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动力转向器自动限流限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1623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动力转向器自动限流限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动力转向器自动限流限压装置。
(二)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汽车动力转向系统的溢流阀、流量阀都装在转向助力泵上,当转向泵输出 的流量过大或系统压力超过规定压力时,装在转向助力泵内的溢流阀和流量阀就负责流量 调节和压力卸荷的作用,这就不可避免地在助力泵内形成小循环,导致转向泵内部温度急 剧升高,液压油将很快变质,形成碳化物,液压油失去润滑功能,转向泵将急剧磨损,造成转 向沉重;析出胶状物质,堵塞阻尼孔或卡滞控制阀,使系统失效。同时还使系统中的密封件 加快老化,密封不良而造成漏油。给汽车行驶造成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传统动力转向系统的缺陷而提供一种
结构简单、加工工艺性好、调整方便、成本较低的汽车动力转向器自动限流限压装置。 —种汽车动力转向器自动限流限压装置,所述动力转向器包括阀体,自动限流限
压装置安装在动力转向器阀体内,所述自动限流限压装置包括卸荷阀体、锥阀、限压弹簧、
阀座和限流弹簧,卸荷阀体与阀座固定连接,阀座上开有阀孔,锥阀阀杆经限压弹簧连接卸
荷阀体内壁,锥阀阀芯与阀孔配合,限流弹簧两端分别连接阀座和动力转向器阀体。 进一步,所述卸荷阀体经螺塞与动力转向器阀体固定连接,螺塞与动力转向器阀
体连接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所述卸荷阀体与阀座之间设有调整垫片。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动力转向器自动限流限压装置能够根据动力转向器实际需要 的载荷输出,自动调节转向系统的压力和流量,避免在转向助力泵内形成小循环,降低液压 系统的油液温度,减小转向泵内部零件的磨损,提高转向助力泵的使用寿命,同时对汽车高 速行驶时转向发飘有很好的效果。该装置结构简单,加工工艺性好,调整方便,而且成本较 低。

图1是汽车动力转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述汽车动力转向器的A-A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
不限于此。 参照图1、图2,一种汽车动力转向器自动限流限压装置,所述动力转向器包括阀 体3,自动限流限压装置安装在动力转向器阀体3内,所述自动限流限压装置包括卸荷阀体
34、锥阀5、限压弹簧6、阀座8和限流弹簧9,卸荷阀体4与阀座8固定连接,阀座8上开有阀 孔,锥阀5阀杆经限压弹簧连接卸荷阀体内壁,锥阀5阀芯与阀孔配合,限流弹簧9两端分 别连接阀座8和动力转向器阀体3。 所述卸荷阀体4经螺塞1与动力转向器阀体3固定连接,螺塞1与动力转向器阀 体3连接处设有密封圈2。 所述卸荷阀体4与阀座8之间设有调整垫片7。 考虑孔加工的工艺性,自动限流、限压的阀孔靠近进油孔。其中,流量的控制通过
限流弹簧予以保证,压力的控制通过限压弹簧予以保证,卸荷阀体与阀孔是间隙很小的动
配合。如图2所示。转向器的进油口中分布有通向转向器控制阀的油孔和通向自动限流、
限压的阀孔,当泵的流量过大时,一部分流量通过小4孔,在卸荷阀体上施加压力使其压縮
预调好的弹簧并向该方向移动,使油液流回到转向器回油口。当泵的压力过大时,通过2个
①1小?L顶开锥阀,使安全阀打开,产生泄压,油液流回到转向器回油口 。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当系统流量过大、压力超过额定压力时,可通过装在
转向器上的自动限流、限压装置有效地保护转向系统,避免转向泵形成局部循环而产生高
温,延长泵的工作寿命。
权利要求一种汽车动力转向器自动限流限压装置,所述动力转向器包括阀体,自动限流限压装置安装在动力转向器阀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限流限压装置包括卸荷阀体、锥阀、限压弹簧、阀座和限流弹簧,卸荷阀体与阀座固定连接,阀座上开有阀孔,锥阀阀杆经限压弹簧连接卸荷阀体内壁,锥阀阀芯与阀孔配合,限流弹簧两端分别连接阀座和动力转向器阀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汽车动力转向器自动限流限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阀体 经螺塞与动力转向器阀体固定连接,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3. 根据权利要求1的汽车动力转向器自动限流限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阀体 与阀座之间设有调整垫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动力转向器自动限流限压装置,所述动力转向器包括阀体,自动限流限压装置安装在动力转向器阀体内,所述自动限流限压装置包括卸荷阀体、锥阀、限压弹簧、阀座和限流弹簧,卸荷阀体与阀座固定连接,阀座上开有阀孔,锥阀阀杆经限压弹簧连接卸荷阀体内壁,锥阀阀芯与阀孔配合,限流弹簧两端分别连接阀座和动力转向器阀体。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动力转向器自动限流限压装置能够根据动力转向器实际需要的载荷输出,自动调节转向系统的压力和流量,避免在转向助力泵内形成小循环,降低液压系统的油液温度,减小转向泵内部零件的磨损,提高转向助力泵的使用寿命,同时对汽车高速行驶时转向发飘有很好的效果。
文档编号B62D5/08GK201457461SQ20092012103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7日
发明者朱忠民 申请人:浙江全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