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阶梯式前纵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4801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阶梯式前纵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身结构领域,特别涉及轿车的纵梁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新车安全评估标准C-NCAP的实施,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的不断关注和 认知,对整车正面碰撞中乘员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被动安全技术中,需要整合 车身设计、高强度钢材料应用和约束集成系统等多项内容。安全的车身结构是汽车安全设 计的基础,是约束系统匹配的前提条件。合理的车身结构和刚度能够确保碰撞试验中整车 能够具有合理的能量吸收和变形模式,使其它安全措施如气囊,气帘,安全带等能相配合才 能更好的保护乘员的安全。因而,前纵梁作为整车正面碰撞安全中的主要车身结构件,必须 同整车结构刚度形成最佳的匹配,才能保证在碰撞时最大限度的吸收冲击能量,减少乘员 舱的变形,为人们在享受驾驭的快乐时提供安全的保障。目前,轿车在设计中,有的前纵梁 采用弯曲吸能原理设计成S形,有的采用轴向压溃吸能原理设计成Y形,以上结构在高速碰 撞中变形模式较难以控制;现代激光焊接技术的应用,使得前纵梁可以设计成不同厚度,使 纵梁后端刚度高于前端,但激光拼焊技术成本过高,不利于普及。公告号为CN 10136741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车身前纵梁,包括与汽车前保险 杠相连的前纵梁前部和与汽车前档板连接的前纵梁后部,连接所述前纵梁前部和所述前纵 梁后部的连接件为三通槽状,其一端具有与前纵梁前部焊接的接口,另一端具有与前纵梁 后部焊接的接口及与前挡板中横梁的接口。采用这种结构,虽然改善了前纵梁为避让变速 器所造成的结构突变,减小了前纵梁中部弯曲的曲率,避免了此处有冲压引起的严重起皱 和由此引起的应力集中造成强度降低等问题。但是,在车辆剧烈撞击时,可能出现连接前纵 梁前后部的连接件断裂,这样在连接件所处位置的车身出现强度突变,呈跳跃性,造成在碰 撞时,此处车身强度不够,直接溃缩,来不及将能量分散而直接作用到车身,对车身的损坏 程度大,对乘员的安全造成一定危胁。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过结构优化设计,采用阶梯式前纵梁结构,在保证低成 本和工艺性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前纵梁的刚度,使得前纵梁结构的刚度匹配难度大幅降低, 在整车高速碰撞中可以有效的吸收冲击能量,从而提高汽车正面碰撞性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阶梯式前纵梁,包括前纵梁本板和前纵梁外板焊 接成的封闭腔结构,所述的前纵梁整体呈阶梯状有渐变式截面,前纵梁的前端截面尺寸较 小,前纵梁的后端截面尺寸较大。通过使前纵梁整体呈阶梯状并有渐变截面,使前纵梁前软 后硬,强度逐渐增大,碰撞时,前纵梁从前端开始逐渐溃缩,消耗碰撞能量,使前纵梁成为汽 车碰撞的主要吸能件,最终降低传递到车身的能量,保证乘员的安全。作为优选,所述的前纵梁从前端截面到后端截面的中间部分为光滑过渡区域。设 置过渡区域,使前纵梁的前端截面和后端截面,在这一区域有明显的变化,使前纵梁整体结 构能保证不与发动机总成、减震器和轮胎包络干涉。而且,设置过渡区域,使前纵梁前部到后部能平顺过渡,使整个前纵梁在撞击时所受的冲击力呈递增式变化,而不是跳跃式突变, 可以更可靠的保障汽车车身在碰撞中不受太大的破坏,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作为优选,所述的前纵梁内部焊接有加强筋,加强筋的的间距由前纵梁前端向前 纵梁后端逐渐减小。加强筋的设置提高前纵梁碰撞吸能的能力,对加强筋之间的间距采用 了由大到小的优化设计,使得前纵梁在碰撞时,从前端到后端的吸能能力增加,变形逐渐变 小。这样不但能起到良好的吸能效果还降低了因碰撞造成的破坏,提高了车身安全性。作为优选,所述的前纵梁,有一面整体平直。当前纵梁一面整体平直时,其变形模 式比较稳定可控,同时前纵梁对高速碰撞能量吸收的效果也比较明显。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结构优化设计,采用阶梯式前纵梁结构,在保证低 成本和工艺性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前纵梁的刚度,使得前纵梁结构的刚度匹配难度大幅降 低,在整车高速碰撞中可以有效的吸收冲击能量,从而提高汽车正面碰撞性能,并且前纵梁 碰撞时其变形模式比较稳定可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前纵梁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前纵梁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前纵梁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阶梯式前纵梁包 括前纵梁本板和前纵梁外板焊接成的封闭腔结构,所述的前纵梁整体呈阶梯状有渐变式截 面,前纵梁的前端截面A尺寸较小,前纵梁的后端截面B尺寸较大,截面A和截面B之间有 光滑过渡的区域C,且前纵梁上有一个平直的面11。如图2所示,前纵梁在俯视方向形成 阶梯1 ;如图3所示,前纵梁在前视方面形成阶梯2。截面A尺寸较小,其强度比较小,截面 B尺寸较大,其强度比较大,之间通过光滑过渡的区域C,使前纵梁的强度逐渐增加,使撞击 时,车辆受到的冲击力递增式变化,不会产生突变,并且整个前纵梁的结构简单,制造容易。 前纵梁内部焊接有加强筋,加强筋焊接在前纵梁本板上,加强筋的的间距由前纵梁前端向 后端逐渐减小。使得前纵梁在碰撞时,从前端到后端的吸能能力增加,变形逐渐变小。前纵 梁上有一个面11平直,可以使前纵梁碰撞时其变形模式比较稳定可控,同时使前纵梁对高 速碰撞能量吸收的效果明显。
权利要求1.一种阶梯式前纵梁,包括前纵梁本板和前纵梁外板焊接成的封闭腔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前纵梁整体呈阶梯状有渐变式截面,前纵梁的前端截面(A)尺寸较小,前纵梁的 后端截面(B)尺寸较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阶梯式前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端截面(A)和后端 截面(B)之间有光滑过渡的区域(C)。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阶梯式前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纵梁内部焊接有 加强筋,加强筋的的间距从前纵梁前端向前纵梁后端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阶梯式前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纵梁上有一 面(11)整体平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阶梯式前纵梁,包括前纵梁本板和前纵梁外板焊接成的封闭腔结构,所述的前纵梁整体呈阶梯状有渐变式截面,前纵梁的前端截面尺寸较小,前纵梁的后端截面尺寸较大,前纵梁从前端截面到后端截面的中间部分为光滑过渡区域。本实用新型的前纵梁通过结构优化设计,采用阶梯式前纵梁结构,在保证低成本和工艺性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前纵梁的刚度,使得前纵梁结构的刚度匹配难度大幅降低,在整车高速碰撞中可以有效的吸收冲击能量,从而提高汽车正面碰撞性能,并且前纵梁碰撞时其变形模式比较稳定可控。
文档编号B62D21/00GK201784680SQ20102023458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3日
发明者刘卫国, 吴成明, 李书福, 杨健, 肖海涛, 赵福全, 钱国强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