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呼吸阀的摩托车油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5105阅读:15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呼吸阀的摩托车油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带呼吸阀的摩托车油箱。
背景技术
为防治摩托车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两轮和三轮摩托车 第III阶段标准对两轮或三轮摩托车工况法排气污染物的排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情 况下,为了满足国III标准,有的厂家在摩托车上增设油蒸汽吸附装置,即,在油箱顶部合 适的地方开孔,该孔通过接头与燃油蒸发管的一头连接,串联防倾阀后,通过吸附管与炭罐 的进口连接,炭罐的出口通过脱附管与化油器相接。燃油蒸发管、防倾阀、吸附管、炭罐、脱 附管和化油器组成与油箱内腔相通的管路,一方面外界的大气通过炭罐、防倾阀和吸附管 与油箱连通,能够实现平衡油箱内外压力的功能;另一方面,油箱内的油蒸汽进入炭罐,由 炭罐吸收后进入化油器中利用。上述装置虽然达到了一定的防污染效果,但是当摩托车倾 斜或摔倒的时候,燃油会涌入防倾阀前的吸附管,并不能流回油箱,会造成油耗高、炭罐吸 附燃油过多而饱和,使炭罐失去吸附功能,同时引起渗油、烧车等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会在 油箱内形成负压,造成油箱不能通过燃油开关向化油器正常供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带呼吸阀的摩托车油箱,以防止油 蒸汽吸附管路堵塞。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呼吸阀的摩托车油箱,具有箱体,在箱体内靠 近顶壁的位置设有导管,该导管的一端封口,且导管靠近封口端的管壁上开有通气孔,该通 气孔的直径为0. 7-lmm,所述导管的另一端敞口,该导管的敞口端从箱体的顶壁穿出。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导管的敞口端与燃油蒸发管的一头连接,串联防倾阀后,通过 吸附管与炭罐的进口连接,炭罐的出口通过脱附管与化油器相接。由于导管靠近封口端的 管壁上设有较小的通气孔,起呼吸阀的作用,该通气孔能够确保油箱的内腔始终与大气连 通,以平衡油箱内外的压力,并且油箱内的油蒸汽能通过导管、燃油蒸发管、防倾阀和吸附 管,最后被吸入炭罐中。当摩托车在油箱满油情况下并且在长上坡斜面上行使时,导管的封 口端始终处于整个油箱的最高处,导管上的通气孔位于油箱内液面的上方,并且通气孔的 直径很小,即使因燃油激荡也能有效防止燃油进入导管内;当摩托车在油箱满油情况下并 且在长下坡斜面上行使时,因导管的敞口端始终处于整个油箱的最高处,油箱内的液面虽 然没过导管上的通气孔,但通气孔的大小远小于导管的内径,这样只有很少的燃油能渗入 导管内,最终进入燃油蒸发管的燃油更少,从而避免了燃油的大量涌出造成的吸附管路堵 塞、油耗高、炭罐吸附燃油过多而饱和等状况,保障了炭罐的吸附功能,从根本上消除了渗 油、烧车等安全隐患情况。所述通气孔的直径以0. 7-lmm为宜,通气孔小于0. 7mm,会影响通气效果,并且通 气孔容易被燃油中的杂质封堵;通气孔大于1mm,会增加进入导管内的燃油量,达不到防止油蒸汽吸附管路堵塞的效果。因此,通气孔的直径取0. 7-lmm,既能够保证气体通路的畅通, 又能够尽可能地减少燃油的渗入量。所述导管由直管段、上翘段和扭折段组成,其中直管段位于箱体内,该直管段的一 端压扁后通过焊接密封,且直管段靠近压扁处的管壁上开有通气孔,所述直管段的另一端 与上翘段的下端相连,该上翘段的上端穿过箱体的顶壁,并与扭折段的一端相连,该扭折段 的另一端敞口。以上结构中通气孔距离导管的敞口端较远,并且导管的敞口端上翘变形后 再沿周向扭折,形成迷宫式结构,即使当摩托车倾斜或摔倒时有少许燃油进入导管内,也能 够避免燃油通过敞口端向外流出。为了使导管安装牢靠,防止导管发生松动或脱落,所述上翘段与箱体的顶壁相焊 接,所述直管段由管夹支撑,该管夹焊接在箱体的内顶壁上。为了保证通气的畅通性,并有利于外接管路布置,所述直管段、上翘段和扭折段两 相邻段之间通过圆弧过渡,且直管段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扭折段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之间具 有夹角a,该a为105-115°。在所述直管段靠近压扁处的上、下管壁对称开有两个通气孔,这样不仅提高了通 气效果,而且不管摩托车处于何种状态,始终一个通气孔高,另一个通气孔低,能够保证进 入导管中的燃油快速流回油箱内。所述导管为铜管,铜管弯形容易,加工便捷,并且耐腐蚀,使用寿命长。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管起呼吸阀的作用,能有效防止管路堵塞,不仅能够 保证油箱通过燃油开关向化油器正常供油,而且吸附油蒸汽的性能可靠,不会造成油蒸汽 溢漏,避免了环境污染及燃油浪费,满足了国III标准的要求,具有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改 造容易、改造成本低、通用性强等特点,在各种不同车型的摩托车上均可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A部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图4的俯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摩托车长上坡行驶时的状态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在摩托车长下坡行驶时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箱体1、导管2和管夹4构成,在箱 体1内靠近顶壁的位置设置导管2,该导管2优选为铜管,外径优选为6mm,内径优选为4mm。 所述导管2由直管段2a、上翘段2b和扭折段2c组成,其中导管2的直管段2a位于箱体1 内,直管段2a的各部分均接近箱体1的内顶壁。所述直管段2a的一端压扁后通过焊接密 封,形成封口,且封口端是导管2的最低点。在直管段2a靠近压扁处的上、下管壁对称开有两个通气孔3,该通气孔的直径为0. 7-lmm。所述直管段2a的另一端与上翘段2b的下端相 连,该上翘段2b的上端穿过箱体1的顶壁,并与扭折段2c的一端相连,该扭折段2c的另一 端敞口。从图1至图5中可知,导管2的上翘段2b与箱体1的顶壁相焊接,直管段2a靠近 通气孔3的部位由管夹4支撑,该管夹4焊接在箱体1的内顶壁上。所述直管段2a、上翘段 2b和扭折段2c两相邻段之间通过圆弧过渡,且直管段2a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扭折段2c在 水平面上的投影之间具有夹角a,该a为105-115°。本实用新型中,箱体1除了增加管夹 4并开设供导管2穿出的通孔外,其余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做赘述。如图6并结合图1、图2所示,导管2从箱体1穿出的敞口端与燃油蒸发管5的一 头连接,串联防倾阀6后,通过吸附管7与炭罐8的进口连接,炭罐8的出口通过脱附管9 与化油器10相接。由于导管2靠近封口端的管壁上设有较小的通气孔3,起呼吸阀的作用, 该通气孔3能够确保油箱的内腔始终与大气连通,以平衡油箱内外的压力,并且油箱内的 油蒸汽能通过导管2、燃油蒸发管5、防倾阀6和吸附管7,最后被吸入炭罐8中。如图7所示,当摩托车在油箱满油情况下并且在长上坡斜面上行使时,导管2的封 口端始终处于整个油箱的最高处,导管2上的通气孔3位于油箱内液面(图中双点画线所 示)的上方,并且通气孔3的直径很小,即使因燃油激荡也能有效防止燃油进入导管2内。 如图8所示,当摩托车在油箱满油情况下并且在长下坡斜面上行使时,因导管2的敞口端始 终处于整个油箱的最高处,油箱内的液面(图中双点画线所示)虽然没过导管2上的通气 孔3,但通气孔3的大小远小于导管2的内径,这样只有很少的燃油能渗入导管2内,最终进 入燃油蒸发管的燃油更少,从而避免了炭罐前的管路堵塞。摩托车侧翻时的原理与上述相 同,在此不做赘述。
权利要求一种带呼吸阀的摩托车油箱,具有箱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体(1)内靠近顶壁的位置设有导管(2),该导管(2)的一端封口,且导管(2)靠近封口端的管壁上开有通气孔(3),该通气孔(3)的直径为0.7 1mm,所述导管(2)的另一端敞口,该导管(2)的敞口端从箱体(1)的顶壁穿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呼吸阀的摩托车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2)由直管 段(2a)、上翘段(2b)和扭折段(2c)组成,其中直管段(2a)位于箱体(1)内,该直管段(2a) 的一端压扁后通过焊接密封,且直管段(2a)靠近压扁处的管壁上开有通气孔(3),所述直 管段(2a)的另一端与上翘段(2b)的下端相连,该上翘段(2b)的上端穿过箱体(1)的顶壁, 并与扭折段(2c)的一端相连,该扭折段(2c)的另一端敞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呼吸阀的摩托车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翘段(2b)与箱 体(1)的顶壁相焊接,所述直管段(2a)由管夹(4)支撑,该管夹(4)焊接在箱体(1)的内 顶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带呼吸阀的摩托车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段(2a)、 上翘段(2b)和扭折段(2c)两相邻段之间通过圆弧过渡,且直管段(2a)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与扭折段(2c)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之间具有夹角a,该a为105-115°。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带呼吸阀的摩托车油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直管段 (2a)靠近压扁处的上、下管壁对称开有两个通气孔(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呼吸阀的摩托车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2)为铜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呼吸阀的摩托车油箱,具有箱体(1),在所述箱体(1)内靠近顶壁的位置设有导管(2),该导管(2)的一端封口,且导管(2)靠近封口端的管壁上开有通气孔(3),该通气孔的直径为0.7-1mm,所述导管(2)的另一端敞口,该导管(2)的敞口端从箱体(1)的顶壁穿出。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管起呼吸阀的作用,能有效防止管路堵塞,不仅能够保证油箱通过燃油开关向化油器正常供油,而且吸附油蒸汽的性能可靠,不会造成油蒸汽溢漏,避免了环境污染及燃油浪费,满足了国III标准的要求,具有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改造容易、改造成本低、通用性强等特点,在各种不同车型的摩托车上均可使用。
文档编号B62J35/00GK201729219SQ201020258478
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4日
发明者杨攀洪, 樊彬, 陈延辉, 黄加仁 申请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