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客车前部防碰撞吸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6075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轻型客车前部防碰撞吸能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轻型客车前部防碰撞吸能结 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其中,轻型车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轻型车特 别是轻型客车,因为其经济适用而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是就其安全性而言,我国的 轻客与中高档轿车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中、高档轿车大都引进欧美的产品,这些国家的法规 工作开展得比较早,而轻型客车大都引进日本的早期产品,日本对轻型车曾实施过保护期, 执行法规的时间比较晚,车身结构强度低,技术水平与欧美相差较大。另外,轻型客车的前 部变形区较短(有的甚至采用平头结构),虽然现在有加长的趋势,但与轿车的前部变形区 相比有较大的差距。随着我国法规颁布时间的临近,对轻型客车整车碰撞安全性的改进和 提高工作在我国急需进行。目前轻型客车在设计之初采用车身车架结构,是在强度和刚度都比较大的车架结 构上安装车身结构,这种结构形式的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车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大大影 响了整车碰撞的安全性。并且轻型客车多数属于平头车结构,此结构要同时满足偏置碰撞 和正面碰撞法规,所以要克服结构要求存在矛盾并且结构方案要综合兼顾软、硬两种碰撞 结构,与轿车相比,平头车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1)、发动机乘员离车头距离比较近,发生碰撞时吸能空间不足;(2)、可以利用的吸能部件比较少;(3)、前围结构、前缓冲梁总成部分刚度、强度较弱,(4)、左右前纵梁、前横梁和前围组成的区域结构强度较弱,发生碰撞时,乘员保护 空间易受侵入。(5)、左右前叉梁与前地板只有一个立板联接,强度较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发生碰撞时阻挡外部对车内前部驾乘人员伤害 的轻型客车前部防碰撞吸能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有前横梁,前地板,前悬挂左上支架,前 悬挂右上支架,交叉连接的左前外纵梁与左前纵梁、右前外纵梁与右前纵梁,左前外纵梁、 左前纵梁、右前外纵梁和右前纵梁的前端均与前横梁连接,左前外纵梁与右前外纵梁左右 对称设置、左前纵梁与右前纵梁左右对称设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左前外纵梁与前横梁的连 接处上部设置有通过前纵梁左支架连接板连接的前纵梁左内支架和前纵梁左外支架,该前 纵梁左内支架上部还连接有前地板左背板,前纵梁左外支架、纵梁左支架连接板上部均与 前地板相连接;所述的右前外纵梁与前横梁的连接处上部设置有通过前纵梁右支架连接 板连接的前纵梁右内支架和前纵梁右外支架,该前纵梁右内支架上部还连接有前地板右背板,前纵梁右外支架、纵梁右支架连接板上部均与前地板相连接,在前纵梁左支架连接板和 前纵梁右支架连接板之间还设置有前加强梁,该前加强梁还通过前连接板与前地板连接; 所述的前横梁前部还设置有一前缓冲梁总成。所述的前缓冲梁总成包括有前缓冲梁以及设置在前缓冲梁内侧的右外加强板、右 内加强板、左内加强板和左外加强板,右外加强板、右内加强板、左内加强板和左外加强板 依次与右前外纵梁、右前纵梁、左前纵梁和左前外纵梁的前端在前横梁上位置对应。前悬挂左上支架与左前外纵梁交接处、前悬挂右上支架与右前外纵梁交接处均设 置有角板。本实用新型适在现有吸能结构基础上增加了如前地板右背板、前加强梁、前纵梁 右支架连接板、前纵梁右外支架、前缓冲梁总成、右前连接板、左前连接板、前纵梁左外支 架、前纵梁左支架连接板、前地板左背板、角板等结构,使其刚度、强度大幅提升,又没有占 用太多吸能空间,有效地保护车内前部驾乘人员的安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图1的右视图;图4为图1的仰视图;图5为图4的A-A向剖视图。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下述的实例仅仅是 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例子而已,并不代表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权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 权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 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它包括有前横梁15,前地板5,前悬挂左 上支架12,前悬挂右上支架17,交叉连接的左前外纵梁19与左前纵梁18、右前外纵梁20与 右前纵梁21,左前外纵梁19、左前纵梁18、右前外纵梁20和右前纵梁21的前端均与前横梁 15连接,后端与车架横梁相连接,各纵梁方分别与相对应的上盖板连接形成方管式空壳结 构,具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作为碰撞发生时的主要吸能和导能部件。在左前外纵梁19与 前横梁15的连接处上部设置有通过前纵梁左支架连接板3连接的前纵梁左内支架2和前 纵梁左外支架14,该前纵梁左内支架2上部还连接有前地板左背板4,前纵梁左外支架14、 纵梁左支架连接板3上部均与前地板5相连接;在右前外纵梁20与前横梁15的连接处上 部设置有通过前纵梁右支架连接板7连接的前纵梁右内支架8和前纵梁右外支架16,该前 纵梁右内支架8上部还连接有前地板右背板6,前纵梁右外支架16、纵梁右支架连接板7上 部均与前地板5相连接,在前纵梁左支架连接板3和前纵梁右支架连接板7之间还设置有 前加强梁10,在左前外纵梁19与前横梁15的连接处增设的各加强件、在右前外纵梁20与 前横梁15的连接处增设的加强件与前地板5形成了壳体结构,并通过前加强梁10进行连 接,该前加强梁10还通过左前连接板11、右前连接板9与前地板连接,具有足够的强度与刚 度,减小前地板碰撞时的变形量;前横梁前部通过上连接板26、下连接板25与前缓冲梁总
4成1相连接,前缓冲梁总成包括有前缓冲梁22以及设置在前缓冲梁内侧的右外加强板23、 右内加强板24、左内加强板27和左外加强板28,右外加强板23、右内加强板24、左内加强 板27和左外加强板28依次与右前外纵梁20、右前纵梁21、左前纵梁18和左前外纵梁19 的前端在前横梁上的位置对应,在有限空间内延长吸能和导能结构的长度,增加缓冲区域, 使整个结构无论在正面碰撞还是正面偏置碰撞中充分吸收能量。为了增强前悬挂连接处强度,减少碰撞时的变形量,前悬挂左上支架12与左前外 纵梁19交接处、前悬挂右上支架17与右前外纵梁20交接处均设置有角板13。综上所述,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
权利要求一种轻型客车前部防碰撞吸能结构,它包括有前横梁,前地板,前悬挂左上支架,前悬挂右上支架,交叉连接的左前外纵梁与左前纵梁、右前外纵梁与右前纵梁,左前外纵梁、左前纵梁、右前外纵梁和右前纵梁的前端均与前横梁连接,左前外纵梁与右前外纵梁左右对称设置、左前纵梁与右前纵梁左右对称设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左前外纵梁与前横梁的连接处上部设置有通过前纵梁左支架连接板连接的前纵梁左内支架和前纵梁左外支架,该前纵梁左内支架上部还连接有前地板左背板,前纵梁左外支架、纵梁左支架连接板上部均与前地板相连接;所述的右前外纵梁与前横梁的连接处上部设置有通过前纵梁右支架连接板连接的前纵梁右内支架和前纵梁右外支架,该前纵梁右内支架上部还连接有前地板右背板,前纵梁右外支架、纵梁右支架连接板上部均与前地板相连接,在前纵梁左支架连接板和前纵梁右支架连接板之间还设置有前加强梁,该前加强梁还通过前连接板与前地板连接;所述的前横梁前部还设置有一前缓冲梁总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客车前部防碰撞吸能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前缓冲梁 总成包括有前缓冲梁以及设置在前缓冲梁内侧的右外加强板、右内加强板、左内加强板和 左外加强板,右外加强板、右内加强板、左内加强板和左外加强板依次与右前外纵梁、右前 纵梁、左前纵梁和左前外纵梁的前端在前横梁上的位置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客车前部防碰撞吸能结构,其特征是前悬挂左上支架 与左前外纵梁交接处、前悬挂右上支架与右前外纵梁交接处均设置有角板。
专利摘要一种轻型客车前部防碰撞吸能结构,它包括有前横梁,前地板,前悬挂左、右上支架,左、右外纵梁,左、右前纵梁,其技术要点是在左前外纵梁与前横梁的连接处上部设有前纵梁左内支架和前纵梁左外支架,该前纵梁左内支架上部连接前地板左背板,前纵梁左外支架、纵梁左支架连接板上部均与前地板相连接;在右前外纵梁与前横梁的连接处上部设有前纵梁右内支架和前纵梁右外支架,该前纵梁右内支架上部连接有前地板右背板,前纵梁右外支架、纵梁右支架连接板上部均与前地板相连接,在前纵梁左、右支架连接板之间设有前加强梁;在前横梁前部设有前缓冲梁总成。本实用新型增加了多种结构,使其刚度、强度大幅提升,又没有占用太多吸能空间,有效地保护车内前部驾乘人员的安全。
文档编号B62D31/00GK201604701SQ20092028848
公开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9日
发明者刘天月, 刘永生, 孙杨, 范英华, 许海宁, 赵维福, 金清一, 陈秀梅, 鲍月峰 申请人: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