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驱动辅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7810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车驱动辅助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以电力驱动的自行车结构,尤指一种"电动 车驱动辅助系统",以微处理器控制转动装置的转动与减速充电,由此提 高自行车的续航力,以增加其使用效率。
背景技术
许多人开始不以高耗油的汽车代步,而以自行车成为上班通勤的交通 工具,由此进行短程之往返,而当通勤往返的路途上,上坡时其踩踏必需 相当出力,而下坡时其速度相当快亦不容易减速或完全煞住,使自行车无 法适用于不同路况,另一方面若骑乘者的体力较差,该自行车亦不能配合 使用者的需求,即降低自行车的利用性,因此市面上出现采用电力驱动的 自行车,已知一种电动自行车驱动结构(参阅图5),其包含有 一车轮50,
是枢设于自行车的车轮架51处,车轮50中心轮毂52向轮圈53幅向连结 有多个轮幅线54,并于轮幅线54的外缘环设有轮齿圈55; —马达60,其 转动输出端可成型为输出齿轮61结构,马达60是配设于自行车的车轮架 51处,且输出齿轮61与车轮50的轮齿圈55相契合,以使车轮50可为马 达60所直接驱动,即以小功率的马达,且无须减速齿轮组,即可进行运 转,虽然电动自行车骑乘时较传统人力踩踏的自行车省力,且能配合骑乘 者的因应各种情况,不过,电动车行驶的动力系完全仰赖蓄电池70所蓄 存的电力作为供电源,在正常耗电情况下,电动车的蓄电池70所能提供 的电力仍相当有限,因此如何增加电能的使用效率及回馈,进以延缓电力 的粍尽,提高电动车的续航力,乃本创作的设计目标。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人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 验,针对上述的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点
已知的电动自行车的机构较传统人力踩踏自行车复杂、制造成本更 高,又碍于蓄电池的电力储存量不高,且马达的转动效率不佳,即降低电 动自行车的续航力,此乃本实用新型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点。
解决问题的技术特点-
一种电动车驱动辅助系统,其包括有 一自行车、 一转动装置、 一控 制装置及一电瓶所组合而成, 一自行车包含有车架、前轮、后轮、踏板、 握把及剎车把手所组合,其转动装置以固定件处固定于自行车的前轮轴心 上,并以转动件与前轮的轮圈相连接,其控制装置装设于自行车的握把处, 该微处理器连接于握把及剎车把手,且微处理器以信号线连通转动装置的 线圈,转动装置连接至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具有主动模式与被动模式的 开关。当主动模式时,其转动装置的导线传递电瓶的电力并导入线圈中, 其线圈以前轮的轴心向外产生呈放射状的磁力线,且两相邻的线圈的电流 流向不相同,使产生的电磁极呈S极与N极交互棑列,又该转动件的磁铁 为一种永久磁铁,其朝固定件端亦呈S极与N极的交互排列,由S极与N 极的同性相吸、异性相斥,即可令转动件产生一转动角度的位移,而轮入 的电源由控制装置的微处理器处产生相反方向的导通,即瞬间改变线圈的
S极与N极,由此又带动固定件产生转动,经由不断的变换线圈的S极与 N极,由转动件的磁铁,使两相邻的磁极采连续的延伸,增加转动件的转 动惯性,由此以电力带动自行车进行移动;而被动模式时,于下坡、减速 及以脚力踏动自行车中,能以控制装置的微处理器控制固定件是否进行充 电,其转动件受到前轮的带动,或经由人力踩动踏板,该转动件于固定件 的外缘行进转动,该磁铁所产生磁力线,不断切割其固定件的线圈,乃将 动能转换成电能,使线圈产生电力,并由导线端回充入电瓶中,即达到发 电的效果,然而自行车的后轮设置有一编码器,接收后轮的转速并传递至 电瓶处的接收器,并由微处理器及接收器依数据判断,控制电瓶的逆充电 压以波段方式流入转动装置的固定件中,以快速间断的磁场降低车速以进行剎车,即控制前轮与后轮的转速相同,并于车轮无死锁的状况下快速煞 住自行车。
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
当转动装置以主动模式进行转动时,为电瓶电力提供驱动动力,如遇 路况使前轮的转速比转动装置所产生的转速高,该转动装置即切换至被动 模式,其转动件的磁铁以磁力线切割固定件的线圈,而对电瓶进行充电, 其主动模式与被动模式由微处理器分析车况后所控制,以获得最有效率的 使用状况。


为使审查员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与认识,以下请配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如后,其中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动装置的作动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作动情况的流程图。 图5是已知的驱动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先请由图l与图2所示观之, 一种电动车驱动辅助系统,其包括有
一自行车10、 一转动装置20、 一控制装置30及一电瓶40所组合而成, 一自行车IO包含有车架11、前轮12、后轮13、踏板14、握把15及刹车 把手16所组合, 一转动装置20由固定件21及转动件22所构成,固定件 21设有一轴心211并缠绕有线圈212,该线圈212经由轴心211处延伸一 导线213,转动件22套置于固定件21的外缘,并圈绕装置有多个磁铁221 , 其转动装置20以固定件21处固定于自行车10的前轮12轴心上,并以转 动件22与前轮12的轮圈相连接, 一控制装置30是由微处理器31及调整 开关32所组成,微处理器31是与调整开关32连接一起,并于调整开关 32处设置有一选择钮,且选择钮包含有一般模式、健身模式及爬坡模式, 其控制装置30是装设于自行车10的握把15处,该微处理器31是连接于握把15及剎车把手16,且微处理器31是以信号线34连通转动装置20 的线圈212, 一电瓶40的输出端是设置有一接收器41,并以编码线421 连接有一编码器42,且编码器42是装于后轮13处,该电瓶40是连接转 动装置20的导线213,且电瓶又与控制装置30的信号线34连接。
请由图2、图3所示观之,其转动装置20的作动是可区分成主动模式 与被动模式,当主动模式时,其转动装置20的导线213是传递电瓶40的 电力并导入线圈212中,其线圈212是以前轮12的轴心向外产生呈放射 状的磁力线,且两相邻的线圈212的电流流向是不相同,使产生的电磁极 呈S极与N极交互棑列,又该转动件22的磁铁221是为一种永久磁铁, 其朝固定件21端亦呈S极与N极的交互排列,由S极与N极的同性相吸、 异性相斥,即可令转动件10产生一转动角度的位移,而轮入的电源是由 控制装置30的微处理器31处产生相反方向的导通,即瞬间改变线圈212 的S极与N极,由此又带动固定件21产生转动,经由不断的变换线圈212 的S极与N极,由转动件22的磁铁221,使两相邻的磁极是采连续的延伸, 增加转动件10的转动惯性,由此以电力带动自行车10进行移动;而被动 模式时,于下坡、减速及以脚力踏动自行车10中,是能以控制装置30的 微处理器31控制固定件21是否进行充电,其转动件22是受到前轮12的 带动,或经由人力踩动踏板14,该转动件22于固定件21的外缘行进转动, 该磁铁221所产生磁力线,是不断切割其固定件21的线圈212,乃将动能 转换成电能,使线圈212产生电力,并由导线213端回充入电瓶40中, 即达到发电的效果。
复请由图2、图4配合图1所示观之,其控制装置30的微处理器31 是接收转动装置信号23、电瓶信号43、握把信号17及剎车信号18,其中 转动装置信号23是为侦测转动件22的转速,且电瓶信号43是为电瓶40 的储电量大小,而握把信号17是为自行车10握把15的转动角度,最后 剎车信号18是为剎车把手16的作动状况,当使用者欲骑乘自行车时,该 调整开关32的选择钮是包含有一般模式、健身模式及爬坡模式,切换至 一般模式时,该踩踏踏板14的力道是相近于一般的自行车,而转动装置 20是以被动模式进行微充电,该切换至健身模式时,其微处理器31是降 低电瓶40与转动装置20间的电阻,以增加转动装置20的充电量,而固
6定件21与转动件22所切割的磁力线越多则充电量越大,并产生具有健身
效果的踏板14阻力,另该爬坡模式是为充电量的最大值状态,是令使用 者必需以相当于上坡行驶的力道踩踏踏板14,其中,当转动装置20以主 动模式进行转动时,是为电瓶40电力提供驱动动力,如遇路况使前轮12 的转速比转动装置20所产生的转速高,该转动装置20即切换至被动模式, 其转动件22的磁铁221是以磁力线切割固定件21的线圈212,而对电瓶 40进行充电,其主动模式与被动模式是由微处理器31分析车况后所控制, 以获得最有效率的使用状况;
其转动装置20于被动模式时,其充电量越大,所造成的电磁阻力越 大,即减少前轮12的转速而产生剎车的效果,当欲进行急剎车时,该控 制装置30的微处理器31是接收剎车把手16的快压信号,并控制电瓶40 对转动装置20进行升压的逆充,其固定件21的线圈212所产生的磁极是 与转动件22处磁铁221的磁极相同,即进行磁场的逆向相吸与相斥,由 电磁剎车的效果是可达到快速停止自行车10,然而自行车10的后轮13 是设置有一编码器42,是接收后轮13的转速并传递至电瓶40处的接收器 41,并由微处理器31及接收器41依数据判断,控制电瓶40的逆充电压 以波段方式流入转动装置20的固定件21中,以快速间断的磁场降低车速 以进行剎车,即控制前轮12与后轮13的转速相同,并于车轮无死锁的状 况下快速煞住自行车10,由此提高剎车的功效与行驶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实已达突破性的结构设计,而具有改良的新 型内容,同时又能够达到产业上的利用性与进步性,且本实用新型未见于 任何刊物,亦具新颖性,当符合专利法相关法条的规定,故依法提出发明 专利申请。
唯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 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 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车驱动辅助系统,其包括有一自行车、一转动装置、一控制装置及一电瓶所组合而成,一自行车包含有车架、前轮、后轮、踏板、握把及刹车把手所组合,其特征在于一转动装置由固定件及转动件所构成,固定件设有一轴心并缠绕有线圈,该线圈经由轴心处延伸一导线,转动件套置于固定件的外缘,并圈绕装置有多个磁铁,其转动装置以固定件处固定于自行车的前轮轴心上,并以转动件与前轮的轮圈相连接,一控制装置由微处理器及调整开关所组成,其控制装置装设于自行车的握把处,该微处理器连接于握把及刹车把手,且微处理器以信号线连通转动装置的线圈,一电瓶的输出端设置有一接收器,并以编码线连接有一编码器,且编码器装于后轮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驱动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 调整开关处设置有一选择钮,且选择钮包含有一般模式、健身模式及爬坡 模式。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驱动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 电瓶连接转动装置的导线,且电瓶又与控制装置的信号线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驱动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 转动装置连接至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具有主动模式与被动模式的开关。
专利摘要一种电动车驱动辅助系统,其包括有一自行车、一转动装置、一控制装置及一电瓶,一转动装置由固定件及转动件所构成,固定件设有一轴心并缠绕有线圈,转动件套置于固定件的外缘,并圈绕装置有多个磁铁,其转动装置固定于自行车的前轮,一控制装置由微处理器及调整开关所组成,一电瓶设置有接收器及编码器,由上述结构,转动装置由微处理器分析车况后所控制,并具有电力回馈及电磁刹车的功用,以增加其使用效率。
文档编号B62M1/00GK201415749SQ20092014863
公开日2010年3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31日
发明者林威廷 申请人:林威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