对接,销242可底部安置于弯曲狭槽72内,且/或 销可在框架组合件51完全折叠时接触连杆狭槽253的顶端。如果用户向上抬起婴孩车框 架组合件51,那么重力可将前支腿62和后支腿58 —起从图8中的位置迫动到图9中的位 置。或者,用户可将支腿58、62—起手动推动以完全折叠框架组合件51。由于在把手组合 件80上向下推动,且随后抬起框架组合件51或一起推动支腿,因此前支腿62朝向后支腿 58向下且向后枢转,且把手组合件80朝向后支腿向下枢转到图10中的紧凑的完全折叠的 配置。 主要折叠组件,且特定来说是隐藏连杆250、梭242以及凸轮142,在使用中配置中 完全隐藏而看不见,且在内部包含在婴孩车结构内。前支腿柱脚70是仅有的可见折叠接合 部组件,且是相对短的邻近于后支腿58且由后支腿58不连续地隐藏,且因此不容易表现为 折叠机构的零件。所揭示的折叠接合部56和折叠组件布置显著减少了在折叠或展开框架 组合件51时剪切或拧压点的存在。主要折叠接合部零件总是包含在外壳130内、后支腿58 内和/或凸轮142的表面之间。仅支腿柱脚70和狭槽72总是暴露。凸轮142在折叠期间 和折叠配置中暴露。然而,暴露的凸轮表面是平坦的且不暴露或产生任何拧压点。狭槽72 可(例如在此实例中)在梭在支腿58内滑动时由梭的表面全部支持,以进一步最少化柱脚 70到支腿58的连接处的任何拧压点。凸轮142可经成形和大小经设计以在框架组合件51 处于使用中配置的情况下完全安放在后支腿58的中空端内且因此完全隐藏于其中。凸轮 142在此实例中也可大小经设计和成形以在框架组合件51处于折叠配置中的情况下阻挡 中空后支腿58的暴露端,以进一步最少化拧压或剪切点。在此实例中,接合部外壳130覆 盖后支腿58的顶部开放端。狭槽136和空间138保持开放以允许连杆250在折叠期间向 上和向外行进。凸轮142在此实例中在使用期间阻塞由外壳130中的狭槽和空间产生的进 入后支腿58的开口。 在框架组合件处于图10的折叠配置的情况下,座椅组合件100在此实例中无法重 新安装。互锁机构保持于解锁状态,从而防止座椅底座210的附接。锁销162的接触端166 阻碍座椅底座210到座椅连接器222的附接。锁销162的锁定端164支承抵靠在凸轮142 的侧支承面上,且被阻挡而无法向外移动。框架51必须首先展开到图2中的设置配置且随 后必须锁闭闩锁。在此实例中,框架组合件可包含存放闩锁。如图l和IO所示,可采用常 规的存放闩锁来将框架组合件51保持于折叠配置。举例来说,存放闩锁可包含安装到后支 腿58中的一者的塑料柔性闩锁或止动臂258和从对应前支腿62突出的止动销259。止动 臂258可在折叠框架组合件时手动或自动啮合止动销259,且可手动释放以便展开框架组 合件,如此项技术中已知。 当婴孩车框架51展开且把手组合件80上升到使用中位置附近时,闩锁指形物170 处于闩锁位置而从凸轮142中的孔150突出。然而,闩锁指形物170的弯曲端表面188将 支承抵靠在空间138的末端处外壳主体的狭槽136中的表面SS附近的边缘260上。此表 面到表面的啮合临时迫使闩锁指形物170抵制闩锁弹簧182的偏置且回到孔150内。 一旦 狭槽136与孔150对准且因此指形物170(闩锁指形物)将由闩锁弹簧182的力激发回到 外壳130的表面SS下的狭槽136内,且再次将框架组合件51保持在使用中配置。
—旦处在此展开和闩锁锁配置中,孔184和销162便如图3和5B中再次彼此对 准。然而,销162仍由销弹簧169的力保持在解锁位置。座椅底座210可下降到阳连接器 222上。锁销162的圆形顶端236将支承抵靠在斜面218上且沿着斜面218滑动,且随后在 座椅底座210下降时滑动到面216上。斜面218和面216将抵制弹簧169的偏置力而将锁 定销162驱动回到壳盖160内,其又将销驱动到闩锁指形物170的孔184内。座椅组合件 100和互锁机构将再次防止折叠接合部56解除闩锁。在座椅移除之前框架组合件51无法 折叠,如上文论述。 在以上实例中,互锁机构并入有座椅底座210的斜面218和面216、锁定销162、销 弹簧169、凸轮142的支承面以及闩锁指形物170中的孔184。 一旦座椅组合件移除且因 此处于不稳定状态,互锁机构便激发到解锁状态或位置。这又将闩锁指形物解锁以使得折 叠接合部56可折叠。座椅组合件100在框架组合件打开时无法安装在框架组合件上。互 锁机构的销162位置防止了此座椅重新附接。互锁机构因此通过要求在此实例中在折叠框 架组合件51之前移除座椅组合件且在框架组合件展开和锁定之前不允许重新附接座椅组 合件,而对婴孩车50增加了一定程度的安全性。因此,儿童在婴孩车50经折叠时无法保持 坐在座椅上。互锁机构是无需结合本发明的隐藏折叠连杆系方面而利用的任选的特征。或 者,互锁机构可与本文展示和描述的实例不同,如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本发明后将 明白。 隐藏折叠连杆布置也可与上文揭示和描述的实例在配置和构造上变化,如婴孩车 50和框架组合件51的配置可变化。图11和12展示根据本发明教示构造且处于使用中或 设置配置的可折叠婴孩车300的另一实例。在此实例中,婴孩车300具有框架组合件301, 其与上文相对于婴孩车50描述的框架组合件51大体上相同。因此,当描述婴孩车300的方 面时,利用相同参考名称和参考标号。新参考标号仅用以介绍与早先实例不同的元件。婴 孩车300在此实例中具有可拆卸座椅组合件100作为儿童支承结构,也展示为去掉了软商 品。在此实例中仅已从第一实例移除任选的顶篷支撑杆302。图12展示从框架组合件301 移除的座椅组合件IOO。 在此实例中,前支腿组合件60具有替代配置的横杆304。此改变仅展示在不脱离 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如何更改婴孩车框架组合件51、301的一个小实例。而且, 已消除后支腿58中的支腿柱脚70与狭槽72之间的垫片连杆238。此改变仅展示在不脱离 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如何更改隐藏折叠连杆系组件的另一个小实例。
图13和14展示图12中的婴孩车框架组合件301上的左侧折叠接合部56的外侧 部分切除和部分幻影图。除了消除垫片连杆238之外,在此实例中仅来自先前实例的折叠 连杆250不同。替代的折叠连杆306在其上端处以枢转方式连接到凸轮142且在其下端处 连接到梭销242。在此实例中,连杆306的下端308仅具有用于连接到销的小孔。连杆306 没有如先前实例中那样具有细长的连杆狭槽253。此处,在此实例中在折叠期间在把手组合 件与前支腿62之间没有运动迟滞。只要把手组合件80在折叠期间开始向下移动,隐藏的 连杆306便将向上移动且梭销242和梭252将向上移动。这又将立即开始朝向后支腿58 折叠前支腿62。在此实例中,当把手组合件80到达图13到15中描绘的完全折叠位置时, 前支腿62也将完全折叠。 图15展示完全折叠的框架组合件301。除了此处所描述以外,框架组合件301本质上功能与组合件51相同。为了展开组合件,用户仅需要朝向使用中位置枢转把手组合件 80。这在此实例中将直接且立即开始相对于后支腿58展开前支腿组合件60。在连杆250 上没有狭槽253的情况下,在折叠和展开期间使用连杆306在把手组合件80与前支腿62 之间均不产生运动迟滞。在先前组合件51中,当婴孩车折叠时,在连杆250移动狭槽之前 梭销242沿着连杆狭槽253行进时存在运动迟滞。当婴孩车展开时,只要支腿62和支腿58 完全折叠,便将不存在运动迟滞,因为销242安放在连杆狭槽的顶部且将立即被向下推动。 然而,如果支腿如图8中仅部分折叠,那么在销从连杆狭槽的底部行进到顶部时,把手将向 上部分移动而不移动前支腿62。 在每一所揭示实施例中,连杆250和306弯折或弯曲以配合在支腿58内,以防止
在折叠和展开期间的结合,且能够在上部枢轴点K和下部枢轴点S移动时在其中在长度方
向和侧向上平移。连杆配置和构造可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与所示的实例不同。在此实
例中,连杆250和306配合在沿着梭252的主体的中部延伸的在长度方向上的狭槽内。在
替代实施例中,连杆可附接到梭主体的任一侧或也可附接到其顶部或底部。 如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明白,所揭示的折叠接合部和折叠连杆系可在配置和构
造上变化且仍处于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一般来说,本文所揭示和描述的折叠接合部和
连杆系的意图是产生美学上较令人愉悦的婴孩车结构,同时减少或消除在婴孩车的折叠或
展开期间的拧压点和剪切点。所揭示的任选互锁机构防止当婴孩车正在折叠或在婴孩车完
全折叠之后以不安全方式使用婴孩车座椅。这些装置的各种组件可更改且重新布置,且仍
处于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用以制造所述各种组件的材料也可变化。不希望本发明限于
用于任何组件的任何特定类型的材料。 虽然本文已根据本发明的教示描述了特定可折叠婴孩车以及折叠机构和接合部, 但本专利的覆盖范围不限于此。相反,本专利涵盖本发明教示的恰当地处于许可等效物的 范围内的所有实施例。
1权利要求
一种可折叠婴孩车,其包括框架组合件,其可在使用中的框架配置与折叠框架配置之间重新配置,所述框架组合件具有第一框架零件和第二框架零件,所述第一框架零件和所述第二框架零件可相对于彼此,在对应于所述使用中的框架配置和所述折叠框架配置的相应使用中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移动;折叠接合部,其连接到所述第一框架零件和所述第二框架零件,并具有接合部枢轴,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零件围绕所述接合部枢轴相对于彼此在所述相应使用中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枢转;以及折叠连杆,其具有在与所述接合部枢轴间隔的枢轴点处耦合到所述框架折叠接合部的部分的一端,且具有在与折叠枢轴间隔的连接点处耦合到所述第一框架零件的相对端,其中,当所述第二框架零件从所述使用中位置朝向所述折叠位置枢转时,所述折叠连杆驱动所述框架组合件的部分朝向所述折叠框架配置移动,且其中在所述框架组合件处于所述使用中配置的情况下所述折叠连杆隐藏在所述第一框架零件的内部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婴孩车,其中所述框架组合件具有左侧和右侧,其各 自具有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零件中的一者、所述折叠接合部中的一者以及所述折叠连杆中 的一者。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婴孩车,其中所述第一框架零件是所述框架组合件的 后支腿。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婴孩车,其中所述第二框架零件是把手组合件的推动杆。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婴孩车,其进一步包括可在所述第一框架零件的所述 内部内滑动的梭,所述折叠连杆的所述相对端连接到所述梭。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婴孩车,所述折叠接合部包括凸轮,所述凸轮在所述 框架组合件处于所述使用中配置的情况下定位在所述第一框架零件的所述内部内,且当所 述框架组合件朝向所述折叠配置移动时可枢转到所述内部外。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婴孩车,其中所述凸轮在所述折叠配置中关闭进入所 述第一框架零件的所述内部内的开口。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婴孩车,其中所述折叠连杆的所述一端连接到所述凸轮。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婴孩车,其中所述框架组合件包含在枢轴处耦合到所 述第一框架零件的第三框架零件,且其中所述第三框架零件的柱脚部分延伸越过所述枢轴 并连接到所述折叠连杆的所述相对端。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婴孩车,其进一步包括连接到所述第一框架零件且 从所述第一框架零件向前延伸的支座,所述枢轴承载于支座的自由端上。
11. 一种可折叠婴孩车框架组合件,其可在使用中框架配置与折叠框架配置之间重新 配置,所述框架组合件包括折叠接合部,其界定接合部枢轴; 第一框架零件,其连接到所述折叠接合部;第二框架零件,其连接到所述折叠接合部,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零件可围绕所述接合部枢轴相对于彼此,在所述使用中框架配置中的相应使用中定位与所述折叠框架配置中的 折叠定位之间枢转;以及折叠连杆,其具有耦合到与所述接合部枢轴径向间隔的枢轴点的一端,且具有在与折 叠枢轴间隔的连接点处耦合到所述第一框架零件的相对端,借此在所述第二框架零件围绕 所述接合部枢轴枢转时,所述折叠连杆定位使所述框架组合件的一部分朝所述折叠定位折其中当所述框架组合件处于所述使用中配置时,所述折叠连杆沿着所述第一框架零件 的内部部分在长度方向上延伸。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折叠婴孩车框架组合件,其中所述第一框架零件是所述 框架组合件的后支腿,且其中所述第二框架零件是把手组合件的推动杆。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折叠婴孩车框架组合件,其中所述后支腿的上端连接到 所述折叠接合部,且所述推动杆的下端连接到所述折叠接合部。
14.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折叠婴孩车框架组合件,其中所述第一框架零件的上端 连接到所述折叠接合部,且其中一凸轮固定到所述折叠接合部的连接到所述第二框架零件 的一部分,并协同所述第二框架零件的移动而围绕所述接合部枢轴移动。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折叠婴孩车框架组合件,其中所述折叠连杆的所述一端 连接到所述凸轮,且所述折叠连杆的所述相对端连接到以可滑动方式定位在所述第一框架 零件的所述内部内的梭。
16.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折叠婴孩车框架组合件,其进一步包括 连杆狭槽,其沿着所述折叠连杆的所述相对端在长度方向上延伸,且形成于所述折叠连杆的所述相对端中;梭,其定位在所述第一框架零件的所述内部内,且可在所述第一框架零件的所述内部 内滑动;以及销,其可与所述梭一起移动且被俘获于所述连杆狭槽中。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折叠婴孩车框架组合件,其进一步包括穿过所述梭而 形成且大体上正交于所述连杆狭槽的定位而定位的梭狭槽,所述销也被俘获在所述梭狭槽 内。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折叠婴孩车框架组合件,其进一步包括穿过所述第一框 架零件且沿着所述第一框架零件而形成的弯曲狭槽,所述销也被俘获在所述弯曲狭槽中。
19.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折叠婴孩车框架组合件,其进一步包括 第三框架零件,其以枢转方式连接到承载于从所述第一框架零件延伸的支座的自由端上的枢轴;以及所述第三框架零件的柱脚部分,其延伸越过所述枢轴,所述销承载于所述柱脚部分上, 与所述枢轴间隔。
20. —种婴孩车折叠接合部组合件,其包括 所述婴孩车的第一框架零件;所述婴孩车的第二框架零件,其在接合部枢轴处以枢转方式连接到所述第一框架零 件,以便可围绕所述接合部枢轴相对于彼此,在使用中定位与折叠定位之间移动;折叠连 杆,其具有耦合到与所述接合部枢轴径向间隔的枢轴点的一端,且具有在与所述接合部枢轴间隔的连接点处耦合到所述第一框架零件的相对端;以及所述婴孩车的第三框架零件,其以枢转方式相对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零件而连接, 且连接到所述折叠连杆的所述一端,所述第三框架零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零件在使用 中定位与折叠定位之间移动,其中当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零件在所述使用中定位与折叠定位之间移动时,所述折叠 连杆在所述第一框架零件的内部内在长度方向上移动,借此在所述第二框架零件围绕所述 接合部枢轴朝向所述折叠定位枢转时,所述折叠连杆所述第三框架零件朝所述折叠定位枢 转。
全文摘要
本申请案涉及一种可折叠婴孩车和用于其的折叠连杆系。所述可折叠婴孩车具有框架组合件,所述框架组合件可在使用中配置与折叠配置之间重新配置。所述框架组合件具有第一和第二框架零件,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零件可相对于彼此在对应于所述使用中框架配置和折叠框架配置的相应使用中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移动。折叠接合部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零件两者且具有接合部枢轴,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零件围绕所述接合部枢轴相对于彼此在所述相应使用中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枢转。折叠连杆具有在与所述接合部枢轴间隔的枢轴点处耦合到所述框架折叠接合部的部分的一端,且具有在与折叠枢轴间隔的连接点处耦合到所述第一框架零件的相对端。当所述第二框架零件从所述使用中位置朝向所述折叠位置枢转时,所述折叠连杆驱动所述框架组合件的部分朝向所述折叠框架配置移动。在所述框架组合件处于所述使用中配置的情况下,所述折叠连杆隐藏或收容在所述第一框架零件的内部。
文档编号B62B7/06GK101734271SQ20091022368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6日
发明者托德·D·索尔萨诺, 斯蒂芬·阿纳特, 约瑟夫·T·格林茨, 罗伊·L·迪安 申请人:葛莱儿婴儿产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