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摩托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7583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轮摩托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两轮摩托车,尤其涉及两轮摩托车车架。
背景技术
车架作为两轮摩托车的骨架,用来支撑发动机、油箱、调压整流器等,为使摩托车的使用更加环保,目前对摩托车的排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为满足国三排放标准,车架上还用来安装碳罐。现有的一种摩托车车架,包括主梁管、上管、后车架管、下梁管和中管,其中, 上管包括左上管和右上管,中管包括左侧中管和右侧中管。主梁管、下梁管和两根中管之间共同构成用于容纳发动机的区域,两根上管、两根中管和后车架管之间共同构成用于容纳空滤器的三角形区域。油箱设置在主梁管上方,调压整流器固定在主梁管上并位于油箱底面的凹陷部内,碳罐安装在空滤器所在的三角区域内。现有的这种车架存在以下缺点首先由于调压整流器固定在主梁管上并位于油箱底面的凹陷部内,因此调压整流器容易干涉油箱的装配;其次,碳罐安装在空滤器所在的三角区域内,而发动机安装在主梁管、下梁管和两根中管之间,碳罐与发动机之间的距离较长,使得发动机与碳罐之间的油路走向较复杂, 造成油管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两轮摩托车车架,能够避免安装在车间上的调压整流器与油箱之间产生干涉,同时节约了发动机与碳罐之间的油管浪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两轮摩托车车架,包括主梁管,左、右上管,后车架管,下梁管和左侧、右侧中管,其中,主梁管、下梁管和两根中管之间共同构成用于容纳发动机的区域;两根上管、两根中管和后车架管之间共同构成用于容纳空滤器的三角形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管与所述右上管之间设有调压整流器支撑架;所述左侧中管和所述右侧中管之间设有一发动机上支撑管,该发动机上支撑管上设有两个发动机上悬挂支耳,两个发动机上悬挂支耳均朝发动机方向延伸出发动机上支撑管,两个发动机上悬挂支耳之间设有碳罐安装支架,该碳罐安装支架支撑固定在发动机上悬挂支耳延伸段的上表面。所述调压整流器支撑架靠近所述主梁管的尾端。所述碳罐安装支架位于发动机上悬挂支耳延伸段的中部。所述调压整流器支撑架为设有螺纹孔的钢板。所述碳罐安装支架为整体冲压成“U”形的钢板,该“U”形钢板的两侧壁上设有用于装配碳罐的螺纹孔。所述发动机上悬挂支耳与所述发动机上支撑管、所述碳罐安装支架之间分别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现有技术中的调压整流器的安装位置在主梁管上并位于油箱底面的凹陷部内, 调压整流器容易干涉油箱的装配,而本实用新型中的左上管与右上管之间设有调压整流器支撑架,调压整流器安装在该支撑架上,因此能够避免调压整流器与油箱之间产生干涉。2、现有技术中的碳罐安装在空滤器所在的三角区域内,碳罐距离发动机较远,使得发动机与碳罐之间的油路走向较复杂,造成油管浪费。本实用新型中的左侧中管和右侧中管之间设有一发动机上支撑管,该发动机上支撑管上设有两个发动机上悬挂支耳,两个发动机上悬挂支耳均朝发动机方向延伸出发动机上支撑管,两个发动机上悬挂支耳之间设有碳罐安装支架,该碳罐安装支架支撑固定在发动机上悬挂支耳延伸段的上表面,碳罐靠近了发动机,因此缩短了碳罐与发动机之间的距离,简化了发动机与碳罐之间的油路走向, 节约了发动机与碳罐之间的油管浪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示意图;图3为图1的B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 图3,一种两轮摩托车车架,包括主梁管1、左上管2a、右上管2b、后车架管3,下梁管4、左侧中管5a、右侧中管5b、调压整流器支撑架6、一根发动机上支撑管7、 两个发动机上悬挂支耳8和碳罐安装支架9。主梁管1、下梁管4、左侧中管5a和右侧中管 5b之间共同构成用于容纳发动机的区域;左上管2a、右上管2b、左侧中管5a、右侧中管5b 和后车架管3之间共同构成用于容纳空滤器的三角形区域。调压整流器支撑架6设置在左上管2a与右上管2b之间并通过焊接固定,调压整流器支撑架6靠近主梁管1的尾端,调压整流器支撑架6为设有螺纹孔的钢板,调压整流器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架6的上表面。发动机上支撑管7设置在左侧中管5a和右侧中管5b之间,两个发动机上悬挂支耳8焊接固定在发动机上支撑管7的上侧面,两个发动机上悬挂支耳8均朝发动机方向延伸出发动机上支撑管7。碳罐安装支架9为整体冲压成“U”形的钢板,该“U”形钢板的两侧壁上设有用于装配碳罐的螺纹孔,碳罐安装支架9通过焊接连接在两个发动机上悬挂支耳8之间,且碳罐安装支架9位于发动机上悬挂支耳8延伸段的中部,使得碳罐安装支架靠近发动机,以缩短碳罐与发动机之间的距离。并且碳罐安装支架9通过焊接支撑固定在发动机上悬挂支耳 8延伸段的上表面,使得碳罐安装支架9与发动机上悬挂支耳8之间的连接更稳固,并且利于碳罐的安装。
权利要求1.一种两轮摩托车车架,包括主梁管(1),左、右上管(2a、2b),后车架管(3),下梁管 (4)和左侧、右侧中管(5a、5b),其中,主梁管(1)、下梁管(4)和两根中管(5a、5b)之间共同构成用于容纳发动机的区域;两根上管(2a、2b)、两根中管(5a、5b)和后车架管(3)之间共同构成用于容纳空滤器的三角形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管(2a)与所述右上管(2b)之间设有调压整流器支撑架(6);所述左侧中管(5a)和所述右侧中管(5b)之间设有一发动机上支撑管(7),该发动机上支撑管(7)上设有两个发动机上悬挂支耳(8),两个发动机上悬挂支耳(8)均朝发动机方向延伸出发动机上支撑管(7),两个发动机上悬挂支耳(8)之间设有碳罐安装支架(9),该碳罐安装支架(9)支撑固定在发动机上悬挂支耳(8)延伸段的上表面。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整流器支撑架(6)靠近所述主梁管(1)的尾端。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罐安装支架(9)位于发动机上悬挂支耳(8)延伸段的中部。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整流器支撑架(6)为设有螺纹孔的钢板。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罐安装支架(9)为整体冲压成“U”形的钢板,该“U”形钢板的两侧壁上设有用于装配碳罐的螺纹孔。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上悬挂支耳(8)与所述发动机上支撑管(7)、所述碳罐安装支架(9)之间分别焊接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轮摩托车车架,包括主梁管,左、右上管,后车架管,下梁管和左侧、右侧中管,其特征在于,左上管与右上管之间设有调压整流器支撑架;左侧中管和右侧中管之间设有一发动机上支撑管,该发动机上支撑管上设有两个发动机上悬挂支耳,两个发动机上悬挂支耳均朝发动机方向延伸出发动机上支撑管,两个发动机上悬挂支耳之间设有碳罐安装支架,该碳罐安装支架支撑固定在发动机上悬挂支耳延伸段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调压整流器与油箱之间产生干涉,并且简化了发动机与碳罐之间的油路走向,节约了发动机与碳罐之间的油管浪费。
文档编号B62J37/00GK201941905SQ201020644738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7日
发明者刘红波, 粱广源 申请人: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