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1013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向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受到超过规定值的过大冲击力时可获得护套的大的移动行程 的转向柱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揭示有具有以下结构的转向柱装置,S卩,将转向轴支持成可旋转的护套、可 调整所述护套的长度方向或倾斜的锁定机构、在对护套施加超过规定值的过大冲击力时可 使护套轴向移动的断裂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如图24所示,所述转向柱装置100具有,在轴向上端固定转向盘(未图示)的转 向轴101、将所述转向轴101支持成可旋转的护套102、引导所述护套102的引导部件103、 相对所述引导部件103将护套102锁定的锁定机构104。所述锁定机构104主要有如下部 件构成设置在护套102内的一对齿部106、设置在护套102的伸缩长孔110的齿部105、具 有头部107a与它们中的可动侧齿部106连接的螺栓107的夹紧部件108、使得所述夹紧部 件108运行的操作杆109。在螺栓107设置有位于护套102及引导部件103之间的颈缩部 107b。在上述构成中,如果朝向解锁方向旋转操作杆109,则螺栓107移动到转向轴101 方向而解除一对齿部105、106的啮合状态,使得护套102可轴向移动。并且,如果将操作杆 109转向锁定方向,则螺栓107朝向从转向轴101离开的方向移动而一对齿部105、106相互 啮合,从而护套102相对引导部件103锁定而阻止了轴向移动。此时,由于车辆冲突而驾驶 者突然冲击转向盘等而护套102介由转向轴101受到超过规定值的过大的轴向冲击力时, 螺栓107受剪切力而在颈缩部107b断裂,螺栓107的头部107a脱离,从而使得转向轴101 和护套102可轴向移动。并且,在如图25所示的其它转向柱装置120,具有如下构成一对分割部件121、 122、设置在所述分割部件121的可动侧齿部106和设置在伸缩用长孔110的固定侧齿部 105、沿着螺栓107延伸设置且将分割材料121、122连接的安全销123。在上述构成中,在一对齿部105、106相互啮合、护套102锁定的状态下,护套102 介由转向轴101受到超过规定值的过大的轴向冲击力时,安全销123受到剪切力而断裂,一 方分割部件121从另一方分割部件122脱离,从而使得转向轴101和护套102可轴向移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0-157634号公报然而,在如图24所示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构成中,通过在夹紧部件108的 螺栓107设置颈缩部107b来设定可使得转向轴101和护套102轴向移动的冲击力,由此使 螺栓107的夹持力变大,使可动侧齿部106和固定侧齿部105的卡合加强,如要防止在通常 车辆运行时等情形下的转向柱装置的松动时,由于颈缩部107b的强度不足而存在断裂的 可能性。反之,为使得夹持力变大而颈缩部107b的直径变粗时护套102介由转向轴101受 到超过规定值的轴向冲击力时,颈缩部107b变得难以断裂,导致转向轴101和护套102的 轴向移动被阻止。即,在颈缩部107b所设置的冲击力大小,和为防止松动所必需的螺栓107的夹持力的大小是相反要求,从而要同时满足两个要求是非常困难的。并且,如图25所示的构成中,因固定侧齿部105是与护套102的伸缩周长孔102a的缘部一体的构成,安全销123受到剪切力而断裂,在一方的分割部件121从另一方分割部 件122脱离后,螺栓107的移动行程在与伸缩用长孔102a的缘部抵接为止被限制,不能确 保足够的移动行程。反之,为确保足够的移动行程而朝向螺栓107的移动方向延长伸缩用 长孔102来将端部开口时,不能限制护套102的伸缩范围(轴向的位置调整范围),为此,有 必要追加设置限制部件。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不足,本发明为提供一种可在通常时可坚实地固定将旋转轴支 持成可旋转的护套的同时,在受到超过规定值的过大的冲击力时,可获得护套的大的移动 行程的转向柱装置为目的。本发明第一个方面的转向柱装置,具有安装托架,由固定于车体的固定部和与固定部一体设置的悬架部所构成;转向轴,在轴向上端固定转向盘;护套,将所述转向轴支持成可旋转;护套支架,与所述护套的外周面一体形成,具有朝向所述护套的轴向延伸设置的 滑接部、沿着所述护套的轴向形成且朝向车体后方开放的缝隙;护套引导部,配置在所述安装托架和所述护套之间,具有与所述滑接部相对、抵接 的抵接部;夹紧用螺栓,被所述安装托架所支持,且具有贯通所述护套支架的所述缝隙、及所 述护套引导部的轴部;脱离部件,具有配置成可横切所述缝隙且限制所述夹紧用螺栓在所述缝隙内的移 动范围的限制部、将所述限制部固定于所述护套支架且在受到超过规定值的作用力时解除 连接的剪切部,其中,通过拧紧所述夹紧用螺栓将所述滑接部按压到抵接部,将所述护套紧固、固 定于所述安装托架,在将所述夹紧用螺栓拧紧的状态下所述护套受到超过规定值的轴向作 用力时,通过使所述剪切部断裂来解除所述限制部的移动范围的限制,使所述护套移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二方面的转向柱装置,其中,所述抵接部具有沿着轴向 延伸的凹槽形状,通过所述护套支架在所述抵接部的凹槽内滑动,所述护套在移动时被轴 向引导。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的第三方面的转向柱装置,其中,所述脱离部 件,具有由树脂制的引导板和板状部件构成的保持板,所述剪切部,是由从所述引导板突设且贯通由在所述护套支架设置的贯通孔所构 成的护套侧连接卡孔、设置在所述保持板的保持板侧连接孔的安全销所构成,所述限制部,是由形成在保持板和引导板、且具有与护套的伸缩移动尺寸相等尺 寸的长孔所构成。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第四方面的转向柱装置,其中,所述脱离部件具有啮合块,具有
用于所述夹紧用螺栓的所述轴部插通的插通孔,朝向所述引导板齿条状并列设置有多个齿状突起的可动侧齿部,由弹性材料构成且朝向所述本体部突设的偏压机构;固定侧齿部,沿着所述引导板的所述长孔,在所述引导板齿条状并列设置多个齿 状突起,所述多个齿状突起与所述可动侧齿部啮合,在将所述夹紧用螺栓拧紧时,固定侧齿部和可动侧齿部啮合,在将所述夹紧用螺 栓松开时,通过所述偏压机构的偏压力而使得固定侧齿部和可动侧齿部分离。根据本发明第一 四方面的任意方面的第五方面的转向柱装置,其中,所述护套 引导部具有卷入支持部,所述卷入支持部在从所述抵接部的外缘朝向所述滑接部的外缘且 沿着所述护套的轴向突设的同时,卷入所述护套处于收缩状态下的所述滑接部的背面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如果拧紧夹紧用螺栓,则护套引导部的抵接部和护套 支架的滑接部压接卡合,护套紧固、固定于安装托架,从而限制了护套支架及护套的移动。 并且,如果松开夹紧用螺栓,则抵接部和滑接部的压接卡合状态被解除,使得护套支架及护 套可移动。并且,在拧紧夹紧用螺栓的状态下护套介由转向轴受到超过规定值的过大的轴 向冲击力时,通过护套支架移动而与夹紧用螺栓的限制部接触,剪切部断裂而脱离部件从 护套支架脱离,由此解除因压接卡合所致的护套支架朝向护套引导部的紧固、固定,使得护 套可轴向移动。由此,与在夹紧用螺栓的轴部形成颈缩部的现有例的构成相比,可进一步提高夹 紧用螺栓的拉伸强度,从而通过所述夹紧用螺栓朝向安装托架坚实地压接卡合护套支架, 从而使其紧固、固定。由于通过护套支架的滑动部和护套的抵接部的压接卡合而夹紧用螺栓受到夹持 力,从而離脱部材所受的夹持力变弱,由此可设定符合要求的脱离负荷特性。并且,因在护套支架具有沿着护套轴向延伸而朝向车体后方开口的缝隙,从而在 护套受到超过规定值的冲击力时将沿着护套支架的缝隙轴向移动,从而可获得护套的大的 移动行程。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通过护套支架被引导而在抵接部的凹槽内滑动,可防止发 生在护套轴向移动时被卡住及护套脱落。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护套在伸缩移动时沿着护套支架的长孔移动,在所述 脱离部件的保持板和引导板的长孔(限制部)的端部抵接夹紧用螺栓,从而限制护套的移 动。一方面,护套受到超过规定值的过大的冲击力、夹紧用螺栓冲击到保持板和引导板的长 孔的端部时,安全销断裂而护套从保持板和引导板脱离。根据本发明第四个方面,用于夹紧用螺栓的轴部插通的啮合块的可动侧齿部与引 导板的固定侧齿部啮合,使得护套引导部和引导板之间不滑动,由此可通过设定的脱离负 荷特性确实地将剪切部断裂。并且,在松开夹紧用螺栓时,通过偏压机构的偏压力来使得固 定侧齿部和可动侧齿部分离来完全解除可动侧齿部及固定侧齿部的啮合状态,从而可防止 在护套轴向移动时被卡住。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卷入支持部,通过在从抵接部的外缘朝向滑接部的外缘且 沿着护套的轴向突设的同时,卷入在护套收缩的状态下的滑接部的背面侧,从而以可在护 套的轴向移动的状态来保持护套支架,由此防止护套的脱落。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柱装置的横向剖视图。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柱装置的纵向剖视图,(a)是表示转 向轴拉伸状态的纵向剖视图、(b)是表示脱离胶囊脱离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1的III-III向剖视图。图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引导板和保持板的安装状态的主视图。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4的V-V向剖视图。图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板的主视图。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引导板的主视图。图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护套和护套支架的主视图。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护套引导部的俯视图。图10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护套引导部的侧面图。图1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向柱装置的横向剖视图。图1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向柱装置的纵向剖视图,(a)是表示转 向轴拉伸状态的纵向剖视图、(b)是表示脱离胶囊脱离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图1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12的XVIII-XVIII向剖视图。图1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固定侧齿部的主视图。图1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16的XXI-XXI向剖视图。图1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可动侧齿部的示意图,(a)是表示主视 图、(b)是表示侧视图。图1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18(a)的XXIII-XXIII向剖视图。图20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固定侧齿部及可动侧齿部的啮合状态的 剖视图。图2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固定侧齿部及可动侧齿部的半锁定状态 的剖视图。图2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固定侧齿部的变形例的主视图。图2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可动侧齿部的变形例的主视图。图24是表示转向柱装置的现有例的剖视图。图25是表示转向柱装置的其它现有例的剖视图。在图1 图25中,1、1A、转向柱装置,2、转向轴,3、护套,4、护套引导部,43、抵接 部,43a、卷入支持部,70、护套支架,70a、70b、滑接部,71、缝隙,71a、开口,72a、轴部,72、夹 紧用螺栓,74、80、引导板(脱离胶囊),7如、81、长孔,7牝、83、94、安全销,82、91、固定侧齿 部,86、96可动侧齿部,84、95、啮合块(脱离胶囊),87、弹簧部件(脱离胶囊),90、引导板 (本体部、脱离胶囊),99、弹簧部件(偏压机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为便于说明,在图1中以双点划线表示护套引导部和安装托架,在图2中以双点划线表示护套引导部、安装托架、倾斜架。如图1 图3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柱装置1具有,将在轴向上端(图1的右 端)固定有转向盘(未图示)的转向轴2支持成可旋转的护套3、引导所述护套3的护套引 导部4、固定于车体的安装托架6、相对护套引导部4将护套3锁定的锁定机构7。转向轴2,是由上部轴20和下部轴21所构成,嵌合成可在轴向相对滑动。 护套引导部4,通过在沿着转向轴2及护套3的轴向延伸设置的同时,护套引导部 4的长度方向的下端部40介由电动转向装置41与下部支架42连接,从而通过倾斜轴142 而被车体5支持。由此,护套引导部4及护套3的全体可在所述倾斜轴142周围旋转。并 且,在护套引导部4设置有如图11所示的可插通后述的夹紧用螺栓72的圆圆孔44。在护 套引导部4的长度方向上端设置有突起片45,通过在所述突起片45和安装托架6之间设置 的拉伸设置的弹簧部件146,护套引导部4朝向上方偏压的同时被悬置。在安装托架6,垂下从固定于车体的固定部6a悬置的倾斜架60 (悬架部),倾斜架 60具有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形成圆弧状的倾斜用长孔61,从而安装托架6与护套引导部4抵 接。锁定机构7具有,焊接在护套3且朝向护套3的轴向延伸的护套支架70、具有通过 在所述护套支架70形成的缝隙71和护套引导部4支承成可旋转的轴部72a的夹紧用螺栓 72、使所述夹紧用螺栓72操作的操作杆73。护套支架70具有,分别配置在各护套3附近且与护套引导部4相对的一对滑接部 70a、介于这些滑接部70a之间且以从护套3隔开规定间距地配置在抵接部43之间的凹槽 内,从而与护套引导部4滑接的平坦部70b、及形成有如图9所示地在轴向延伸的缝隙71的 侧壁部70c。在一对滑接部70a分别抵接护套引导部4的抵接部43的末端、且抵接部43之 间夹设有平坦部70b的两端部的状态下,护套3通过护套引导部4的引导而轴向移动。并 且,一对滑接部70a设置成从护套3的轴向的下端跨过中间部,平坦部70c设置成与所述滑 接部70a相比轴向上端侧的长度长,形成在平坦部70c的所述缝隙71形成为轴向下端侧封 闭、且在轴向上端侧形成的开口 71a朝向车体后方。在缝隙71的轴向下端附近,如图4 图7所示,装设有作为脱离部件的脱离胶囊, 所述脱离胶囊由树脂制引导板74、保持板75所构成。在这些引导板74及保持板75,设置 有分别与缝隙71相对且使得夹紧用螺栓72插通且具有与转向轴2及护套3的伸缩移动尺 寸相等长度,且设置有使得缘部横切缝隙71的长孔74a、75a(限制部)。与引导板74 一体 成形的4个安全销74b (剪断部),贯通由设置在护套支架70的贯通孔所构成的支架侧连接 卡孔70d,各末端与设置在保持板75的保持板侧连接孔75c卡止。保持板75配置在平坦 部70c的内侧(护套3—侧)且与夹紧用螺栓72的头部72b抵接。引导板74介于平坦部 70c和护套引导部4之间,进一步与护套引导部4具有微小的间隙。并且,夹紧用螺栓72的轴部72a,插通装设于操作杆73的可动凸轮76、介于所述 可动凸轮76及倾斜架60之间的固定凸轮77、滚针轴承78,滚针轴承78通过与夹紧用螺栓 72末端72c螺合的螺母79而朝向轴向偏压。在上述构成中,如车辆的驾驶者朝向锁定方向旋转操作杆73来将夹紧用螺栓72 夹紧(锁定状态),则夹紧用螺栓72的头部72b移动到从护套3分离的方向而压接保持板 75,护套支架70相对护套引导部4及倾斜架60被紧固、固定(锁定),从而限制了护套3的上下方向(倾斜)及轴向(伸缩)的移动。并且,如通过朝向解锁方向旋转操作杆73来松 开夹紧用螺栓72 (解锁状态),则夹紧用螺栓72的头部72b移动到护套3方向来解除护套 支架70的紧固、固定状态,从而可进行护套3的上下方向(倾斜)及轴向(伸缩)的移动。在将锁定机构7锁定的状态下,由于车辆冲突而导致驾驶者突然冲击转向盘等原 因,护套3介由转向轴2受到超过规定值的过大的轴向冲击力时,通过转向轴2及护套3轴 向移动到车体前方,使得夹紧用螺栓72与引导板74的长孔74a和保持板75的长孔75a的 车体后方侧的缘部接触。此后,在剪切力的作用下引导板74的安全销74b断裂,从而在引 导板74和保持板75从护套支架70脱离的同时,夹紧用螺栓72留在护套支架70的缝隙71 内。由此,护套支架70与护套引导部4的紧固、固定被解除,使得转向轴2及护套3可在轴 向移动,转向轴2、护套3通过未图示的能量吸收结构来收缩而吸收冲击能。根据第一实施方式,与在现有例的夹紧用螺栓72的轴部设置颈缩部时相比可提 高夹紧用螺栓72的拉伸强度,由此可通过夹紧用螺栓72将护套支架70对护套引导部4及 倾斜架60坚实坚实压接卡合而实现紧固、固定。并且,根据第一实施方式,通过对护套3施加超过规定值的过大的轴向冲击力、弓丨 导板74和保持板75从护套支架70脱离,使得护套3及护套支架70移向图2 (b)所示的轴 向下端侧的同时,夹紧用螺栓72可相对护套支架70的缝隙71移向轴向上端侧,能够很大 地确保护套3的移动行程。并且,即使护套3相对倾斜架60移到轴向下端侧,也因夹紧用 螺栓72留在缝隙71内而防止护套3的脱落。并且,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夹紧用螺栓的紧固力,是在护套支架70的滑接部70a和 护套引导部4的抵接部43受到的同时,上述脱离胶囊的引导板74在与护套引导部4之间 具有微小的间隙,从而夹紧用螺栓72紧固时的脱离胶囊未被护套支架70和护套引导部4 夹住,从而未作用有夹紧用螺栓72的紧固力。从而,引导板74不会受到在向车体5安装时 的夹紧用螺栓的紧固力的影响,可设定符合要求的脱离负荷特性。图12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并且,在图12中为便于说明以双点 划线表示护套引导部和安装托架,在图13中以双点划线表示护套引导部、安装托架、倾斜 架。在图12 图23中对于与图1 图11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符号。 如图14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向柱装置1A,从护套引导部4的一对抵接部43 的外缘朝向各护套3方向突设有卷入支持部43a,通过所述卷入支持部43a从护套引导部4 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卷入护套支架70的滑接部70a的外缘70e的背面侧,从而在护套引导部 4将护套支架70保持成可轴向移动的状态。卷入支持部43a,设置在从护套引导部4的长 度方向下端部40到倾斜架60附近。 并且,在护套支架70的缝隙71,装设有脱离胶囊。如图16、图17所示,脱离胶囊 由引导板80 (本体部)、保持板75、啮合块84构成。引导板80是由长板状的树脂材料所形 成,在插通有夹紧用螺栓72的同时,具有与转向轴2及护套3的伸缩移动尺寸相等尺寸的 长孔81 (限制部)与护套支架70的缝隙71相对地设置。在引导板80的表面侧,由在与护 套3轴向正交的方向以齿条状延伸的多个齿状突起所构成的固定侧齿部82,在轴向并列的 同时,在背面侧的四个角落一体成形有四个安全销(剪断部)83。各安全销(剪断部)83贯 通由设置于平坦部70c的贯通孔所构成的支架侧连接卡孔70d,各末端卡止在设置在保持 板75的保持板侧连接孔75c。引导板80设置成介于护套支架70的平坦部70c和护套引导部4之间。 啮合块84,如图15所示,装设成在护套引导部4的滑接部件46和引导部件47之 间与引导板80相对。如图18、图19所示,在啮合块84,设置有用于夹紧用螺栓72插通的 丸孔85,在表面侧在轴向并列设置有可与固定侧齿部82啮合、由在与护套3的轴向正交的 方向齿条状延伸的多个齿状突起所构成的可动侧齿部86。并且,在啮合块84设置有,具有 朝向护套引导部4的引导部件47突设、末端与引导部件47抵接的臂部88的一对弹簧部件 87 (偏压机构),啮合块84通过所述一对弹簧部件87而受到从引导板80离开方向的偏压。并且,在弹簧部件87,形成有用于连接臂部88的连接部89,具有从两侧朝向丸孔 85的中心陷入的形状。在上述结构中,如操作杆73朝向锁定方向旋转,则夹紧用螺栓72的头部72b朝向 从护套3离开的方向移动,如图20所示,啮合块84与引导板80啮合,护套支架70相对护套 引导部4及倾斜架60压接卡合(锁定),从而限制转向轴2及护套3的上下方向(倾斜)、 及轴向(伸缩)的移动。并且,如果朝向解锁方向旋转操作杆73,则夹紧用螺栓72移向护 套3的方向,啮合块84及引导板80的啮合状态被解除,通过一对弹簧部件87的弹力而对 啮合块84施加从引导板80分离的方向的偏压,可使转向轴2及护套3移动。在将锁定机构7锁定的状态下,由于车辆冲突而导致驾驶者突然冲击到转向盘等 原因,护套3介由转向轴2受到超过规定值的过大的轴向冲击力时,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地,通过转向轴2及护套3轴向移动到车体前方,通过剪切力的作用下引导板80的安全销 83断裂,从而引导板80和保持板75从护套支架70脱离,夹紧用螺栓72留在护套支架70 的缝隙71内。由此,啮合块84及引导板80的啮合状态、及护套支架70朝向护套引导部4 的紧固、保持被解除,从而可使得转向轴2、及护套3轴向移动,转向轴2、及护套3收缩而通 过未图示的能量收缩结构来吸收冲击能。根据所述第二实施方式,获得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并且,在第二实施 方式中,从护套引导部4的抵接部43突出的各卷入支持部43a,在抵接部43的反对侧与滑 接部70a的外缘70e卡合的同时,以将护套支架70从护套引导部4的宽度方向两侧夹入的 方式卷入背面侧,从而可使得护套支架70保持轴向移动的状态,通过这一点也可防止护套 3的脱离。并且,根据第二实施方式,通过锁定机构7的啮合块84与引导板80啮合而使得护 套引导部4与引导板80之间不滑动,使得夹紧用螺栓72和脱离胶囊之间的空转消失,可通 过已设定的脱离负荷特性确实地将安全销83断裂。并且,如图21所示,啮合块84和引导 板80的啮合不足够而发生半锁定状态时,啮合块84通过弹簧部件87的连接部89的偏压 而朝向护套引导部4稍微移动,但即使是半锁定状态下也因护套引导部4和护套支架70抵 接而成为锁定状态。并且,通过轴向的过大冲击力的作用而护套3移动,可从上述半锁定状 态移动到足够的啮合状态。并且,跟据第二实施方式,在锁定机构7的解锁状态下,通过一对弹簧部件87的弹 力而啮合块84朝向从引导板80离开的方向偏压,完全解除啮合块84及引导板80的啮合 状态,从而可防止在护套3轴向移动时的啮合块84被卡住,可圆滑进行转向轴2的伸缩操作。并且,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以树脂材料一体成形引导板80的情形,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如图22所示,将引导板90设置成,在树脂制的本体93插入成 形表面侧具有齿状突起91的金属板92、在所述本体93设置使夹紧用螺栓72插通的伸缩用 长孔93a、朝向本体93的背面侧突出的安全销94。同样,作为代替以树脂材料一体成形的 啮合块84,也可以是如图23所示,将可动侧齿部95设置成,在树脂制的本体98插入成形在 表面侧具有齿状突起96的金属板97,在所述本体98设置可使夹紧用螺栓72插通的丸孔 98a、末端与引导板80抵接而使啮合块84朝向从引导板80离开的方向偏压的一对弹簧部 件99。 并且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进行转向轴2的倾斜、及伸缩调整的结构,但也可以在 仅为伸缩调整时、仅为倾斜调整时、转向轴2的倾斜、或者在没有伸缩调整及倾斜调整时, 均可获得相同的作用效果。
权利要求
一种转向柱装置,具有安装托架,由固定于车体的固定部和与固定部一体设置的悬架部所构成;转向轴,在轴向上端固定转向盘;护套,将所述转向轴支持成可旋转;护套支架,与所述护套的外周面一体形成,具有朝向所述护套的轴向延伸设置的滑接部、沿着所述护套的轴向形成且朝向车体后方开放的缝隙;护套引导部,配置在所述安装托架和所述护套之间,具有与所述滑接部相对、抵接的抵接部;夹紧用螺栓,被所述安装托架所支持,且具有贯通所述护套支架的所述缝隙、及所述护套引导部的轴部;脱离部件,具有配置成可横切所述缝隙且限制所述夹紧用螺栓在所述缝隙内的移动范围的限制部、将所述限制部固定于所述护套支架且在受到超过规定值的作用力时解除连接的剪切部,其中,通过拧紧所述夹紧用螺栓将所述滑接部按压到抵接部,将所述护套紧固、固定于所述安装托架,在将所述夹紧用螺栓拧紧的状态下所述护套受到超过规定值的轴向作用力时,通过使所述剪切部断裂来解除所述限制部的移动范围的限制,使护套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装置,其中,所述抵接部具有沿着轴向延伸的凹槽形 状,通过所述护套支架在所述抵接部的凹槽内滑动,所述护套在移动时被轴向引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装置,其中,所述脱离部件,具有由树脂制的引导板和 板状部件构成的保持板,所述剪切部,是由从所述引导板突设的安全销构成,所述安全销贯通由设置在所述护 套支架的贯通孔所构成的护套侧连接卡孔、设置在所述保持板的保持板侧连接孔,所述限制部,是由形成在保持板和引导板、且具有与护套的伸缩移动尺寸相等尺寸的 长孔所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柱装置,其中,所述脱离部件,具有由树脂制的引导板和 板状部件构成的保持板,所述剪切部,是由从所述引导板突设的安全销构成,所述安全销贯通由设置在所述护 套支架的贯通孔所构成的护套侧连接卡孔、设置在所述保持板的保持板侧连接孔,所述限制部,是由形成在保持板和引导板、且具有与护套的伸缩移动尺寸相等尺寸的 长孔所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柱装置,其中,所述脱离部件具有 啮合块,具有用于所述夹紧用螺栓的所述轴部插通的插通孔, 朝向所述引导板齿条状并列设置有多个齿状突起的可动侧齿部, 由弹性材料构成且朝向所述本体部突设的偏压机构;固定侧齿部,沿着所述引导板的所述长孔,在所述引导板齿条状并列设置多个齿状突 起,所述多个齿状突起与所述可动侧齿部啮合,在将所述夹紧用螺栓拧紧时,固定侧齿部和可动侧齿部啮合,在将所述夹紧用螺栓松 开时,通过所述偏压机构的偏压力而使得固定侧齿部和可动侧齿部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柱装置,其中,所述脱离部件具有 啮合块,具有用于所述夹紧用螺栓的所述轴部插通的插通孔, 朝向所述引导板齿条状并列设置有多个齿状突起的可动侧齿部, 由弹性材料构成且朝向所述本体部突设的偏压机构;固定侧齿部,沿着所述引导板的所述长孔,在所述引导板齿条状并列设置多个齿状突 起,所述多个齿状突起与所述可动侧齿部啮合,在将所述夹紧用螺栓拧紧时,固定侧齿部和可动侧齿部啮合,在将所述夹紧用螺栓松 开时,通过所述偏压机构的偏压力而使得固定侧齿部和可动侧齿部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柱装置,其中,所述护套引导部具有卷入支 持部,所述卷入支持部在从所述抵接部的外缘朝向所述滑接部的外缘且沿着所述护套的轴 向突设的同时,卷入所述护套处于收缩状态下的所述滑接部的背面侧。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转向柱装置,通过拧紧夹紧用螺栓72来将滑接部70a按压到抵接部43,将护套3紧固、固定在安装托架6,在护套3受到超过规定值的轴向作用力时剪切部74b断裂,可解除限制部74a移动范围的限制,使得护套3收缩。通过本发明,可提供在通常时可坚实地固定护套的同时在受到过大的冲击力时可获得护套的大的移动行程的转向柱装置。
文档编号B62D1/18GK101817359SQ20101000477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27日
发明者松野充佳 申请人:富士机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